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回延安 导学案(无答案)-陕西省咸阳百灵中学八年级语文下册

2回延安 导学案(无答案)-陕西省咸阳百灵中学八年级语文下册

2、《回延安》导学案
【教学目标】
1.了解“信天游”这种民歌形式,体会本诗的艺术特色。

2.学习这首诗恰当运用比喻、夸张、排比等修辞方法。

3.使学生了解诗人热爱革命圣地延安、热爱革命事业和革命人民的思想感情。

第一课时
【知识链接】
1.作家作品
贺敬之,1924年生,现当代诗人、剧作家。

山东峄县(今枣庄市台儿庄区)人。

1940年到延安,进入鲁迅艺术文学院学习。

1945年,在延安和丁毅执笔集体创作了富有我国民族特色的新歌剧《白毛女》,荣获1951年斯大林文学奖。

著有诗歌集《朝阳花开》《乡村之夜》《放歌集》《贺敬之诗选》,长诗《雷锋之歌》等。

2.写作背景
诗人说:“1956年,我跟随当时团中央的一位领导回延安,参加西北五省青年工人造林大会。

这时我已经离开延安10年了,回去以后感觉很不一样。

我本打算写几篇报告文学和一点新闻报道,青年大会要举行一个联欢晚会,说要我出个节目,我说我用信天游的方式写几句诗,抒发一下感情。

夜里我就一边唱,一边写,写了一夜…当时我是在審洞里面走着唱着,还流着眼泪。

”《回延安》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写成的。

3.相关拓展
信天游
信天游,又名“顺天游”,是流行于陕北一带的民歌。

这种民歌形式一般由上下两个乐句构成,一节(或一段)只有两句,每句字数不定,但基本上以七字句为主。

长的可接连数十节,用同一曲调反复演唱,正所谓“信天游,不断头”。

短的只有一节。

无论长短都是本节押韵,因而形式活泼,节奏自由。

句中多用叠字。

多用比兴、夸张等手法。

歌手用同一曲调反复演唱,有时旋律上稍加变化。

【自主预习】
1.给加点字注音。

白羊肚.( ) 糜.子( ) 油馍.( ) 柳林铺.( ) 脑畔.( ) 眼眶.( )
2.仔细阅读诗歌,划分朗读节奏。

(1)满心话登时说不出来,一头扑在亲人怀…
(2)树梢树枝树根根,亲山亲水有亲人。

3.指出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

(1)一口口的米酒千万句话,长江大河起浪花。

( )
(2)杜甫川唱来柳林铺笑,红旗飘飘把手招。

( )
4.文学常识填空。

《回延安》作者是( ),( )代诗人、剧作家,参与创作歌剧《》。

这首诗紧紧扣住延安,抒发诗人对延安的特殊感情,诗歌用陕北民歌“( )”的形式,两行一节,诗行错落有致,读起来悠扬高亢
3.整体感知。

(1)本诗以回延安的过程为线索,全诗有五个部分,试着给每个部分拟一个小标题,请将空白处补充完整。

( )延安——( )延安——( )延安——( )延安——( )延安
(2)从这首诗中我们可以看出当时延安人民的什么特点?
【自主探究】
把“回延安”改成“去延安”“到延安”,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
【知识拓展】——写作特点
1.运用了比兴的手法。

所谓“比”,即比喻。

古人说:“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

”所谓“兴”,即起兴。

古人说:“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

”“信天游”每节的第一句常用“比”或“兴”,目的是引出第二句的内容来。

如“羊羔羔吃奶眼望着妈,小米饭养活我长大”,这一节中,第一句是以“比”开头的,用羊羔吃奶比喻第二句战士的成长,目的是要说明延安母亲对延安儿女的养育之恩,同时也写出了延安儿女对延安母亲的眷恋之情。

又如“东山的糜子西山的谷,肩膀上的红旗手中的书”“杨家岭的红旗啊高高地飘,革命万里起高潮”,这两节的第一句均以“兴”开头,诗人感物起兴,形象地写出了延安儿女在延安学到了生产斗争的知识和本领,又学到了文化和革命道理;写出了延安在中国革命中所起的作用及做出的贡献。

2.采用多种修辞手法。

这首诗里的“一口口的米酒千万句话”,极言亲人重逢说话之多。

这种为了强调事物的某一特征,作夸大的描述的修辞手法,叫作夸张。

又如“双手搂定宝塔山”“满窑里围得不透风”等,高耸入云的宝塔山怎么搂得过来呢?满窑里真的被人围得一点风也透不进吗?这样写则淋漓尽致地表达出诗人
热爱延安、热爱延安亲人的思想感情以及延安人民热烈欢迎诗人的真挚情感。

此外,本诗中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的运用,增强了诗歌的表达效果。

3.具有鲜明的地方色彩。

诗中的枣园、窑洞、宝塔山、糜子等带有延安的色彩;诗歌所采用的信天游形式,是映北民歌;诗中“莫要”“登时”“几根根”等,取自映北方言。

诗歌表达的是对延安的深厚感情,所以诗中景物的描写、形式的釆用以及全诗的遣词造句,都带有鲜明的地方色彩,使诗的内容与形式达到了和谐统-。

【随堂检测】
1.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二十里铺(pū)送过柳林铺迎
B.树梢(shāo)树枝树根根
C.羊羔(gāo)羔吃奶眼望着妈
D.脑畔(pàn)上还响着脚步声
2.填入下列句中横线处的词语最符合语境的一组是( )
(1)几回回梦里回延安,双手( )定宝塔山。

(2)满心话登时说不出来,一头( )在亲人怀……
A.抱扑
B.搂靠
C.绕扎
D.搂扑
3.对下列诗句运用的比兴手法的作用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
A.树梢树枝树根根,亲山亲水有亲人。

(借树梢树枝树根的密不可分,来比喻这里的革命战士十分团结。

)
B.羊羔羔吃奶眼望着妈,小米饭养活我长大。

(诗人如同羊羔一样吮吸着乳汁,眼望着妈妈,是母亲乳汁养育了诗人,是延安小米饭使诗人成长,写出延安对自己的养育之恩。

C.东山的糜子西山的谷,肩膀上的红旗手中的书。

(糜子和谷借指当时的延安大生产运动;红旗指正确的政治方向;书指学习的马列、毛泽东著作。

)
D.杨家岭的红旗啊高高地飘,革命万里起高潮!(歌颂了党的领导。

)
4.默写填空。

(1)《回延安》中通过对景物和场面的描写来抒情的句子是:。

(2)《回延安》中通过想象和联想来抒情的句子是:。

(3)《回延安》中直接抒发内心感受的句子是:。

5.现代诗赏析
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鸟笼
非马
打开
鸟笼的

让鸟飞
走.
把自由
还给
鸟.
笼.
(选自《初中语文读本》)
5.凝视诗歌的形式,仿照示例,从加点的诗句中选择一处,品味诗歌分行的意味。

示例:分行让“门”字凸显出来,吸引读者凝视这个字,让读者产生种种联想,丰富了诗歌的意蕴。

这道“门”仿佛一副枷锁,而“门”字中间的空白又像是广阔的天空,鸟儿在笼子里一定久久地注视过它,眼中满是向往与绝望。

【作业布置】
1.抄写生字、文章注释。

2.完成练习册。

【教学反思】
1.学生方面:
2.老师方面:。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