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作用与地貌
二、外力作用
作用因素
流 水 作 用
侵蚀
沉积
风 侵蚀 力 作 用 堆积
对地貌的影响 总体来说使地表变得崎岖不平; 冲刷河床,使谷底、河 瀑布、峡谷是河流侵蚀作用的 床加深、加宽,形成V形 强烈表现;黄土高原千沟万壑 谷,坡面流水使坡面地 的地表形态就是流水侵蚀的结 表破碎 果 山区河流在出山口形成山麓洪 在搬运过程中,由于流 (冲)积扇;河流中下游形成宽 速降低,所携带的物质 广的冲积平原;河流入海口形 便逐渐沉积起来 成三角洲 在干旱地区,风扬起沙 石,吹蚀地表;地表沙 形成风蚀沟谷、风蚀洼地、风 尘和碎屑被风力侵蚀搬 蚀柱、风蚀蘑菇、戈壁、裸岩 走,形成大片的戈壁和 荒漠 裸岩荒漠 风在搬运途中,当风速 形成沙丘、沙垄、沙漠外缘的 减小或气流受阻,导致 黄土堆积,如黄土高原 风沙堆积
(2)此次地震与下列哪种板块运动形式相关 ( D )。
岛弧 海沟 海岭 海岸山脉
例2 下图为某山地俯视图,读图完成(1)~ (2)题。
(1)该山地为
( A.褶皱山 B.断块山 C.火山 D.背斜山 (2)该山地一般分布在 ( A.大陆边缘 C.板块边缘
C C
)。
)。
B.地壳坚固地区 D.大洋内部
解释 与运 用
①大陆与大洋板块相撞,形成海沟、岛弧或海岸山 脉,如亚洲东部岛弧、北美洲西部的海岸山脉、马 板块 里亚纳海沟处于消亡边界 相撞 ②大陆与大陆板块相撞,形成巨大的褶皱山脉,如 喜马拉雅山、阿尔卑斯山处于消亡边界
例1 (2013· 成都模拟)北京时间2012年4月11日 16时38分,印度尼西亚北苏门答腊附近西海 岸发生8.5级强震。据此完成(1)~(2)题。 (1)此次地震发生在 ( B )。 A.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交界处 B.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交界处 C.太平洋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交界处 D.太平洋板块、亚欧板块、印度洋板块三 大板块交界处
作用过程
根据河床的深浅判定河流流向
例6 (2013· 天津文综,7)读图,回答下题。
D
图中一些珊瑚岛海岸,分布着珊瑚碎屑组成的 沙滩。这些沙滩形成于 A.风化作用 B.侵蚀作 C.搬运作用 D.沉积作用
例7
(2013· 浙江文综,5)图1为某河段景观素描图,图2为该河段河曲水流速
度等值线分布(①>②)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题。
有关河曲地段水流速度、外力作用和土地利用类型 的组合,正确的是 (D )
A.甲——流速慢——沉积作用——仓储用地 B.乙——流速快——侵蚀作用——住宅用地 C.乙——流速慢——沉积作用——交通(港口)用 地 D.甲——流速快——侵蚀作用——水利设施(防洪 堤)用地
例8 (2013· 上海地理,9~10)流水地貌是由流 水塑造而形成的地表形态。
材料二 据考证,现今的渭河平原在地质构造形成后, 不仅有黄土堆积其间,渭河及其两侧支流也携带大 量泥沙填充淤积其中。这里自古灌溉农业发达,是 我国重要的农业区。
(1)指出秦岭与渭河平原岩层的相互运动关系。(8分) (2)推测华山的地质构造类型并分析其挺拔险峻的 原因。(8分) (3)据上述材料,以渭河平原为例说明地质作用与 地表形态的关系。(10分)
地质作用与地貌
一、内力作用
板块构造理论
内 容
①岩石圈不是一块整体,而是被构造带(海岭、海沟)分割 成六大板块(亚欧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太平洋板 理论 块、印度洋板块、南极洲板块) 要点 ②这些板块漂浮在软流层之上,不停地运动 ③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交界处是地壳比较活跃的地 带
图示
板块 板块张裂形成裂谷或海洋,如东非大裂谷、大西洋 张裂 处于生长边界
例5 下图为“我国南方某地地质剖面示意图”。读 图回答下列各题。(30分)
(1)甲地的地质构造属于________,简述该地地貌的 成因。(8分) (2)乙地地貌类型为________,简述该地貌的形成过 程。(8分) (3)简述丙地地貌的形成原因。(6分) (4)分析丁地区聚落分布集中的原因。(8分)
答案 (1)秦岭所在岩层上升,渭河平原所在岩层相对下降。 (2)断块山。华山位于秦岭北部,所在岩体相对上升, 其北坡是大断崖。 (3)地表形态的塑造是内力和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内 力作用使渭河平原断裂陷落形成谷地(低地);外力作用 (风力、流水等)将沉积物搬运来填充其中,形成肥沃的 平原。
内外力之间的相互关系
内力作用使地表变得高低不平, 外力作用使地表趋于平坦,两者同 时起作用,共同塑造地表形态。一 般来说,内力是主导力量,但在一 个地区一段时间内,可能是内力占 优势,也可能是外力占优势。
海岭
岩浆
岛屿 海沟ຫໍສະໝຸດ 海岸山脉褶皱断层
狭长凹陷地带
块状山地
例3 (2013· 广东文综,1)下图为某地实景图。其所 示地质构造的形成原因主要是
B
A.搬运作用 B.地壳运动 C.变质作用 D.风化作用
例4 (2013· 威海市高三模拟)下图为某地质剖 面图,读图完成(1)~(2)题。
(1)据图可知,该地先后发生了 ( D )。 A.沉积作用、侵蚀作用、地壳运动 B.地壳运动、侵蚀作用、沉积作用 C.地壳运动、沉积作用、侵蚀作用 D.沉积作用、地壳运动、侵蚀作用 (2)关于图中甲、乙两处的叙述,正确的( C )。 A.甲—背斜形成的山 B.乙—向斜形成的山谷 C.甲—可能有地下水 D.乙—适合修建隧道
(1)在上图所示河流的②处,流水作用主要表现为 B A.搬运 B.堆积 C.侵蚀 D.风化 (2)如果在图示的①、②、③、④四处进行码头选址, 比较合适的是 C A. 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例9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6分) 材料一 华山是我国著名的五岳之一,北临坦荡的渭 河平原,南依秦岭,海拔2 154.9米,壁立千仞,以 险峻称雄于世。下图为秦岭、渭河平原剖面示意图。
答案 (1)向斜 向斜槽部受挤压,岩石坚硬不易被 侵蚀,形成山岭。 (2)冲积扇(或洪积扇) 山区河流流出山口,流 速降低,河流携带的物质在山前(山麓)堆积。 (3)丙地地貌是可溶性岩石受到含有二氧化碳 的流水的溶蚀作用而形成的。 (4)丁地区为河流冲积平原,土壤肥沃,地势 平坦,河网密布,交通便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