1.1项目名称
甘肃省卓尼县日光温室农业示范基地建设
1.2主管部门甘肃省农牧厅
1.3建设单位甘肃省卓尼县蔬菜产业化办公室
1.4建设性质新建
1.5建设地点卓尼县纳浪、木耳、柳林、喀尔钦、扎古录、阿子滩六乡镇
1.6建设期限三年,完成为2009年100座,2010年150座,2011年150座。
1.7建设内容及规模在卓尼县洮河沿岸川水区的纳浪、木耳、柳林、喀尔钦、扎古录、阿子滩六乡镇建设60米长日光温室400座;在日光温室农业试验推广站建设辅助设施590m2;购置培训设备7台;在项目实施区进行800人次的技术培训。
1.8建设目标通过项目建设,以夯实卓尼县农业生产基础条件,综合运用农艺、生物和农业工程等技术措施,以优化农业产业配置为核心,合理安排农业布局和种植业结构,促进现有科技成果的转化与应用,最大限度地提高卓尼县农业资源利用效率,促进农业向高产、优质、高效发展,从而增
强卓尼县经济农业可持续发展后劲。
通过项目建设,三年完成日光温室建设400座
设施农业基地建设项目建议书
一、项目概述
1、项目名称:杨凌设施农业基地建设项目
2、项目建设地点:五泉镇、大寨乡、杨村乡
3、项目主要建设内容:计划分五年时间建设高效设施农业基地1万亩,建设日光温室5000座,同步配套建设水、渠、路,形成以二道塬为主横贯3个乡镇的高效设施农业产业带。
4、项目申报单位:杨陵区农林局
二、项目背景及必要性
随着杨凌示范区的建设和发展,农业产业结构特色已经初显端倪,目前已形成小麦良种业、设施果菜业、优质杂果业、苗木花卉业、奶牛养殖业等五大产业,特别是设施果菜业以集约化生产、组织化经营、技术化支撑、政策化扶持而得到了较大发展,目前设施农业面积已发展到3200亩,其中日光温室1700座,中棚820座,分布在三乡一镇24个行政村,同时,中棚在秋冬季转为露地生产,亩收入可实现3000
多元,设施农业年产值可达3680万元。
以占全区耕地面积4.5%的土地,取得了占全区种植业产值16%的收入,为增加农民收入、推动产业发展做出了极大的贡献,充分显示了设施农业的高效性。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加之无公害栽培技术和标准化生产加工技术的推广应用,蔬菜等农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不断加强,市场对蔬菜、水果、食用菌中的高档次高质量的产品需求不断加大,目前高档农产品的设施种植面积不能满足市场需求。
蔬菜等农产品的价格也在持续走强,从事设施农业的比较效益在进一步提高,农民有发展高效设施农业的要求和积极性。
通过几年来的发展,杨凌在农民技术培训、市场信息服务、农产品销售等方面都建立了相应的机制,通过协会和合作社在销售和生产上把农民组织起来,实现了分户生产、统一指导、统一销售。
在发展食用菌生产上引进企业,采用企业+农户的模式,实行订单生产。
但是,杨凌在设施农业上还存在一定的问题,主要是产业特点还不是十分明显,产业规模还需要扩大,装备水平还有待提高,示范展示作用还不是很强,产品同质化还有待改善。
因此,杨凌设施农业无论从规模还是在档次上都需要有一个大发
展和大提升。
新一届政府领导班子坚持科学发展观,进一步依托杨凌示范区的区位优势和两所大学的科技优势,把农业工作的重点及时转移到发展现代农业,突出杨凌农业的示范展示作用
上来,提出了“突出一村一品,发展现代农业,建设高效设施农业,打造杨凌农科品牌”的工作思路,计划实施以日光温室为主的高效设施农业基地建设工程,发展高档水果型蔬菜、无公害蔬菜和以双孢菇为主的加工出口型食用菌生产,积极推广无公害标准化生产技术和大棚休闲期双孢菇种植技术,大力开展从业农民的技术培训工作,把发展高效设施农业作为提升杨凌农业档次,展示杨凌农业示范形象,突出杨凌农科品牌,提高农民收入的有效手段。
三、项目投资概算与资金来源
四、资金筹措方式与使用
项目投资以农户投资为主体,采取农民拿一点,银行贷一点,政府贴一点,上级投一点的方式,具体筹资方式是:每建一座日光温室农户投资5000元,协调银行贷款10000元、政府贴息和补助7000元,上级投资1000元;铺设输水管道、新修生产道路实行农民投劳,政府投料安装,新打机井实行上级投资与政府投资共同分担的办法。
政府对农户建设日光温室的投资主要实行以奖代补,分段投放。
对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实行招标采购、专业施工的方式直接组织实施。
五、效益预测
日光温室种植以精品蔬菜、高档水果为主,夏季休闲期以生产双孢菇为主,突出品种新、技术新、管理新,产品销售实行超市专营,每座日光温室年可实现收入20000万元。
项目建成后,5000座日光温室年收入可达10000万元,除去每座5000元的生产费用,年可实现净收入7500万元,两年即可完全收回投资。
六、组织方式与运行管理
在本项目实施过程中,为了确保项目工作顺利开展,区上将成立机构负责项目的组织实施,负责部门协调和资金筹措,督导和检查项目工作开展情况;负责项目的日常运行和组织实施工作,制定详细的切实可行的实施计划,合理安排人员分工,按期完成计划任务并向领导小组上报项目进展。
聘请首席专家和执行专家,与区农业、水利等部门的技术人员组成项目技术工作小组,负责日光温室建造和水利配套设施建设的技术方案制定和具体的技术指导工作。
在项目运行过程中,按照各乡镇区域特点,实行目标责任管理,确保项目落到实处,以使项目保质保量按期完成。
项目经费按照投资计划实行报账制,确保专款专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