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英自考 本科 企业成本管理会计关键词

中英自考 本科 企业成本管理会计关键词

第一章成本管理会计概述战略信息:是指企业的高层管理者用来制酱司目标并评价这些目标是否已经达到的信息。

典型的战略信息包括企业整体以及各部门获利能力的详细情况,未来的资金需求等。

战术信息:是指与中层管理者做出可用资源应该如何进行分配以及如何有效使用这些资源等决策相关的信息。

如劳动力与设备生产率、预算控制、差异分析以及现金流预测等信息。

运营信息:是指基层管理者或监管人员完成其工作所必需的信息。

这些信息使他们能够监督企业各个部门的运营效率。

它包括生产工人与设备产量报告、每个工人的工时、每个工人完成任务所花费的时间等信息。

决策过程:可以描述为八个步骤的过程,其开始于业务的计划,结束于对这些业务的控制。

管理会计:是利用各种财务数据为使用者提供相关信息的会计。

使用者可利用这些信息做出决策、制定计划并控制企业的活动。

成本会计:是指收集企业内部与业务活动的成本信息,并利用这些信息编制报表,如预算、产品成本核算以及对产品、服务和存货进行成本核算的会计。

第二章成本分类直接成本:是指能够采取追溯方式整体计人相关产品、服务或部门的成本。

间接成本或间接费用:是指与生产过程相关,但是不可能采取追溯方式整体计人特定产品的成本。

直接材料成本:是指生产产品所耗用的全部材料成本。

直接人工成本:是指为生产产品或提供劳务而必须支付给生产工人的全部工资。

直接费用:是指那些与生产产品或提供劳务相关的、且不能计人直接材料或直接人工的费用。

主要成本:指直接成本总额。

可列支费用:是直接费用的另一种称谓。

制造费用:包括所有间接材料成本、所有间接人工成本以及生产产品和提供服务时所发生的全部间接费用。

间接生产费用:是制造费用的另一种称谓。

管理费用:是指企业管理活动所发生的所有间接材料成本、间接人工成本和其他间接费用。

包括办公设备的折旧费、管理人员的工资、租金、税金、电话费以及清洁费等。

销售费用:是指为销售产品或吸引顾客而发生的所有间接材料成本、间接人工成本和其他间接费用。

包括打印费和产品目录、报价单等办公费用、支付给销售团队的工资和佣金、支付的广告费以及销售处与产品展览室的租金、税金和保险费等。

配送费用:是指为确保将产品或服务发出或送达顾客而发生的所有间接材料成本、间接人工成本与其他间接费用。

包括包装成本、包装人员、司机及送货人员的工资,以及与仓库设施相关的租金、税金和保险费用。

研究费用:是指为巩固企业市场份额而开发新产品或改良现有产品而发生的所有间接材料成本、间接人工成本和其他间接费用。

包括研究人员的工资以及与研究设施相关的租金、税金和保险费。

开发费用:是指为建立确保研制出的新产品可以有效投产并获利的系统而发生的所有间接材料成本、间接人工成本和其他间接费用。

包括参与开发活动人员的工资以及与开发设施相关的租金、税金和保险费。

财务费用:是指为确保企业有足够资金进行持续的生产而发生的所有间接材料成本、间接人工成本和其他间接费用。

包括财务人员的工资以及与财务活动相关的办公费、与财务办公场所相关的租金、税金和保险费。

完全生产成本=主要成本+制造费用完全销售成本=全部生产成本+管理费用+销售及配送费用+一般间接费用固定成本:是指一定期间内发生的、在一定的相关范围之内不会受业务量高低影响的成本。

变动成本:是指随着业务量的变化而变化的成本。

包括随着生产量的增加而增加的直接人工成本和材料成本。

半变动成本:是指既包括固定成本成分也包括变动成本成分的成本。

成本中心:可以描述为能够归集成本的企业的一部分。

它可以是一个部门、一台机器、一个特定项目产品系列中的某一产品或需要分配的间接成本的集合。

成本单位:将成本与每个产出单位联系起来。

成本单位包括:火车上的座椅、医院里的床位以及葡萄园里的酒瓶。

利润中心:与成本中心非常相似,但是它不但考虑成本也考虑销售所取得的收人。

多数情况下,利润中心由许多成本中心构成。

收入中心:只对与产品销售相关的收人负责。

投资中心:类似于利润中心,但是除了对利润负责以外,投资中心的管理人员还必须考虑产生利润所需的资本投人,以及投资所需资金的融资渠道。

一般通过对比投资的实际回报与预期回报来评价一个投资中心成功与否。

责任中心:是对成本中心、利润中心和投资中心的总称。

平均成本:是指用总成本除以生产量得到的生产或销售全部产品的实际成本。

边际成本:是指每增加一个单位产品的生产所带来的总成本的增加额。

第三章成本性态成本性态:可以定义为当业务量水平变化时成本变化的方式。

期间成本:是固定成本的另一种称谓。

阶梯成本:是指那些看上去固定但会受限于一定业务量水平的成本。

例如,如果业务量急剧增加,企业很可能会雇佣更多的管理和监管人员,这会导致固定成本显著上升。

半变动成本:是指既有固定成本成份又有变动成本成份的成本,因此它某种程度上受业务量水平的影响。

包括收取固定服务费同时按耗用的数量支付变动费用的物业费,以及包括公路税这种固定费用和燃料、维修费及服务费这些变动费用的交通费用。

高低点法:是指通过考察业务量最高点与最低点处的总成本来确定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的方法。

平均或单位变动成本:是指单位产出的变动成本。

公式:总变动成本/总业务量=平均变动成本平均或单位固定成本:是指单位产出的固定成本。

公式:总固定成本/总业务量=平均固定成本平均或单位总成本:是指单位产出的总成本。

公式:总成本/总产量=平均总成本规模报酬递增:与制造过程中的成本节约有关。

规模报酬递减:与制造过程中的成本增加有关。

第四章成本要素企业所持有的存货:包括以下部分或全部内容:原材料;在产品,即没有完工的产品;闲置的零部件或消耗材料;完工产品存货控制系统:包括对下述内容的控制:预订存货;购买存货;.收取存货;储存存货;将存货发送给销货商并保持合适的存货水平;持有成本:储存存货的成本以及监测存货水平的成本;用于购买存货的借人资金产生的利息费用;.为保护存货而发生的保险费用;如果存货报废而发生的成本;如果存货变质损毁而发生的成本,包括浪费成本和处置成本订货成本:包括:.与订货或接收订单有关的管理与办公费用;运输货物发生的运输费;企业自己生产存货的成本,而不是从外部供应商那里采购缺货成本:当企业存货耗尽而发生的相关成本。

缺货成本包括:①企业销售量受到损失而发生的成本②不得不紧急订货以补充存货的成本③生产停工损失,例如机器不得不进行额外维护的成本④工人停工带来的成本⑤企业声誉和形象受损所带来的成本,例如潜在的未来销售损失再订货点:是指决定再次订货时现有存货的持有水平。

公式:再订货点=存货的最高耗用量x收取订货的最大间隔时间最大间隔时间:是指发出订单至收到订货之间的时间间隔。

最低持有量(缓冲量):是指为避免缺货允许存货持有的最低水平。

公式:最低持有量二再订货点-(平均耗用量X平均间隔时间)最高持有量:是指存货持有量达到了造成企业资源潜在浪费的水平。

它与企业储备能力的增加有关,将导致额外成本的增加。

最高持有量=再订货点+再订货量一(最低耗用量x最低间隔时间)再订货量:是指企业达到再订货点时需要采购的存货量。

在一个简单的存货控制系统中,它是最高持有量与最低持有量之间的差,可以用下面的公式加以计算:再订货量=最高持有量-最低持有量在更复杂的控制系统中,经常使用经济订货量理论来确认存货采购量。

平均存货量:是指企业在多数时间内持有的存货量。

可以用下面的公式加以计算:平均存货量=缓冲持有量+1/2再订货量经济订货量(EOQ):这种机制假设平均存货量总是等于在订货量的一半,有的企业存货持有量只保持安全储备为基准。

如果员工达到了这一基准就会赚取约定的固定工资。

这意味着其收人是稳定的,并能更好地计划未来生活。

管理层可以更好地做薪酬预算,而更加稳定的产出水平令协调工作变得更加容易。

利润共享:是指将企业所赚取的一部分利润付给员工。

递延股票信托计划:在这种计划下,公司将利润的一部分付给一个企业内部用于购买股票的信托基金。

然后这些股票按约定的比例被分配给员工。

业绩相关支付计划:直接将员工的年薪与他们的工作业绩联系起来。

这一计划包括对员工个人工作业绩的评价,然后将员工归人不同等级的业绩类别中。

只要员工生产的产量达到业绩类别要求水平,他们就会得到该类别所对应的奖励。

闲暇时间:对损失的生产时间的计量,因为在这段时间里没有生产。

既可能是由材料短缺等可控因素引起,也可能因电力供应问题等不可控因素造成。

劳动力周转:可以定义为离开企业或加人企业的员工数量,以总劳动力的百分比表示。

劳动力周转率=员工更换的数量/这段时期的平均员工数量x 100%更换成本:包括招聘成本、培训成本以及在招聘过程中产生的损失成本。

预防成本:企业为确保人员不离开而负担的成本,包括提高福利服务成本,如幼儿园设施以及非捐赠性退休金计划。

完全成本法:其目的是将企业全部间接成本恰当地分配给某一产品、服务或部门。

这样能够将成本中心对企业盈利能力的贡献描绘得更精确。

从而正确计算出每个产品的实际成本,然后与其销售收人相配比。

预计分配率:用于按照持续的原则分配间接费用的指标。

制造费用弥补率:是预计分配率的另一称谓。

边际成本:可以定义为每增加一件产品带来的总成本的增加额。

换一种说法,可以将其描述为如果不生产这件产品,那么相关成本将不会产生。

边际贡献:可以定义为销售收人减去变动成本。

边际贡献减去固定成本后,可据以判断企业是否赚取了利润。

边际销售成本:包括生产边际成本以及任何变动销售与配送费用,如佣金。

第五章成本核算系统工作成本法:是计量完成一个特定订单或合同的成本的核算系统。

通常其工序短,并且在完成产品的过程中,可以清楚地分辨其从一个工序到另一个工序。

修正成本:是指当生产的产品不符合标准时,企业需要花费额外的修复产品的成本。

成本加成法:将目标利润以百分比的方式加到预计的成本上。

加成百分比:一个可接受的利润水平,表示为销售成本的一定百分比。

一批:全部完成一定数量的产品集合,可以将一批中每件产品构成的总成本归集起来。

施工款:是对已经完成的工作的付款。

施工款将按照完成工作的价值占全部合同报价的比例作为基准,完成的工作要经过独立专家的证实并签署进度报告。

保留金:是指客户截留的当项目完成时付给供应商的资金。

工序成本法:是指由于生产工序的连续性而不可能计算个别产品成本时的一种成本核算方法。

例如,炼油企业必须持续地运营,因此不可能估算一升油的成本。

正常损失:预期发生的没有带来成本的损失。

非正常损失:是实际损失超过预期损失并应该计算其成本的损失。

非正常收益:实际损失低于预期损失,表现为负的成本损失。

残料:工序成本法中会有残料发生,因为在生产工序中会出现损失或损坏。

处置成本:当不得不处置损失时就会发生处置成本,如可能会有一些有害的废料。

处置成本应该计人工序成本。

联产品:是指单一生产工序导致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产品,它们在到达工序的某一阶段,即分离点之前彼此之间不能加以区别。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