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微课教学设计与应用分析
摘要:由于微课占用时间短、内容精炼、主题明确,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具有
极其重要的利用价值。
精细设计微课教学活动,整合语文知识内容,顺应小学生
身心发展规律,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为建构语文高效课堂提供支持。
与此同时,微课教学打破了传统课堂的空间与时间束缚,充分利用碎片化时间,整合课
内外资源,提高学习效率与学习质量。
本文结合小学语文教学实例,以核心素养
目标为切入点,探讨微课教学设计与应用。
关键词:小学语文;微课活动;教学设计
新形势下优化小学语文教学设计,秉承新课程改革理念,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发展,这是一线教师关注的重大课题。
在充分考虑“教情”与“学情”的基础上,认清信息技术工具辅助教学活动的优势作用,教师应重视微课,优化设计微课内容,以核心素养教育目标为着力点和落脚点,激发学生主观能动性,促进创新思
维发展,让他们在微课的陪伴下快乐学习、自主学习、高效学习。
一、巧妙导入,激发探索兴趣
在课程教学安排中,新课导入环节的重要性与必要性不可小觑。
以往课前导
入多以平铺直叙的方式,学生参与感不强,也很难激起深入探究的兴趣。
而引入
微课模式,以各种不同的方式“先发制人”,上课前就牢牢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与
好奇心,再着重强调教学重点与难点,无论老师还是学生都能“有备而来”,学
习效果也更理想。
比如低年级学习古诗《池上》,围绕“采莲”主题准备微视频,向学生介绍劳动人民采莲的习俗,再细致观察人们在采莲过程中的动作、表情、
神态;生动趣味的导入,让孩子们初步了解什么是“采莲”,古诗读起来朗朗上口,大家也逐渐放下了学习的畏难情绪;当读到“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时,对“偷”字的妙用产生兴趣,也由此体会小孩的调皮、父母的担心等一系列思想
情感。
那么采莲的作用是什么?采莲的乐趣还有哪些?顺其自然有了阅读与学习
的欲望。
二、还原情境,促进文本理解
应用微课视频模式,打破了传统语文课堂的枯燥乏味,还原真实、趣味的情境,帮助学生深化文本理解,凸显语文学科深厚的人文内涵,如此呈现一堂精彩、实用、高品质的语文课,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
例如,学习《少年闰土》时,如果学生直接阅读,对于文中一些内容感到陌生、抽象,很难与作者产生共鸣;为了驱动更深层次的阅读理解,教师应准备生动的微课视频,直观再现闰土
的童年生活,在农村每天都多姿多彩、快乐劳动,尤其在课件中穿插文中描述的“看瓜刺猹”、“雪地捕鸟”、“海边拾贝”、“看跳鱼儿”等场景,通过情节
带入,闰土聪明能干、机智勇敢的人物形象更加立体、更加饱满,最后还可以结
合动画视频让学生配音,每个人都踊跃参与,学习过程趣味且高效。
三、呈现背景,深化情感体验
传统的语文教学多为教师主导,单一的教学方式导致学生早就产生了厌倦感,不利于提升整体学习效率,长此以往也失去了学习兴趣。
从小学教材收录的文章
内容来看,主题深刻、体裁多样,具有一定的阅读与鉴赏价值,想要让学生深入
学习与理解,必然要从创作背景切入,拉近作者经历与学生认知的距离,学生也
就逐渐产生阅读兴趣。
这一过程中,微课发挥了积极作用,拓展资源、呈现背景,给学生带来与众不同的学习体验,弥补对文章背景理解不足的弊端,助力深化阅
读理解。
例如,学习《金色的草地》时,课文描述了兄弟俩在草地上玩耍时,哥
哥无意中发现草地的颜色变化,再经过仔细观察,发现了草地颜色变化的原因,
感受大自然的神奇,体会小小蒲公英带来的探索发现的乐趣。
在正式阅读之前,
学生通过微课了解苏联作家普里什文的背景资料、创作特征,进而体会课文的故
事情节,与作者深入对话,产生共鸣。
四、拓展资源,击破知识难点
小学阶段是夯实语文基本功的重要时期,从一年级到六年级需要学习较多的
知识点,这对学生的学习能力、理解能力都提出较高要求。
那么在设计课程方案时,应用好微课模式,整合教材资源,拓展课外资源,能够帮助学生逐一突破知
识难点,化繁为简,提高学习兴趣,强化学习效果。
例如,学习《北京的春节》
时,作者以优美的语言描述老北京的习俗,整篇文章透露着浓浓的“京味儿”,
老舍先生更是以详略得当的方法将老北京的春节讲述得淋漓尽致。
围绕文章主题
思想制作微课,以图片、视频的方式逐一呈现老北京的春节习俗,学生仿佛已经
感受到过年的氛围,并且沉浸在传统文化中,深入阅读,体会作者表达手法,清
晰地列出课文重点与难点,顺利完成阅读学习任务。
五、课后延伸,培养良好习惯
《语文课程标准》将阅读视为学生个性化的学习行为,倡导学生深入浅出地
钻研文本内容,融入多元的思维与情感活动,获得良好体验,享受审美乐趣,培
养阅读与学习习惯。
因此在教学设计时,结合微课拓展课外阅读,让学生在阅读
中获得学习与成长。
例如,学习《纸的发明》时,作者以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纸
的发明与制作过程,学生也由此懂得蔡伦改进造纸术并得以传承的根本原因。
学
完科普文章之后,再以微课为载体拓展课后阅读,学一学我国四大发明,体验精
彩纷呈的阅读过程,逐渐养成良好阅读习惯。
总之,小学语文微课教学设计有其独特意义。
但是我们也要理性意识到,微
课教学应是“锦上添花”,而避免“喧宾夺主”。
教师要合理把控微课应用方法
与应用频率,以此为载体激发学生自主学习意愿,引领发散思维与创新思维发展,这才是微课的使命与意义。
当然,如何呈现一节完美的微课程,还需要教师倾心
之作,多与学生沟通交流,呈现更多完美的课件,让学生真正在多种多样的语文
学习活动中有所收获。
参考文献:
[1]尹慧英.小学语文微型课设计与讲授中应注意的问题[J].语文建
设,2021(12):78-80.
[2]刘郁郁.微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优势及对教改的启示[J].新课
程,2021(1):132-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