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届九年级化学我们周围的空气单元检测题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试题一.选择题1、一定条件下分别分解高锰酸钾、氯酸钾、过氧化氢(化学式H2O2)三种物质,都可以制得氧气。
这说明三种物质的组成中都含有A.氧气B.氧分子C.氧元素 D.氧化物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用锌和稀硫酸制取氢气,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可以用同一套气体发生装置 B.可以用同一种气体收集方法C.属于同种基本反应类型 D.反应条件相同3.手机、手提电脑中使用的电池多为锂电池,锂电池具有质量轻、电量大等优点。
锂电池内的某个反应可表示为Li+MnO2=LiMnO2。
下列关于该反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反应中MnO2是催化剂 B.反应前后Mn 元素的化合价不变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②③⑤7、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
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由其化学性质决定的是A.用干冰做致冷剂保存食品 B.压缩空气给轮胎充气C.用石墨做铅笔芯 D.用氧气抢救病人8.今年3月21日,温州市区出现罕见的浮尘天气。
环境监测中心报告,当天空气污染指数为270~290,首要污染物为可吸人颗粒物。
依据下表判断,当天温州空气质量状况属于空气污染指数范围及相应的空气质量级别表A.优 B.良 C.轻度污染 D.中度污染9.下列物质在氧气中燃烧,其中可观察到火星四射现象的是10.在空气中,与人类关系最密切的当属氧气。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带火星的木条在氧气中能够复燃,说明氧气能支持燃烧B.铁丝在空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说明氧气具有可燃性C.氧气的化学性质非常活泼,能与所有的物质发生化学反应D.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反应中,锰元素、氧元素的化合价都没有变化11.下列有关氧气的说法正确的是A.能供给呼吸B.化学性质比较稳定C.具有可燃性D.是空气中含量最多的物质12.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A.蒸馏水B.空气C.海水D.生铁13.“黑火药”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它由硝酸钾、硫磺、木炭组成,属于A.纯净物B.化合物C.氧化物D.混合物14.空气中含量较多且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是()A.氮气B.氧气C.二氧化碳D.水蒸气15.下列关于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说法正确的是()A.发生装置选用长颈漏斗和锥形瓶B.反应不需要加热C.实验时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D.验满时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16.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A.食醋 B.蒸馏水 C.医用酒精 D.碘酒17.我们一生都在不断吸入空气和呼出气体。
在呼出的气体中,含量(体积分数)最多的气体是()A.二氧化碳 B.氮气 C.水蒸气D.氧气18.空气成分中,体积分数约占21%的是A.氧气 B.氮气 C.二氧化碳D.稀有气体19.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A.石灰水 B.空气 C.生铁D.干冰20.下列物质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的是 A.木炭 B.铁丝 C.酒精D.红磷二、填空题1.(8分)下图是有关氧气的知识网络图(部分反应条件已略去)。
根据上图回答下列问题:(1)生成氧气的三个反应都属于________反应(填基本反应类型),从节能、环保的角度考虑,实验室制取氧气最好选用_________________作反应物。
(2)X的化学式为_________;若反应①在氧气充足的情况下进行,生成X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_。
(3)若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为Y+2O点燃CO2+2H2O,Y的化学式为________。
(4)在反应③的实验中可以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做反应④实验时,要预先在盛放氧气的集气瓶中放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反应①至④的相同点是(只写一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8分)(1)分解过氧化氢溶液(或H2O2)(2)CO CO2 (3)CH4(4)剧烈燃烧,产生大量白烟 (5)少量水或细沙 (6)都是氧化反应(或都需点燃只要答案合理即可给分)2.如图l是测定白磷燃烧前后质量变化的实验。
(1)用凸透镜会聚光线使白磷燃烧,锥形瓶内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2)托盘天平最小只能测出0.2克的变化量,为了提高精度,老师改用如图2所示的不等臂天平(()A:()B=1:7),若左盘能增减的最小砝码是0.2克,则右盘质量的最小变化量为克。
(结果保留2位小数)答案:(1)产生白烟 (2)0. 033.中国2010上海世博会的主题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①在世博会开幕式上举行了上海有史以来最为盛大的一次焰火表演,光彩夺目的焰火离不开多种元素的焰色反应,其中钠元素的焰色呈______________色。
②世博园区内使用电动车,有效减少了CO2、SO2、CO的排放,这些物质中会引起温室效应的是_________,会造成酸雨的是________,能与血液里的血红蛋白结合,造成人体中毒的是_______。
③世博园区内用“活性炭+超滤膜+紫外线”组合工艺获得直饮水。
其中活性炭起________作用;用紫外线代替氯气对水进行处理,其作用是_________。
④世博会上所使用的饭盒、胸卡、证件等都用可完全降解的“玉米塑料”制成,制作的第一步是将玉米发酵制得乳酸(C3H6O3)。
乳酸由_______种元素组成,其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
答案:(1)黄(2)CO2 SO2CO (3)吸附细菌消毒(4)三 40%4. 1777年,拉瓦锡推翻了“燃素说”,建立了燃烧氧化说。
他认为空气是由两种气体组成的,一种是能够帮助燃烧的,称为“氧气”;另一种是不能帮助燃烧的,称之为“窒息空气”——氮气。
拉瓦锡对空气组成认识的不足之处是。
答案:拉瓦锡的“燃烧氧化说”认为物质燃烧是吸收了空气中能够助燃的部分;剩下了不能够助燃的部分,可见空气是由性质相反的两种气体所组成(即氧气和氮气),不足之处是空气中除了氧气和氮气外,还含有稀有气体、二氧化碳及水蒸气等物质。
5.如图所示,挤压胶头滴管中的液体,使之与瓶中固体接触,可使小气球鼓起来。
请写出符合下列要求的化学方程式:(1)分解反应;(2)化合反应。
答案:(1)2H2O2催化剂2H2O +O2↑(2)CaO + H2O == Ca(OH)26.红磷燃烧除需要氧气外,还需满足的条件是;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用红磷做“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的实验时,若红磷的量不足,所测得氧气的体积分数 (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答案:温度达到着火点 4P+502点燃 2P205偏小7.甲、乙、丙三种物质均含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
甲、乙是组成元素完全相同的化合物,丙是单质;乙通常为液体,在一定条件下可分解生成丙;它们之间有如右图所示的转化关系(部分物质和反应条件已经略去)。
则:甲的化学式为;乙分解生成丙的化学方程式为。
从微观的角度解释甲、乙性质有差异的原因是。
答案:H2022H20通电2H2↑ +02↑两种物质的分子构成不同8. (3分)许多因素会影响化学反应速率。
请分析下列实验或事实,分别说明在其他条件不变时,这些因素是如何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
示例:硫在纯氧中燃烧比在空气中进行得更快,更剧烈。
答:增大反应物浓度,可以加快化学反应速率。
(1)同种食品在夏天比冬天更容易变质。
(2)过氧化氢溶液在常温下能缓慢分解,若加入少量Mn02时分解加速。
(3)在相同质量的锌粉和锌粒中分别加入足量l0%的稀盐酸,前者先反应完。
答案:(3分)(1)升高温度,可以加快化学反应速率。
(2)使用催化剂,可以加快化学反应速率。
(3)增大反应物接触面积,可以加快化学反应速率。
9.结合下图回答制取氧气及验证氧气性质实验的有关问题。
(1)仪器a的名称是;(2)加热KMnO4或KClO3与MnO2混合物制氧气时,选用的发生装置是;(3)用H2O2溶液和MnO2制取氧气的反应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4)完成图C所示实验时,为避免集气瓶底炸裂,可预先在集气瓶中放。
答案:(1)酒精灯(2)A(3)2H2O2MnO2 2H2O+ O2↑(4)水或细沙10. (每空l分,共3分)右图是2006年——2009年陕西西安蓝天天数对比示意图。
(1)蓝天多了,污染少了,是因为空气中气体污染物如S0:、N0。
以及固体污染物如可吸入颗粒物或粉尘(其他合理答案均可) 等逐渐减少的结果。
SO2、NO。
减少的原因之一是化石燃料的综合利用增强了,你知道的一种化石燃料是煤或石油或天然气。
(2)空气是混合物,主要成分是氮气和氧气。
氧气分子是由氧原子构成的,氧原子核外有8个电子,它的原子核内质子数为 8 。
三.探究题1. (4分)以下是某研究小组探究影响反应速率部分因素的相关实验数据。
(1)通过实验①和②对比可知,化学反应速率与有关;从实验③和④对比可知,化学反应速率与温度的关系是;(2)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微观粒子相互接触、碰撞的结果,化学反应速率与微观粒子的概率有关。
试从微观角度解释“反应物浓度越大,化学反应速率越快”的原因是。
(3)用一定量15%的过氧化氢溶液制氧气,为了减小反应速率,可加适量的水稀释,产生氧气的总重量(选填“减小”或“不变”或“增大”)。
答案:(4分)(1) 反应物浓度(或浓度)温度越高,化学反应速率越快(2) 反应物浓度越大,单位体积的反应物中含有的粒子数越多,粒子间碰撞的概率越大,化学反应速率越快(3)不变2.(5分)某同学做硫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前,预先在集气瓶底装有少量水。
实验过程中他联想到老师介绍过二氧化硫排放到空气中会形成酸雨,于是他想了解燃烧后集气瓶底部残留的“水”是否也呈酸性。
他取“水”多次测其pH,发现其pH始终小于7并逐渐减小,直至稳定在pH=4,证明集气瓶底残留液呈酸性。
随后该同学想进一步了解该残留液是否具有酸的通性,请你与他一起探究:[提出问题]残留液还能与什么物质反应呢?[猜想]①能与铁发生反应;②能与碳酸钠发生反应(其它合理答案均可);[设计方案]请你设计实验来验证你的猜想(选择一个猜想即可):实验方法可能观察到实验结论的现象取少量该残留液于试管中,加少量碳酸钠粉末碳酸钠粉末溶解并有气泡产生 该残留液能与碳酸钠反应 四.推断题已知:A 、B 、C 、D 、E 、F 六种物质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
A 、B 是单质,C 、D 、E 都是氧化物。
A 、B 、C 转化为F 的过程较为复杂,F 的成份也较复杂,其主要成分是一种红色的固体。
试根据各物质间的转化关系完成下列各题。
(题中除反应条件未给出外,反应物和产物均已给出。
)五.计算题(6分)某校兴趣小组在实验室中完成制取氧气的实验。
他们取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共ACF DE3.0g 放入大试管中加热,并在不同时刻测定试管内剩余固体物质的质量(如下表): 反应时间/min1.0 1.52.0 2.53.0 剩余固体质量/g 2.55 2.25 2.10 2.04 2.04 分析表中数据,完成下列问题:(1)完全反应后,生成氧气的质量为_______________g ;(2)原混合物中氯酸钾的质量分数是多少?(精确到0.1%)答案:(6分)(1)0.96g …………………………………………………………………(2分)(2)解:设原混合物中氯酸钾的质量为x2KclO 32MnO ∆====2KCl+3O 2↑ ……………………………………(1分)245 96x 0.96gg 96.0x 96245=x=2.45g ……………………………………(2分)氯酸钾的质量分数=g0.3g 45.2×100%=81.7%答:设原混合物中氯酸钾的质量分数为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