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考化学酸碱盐大题分类及详解

中考化学酸碱盐大题分类及详解

【新知识学习】(一)、固体的颜色1、黑色固体(5种):木炭,氧化铜,二氧化锰,四氧化三铁,铁粉2、红色固体:铜——紫红色,氧化铁Fe2O3——红(棕)色3、蓝色晶体:硫酸铜晶体CuSO4·5H2O4、蓝色沉淀:氢氧化铜5、红褐色沉淀:氢氧化铁6、白色沉淀(6种):碳酸钙,碳酸钡,碳酸银;氢氧化镁;硫酸钡,氯化银。

7、白色固体:无水硫酸铜,氧化钙,氧化镁,氯酸钾,氯化钾.8、绿色固体:碱式碳酸铜9、紫黑色固体:高锰酸钾(二)、液体的颜色10、无色液体:水,稀盐酸,稀硫酸,酚酞试液11、蓝色溶液:含有Cu2+的溶液—硫酸铜溶液,氯化铜溶液,硝酸铜溶液12、黄色溶液:含有Fe3+的溶液—硫酸铁溶液,氯化铁溶液,硝酸铁溶液13、浅绿色溶液:含有Fe2+的溶液—硫酸亚铁溶液,氯化亚铁溶液,硝酸亚铁溶液14、紫红色溶液:高锰酸钾溶液15、紫色溶液:石蕊溶液(四)、常见物质或离子的检验方法1、物质的鉴别:鉴别通常是指对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进行定性辨认,可根据一种物质的特性区别于另一种,也可根据几种物质的气味、溶解性、溶解的热效应等一般性质的不同加以区别,关于酸碱盐这一部分知识就要求学生必须掌握好各种离子的检验方法。

例1:(2010上海19)不另选试剂,仅利用组内物质之间的相互反应,就能将它们鉴别出来的是:A.FeCl3 NaOH HCl H2SO4B.HCl KNO3 Na2CO3 Na2SO4C.AgNO3 HCl NaCl HNO3D.BaCl2 Na2SO4 Na2CO3 HCl例2:(2009肇庆13)有四种物质的溶液:①Ba(OH)2、②Na2SO4、③HNO3、④FeCl3,不用其他试剂就可将它们逐一鉴别出来,其鉴别顺序是:A.④③②① B.④①②③C.①③④② D.①④②③1.解题思路:本题难度中等。

选项D中各取少量溶液两两混合,能与其他三种溶液中的两种产生白色沉淀的是氯化钡,不能与三种溶液产生白色沉淀的为盐酸,再取少量盐酸滴入另外两种待测溶液中,有气泡产生的是碳酸钠,无气泡产生的是硫酸钠。

2.解题思路:首先可以看出FeCl3溶液是黄色的,将其分别加入另三种溶液中,只有Ba(OH)2溶液会反应产生红褐色的沉淀,再将Ba(OH)2溶液加入剩下的两种溶液,其中Na2SO4溶液中会出现白色沉淀,由此可以推出四种物质的鉴别顺序。

练习:1、下列各组物质,只用组内溶液相互混合的方法就能鉴别的是()A.K2SO4、BaCl2、NaNO3、NaCl B.K2SO4、BaCl2、Na2CO3、HClC.KOH、Na2SO4、CuSO4、MgCl2 D.KCl 、AgNO3、KNO3、HCl2、现有四组物质的溶液,仅用酚酞试液及同组物质之间相互反应就能鉴别出来的是()A.NaOH Ba(OH)2 HCl B.NaOH HCl NaClC.NaOH HC1 HNO3D.H2SO4 NaCl Na2SO43、下列各组物质,只需用组内溶液相互混合,就能鉴别出来的是()A.K2SO4、BaCl2、NaNO3、NaCl B.HCl、Na2CO3、BaCl2、Na2SO4C.KOH、Na2SO4、CuSO4、HCl D.KCl、AgNO3、KNO3、NaCl2、物质的推断:推断就是根据已知实验现象或物质间的转化关系进行分析推理。

解题的关键在于通过题中显性和隐性条件,抓住突破口,即物质的颜色、状态、特征反应等,再利用顺推和逆推法得出结论。

此类题目常常有两种解题方法:①从有特殊颜色的物质着手打开解题的入手。

②从和其它物质发生反应的现象最多的物质着手例1:(2010武汉13)现有甲、乙两包白色固体,已知甲中含有NaCl、NaNO3、Na2CO3、NaOH中的一种或几种,乙为纯净物,是初中化学学习中涉及到的物质。

为了证明甲、乙两包固体的成分,现进行如下实验:足量水充分溶解②取①中所得溶液少量,滴加紫色石蕊试液 石蕊试液变为蓝色 溶液pH____7(填“>”、“<”或“=”③另取①中所得溶液少量,滴加稀盐酸无明显现象甲中一定含有______(填化学式,下同),一定不含有______,可能含有________。

⑵实验二(部分物质在流程图中未列出)甲乙无色气体无色溶液白色沉淀溶液变为红色研磨加足量水、搅拌通入酚酞试液滴加Ba(NO 3)2溶液、稀HNO 3根据以上实验推断,乙物质为___________(填写化学式),使用该物质时应注意_______________。

例2:(2009广州24)A 、B 、C 、D 、E 五瓶无色透明溶液,分别是HCl 溶液、Na 2CO 3溶液、MgCl 2溶液、NaNO 3溶液、NaOH 溶液中的一种。

分别进行下列实验:Ⅰ.将A 分别滴入B 、C 、D 、E 中,均没有明显现象。

Ⅱ.将B 分别滴入A 、C 、D 、E 中,C 、E 中均产生白色沉淀,其余没有明显现象。

Ⅲ.将C 分别滴入A 、B 、D 、E 中,B 中产生白色沉淀,D 中有气泡冒出,其余没有明显现象。

(1)A 是____________,B 是____________,C 是____________; (2)B 加入E 中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 ; (3)C 加入D 中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____ 。

1.解题思路:本题难度较大。

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的溶液显碱性,其溶液的pH >7;由“向①中所得溶液滴加稀盐酸,无明显现象”说明甲中一定不含碳酸钠,一定含有氢氧化钠,可能含有氯化钠、硝酸钠;由“甲、乙混合研磨所产生气体的水溶液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说明该气体是氨气,说明乙是一种铵盐;由“向乙的溶液中滴加硝酸钡溶液和稀硝酸后,产生白色沉淀”说明乙中含有硫酸根离子,则乙是(NH 4)2SO 4;由于铵盐与碱性物质混合使用会发生反应释放出氨气而降低肥效,因此不能与碱性物质混用。

2.解题思路:本题以推断题的形式考查酸碱盐之间的相互反应,较难。

解题的关键是找到突破口,①C 与D 反应产生气泡,说明C 、D 分别是HCl 溶液、Na 2CO 3溶液中的一种;②B 与C 、B 与E 反应产生沉淀,说明B 是MgCl 2溶液,C 、E 分别是Na 2CO 3溶液、NaOH 溶液中的一种。

综合①②可知C 为Na 2CO 3溶液,由①可知D 为HCl 溶液,由②可知E 为NaOH 溶液,A 为NaNO 3溶液。

现有初中化学中常见的易溶于水的三种钠盐组成的混合物,将其溶于水后得无色溶液A ,进行如下实验并得到相应结果: 练习:试回答下列问题:(1)无色气体D的化学式为,白色沉淀E的化学式为,钡盐B的化学式为。

(2)原混合物中含有的三种易溶于水的钠盐的化学式分别为、、。

3、杂质的去除:除杂质遵循的原则:选用的试剂只和杂质反应,且不带入新杂质。

除杂的方法:①根据溶解性②化学试剂法:将杂质变成气体或沉淀例1:(2009湛江15)除去下列物质中的杂质(括号内为杂质),所选用的试剂及操作方法均正确的一组是:选项待提纯的物质选用的试剂操作的方法A CuSO4溶液(H2SO4溶液)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过滤B HNO3溶液(HCl溶液)过量的AgNO3溶液过滤C Cu(CuO)过量的稀盐酸溶解、过滤D CO2(CO) 氧气点燃例2:(2010天津15)下列除去杂质的方法正确的是:A.除去N2中的少量O2:通过灼热的CuO粉末,收集气体B.除去CaO中的少量CaCO3:加入足量稀盐酸,充分反应C.除去KCl溶液中的少量MgCl2:加入适量NaOH溶液,过滤D.除去Cu(NO3)2溶液中的少量AgNO3:加入足量铜粉,充分反应后过滤1.解题思路:本题难度中等。

A选项中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和CuSO4溶液、H2SO4溶液都能发生反应;B选项中AgNO3溶液过量,增加了新杂质;D选项中CO无法点燃;只有C选项中稀盐酸只和CuO 反应,生成的溶液和过量的稀盐酸可以通过过滤除去。

2.解题思路:本题考查物质的除杂。

A选项中氧气不能与氧化铜发生反应,因此将含有少量氧气的氮气通过灼热的氧化铜不能将氧气除去;B选项中氧化钙与碳酸钙都能与稀盐酸发生反应;C选项中氢氧化钠虽然除去氯化镁,但又引入了新的杂质氯化钠;只有D选项铜粉除去硝酸银,且不会引入新杂质,硝酸铜的质量也会增加。

练习:1.2.从提供的试剂中,选择一种以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括号内为杂质),仅供选用的试剂:①稀硫酸②氯化钙溶液溶液③盐酸④澄清的石灰水(1)把选择的试剂的代号填在相应的横线上,并写出反应方程式。

NaCl(Na2C03) ;NaOH(Na2C03) 。

3.日常生活中食用的食盐大多来自海水晾晒。

可得到含少量泥沙的粗盐。

以下为粗盐的简要精制和除杂过程。

(1)海边的盐民多在夏天晾晒海盐。

分析,夏天有利于得到粗盐是因为。

(2)海水晾晒得到的粗盐中往往含有少量泥沙,为了除去泥沙等不溶物,某小组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在粗盐提纯的操作中,正确的操作顺序为(填序号),其中A 、B的操作名称为,B中的玻璃棒的作用为。

(3)除去泥沙后的食盐中,通常还含有氯化钙、氯化镁、硫酸镁等可溶杂质。

要除去这些杂质,选择的药品和加药的顺序均正确的是(填序号)。

①Na2CO3、BaCl2、NaOH②Ba(NO3)2、NaOH、Na2CO3③BaCl2、NaOH、K2CO3、HCl④BaCl2、NaOH、Na2CO3、HCl(4)某小组量取了10.0mL 水,称取4.0 g粗盐,逐渐加入水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继续操作最终蒸干得3.6g精盐,则精盐的产率是。

4、物质的共存:解答此类题的依据是,若各物质之间不能发生反应则能够共存,否则不能共存。

例1:(2009南京14)下列各组离子在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A.H+、Cl-、OH- B、H+、SO42-、HCO3-C.Ba2+、H+、SO42- D、Cu2+、Cl-、NO3-例2:(2010佛山13)下列各组物质在水溶液中能够共存,而且加入酚酞显红色的是:A.NaOH 、CuSO4、H2SO4B.NaCl、Na2CO3、NaHCO3C.NaCl、Ba(NO3)2、HClD.NH4NO3、NaOH、Na2SO41.解题思路:本题考查离子间的相互作用,难度中等。

离子间作用如果有水、气体、沉淀生成,各组离子就不能大量共存。

A组中H+和OH-可结合生成水,不能大量共存;B组中H+和HCO3-可结合生成水和二氧化碳,不能大量共存;C组中Ba2+和SO42-可结合生成BaSO4白色沉淀,不能大量共存;D组中三种离子相互组合不能生成水、气体、沉淀,可以大量共存。

2.解题思路:本题同时考查了物质共存以及酸碱指示剂,难度较大。

A组中NaOH和CuSO4、H2SO4都能够发生反应;C组中各物质虽能共存,但因其溶液显酸性加入酚酞后不变色,不符合题目的要求;D 组中NH4NO3和NaOH会发生反应生成氨气;只有B组各物质之间不发生反应,且Na2CO3和NaHCO3溶液显碱性,加入酚酞显红色。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