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学语文微课教学设计与应用分析

小学语文微课教学设计与应用分析

小学语文微课教学设计与应用分析
摘要:由于微课占用时间短、内容精炼、主题明确,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具有
极其重要的利用价值。

精细设计微课教学活动,整合语文知识内容,顺应小学生
身心发展规律,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为建构语文高效课堂提供支持。

与此同时,微课教学打破了传统课堂的空间与时间束缚,充分利用碎片化时间,整合课
内外资源,提高学习效率与学习质量。

本文结合小学语文教学实例,以核心素养
目标为切入点,探讨微课教学设计与应用。

关键词:小学语文;微课活动;教学设计
新形势下优化小学语文教学设计,秉承新课程改革理念,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发展,这是一线教师关注的重大课题。

在充分考虑“教情”与“学情”的基础上,认清信息技术工具辅助教学活动的优势作用,教师应重视微课,优化设计微课内容,以核心素养教育目标为着力点和落脚点,激发学生主观能动性,促进创新思
维发展,让他们在微课的陪伴下快乐学习、自主学习、高效学习。

一、巧妙导入,激发探索兴趣
在课程教学安排中,新课导入环节的重要性与必要性不可小觑。

以往课前导
入多以平铺直叙的方式,学生参与感不强,也很难激起深入探究的兴趣。

而引入
微课模式,以各种不同的方式“先发制人”,上课前就牢牢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与
好奇心,再着重强调教学重点与难点,无论老师还是学生都能“有备而来”,学
习效果也更理想。

比如低年级学习古诗《池上》,围绕“采莲”主题准备微视频,向学生介绍劳动人民采莲的习俗,再细致观察人们在采莲过程中的动作、表情、
神态;生动趣味的导入,让孩子们初步了解什么是“采莲”,古诗读起来朗朗上口,大家也逐渐放下了学习的畏难情绪;当读到“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时,对“偷”字的妙用产生兴趣,也由此体会小孩的调皮、父母的担心等一系列思想
情感。

那么采莲的作用是什么?采莲的乐趣还有哪些?顺其自然有了阅读与学习
的欲望。

二、还原情境,促进文本理解
应用微课视频模式,打破了传统语文课堂的枯燥乏味,还原真实、趣味的情境,帮助学生深化文本理解,凸显语文学科深厚的人文内涵,如此呈现一堂精彩、实用、高品质的语文课,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

例如,学习《少年闰土》时,如果学生直接阅读,对于文中一些内容感到陌生、抽象,很难与作者产生共鸣;为了驱动更深层次的阅读理解,教师应准备生动的微课视频,直观再现闰土
的童年生活,在农村每天都多姿多彩、快乐劳动,尤其在课件中穿插文中描述的“看瓜刺猹”、“雪地捕鸟”、“海边拾贝”、“看跳鱼儿”等场景,通过情节
带入,闰土聪明能干、机智勇敢的人物形象更加立体、更加饱满,最后还可以结
合动画视频让学生配音,每个人都踊跃参与,学习过程趣味且高效。

三、呈现背景,深化情感体验
传统的语文教学多为教师主导,单一的教学方式导致学生早就产生了厌倦感,不利于提升整体学习效率,长此以往也失去了学习兴趣。

从小学教材收录的文章
内容来看,主题深刻、体裁多样,具有一定的阅读与鉴赏价值,想要让学生深入
学习与理解,必然要从创作背景切入,拉近作者经历与学生认知的距离,学生也
就逐渐产生阅读兴趣。

这一过程中,微课发挥了积极作用,拓展资源、呈现背景,给学生带来与众不同的学习体验,弥补对文章背景理解不足的弊端,助力深化阅
读理解。

例如,学习《金色的草地》时,课文描述了兄弟俩在草地上玩耍时,哥
哥无意中发现草地的颜色变化,再经过仔细观察,发现了草地颜色变化的原因,
感受大自然的神奇,体会小小蒲公英带来的探索发现的乐趣。

在正式阅读之前,
学生通过微课了解苏联作家普里什文的背景资料、创作特征,进而体会课文的故
事情节,与作者深入对话,产生共鸣。

四、拓展资源,击破知识难点
小学阶段是夯实语文基本功的重要时期,从一年级到六年级需要学习较多的
知识点,这对学生的学习能力、理解能力都提出较高要求。

那么在设计课程方案时,应用好微课模式,整合教材资源,拓展课外资源,能够帮助学生逐一突破知
识难点,化繁为简,提高学习兴趣,强化学习效果。

例如,学习《北京的春节》
时,作者以优美的语言描述老北京的习俗,整篇文章透露着浓浓的“京味儿”,
老舍先生更是以详略得当的方法将老北京的春节讲述得淋漓尽致。

围绕文章主题
思想制作微课,以图片、视频的方式逐一呈现老北京的春节习俗,学生仿佛已经
感受到过年的氛围,并且沉浸在传统文化中,深入阅读,体会作者表达手法,清
晰地列出课文重点与难点,顺利完成阅读学习任务。

五、课后延伸,培养良好习惯
《语文课程标准》将阅读视为学生个性化的学习行为,倡导学生深入浅出地
钻研文本内容,融入多元的思维与情感活动,获得良好体验,享受审美乐趣,培
养阅读与学习习惯。

因此在教学设计时,结合微课拓展课外阅读,让学生在阅读
中获得学习与成长。

例如,学习《纸的发明》时,作者以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纸
的发明与制作过程,学生也由此懂得蔡伦改进造纸术并得以传承的根本原因。


完科普文章之后,再以微课为载体拓展课后阅读,学一学我国四大发明,体验精
彩纷呈的阅读过程,逐渐养成良好阅读习惯。

总之,小学语文微课教学设计有其独特意义。

但是我们也要理性意识到,微
课教学应是“锦上添花”,而避免“喧宾夺主”。

教师要合理把控微课应用方法
与应用频率,以此为载体激发学生自主学习意愿,引领发散思维与创新思维发展,这才是微课的使命与意义。

当然,如何呈现一节完美的微课程,还需要教师倾心
之作,多与学生沟通交流,呈现更多完美的课件,让学生真正在多种多样的语文
学习活动中有所收获。

参考文献:
[1]尹慧英.小学语文微型课设计与讲授中应注意的问题[J].语文建
设,2021(12):78-80.
[2]刘郁郁.微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优势及对教改的启示[J].新课
程,2021(1):132-133.。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