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形.联想.创意》
从化中学李嘉俊
教材版本:岭南美术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美术》实验教科书八年级上册(26、27页)教学对象:初二级学生
学习领域:设计.应用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类型:讲练课
教材分析:图形,就是在特定的思想意识支配下,对某一个和多个视觉元素组合的一种蓄意刻
画和表达形式,但是,以前人们一般都以很平凡的物像作为表现主体。
可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及人们审美观的不断提高,这种方式会被逐渐淘汰。
取而代之的就是富有新意和创造性的视觉感受。
联想,就是引导学生,从一个事物,逐渐想到另外一个事物的过程,并且把他们更好地结合。
创意,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发展希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是作为教师的重要任务。
本课分为两大部分,一是让学生了解图形,以及其特点与共性,二是让学生对其进行创作,从而创新,在引导学生进行“图形——联想——创意”这一学习过程中,慢慢地灌输其创新意识和精神,为日后的发展打好基础。
学生分析:学生在小时候已经在画图形,但是,他们只会单纯地外形模仿,而不懂得个中特
点与联系。
同时,由于受陈旧思维的局限性影响,因此缺乏创意。
缺乏了创意,就没有了创新,也就缺乏了一个不停地创新换代、推陈出新的动力。
正因如此,本节课以轻松好玩的方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时也让学生知道图形的变化特点,进而引导学生进行创作,挖掘他们的创意与潜质。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图形,了解图形的特点与联系,并且发挥创意,应用到设计上。
能力目标: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欣赏能力、创意与创新能力、动手能力。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细心观察、创新改进、互相交流、团结合作的能力与习惯。
德育目标: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意与创新精神,并引导他们运用到生活中去,为祖国的未来作出贡献。
一、教学重点:了解图形,懂得它们的特点与互相之间联系,并且加以创新改造。
二、教学难点:如何对图形进行“联想、创意”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比较法、图示法、演示法、练习法
四、活动方式:采取自主、合作探究式
五、教学模式:激发兴趣——培养思维——操作体验——评价拓展
六、教学流程:问题引入——知识的学习理解——学生活动——作业评价——反思
十:教学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