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2020高考地理选考区域地理第三部分第30课时认识跨省区域黄土高原课时练习(一)新人教版

人教版2020高考地理选考区域地理第三部分第30课时认识跨省区域黄土高原课时练习(一)新人教版

第三部分第30课时认识跨省区域——黄土高原
一、单项选择题
黄土高原恰好处在我国“季风三角”顶端,冬季风带来的“土”与夏季风带来的“水”二者有着恰到好处的结合。

据此完成1~3题。

1.“土”少了说明没有物质的持续补充,“土”多了意味着沙尘暴的频繁发生,根据黄土高原某日气温变化曲线图,分析该地最有可能引发沙尘暴的天气时段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2.只考虑大气运动(风力大小、空气对流)和地面状况(植被、冰冻),黄土高原扬沙天气最容易发生在( )
A.春季B.夏季
C.秋季D.冬季
3.“水”少了难以满足植物生长,“水”多了则会带来强烈的冲刷,黄土高原河流夏季水特征有( )
A.流量平稳B.断流
C.洪峰急涨猛落D.含沙量少
答案 1.C 2.A 3.C
解析第1题,黄土高原黄土广布,是由风力的搬运与堆积作用造成的。

沙尘暴现象就是这种风力作用过程的表现。

从图中可以看出,丙时间段地面气温高,容易引起空气对流,为风的形成创造了条件。

第2题,我国北方春季降水少,昼夜温差大,地面干燥而且多风,是扬沙天气的多发季节。

第3题,黄土高原地区降水集中,夏季多暴雨,因此导致河流洪水急涨猛落。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西双版纳凭借得天独厚的位置优势和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旅游业,使旅游业迅速成为重要支柱产业。

据此回答4~5题。

4.西双版纳因多样性的民族风情著称于世,下列哪个民族的民族风情最具代表性( )
A.壮族 B.傣族
C.土家族D.高山族
5.下列有关该区旅游业发展的措施中,不可行
...的是( )
A.对现有旅游景点进行整合改造
B.明确景点发展方向,避免重复建设
C.严惩不法商贩,规范旅游商业秩序
D.在自然保护区大规模建设旅游景点
答案 4.B 5.D
解析第4题,西双版纳旅游资源丰富,其中以傣族为主体的13个少数民族独有的民族风情深深吸引着游客。

第5题,在自然保护区不应大规模建设旅游景点,而应控制旅游规模,合理建设旅游景点,防止对自然保护区的破坏。

(2013·河南扶沟)龙首渠修建于汉武帝时期,该工程从洛水上游开渠引水,灌溉临晋(今陕西大荔县)以东的四万多公顷土地。

读图回答6~7题。

6.两千年前的先民们发明了井渠施工法,在商颜山(今称铁镰山,高约120多米,黄土覆盖的古塬)西段开凿了中国最古老的引水隧洞,主要目的是( )
①减少水分蒸发
②获得更多的雨水补给
③实现自流引水
④分段施工,降低工程难度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7.如今的商颜山塬崖壁立、沟壑纵横,形成这种地貌景观的原因是( )
A.断裂谷地 B.风力沉积作用
C.向斜谷地 D.流水侵蚀作用
答案 6.D 7.D
解析第6题,该地区位于我国黄土高原,结合图示引水渠道穿越山区,采用隧洞的形式可分段施工,减小工程量,且利于保持工程从高处向低处引水,可自流,而该地区位于我国半湿润地区,故减少蒸发和
增加雨水补给不是主要目的,该工程的水源主要来自洛水上游。

第7题,结合渭河的地理位置判断,该山脉位于我国黄土高原地区,故千沟万壑的地貌形态是流水侵蚀的结果。

一个坡面在顺坡方向降水、入渗强度、坡面质地一致的情况下,不同坡段侵蚀量也不相同,该图表示侵蚀量在坡面上的变化。

读图回答8~9题。

8.由图中可知坡面哪个坡段侵蚀最严重( )
A.坡顶 B.坡面中段
C.坡麓 D.沟底
9.从该图信息所示角度考虑,黄土高原小流域治理最重要的措施是( )
A.保塬,平整土地
B.护坡,封坡育林种草
C.固沟,沟底轮作套种
D.宣传,建立预警机制
答案8.B 9.B
解析第8题,根据图中信息可知,侵蚀最严重在坡面中段。

选择B项。

第9题,黄土高原最严重就是水土流失,所以要护坡,封坡育林种草,保持水土。

选择B项。

(2013·黄冈综测)过去,珠江三角洲农业生产以“基塘”特色闻名于世,历史上一直是我国的桑蚕、蔗糖、水果、淡水鱼类的生产基地,经历了数百年的兴盛,为珠江三角洲农民完成了原始的资金积累,被列入世界环保史册,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誉为“世间少有美景、良性循环典范”。

自1978年以来,桑基、蔗基鱼塘大量减少,果(蕉)基鱼塘稳定,而花基鱼塘面积明显增加;近年来珠江三角洲甚至出现大片出售、出租土地的现象。

据材料回答10~11题。

10.近年来导致珠江三角洲地区基塘农业生产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全球气候变暖B.农产品市场的变化
C.生产技术条件的提高 D.当地丘陵地形的整治
11.在稳定的果基鱼塘系统中,果树对于鱼塘的环境价值主要体现为( )
A.果树美观,环境优美,吸引游客
B.塘泥使香蕉、花卉生长茂盛
C.阻挡大风和保护岸坡基土
D.自我循环,减少资金投入
答案10.B 11.C
解析市场需求直接影响农业生产的产量和农作物种类。

果树有防风、固本护坡的作用。

(2013·武昌月考)读“构想中的兰(州)厦(门)铁路及沿线地区图”,回答12~13题。

12. 自东向西与兰厦铁路相交的南北向铁路干线依次是( )
A.焦柳线—陇海线—京广线—京九线
B.浙赣线—京广线—京九线—宝成线
C.宝成线—焦柳线—京广线—京九线
D.京九线—京广线—焦柳线—宝成线
13. 图示A、B、C、D四地描述正确的是( )
A.A地位于秦巴山地,气温年较差大
B.B地位于四川盆地,气温年较差小
C.C地区部分河段形成地上河
D.D是我国最大的淡水湖
答案12.D 13.C
解析根据经纬度、水系、城市名称判断兰厦铁路依次经过的铁路线。

A位于四川盆地、B位于长江沿岸、D是我国第二大淡水湖。

(2013·江苏淮安)下图为“我国西北某地示意图”,据图完成14~16题。

14.图中石羊河流域内灌溉农业区所属地形区为( )
A.湟水谷地 B.河西走廊
C.宁夏平原 D.河套平原
15.石羊河干流总体流向及主要补给水源是( )
A.西南流向东北,高山冰雪融水及山地降水
B.东北流向西南,高山冰雪融水及山地降水
C.西南流向东北,山地季节性积雪融水及大气降水
D.东北流向西南,西风带来大西洋水汽产生的降水
16.该河流中下游地区气候类型及目前面临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是( )
A.热带沙漠气候,荒漠化
B.温带大陆性气候,盐碱化
C.温带季风气候,水土流失
D.温带大陆性气候,荒漠化
答案14.B 15.A 16.D
解析第14题,从图中可知石羊河流域内灌溉农业区地处河西走廊。

河西走廊位于祁连山以北、合黎山和龙首山以南、乌鞘岭以西,为西北东南走向的狭长平地,形如走廊。

因位于黄河以西,故称河西走廊。

第15题,河西走廊位于祁连山以北、且祁连山海拔高于合黎山和龙首山。

所以石羊河干流总体走向为西南东北走向,该地地处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河水补给类型主要是高山冰雪融水及山地降水补给。

第16题,河流中下游地区地处腾格里沙漠,是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由于该地深居内陆、距海洋远、降水稀少、蒸发量大于降水量再加上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导致该地区荒漠化现象严重。

二、综合题
17.下图所示地区在20世纪90年代频发洪涝灾害。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中A________山脉,是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

(2)“人在江底走,水在头顶流”是对C河段景观的描述,请说明其形成过程。

(3)图示D地区总体地势特征是________。

请评价该区农业生产的自然区位条件。

答案(1)巫山
(2)由于长江上游植被破坏严重、河流含沙量较大;长江出巫山山口,进入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势低平,河道变宽且弯曲,水流变慢,泥沙沉积,河床抬高,成为“地上河”。

(3)从西北向东南倾斜
有利条件:纬度较低,光热充足;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丰沛,雨热同期,汉江水源充足;江汉平原地区地势低平、土层深厚、土壤肥沃。

不利条件:季风气候区,旱涝灾害影响农业生产;冬季寒潮影响农业生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