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课互动质疑——释疑教学法三段五步教学模式
思想政治课互动质疑——释疑教学法是以多维互动为形式,创设良好的互动氛围。
以问题为核心,以质疑和释疑为内容,探究方法和知识形成有机统一的教学法。
经过初中思想政治课几年的教学改革实践,我们总结了一些基本的教学模式来优化政治课教学,现进行一些初步的探讨和总结。
根据教学研究实践,我们基本归纳为互动质疑——释疑教学三段五步教学模式。
三段指:课前质疑互动——课中质疑释疑互动——课后评价再疑互动。
五步指:自学质疑互动,创设问题情境——质疑互动,问题定向——探究问题,释疑互动——训练迁移互动,建构知识——评价再疑互动,拓展延伸。
互动质疑——释疑三段式教学这三个阶段是根据学习的一般规律即预习、学习、复习这三个阶段分别提出要求的,符合科学的学习规律,实现这三个环节的互动就能最大限度的调动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使师生更密切的配合,共同完成教学任务。
是整个教学过程的思想指导和总体构思。
第一阶段:课前自学质疑互动。
这种不仅对学生,也是对教师提出的要求。
首先要求学生课前自学提出问题并记录在专用的问题本上,学生提出的问题越多,质量越高,反映了学生的学习态度及能力越强,便于教师评价学生方式的多样性。
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和能力进行自学质疑培养了学生的质疑意识和能力,使学生主动学习,善于发现问题,这对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也是一个重要途径。
其次,这也要求教师要自觉质疑,以一个学生的角度来学习,考虑在学习过程中会遇到哪些问题,去备学案,根据教学的条件及学生的实际思考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及出现的问题。
第三,教师对学生的自学质疑情况和教师的自学质疑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实现师生的自学质疑互动,教师根据分析情况确定质疑的方向,即质疑重点和难点的确定。
最后根据确定的方向来决定质疑情境的创设。
因此课前质疑互动为下一阶段的质疑——释疑互动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和基础。
第二阶段:课堂质疑释疑互动。
课堂教学是政治课教学的主要场所,同时也是师生互动发现、解决问题的主要场所。
这个阶段承接了前一阶段的互动结果,进一步实现互动。
在前一阶段的结果即创设质疑情境中实现学生互动,师生互动及教学媒体互动。
首先,学生感知情境生成问题后相互质疑,最后形成问题定向即形成有价值、可探究的问题。
教师质疑起到引导和深化作用,帮助、引导学生问题定向,使课堂教学深入开展。
师生与媒介互动起到问题定向的辅助作用。
其次是释疑互动。
承接课堂质疑定向,开展多形式的探究互动释疑,包括生生之间的自主及合作探究互动,使学生个体及群体都能发挥释疑的主动性,同时教师发挥释疑的点拔和引导作用,媒介继续发挥辅助作用,实现师生及媒介的多向互动,最终形成
结论。
第三、训练迁移的质疑——释疑互动。
这充分体现学以致用的原则,是对学生前一环节质疑释疑效果的充分检测和深化,这一阶段主要是学生间的质疑、释疑,教师只是再深化,再引导和点拔,让学生构建知识。
第三阶段:课后评价,再疑互动。
这是对前两阶段的总结及深化拓展。
学生对全课教学进行回归评价,在专用的评价本上进行一些基本的评价:这节课我们学到了什么,同学们学得怎样,老师教得怎样,哪些还不懂:还有哪些问题,哪些问题还需进一步探讨等。
这是对前两阶段的再反省和再疑。
教师进行分析后可把握教学下一阶段的方向,也便于进一步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及合作交流精神,因此这一阶段的互动达到了让学生带着问题来,带着问题去的目的,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及问题意识。
思想政治课互动质疑——释疑教学的三段模式是对教学过程的总体构思和指导思想,在研究中我们又归纳了实现该模式的具体步骤即“五步教学”。
这五步教学属于三段教学之内,是对三段式教学模式的具体运用。
主要有:
第一步:自学质疑互动,创设问题情境。
①学生通过预习教材及相关资料自学自疑,通过思考,提出问题,记录在质疑本上。
②教师阅读教材及参考资料等,从学习者的角度提出系列问题,备学案和问题教案。
③教师分析自己和学生的自学质疑情况,对质疑进行分类、归纳,分析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分析新知识和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相关程度,综合教学目标和学生认知结构确定质疑释疑的重点、难点。
教师修改学案,对于问题情境的创设进行分析,结合实际情况,确定问题情境的设定,即师生预习自疑互动,创设问题情境导入新课
第二步:质疑互动,问题定向。
①学生在创设的问题情景中自学质疑根据自己的感受和理解,生成问题。
②生生相互质疑、释疑,对于较为简单的问题进行解答,最后形成有价值,值得探讨的问题即问题定向。
教师质疑释疑,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实际出发进行科学的质疑释疑,是对学生质疑释疑的补充,起到点拨、引导作用,使主题深化,引导问题定向。
第三步:问题探究,释疑互动。
师生在确定了探究问题之后,采用多种形式互动探究释疑,可全班、大组、小组、个人或几者相结合探究问题,生生互动共同学习、研究,相互交流、辩论,发表见解。
教师释疑点拔、引导,实现生生、师生互动释疑。
最后归纳总结,求同存异。
①学生释疑。
对师生的质疑由学生释疑,学生对释疑进行评价与反评价,
形成生生互动释疑探究问题。
②教师释疑。
教师对于学生难于解决的问题要进行释疑,这有利于教学的进行,但教师的释疑重在点拔、引导。
③师与生、生与生在互动过程中共同探究,组内与组外、个人与小组释疑结合,推动课堂进入高潮,形成师生共同探求、讨论、辨论的局面。
第四步:训练迁移互动,建构知识。
这是对学习效果的检测和运用能力的再煅炼。
教师创设情境,实现师生及教学媒介的互动质疑——释疑,共同发现、解决问题,是对所学知识的训练和迁移,最终让学生建构知识,形成能力培养与知识学习的有机整体。
第五步:评价再疑互动,拓展延伸。
这是对前几步学习的评价与反思。
学生课后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评价,既包括对教师教、学生学的评价,也包括师生共同活动的评价。
既包括优点,也指出缺点,还有对教学的再问再疑。
教师进行分析、总结实现评价再疑互动,一方面反思评价自己的教学,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另一方面指导学生深入学习探讨,给师生都留下拓展空间,也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索精神。
总之,思想政治课互动质疑—释疑三段五步教学模式仅是互动质疑——释疑教学的基本模式,还有许多值得丰富和完善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