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分数乘法教案-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新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分数乘法单元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在操作活动中,探索并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2、探索并掌握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3、能解决简单的分数乘法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材分析:为了促进学生更好的探索和理解分数运算的意义,教材安排了大量的折一折、涂一涂等活动,把图形语言作为理解的基础。
实际上,本套教材非常重视文字语言、图形语言和符号语言的结合,三者相辅相成,从多种角度为学生理解问题、解决问题提供了可能。
其中,图形语言是非常重要的,它不仅可以通过直观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为文字语言或符号语言提供了直观表象,还可以提供了解决问题的思路和灵感,同时它也往往成为创造的源泉。
根据课程标准和整套教材的整体编写思路,本单元仍然没有将分数应用题单列,而是将解决实际问题作为分数乘法运算学习的自然组成部分。
本单元内容的引入与展开,从分数乘法的意义、分数乘法的应用都力求来源于学生的实际生活。
学情分析:1、在探索和理解分数运算的意义和计算时,要结合教科书上折一折、涂一涂等活动,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操作活动,注意帮助动手能力较弱的学生。
2、学习时,学生往往会忽略分数乘法的意义,只注重计算的方法和结果。
因此,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时,要让学生结合分数乘法的意义去理解题意,才能正确解决问题。
主要教学策略:1.结合操作活动和图形语言,探索并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及计算方法。
2.将应用与计算紧密结合,体会分数乘法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课时安排:11课时第1课时教学内容:分数乘法(一)教材第22~24页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 探索并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2、探索并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3、能正确运用“先约分再计算”的方法进行计算。
教学重点:1、结合具体情境, ,探索并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2、探索并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能正确运用“先约分再计算”的方法进行计算。
教学时数:2课时教学过程:一、探索分数乘整数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1、出示情境:剪一个这样的图案要用一张彩纸的1/5,剪3个这样的图案需要多少张彩纸?2、请大家想办法解决问题,先自己想一想,没有思路的同学可以同桌交流,也可以看一看书上是怎么解决的。
3、?组织全班交流。
师生一起来分享交流过程。
对学生提出的想法,师可以这样提问:你列的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义呢对这个算法,你是怎么理解的,别的同学还有什么问题吗教师在学生讨论的过程中,把加法的板书和乘法的板书有机的结合起来。
并让学生理解求几个相同分数的和用乘法计算。
4、练一练:教科书第23页“涂一涂,算一算”。
学生独立完成后,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思路。
讨论:你能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整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吗?小结:分数与整数想乘,用分数的分子和整数的乘积作分子,分母不变。
练习:教科书“试一试”第1、2题。
5、探讨“先约分再计算”的方法。
出示 6×5/9。
让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
学生可能出现两种计算方法,如果没有方法二,教师可指导学生看书得到。
教师引导学生比较两种算法,得出“先约分再计算”的方法比较简便。
练习:(1)教科书“练一练”第1题。
(2)计算:二、巩固练习1、教科书“练一练”第2、3、4题。
学生先独立完成,指名板演,在集体讲评。
2、教科书第24页“练一练”第5题。
让学生把计算结果写在课本上,再仔细观察,看看发现了什么3、教科书第24页“数学故事”。
先让学生说说,你从每幅图中得到了哪些信息如何解决图中提出的问题。
教学反思:注重创设情境,努力使数学生活化、生动化。
第2课时教学内容:分数乘法(二)教材第25~27页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 进一步探索并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2、进一步巩固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能解决简单的分数与整数相乘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解答方法。
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过程:一、理解并掌握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解答方法。
1、出示教科书第25页情境图。
让学生说说从图中了解到的信息。
然后同桌同学互相讨论,如何求(1)笑笑吃了多少块饼干可能会出现两种解法: 6÷2=3(块) 6×1/2=3(块)教师引导学生说说算式的意义,让学生明白这两个算式都表示求6的1/2是多少。
让学生理解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用乘法计算。
2、练习:教科书第26页“试一试”。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集体讲评。
二、课堂练习。
1、教科书第26页“练一练”第2题。
学生在课本上计算,指名板演,集体讲评。
强调“先约分再计算”。
2、教科书第26页“练一练”第1、3题。
提醒学生认真读题。
学生完成后再讲评。
3、教科书第27页“练一练”第4题。
先让学生完成,在说说解题思路。
教学反思:教学中创设了知识情境、生活情境、问题情境、故事情境等一系列情境,为学生提供了集兴趣性、知识性为一体的课堂气氛。
第3课时教学内容:分数乘法(三)教材第28~30页教学目标:1、整合具体情境, 探索并理解分数乘分数的意义;2、探索并掌握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3、能解决简单的分数与分数相乘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1、具体情境, ,探索并理解分数乘分数的意义;2、探索并掌握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教学时数:2课时教学准备:1、每人准备一条约10厘米长的纸条;2、每人准备一张长方形的纸。
教学过程:一、探索分数乘分数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1、先让学生读一读教科书第7页的一段话。
再让学生拿出课前准备的一张纸条,按照例题所述剪一剪。
剪好后,师问:怎样列式求“剩下的部分占这张纸条的几分之几”并根据剪的结果写出得数。
1/2×1/2=1/4 1/4×1/2=1/8学生列出算式后,师问:为什么用乘法计算引导学生理解,求剩下的部分占这张纸条的几分之几就是求1/2的1/2是多少,与上节课学习的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意义相同,所以用乘法计算。
折一折,涂一涂 3/4×1/4-=让学生拿出课前准备好的一张长方形纸,按照教科书的要求折一折,涂一涂。
讨论:(1)请你说一说,红色部分占斜线部分的几分之几占整张纸的几分之几(2)你能按照上面的方法先涂出1/4,再涂出1/4的3/4吗做一做:按照上面的方法折一折,想一想,并算出结果。
2/3×1/5 5/6×1/3说一说:你能总结分数与分数相乘的计算方法吗小结:分数与分数相乘,分子与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与分母相乘的积作分母。
想一想:此法与分数与整数相乘的方法有矛盾吗试一试:1/4× 2/3 3/5×5/6 7/8×1/4强调:能约分的要先约分。
二、课堂练习1、计算练习。
教科书第29页“练一练”第2题。
学生计算后观察:分数相乘的积一定小于每一个乘数吗2、解决问题。
(1)教科书第29~30页“练一练”第3、4、5、6、7题。
学生完成后,说说解题思路。
(2)教科书第30页数学故事“唐僧分瓜”。
教学反思:学生的认知结构,只有在经历学习活动过程中才能主动完成。
只有学生本人积极思考、主动探索,才能有所发现,有所创新。
第4课时教学内容:倒数(教材第31~32页)教学目标:1、在计算、比较、观察,发现倒数的特征并理解倒数的意义。
2、掌握求一个数的倒数的方法。
教学重点:会求一个数的倒数。
教学难点:理解“倒数”是不能孤立存在的。
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过程:一、教学过程师:请同学们结合语文的学习,猜几个字,中国的汉字结构优美,有上下结构,左右结构,如果把“杏”上下颠倒,变成什么字了(呆)把“吴”字颠倒呢(吞)那数是不是也有这样的特性呢师:事实上,一个数也可以倒过来变成另一个数,比如3/4倒过来变成了4/3,1/7倒过来变成7/1。
师:你能根据它的特性给它起个名字吗(倒数)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倒数。
(板书课题:倒数)师:请同学们打开教材第31页,认真观察思考,看你有什么发现。
组织学生交流自己的发现,引导学生总结几组算式的共同特点(乘积都是1),以及算式左边的两个乘数的关系(分子和分母互相颠倒),从而引出倒数的概念。
师:你怎样描述上面算式中两个乘数的关系呢(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乘积是1 乘积是12/3*3/2=1 2*1/2=18/11*11/8=1 1/10*10=1`7/9*9/7=1 7*1/7=16/5*5/6=1 1/5*5=1分子和分母颠倒分子和分母颠倒师: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你能说出黑板上谁和谁互为倒数吗还能举出其他例子来吗(学生举例,教师板书:2/3和3/2互为倒数。
)师:你们是怎么理解“互为”这两个字的能否举出生活中的例子(学生举例,如互为朋友是指互相是朋友。
)1、试一试主要是让学生理解整数可以看作是分母为1的分数,1的倒数还是1。
2、想一想教师借助分数中分母不能为0,说明0没有倒数。
3、练一练学生独立完成教材第32页“练一练”。
教学反思:让学生借助长方形的面积,进一步认识倒数,自主发现互为倒数的两个数的分子和分母的位置是互换的,从而自主探究出1的倒数和0没有倒数。
完全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