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对称四极测深实验报告-推荐下载

对称四极测深实验报告-推荐下载

Copyright ©新人lee
对称四极测深法水槽模拟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与要求
(1)复习和巩固对称四极测深法探测的原理。

(2)学会电阻率法常用仪器的操作方法。

(3)学会对称四极测深法的工作布置及观测方法,并能够分析对称四极测深法在倾斜铜板上视电阻率和视频散率异常特征。

二、实验内容
本次实验主要实践对称四极测深法。

在水槽中用对称四极测深装置在倾斜铜板上进行测深法探测,观测并分析视电阻率和视频散率异常。

三、实验模型、仪器设备及参数设置
实验模型:用水槽中的水模拟围岩介质,铜板模拟局部异常体(铜板:长30cm ,宽17.5cm )。

铜板顶部埋深约6.5cm ,底部埋深约15cm ,铜板下倾方向为AB 方向,电极入水深度约5cm 。

仪器设备:SQ-3B 双频道轻便型激电仪发送机/接收机,DCX-3电池箱,水槽及电极导线若干。

参数设置:选取三个测点,测点为MN 中点,分别在30cm 、50cm 和70cm 处,记为测点1、2、3,每一测点AB 和MN 电极距离如下:
AB/2(cm)4
5
6
9
1215
20
30
40
MN/2(cm)
1
四、实验步骤
1.进行实验仪器的检查,具体检查步骤分为自校和外校:(1)接收机自校(自校结果 -0.2<Fs<0.2,否则重新校正)
(2)接收机外校(①接收机信号输入线接入接收机校验端;②发送机工作于校验状态,校验电流100mA ;③外校结果 -0.2<Fs<0.2;否则重新校验)
2.根据所采用的工作方法布置各极距:将A 、B 、M 、N 电极放入水槽,并将其与接收机、发送机连接好,确保连接无误。

装置示意图见下图。

3.在仪器上进行装置选择和参数设置,选择中间梯度剖面装置并设置
AB 、MN 及测点号,发送机发送电流,接收机接收数据,注意要将发送机调至工作状态,接收机进入测量;再依次对各个测点进行测量,并记录好实验数据,注意测点距离为2cm。

4.将观测结果绘制成视电阻率和视极化率测深图,对异常分布特征进行定性分析。

五、实验数据及结果分析
1.实验数据整理
将记录的实验数据整理成下表所示:
测点
AB/2(cm )
 ()
s m ρΩ⋅VH(mV)
Fs(%)
411.33918.889-0.459.43764.4120.267.52609.9350.69 4.67378.469 1.612 3.02244.672215 2.16175.157 1.620 1.43116.2320.51
(x=30cm )
300.8871.321-2.1410.76873.0440.258.9721.5570.767.08574.057 1.89 4.11333.87412 2.53205.056 6.315 1.61130.5588.1200.9274.3119.9300.4234.19711.72
(x=50cm )
400.2621.20912.4410.9884.007-1.459.33756.439-1.367.8632.857-1.19 4.73383.425-0.512 3.06247.9110.115 2.14173.1640.820 1.34108.881 1.63
(x=70cm )
300.7560.856
0.1
表1 对称四极测深装置水槽模拟实验数据
ρ
然后利用matlab作出三个测点的视电阻率和视频散率Fs曲线如下:
s
ρ
图1 对称四极测深装置视电阻率曲线
s Array
图2 对称四极测深装置视频散率Fs曲线
2.实验成果分析
由图1可知,三个测点的测深曲线都为典型的D 型曲线,表明水下一定埋
深有低阻异常体,与实际铜板模拟的异常情况相符。

由图2可知,视频散率曲线和取极大值时的供电极距不同,曲线
1s F 3s F 3s F (3号测点)比曲线(1号测点)取极大值时的供电极距要大,可以大致推
1s F 断x=70cm 处铜板埋深比x=30cm 处深,因此铜板的倾斜方向为AB 方向,跟实际
情况相吻合。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