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称四极电阻率测深
pole-pole Array ,Dipole-Dipole Array
电阻率影像剖面法是兼具垂直与侧向解析 能力的一种探测方式。其现场勘测配置与地震 反射法类似,系沿着一个既定的测线配置电极, 除能达到如垂直测深的“测深”目的之外,由 于沿测线方向的测点较密,因此容易反应出地 层侧向的变化情形。因属于二维的观测方式, 若再配合二维资料处理,可以克服因地形所造 成的影响。
双极排列法pole-pole Array是將傳統 四極法中的其中兩電極(一個電流 極B;及一個電位極N)固定放置 於遠處(一般應超過測深的七倍距 離),施測時僅需移動另外的電流 極A與電位極M,具有降低更換電 極數目,達到節省測勘時間的目的, 並在有限範圍內,可獲得最大的探 測深度。應用在地電阻影像剖面法 探測上時,在測線上每間隔相同距 離預先插一根電極棒,並透過預先 設定的電極切換規則,以程式化由 儀器自動控制電流極與電位極的切 換。施測的次序是:先不移動測線 上的電流極位置,僅移動電位極至 與電流極達預先設定的距離;然後 將電流極往前移動一電極棒,重複 移動電位極,直至電流極移至倒數 第二電極棒為止,達到掃描地層結 構之目的。
• 电阻率法在地表配置四根电极,其中
两根供电电极(A与B)以低頻之交
替直流电通入地下,兩根测量电极(:
M与N)测量因电流分佈所造成的电
位差V。电位差V与通入地下的电流
強度I、电极间相对位置及地层的电
阻率有关。若测得电流強度I、电位
差V及电极之相对位置计算出相对均
匀半空间地层的电阻率ρa:
ρa=K(V/I) 式中K称装置系数(或几何因子), 与电极排列位置有关。 ρa 称视电阻 率,通常不代表地层之真电阻率 ,
电法勘探
电阻率勘探原理
地層由於組成材料及膠結等狀 況之不同,因而表現出不同的導電 特性,一般以電阻率代表物質的導 電性質,不同地層岩性及不同含水 狀況會對應不同的電阻率(或稱為 地電阻譜);地電阻譜提供我們一 個構想,即若能藉由儀器測量及分 析技術瞭解地下地層的電阻率,則 輔以適當地質資訊,可以用來瞭解 地下地層的岩性分佈情形,進而解 釋地質構造、礦產分佈、地下水資 源、及地下水污染等。由於地電阻 法花費少且工期短,因此適用於工 程地質、探礦、地下水調查、海水 入侵調查與地熱測勘等多方面。
而是代表在此种电极排列情形下所有 地层电性的综合效应。
供电电极展距愈大,电流 分布越深,深部地层的影响 越大。因此逐步增大供电电 极距离,可得到由浅至深的 地层反应,经反演可以得到 地下各地层的真实电阻率和
厚度。
对四极测深
Schlumberger Array、Wenner Array
高密度电阻率法/电阻率影像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