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八大家散文练习文言专题0912 1850唐宋八大家散文练习一、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1.妒宠而负恃() 2.濯清泉而自洁() 3.美可茹()4.车服不维() 5.古称多感慨悲歌之士() 6.吾知其必有合也()7.为我吊望诸君之墓() 8.可以出而仕矣()9.吾尝闻风俗与化移易()10.观者见其然、从而尤之()11.远虽材若不及巡者()12.将其创残饿赢之余()13.以巡,初尝得临涣县尉()14.士卒仅万人()15.颜色不乱()16.必以其言为信()17.其讲之精也() 18.巡因一见问姓名()19.以此诟远() 20.然尚恨有缺者() 21.授之柄而处其下()22.具食与乐,延霁云坐()23.不能通知二父志() 24.独旁搜而远绍()25.然皆乱亡其国()26.是故倨傲鲜腆而深折之,彼其能有所忍也,然后可以就大事。
()27.而命以仆妾之役,油然而不怪者,此固秦王之所不能惊,而项籍之所不能怒也。
()28.由此观止,犹有刚强不忍之气,非子房其谁全之。
()29.乃今有焚炀赫烈之虞,以震骇左右。
()30.仆私一身而负公道久矣,非特负足下也。
()31.月费俸钱,岁靡禀粟。
()32.孟尝君特鸡鸣狗盗之雄耳。
( )33.名一艺者无不庸。
()34.臣妾于吴者,三年而不倦。
()35.当淮阴破齐而欲自王()36.后汉献帝时,尽取天下名士而囚禁之,目为党人()37.修既治滁之明年,夏,始饮滁水而甘()38.今张君不以谪为患,窃会计之余功。
()39.书于石,所以贺兹丘之遭也。
( )40.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
( )二、翻译下列句子:1.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2.其在外,则树旗旄,罗弓矢,武夫前呵,从者塞途。
3.然吾尝闻风俗与化移易,吾恶知其今不异于古所云耶?4.呜呼!其竟以此而殒其剩乎?抑别有疾而至斯乎?5.足下勤奉养,宁朝夕,唯恬安无事是望6.故今具道所以,冀君实或见恕7.而辙也未之见焉8.起居无时,唯适之安9.独取其髦,简牍是资10.莫之求而自至11.或莫之见而意之12.是以终乃大喜也13.则众何为而不汹汹然14.推此类也,吾安往而不乐15.然则若余之于生,将何言哉?16.此则人之变也,而风何与焉17.使其中坦然不以物伤性,将何适而非快!18.何为久读此?19.吾实为之,其又何尤?20.念公之不可复见,而其谁与归21.然而公不见信于人,私不见助于友。
22.终必不蒙见察。
23.男儿死耳,不可为不义屈。
24.嵩将诣州讼理,为所杀。
25.累举进士,辄抑于有司。
三、选择题1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是()A名一艺者不庸名:拥有、占有 B贪多务得,细大不捐捐:花费、消耗C昔者孟轲好辩,孔道以明明:阐明、 D忘己量之所称称:相当、相称2.下列加点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个是()A占小善者而率以录王尝语庄子以好乐 B冬暖而儿号呼有牵牛而过堂下者C辙环天下,卒老于行而相泣于中庭 D待用无遗者,医师之良也惟弈秋之为听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字意义和用法相同一组是()A辄俱往,上未尝怪焉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与B拂拭之,因免冠谢侯生视公子色终不变,乃谢客就车C日见亲宠任事虽见废弃终默不泄D颖为人强记而便敏举类迩而见义远4.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A指前人之瑕疵 B方今圣贤相逢 C手不停披于百家之编 D言虽多而不要其中5.下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个是()A居民鲜少鲜可食 B是谷也是有命焉C泉甘而土肥处秽污而不羞D利泽施于人伺候于公卿门下6.下列解释全部错误的一项是()A比得软脚病(等到)辍汝而就(成就)敛不凭其棺(凭借)B不省所怙(依靠)遽去吾而殁(突然)使者妄称以应之乎(答应)C其又何尤(怨恨)抱无涯之戚(忧伤)吊汝之孤与汝之乳母(抚慰)D远具时羞(准备)止一岁(停止)既又与汝就食江南(既然)、7.下列加点的字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不省所怙吾往河阳省坟墓 B将成家而致汝衔哀致诚C汝之子始十岁始速祸焉 D而不悲者无穷期矣吾独穷困乎此时也8.下列加点的“其”归类正确的一个是()①其后四年,而归视汝②止一岁,请归取其孥③如吾之衰者,其能久存乎④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乎⑤死而有知,其几何离?⑥其无知,悲不几时,而不悲者无穷期矣⑦其余奴婢,并令守汝丧⑧敛不凭其棺,窆不临其穴⑨自今已往,吾其无意于人世矣⑩教吾子与汝子,幸其成A①⑦②④③⑤⑥⑧⑨⑩B②⑦①⑤③⑥⑧⑨④⑩C①⑦②④⑧③⑤⑥⑨⑩D①⑧②⑥③⑤⑨⑦④⑩9.下列加点的“而”的用法相同一组是()①其后四年,而归视汝②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乎③少年强者而夭殁④动摇者欲脱而落矣⑤孰谓少者殁而长者存⑥将成家而致汝A②③⑤B①③④C②③⑥D④⑤⑥10、下列加点的词用法和其他不相同的一个是()A汝之纯明宜业其家者 B将成家而致汝C去今之墓而葬焉 D子孙帝王万事之业也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约不时赎,子本相侔,则没为奴婢子本:子息,利息B落陷阱,不一引手救,反挤之引手:伸出援手C不自贵重顾藉,谓功业可立就立就:很快成功D又将经纪其家,庶几有始终者经纪:经管料理1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而自肆于山水间肆:尽情享受 B.其俗以男女质钱质:抵押C.请于朝,将拜疏拜:授官 D.亦可以少愧矣少:略微1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与现代汉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出入经史百子B.为词章,泛滥停蓄C.虽重得罪,死不恨D.一旦临小利害,仅如毛发比14.下列语句加点词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因其土俗因拔刀斫前奏案B无辞以白其大人以故法为其国与此同C且万无母子俱往理且行千里,其谁不知D士穷乃见节义今其智乃反不能及15.下列各句的双音节词意义和用法和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A几何不从汝而死有也 B又有冀其成立邪C教吾子与汝子……如此而已 D未可以为信也16.下列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古代兄弟排行以伯、仲、叔、季为序,故“季父愈闻汝丧之七日”中的“季父”是韩老成的四叔。
B古代礼俗称幼年丧父为独,老而无夫为寡,老而无子为孤,老而无妻为鳏。
C祭文是祭奠死者的一种文体,《祭十二郎文》是韩愈为自己侄儿韩老成而作,其感情真挚,凄恻动人,与清代袁枚的《祭妹文》并举。
D韩愈是唐朝“古文运动”的创始人,也是“唐宋八大家之首”。
其他几位散文家是:柳宗元、王安石、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
17.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请归取其孥(nú)形单影只(zhī)不省(xǐng)所怙(hù)B、乃能衔(xián)哀致诚虽万乘(shâng)之公相丞相薨(hōng)C、其余奴婢(bì)呜呼哀哉!尚飨(xiǎng)中年兄殁(mò)南方D、并令守汝丧(sàng)闻汝丧(sàng)之七日吾不以一日辍(chuò)汝而就也18.下列加点词解释全部错误的一项是()A、比(等到)得软脚病辍汝而就(接近)敛不凭(凭借)其棺B、不省所怙依靠)遽(突然)去吾而殁使者妄称以应(答应)之乎C、其又何尤(怨恨)抱无涯之戚(忧伤)吊(抚慰)汝之孤与汝之乳母D、远具(准备)时羞止(停止)一岁既(既然)又与汝就食江南19.下列句中加点字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不省所怙吾往河阳省坟墓B、将成家而致汝衔哀致诚C、汝之子始十岁始速祸焉D、而不悲者无穷期矣吾独穷困乎此时也20.加点的“其”字正确的一项是()①其后四年,而归视汝。
②止一岁,请归取其孥。
③如吾之衰者,其能久存乎?④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乎?⑤死而有知,其几何离?⑥其无知,悲不几时,而不悲者无穷期矣。
⑦其余奴婢,并令守汝丧。
⑧敛不凭其棺,窆不临其穴。
⑨自今已往,吾其无意于人世矣。
⑩教吾子与汝子,幸其成。
A、①⑦②④③⑤⑥⑧⑨⑩B、②⑦①⑤③⑥⑧⑨④⑩C、①⑦②⑧③⑤⑥⑨④⑩D、①⑧②⑥③⑤⑨⑦④⑩21.下列句子中“而”的用法相同的一组是()①其后四年,而归视汝。
②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乎?③少者强者而夭殁,长者衰者而全存乎?④动摇者欲脱而落矣。
⑤孰谓少者殁而长者存。
⑥将成家而致汝。
A、②③⑤B、①③④C、②③⑥D、④⑤⑥22.下列句中加点词用法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A、汝之纯明宜业其家者B、将成家而致汝C、去今之墓而葬焉D、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23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双音节词,其意义和用法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A、几何不从汝而死也B、又可冀其成立邪C、教吾子与汝子……如此而已D、未可以为信也24.下列各句在文中的意思,翻译不恰当的一项是()A、季父愈闻汝丧之七日,乃能衔哀致诚。
——你叔父超过了七天,才得到你丧亡的消息,于是就怀悲哀之情向你表达祭奠的诚意。
B、承先人后者,在孙惟汝,在子惟吾。
——继承先人的后代,在孙子辈中只有你,在儿子辈中只有我。
C、呜呼!其信然邪?其梦邪?其传之者非其真邪?——唉!难道是真的这样吗?还是在做梦呢?还是这传来的消息不可靠呢?D、呜呼!言有穷而情不可终,汝其知也邪?其不知也邪?——唉!话有说完的时候而哀痛之情却不能终止,你是知道呢,还是不知道呢?25.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两项是()A、古代兄弟排行以伯、仲、叔、季为序,故“季父愈闻汝丧之七日”中的“季父”是韩老成的四叔。
B、古代礼俗称幼年丧父为独,老而无夫为寡,老而无子为孤,老而无妻为鳏。
C、祭文是祭奠死者的一种文体,《祭十二郎文》是韩愈为侄儿韩老成而作,其感情深挚,凄恻动人,与清代袁枚的《祭妹文》并举。
D、本文虽记叙的是家庭、身世和生活琐事,但把抒情与叙事结合在一起,字字是泪,后人称为“祭文中千年绝唱”。
E、韩愈是唐朝“古文运动”的创始人,也是“唐宋八大家”之首。
其他几位散文家是:柳宗元、王安石、范仲淹、苏洵、苏轼、苏辙、曾巩。
26.下列对课文的鉴赏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韩愈幼年丧父,由兄嫂抚养成人,与十二郎虽是两辈人,但如兄弟,感情很深。
B、《祭十二郎文》是少为长祭。
追以往,念后事,有切肤之痛,一字字,一句句,都从心底流出,跌宕顿挫,感人肺腑。
C、《祭十二郎文》中,用了九个“呜呼”,悲天抢地;四十个“汝”字,如对其人,一称叫、一伤痛、一悲切、一呜咽,催人泪下。
D、全文贯注着一个“情”字,“言有穷而情不可终”,表明整篇都是用感情、用心血写成的。
27.在祭文第八段中回忆叔侄二人在往来书信中讨论侄儿所患软脚病一事,作用是()A、探究侄儿的死因。
B、根本不相信侄儿死于软脚病。
C、对侄儿是否死于软脚病仍持怀疑态度。
D、对没能重视侄儿所患疾病的追悔莫及。
28.说:“自今已往,吾其无意于人世矣!”这话表达出怎样的心境?()A、表示不再想活着了,愿与侄儿同去。
B、表示不想在人世间再追求什么,只求把儿女抚养成人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