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谈小学生习作指导及点评2

浅谈小学生习作指导及点评2

浅谈小学生习作指导及点评
根据高新区教研室的指导要求,我校语文教研组开展了小学生习作指导和评讲教学研讨活动。

此次活动,我校语文教师积极参加,踊跃发言,提出了很多值得学习和借鉴的好方法,具体如下:
一、习作指导方面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源泉,指导习作也是如此。

在指导低年级学生习作时,教师可以采用做游戏导入习作,如在教学一年级“小兔运南瓜”这一习作时,教师可以创设这样的情境,“秋天到了,地里的南瓜成熟了,谁来帮小兔把南瓜运回家呢?”同学们跃跃欲试,教师让学生来表演,有的两人抬南瓜,有的用车运南瓜,有的把南瓜竖起来当作车轮滚回家……学生的兴趣调动起来了,接着出示课文中的插图,本次的习作就水到渠成了。

2.多读多记,积累运用
杜甫说过“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小学生要想写好作文,必须养成多读书,多看书的好习惯。

教师要重视学生积累语言素材的能力,可以从课内和课外两方面来做,教材上要求背诵的段落、诗词一定要达到人人背诵,人人过关,还要养成摘抄优美词句的好习惯。

课外多读书,多读课外书。

教师应要求学生每周读一本课外书,每周写一篇读后感,每月开展一次读书汇报活动。

通过大量的阅读,学生可以积累的素材,模仿文章的布局谋篇的方式,提高习作能力。

3.改变形式,丰富课堂
传统的习作课大多是在课堂上进行的,教师应该创造性的使用教材,运用教材,把习作课上成一次活动课(写课间活动的作文)、一次观察课(写我在生活中的小发现),一次课外实践课(写学做饭….),一场偶发事件(写难忘的一件事)……学生在实践中找到作文的素材,在体验中获得了真挚的情感,写出的作文不仅有充实的内容,而且充满了鲜活的灵性。

二、作文点评方面
1.评价多样,鼓励为主
由于学生的年龄小,认知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有限,教师对学生的习作评价不宜太苛刻,应以鼓励为主。

因此学生习作中的优点一定要大力发扬,采用灵活的评价方式,给学生最大的鼓舞。

教师可以在习作中做记号(画笑脸、画五角星),可以给习作打高分或分类等级评价;可以在班上大声朗读优秀习作,让其他学生都能学习;也可以给学生一块展示墙,展示学生的佳句、佳段、整篇文章;还可以把学生的作品发表在日报晚报上,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2.重视自改,体现自主
一篇好文章,与其说是写出来的,不如说是改出来的。

《语文课标》也指出:习作教学要重视引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

这一标准改变了以往的传统做法,充分体现了学生自主、自能的新理念。

因此,教师在讲评课上要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学生互改互评、自改自评与教师指导相结合),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自改能力。

在课堂上首先集体评改、下水示范,为学生自改和小组互改示
范引路,运用各种积极的评价手段,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从而达到提高学生作文能力的目的。

还要交给学生修改作文的方法,授之于鱼不如授之于渔。

如下水示范法;读读改改法;师生对话交流法;合作修改法等。

学生在互改中既当听众又当了评委,在互评互议互改中取长补短,相得益彰。

在自改互改中,学生的自主能力和习作能力也逐步提高了。

3.评语简洁,赏识激励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一个学生如果在两三个月内看不到自己脑力劳动的成果,他的学习愿望就消失了。

教师的评语一定要简洁明了,切忌长篇大论,更不要吝啬赏识。

简单又有力的鼓励,会激起孩子一次又一次的创作热情,迸发想象的火花,从嘴里、笔端流淌出更多美妙的语言。

很多实践表明,学生化激励为动力,因赏识更优秀。

邓城小学语文组
卞丽军
2013.4.24。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