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汉朝历史人物故事精选

汉朝历史人物故事精选

汉朝历史人物故事精选每个历史人物故事都蕴涵着中国历史名人的思想信念和价值信条。

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了汉朝历史人物故事,接下来随着小编一起来看看吧!汉朝历史人物故事(一)吴与弼--著名理学家吴与弼的先祖吴兢为唐朝汴州人,唐睿宗时为朝廷议大夫。

吴兢的七世孙吴宣,迁居抚州。

吴与弼的高祖吴景南,擅长诗赋,元代理学大儒吴澄曾为其诗集作序。

曾祖吴审,“博学、诗藻清丽”。

祖父吴泾,迁居崇仁。

父亲吴溥,官到国子监司业,著有《古崖集》。

出生于这样的家庭,对吴与弼的教育成长有着重要的影响。

吴与弼六岁入学,七岁学对句,八、九岁在乡学读书时,即已崭露头角,对文学、天文、律历、医卜均有所学。

十六岁学诗赋,十八岁习以科举之业。

业永乐已丑年,他年方十九,赴京侍奉时任国子监司业的父亲,得拜明代“三杨”之一的冼马杨溥为师。

其时,在其父任所获读朱熹所编之《伊洛渊源录》,自谓“睹道统一脉之传”,“于是思自奋励,窃慕向焉,而尽焚当时举子文字,誓必至乎圣贤而后已”。

谢绝与人交往,独处小楼二年,专心攻读《四书》、《五经》和洛学(以北宋哲学家、教育家程颢兄弟为首的学派)、闽学(以南宋哲学家、教育家朱熹为首的学派)两个学派的语录,无意进入仕途,决心以讲授理学,传播程、朱哲学思想为己任。

永乐九年(公元1411年),吴与弼奉父母之命返乡完婚。

在乡里,他一切行动都遵守儒家的礼仪规范。

每次到京探望父亲,穿的都是布衣旧鞋。

中年以后,家境日贫,他亲自下田耕作,自食其力。

对不义之举,一概不为;对不义之财,一概不取。

所以,四方求学者络绎不绝,他都谆谆教诲。

甚至招待学生食宿,以此远近闻名。

其学生胡九韶说:“惟先生遇患难仍能学习、进益,别的人则不免意志颓唐而懒怠下去”。

吴与弼一生不应科举,讲学家乡,屡荐不出。

正统十一年(公元1446年),由山西佥事何自学荐举入朝,后御史涂谦、抚州知府王宇也一再荐举,他都谢绝不出。

景泰七年(公元1456年),御史陈述又荐举他入阁讲学,帝下诏江西巡抚韩雍前往礼请,他又辞谢不出。

天顺元年(公元1457年),大臣石亨与大学士李贤上疏荐举,并派人前往征召吴与弼进京。

第二年五月,授为左春坊左谕德,他上疏请辞。

英宗召入文华殿,咨询其因,他以“浅陋之学,衰病之躯,有负期待之重,岂敢窃禄为官”力辞。

后又多次上疏辞职,并由其子向吏部告以病重,才得以允准。

辞官归里后,在呈英宗的谢表中力陈十事,说:“一曰崇圣志,二曰广圣学,三曰隆圣德,四曰子庶民,五曰谨命令,六曰敦教化,七曰清百僚,八曰齐庶政,九曰广言路,十曰君相一德同心。

”词语恳切,获明英宗嘉许,派人护送回乡,并命地方官按月支给仓米,以示关怀。

成化五年(公元1469年),吴与弼病故于家。

汉朝历史人物故事(二)梁鸿的人物介绍梁鸿,字伯鸾,扶风平陵(今陕西咸阳)人,生卒年不详,约汉光武建武初年,至和帝永元末年间在世。

少孤,受业太学,家贫而尚节介。

学毕,牧豕上林苑,误遗火延及他舍。

鸿悉以豕偿舍主,不足,复为佣以偿。

归乡里,势家慕其高节,多欲妻以女,鸿尽谢绝。

娶同县孟女光,貌丑而贤,共入霸陵山中,荆钗布裙,以耕织为业,咏诗书弹琴以自娱。

因东出关,过京师,作《五噫之歌》。

章帝(肃宗)闻而非之,求鸿不得。

乃改复姓运期、名耀、字侯光,与妻子居齐、鲁间。

终于吴。

士孙瑞——东汉末年大臣士孙瑞(?-195),字君荣(一说字君策),东汉末年大臣。

少传家业,博达无所不通,仕历显位。

永汉三年四月,为尚书仆射、与司徒王允、董卓的部将吕布共谋诛卓。

卓既诛,迁大司农,为国三老。

每三公缺,瑞常在选中。

太尉周忠、皇甫嵩,司徒淳于嘉、赵温,司空杨彪、张喜等为公,皆辞拜让瑞。

后卓余党李傕、郭汜交兵,瑞为尚书令,为乱兵所害。

天子都许,追论瑞功,封子萌澹津亭侯。

汉朝历史人物故事(三)何皇后——东汉皇后灵思皇后(?—189年9月30日),何氏,南阳宛县(今河南南阳)人,大将军何进和车骑将军何苗的妹妹,汉灵帝刘宏第二任皇后,汉少帝刘辩的生母。

何氏出身于屠户家庭,后选入掖庭,得到汉灵帝临幸,生下皇子刘辩,并受封贵人。

光和三年(180年),立为皇后。

中平六年(189年),汉灵帝去世,刘辩继位,尊何氏为皇太后。

董卓进京,废黜刘辩,不久毒杀刘辩及何氏。

生子封妃何氏身高七尺一寸,其家本以屠宰为业,后根据选择宫女的制度被选入掖庭,得到汉灵帝刘宏的临幸,生下皇子刘辩。

汉灵帝曾有数名皇子,但都先后夭折,汉灵帝怕皇子刘辩早逝,便把他寄养在道士家中,称为史侯,同时封何氏为贵人,何氏深受汉灵帝的宠爱。

何氏性格倔强忌妒,所以后宫中的嫔妃、宫女没有不怕她的。

立为皇后光和元年(178年),汉灵帝的皇后宋皇后因遭中常侍王甫和太中大夫程阿的诬陷诋毁,被汉灵帝废黜皇后之位,并送入暴室,宋皇后最终忧郁而死。

光和三年(180年)十二月初五日(《后汉纪》作十一月),汉灵帝立何氏为皇后。

光和四年(181年)六月,汉灵帝追封何氏的父亲何真为车骑将军、舞阳侯,谥号宣德(《后汉纪》作宣怀)。

当时汉灵帝的美人王荣怀有身孕,因畏惧何氏,便服药想自己打掉胎儿,但是胎儿安稳不动。

王荣又多次梦见自己背负着太阳而行走,便认为这是吉兆,于是再也没有想打掉胎儿的念头。

同年(181年),王荣生下皇子刘协,何氏于是派人用毒酒毒杀王荣。

汉灵帝大怒,想要废黜何氏,宦官们坚决劝阻才得罢休。

皇子刘协则由汉灵帝的母亲董太后亲自养育教导,称为董侯。

光和六年(183年)夏天,汉灵帝封何氏的母亲兴(姓氏不详,名兴)为舞阳君。

后来群臣请汉灵帝确立太子,汉灵帝认为刘辩轻薄无威仪,不可以作为嗣君,然而因宠爱何氏,何氏的哥哥大将军何进又掌握重权,所以迟迟不决。

尊为太后中平六年(189年)四月,汉灵帝去世,皇子刘辩即位,尊母亲何氏为皇太后,并由何氏临朝听政。

起初,董太后曾多次劝说汉灵帝立刘协为太子,何氏因此怨恨她,提议没有来得及商定下来,汉灵帝便去世了。

何氏临朝听政后,董太后的侄子骠骑将军董重与何进权势相冲突,董太后每次想参与干涉政事,何氏就禁止阻拦。

董太后忿恨地责骂道:“你现在这么强横跋扈,依仗你哥哥的权势吗?应当敕令骠骑将军董重斩断何进的头拿来。

”何太后听到此话后,就告诉何进。

何进与三公以及其弟车骑将军何苗等上奏:“董太后指使前中常侍夏恽、永乐太仆封谞等人交结州郡,垄断各地的珍宝财货,全部送进永乐宫。

根据过去的惯例藩王之后不得留住京城,舆车服饰有一定的规章可循,饮食有一定的品级可依。

请把董太后的宫室迁回她本来的封国去。

”何氏以皇帝刘辩名义同意。

何进于是派兵包围骠骑将军董重的府第,拘捕董重,董重免官自杀。

董太后最终因忧虑恐怖而死,民间百姓都将此事归罪于何氏。

董卓毒杀光熹元年(189年)八月,大将军何进想要诛除宦官,但反被宦官所杀,何氏的母亲舞阳君也被乱兵杀死。

并州牧董卓受到征召,领兵马进入洛阳,对朝廷欺凌暴虐,于是废黜刘辩为弘农王,拥立刘协为帝,是为汉献帝。

搀扶刘辩下殿,北面称臣。

何氏哽咽流泪,大臣们含悲忍痛,没有人敢说话。

董卓又议何氏逼迫董太后,致使她忧郁而死,不符合儿媳妇侍奉婆婆之礼,于是将何氏迁到永安宫。

同年九月初三日,董卓派人用毒酒毒死何氏。

董卓又让汉献帝到奉常亭为何氏举哀治丧,公卿百官都身着白衣来参加葬礼,不合乎作为太后治丧的礼仪。

何氏死后,与汉灵帝合葬在文昭陵。

汉朝历史人物故事(四)高干--东汉末年并州刺史高干,字元才,陈留圉人。

出身于东汉望族陈留高氏,高氏数世节孝清名累积成为一种政治资本,在士林中享有声望,与汝南袁氏联姻。

初平二年(191年),袁绍为夺取冀州,采取逢纪反客为主的谋略,借公孙瓒雄兵造势,派高干、辛评、荀谌、郭图等人共同说服韩馥出让冀州牧予袁绍,从此高干在袁绍帐下效力。

后来,袁绍任命高干为并州刺史,与袁谭、袁熙各掌一州,高干总共奉命治理并州有七年之久,治绩卓越。

在此期间,他呼唤堂弟高柔到河北,并招致四方游土,四方游士多归附于他。

建安五年(200年),官渡之战爆发,高干为袁绍提供粮食和士兵补给。

河东大战官渡决战之后,袁、曹双方攻守之势互易。

仓亭、黎阳,袁氏一直在防守,却抵不住节节溃败。

建安七年(202年),袁绍去世,袁尚继位,袁谭自号车骑将军,屯黎阳,抵御曹操的北伐。

九月,曹操征之,连战,袁氏不利。

面对东线巨大的压力,袁尚亟待打开新的战线来缓解压力,于是派郭援、高干及南匈奴单于栾提呼厨泉共攻河东,并与关中诸将马腾等联合出兵。

曹操派钟繇对抗,钟繇派张既劝说马腾支持。

马腾成功被说服,并派马超、庞德救援钟繇。

钟繇趁郭援渡河时攻击,大破郭援军,庞德更将郭援斩首。

南单于见郭援被杀,自动投降,高干退保并州。

建安九年(204年),曹操率军包围邺城,牵招被袁尚遣至上党,督运军粮,未回而袁尚已经败走中山。

牵招认为并州左有恒山作为天险,右有大河可以固守,又拥兵五万,北边有强大的胡人,所以劝高干把袁尚迎过来,联合起来应付时变。

高干非但不用其计,反欲加害。

牵招闻讯,偷偷潜去,牵招因道路被阻不能回到袁尚处,转而投奔曹操。

同年,曹操攻克邺城,高干以并州投降,依然担任并州刺史。

对抗曹操建安十年(205年),赵犊、霍奴等杀幽州刺史、涿郡太守。

三郡乌丸在犷平攻打鲜于辅。

八月,曹操率军救援犷平。

高干见曹操后方空虚,准备举兵叛曹,于是询问名士仲长统的意见,仲长统说:“你有做大事的志向却没有做大事的才干,喜欢招揽士人却不善于选择人才,这就是您要十分戒备的事情。

”高干向来自视很高,没有采纳仲长统的意见。

不久以并州反叛,擒拿上党太守,举兵拒收壶关口,并密谋派兵攻打邺城,但被荀衍发掘,以失败告终。

曹操派乐进、李典率军征讨,乐、李二将虽然连斩斩首,但高干顽强固守,故而壶关久攻未下。

壶关决战建安十一年(206年)正月,曹操亲征壶关,过羊肠坂。

高干听闻曹操亲自率领大军进攻壶关,加上本来的乐进、李典军,自料兵势上不能相抗衡,遂出壶关城,留部将夏昭、邓升守城,跑到匈奴部落,向匈奴单于呼厨泉求救。

呼厨泉自平阳之战大败而归,名义上归附曹操,畏惧曹操强大的实力,自然不肯再跟高干等反曹残余有所牵连,拒绝了高干的请求。

求援不成,高干入河东郡濩泽,适逢张白骑攻略河东东垣,与卫固、范先等河东势力响应,当时上党犹在,弘农反曹势力也劫持曹操所置的太守,高干还可放手一搏。

而杜畿与卫固等公开决裂,赴张辟拒守,数十天得到四千余兵。

高干与卫固、张晟等联兵一同进攻杜畿,不下,只好略河东诸县,无所得。

此时张既西征马腾等凉州兵,加上钟繇等兵,既合。

钟繇率诸将与高干等战,高干再次败在钟繇之手,卫固等伏诛。

高干此时进退失据,只能南下荆州,投靠刘表,但在途中被司隶校尉王琰所杀,献首于曹操。

汉朝历史人物故事(五)邛成太后——刘询第三任皇后邛成太后(?—前16年),王氏,王奉光之女,汉宣帝刘询第三任皇后。

元康二年(前64年),立为皇后。

黄龙元年(前49年),汉元帝刘奭继位,尊王氏为皇太后。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