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法硕法制史终极背诵版

法硕法制史终极背诵版

三、古代民商事法律制度
西周2009-综-34,2009-综-35
契约
买卖契约:“质剂”,“质人”管理。
注意:质:即质量,奴隶、牛马长契券;“剂”剂量,兵器、珍异之物短契券。
借贷契约:“傅别”。
婚姻
结婚原则:一夫一妻,同姓不婚,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结婚程序:六礼(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
离婚:七出三不去。不顺父母、无子、淫、妒、恶疾、多言、盗窃;例外:即有所娶无所归,不去;与更三年丧,不去;前贫贱后富贵,不去。
元2011-综-39
附会汉法,因俗而治
1、《大札撒》。
2、《至元新格》第一部比较系统的成文法典
3、《大元通制》20篇。定型
4、《元典章》江西地方政府的汇编
四等人
强奸幼女罪;蒙汉异法、同罪异罚;“警迹人”。

明刑弼教
《大明律》:7篇体例:名例律+六部。
《明大诰》:明初特别刑事法规,“重典治吏”;空前普及。
②晋国赵鞅“铸刑鼎”:历史上第二次公布成文法
③邓析书“竹刑”
2.李悝《法经》2010-综-43
①特点:体现“王者之政莫急于贼盗”思想
②内容:盗、贼、网、捕、杂、具6篇
③历史地位:第一部封建成文法典;“承前启后”
注意:六禁在杂律,淫、狡、城、嬉、徒、金
3.商鞅变法
①改法为律;②连坐法,奖励告奸,诬告反坐;③分户令
“德礼为本。刑罚为用”
《武德律》开端;《贞观律》;
《唐律疏议》:《永徽律疏》,唐高宗,12篇,30卷;最高成就,中华法系的形成标志,现存最完整、最早、最有影响的中国古代成文法典。
海外影响:朝鲜《高丽律》、日本《大宝律令》、越南《刑书》。
《唐六典》
《大中刑律统类》
宋2007-综-41,2009-综-38
3、老幼犯罪减免刑罚。过失被称为“眚”,故意即是“非眚”,惯犯被称为“惟终”,偶犯称为“非终”。
4、罪疑从轻、罪疑从赦。
5、上下比罪。

1.以身高确定刑事责任能力;故意称为“端”,过失称“不端”;诬告反坐;“公室告”与“非公室告”。
注意:子盗父母、父母擅刑、髡子及奴妾为非公室告,强行告诉要处罚。
2.①“见知不举”罪。②“不直”罪和“纵囚”罪③“失刑”罪。
3、“重罪十条”。
4、规定流刑;北周首创五等流刑2、北魏时增加鞭刑和杖刑3、废除宫刑
唐(2007-综-60,2008-综-34,2008-综-39,2008-综-62,2009-综-33,2009-综-43,2010-综-69,2011-综-38)
1、公罪从轻,私罪从重。公罪是指“缘公事致罪而无私曲者”,私罪一种是指“不缘公事私自犯者”,另一种是指“虽缘公事,意涉阿曲”。
注意:法条是A罪,答案就是A罪,法条是免除,结果就是免除。
4、化外人原则。注意:国籍相同采国籍;国籍不同用唐律。
5、议、请、减、赎、当等特权等级制度。
6、良贱相依身份论处。以良犯贱可减轻,以贱犯良加重。
7、六赃:“受财枉法”“受财不枉法”“受所监临”“强盗”“窃盗”“坐赃”
8、六杀:“谋杀”“故杀”“斗杀”“误杀”“过失杀”“戏杀”
律令科比格式
《曹魏律》:a.18篇;b.“具律”改“刑名”放律首;c.“八议”
《晋律》(《泰始律》):a、20篇;b、“准五服以治罪”;c、“刑名”后加“法例”;d、张斐、杜预作注,与《晋律》效力同,“张杜律”
《北魏律》a、20篇“取精用宏”b、将“官当”入律。
《北齐律》a、12篇;b、将“刑名”和“法例”合为“名例”;c、“重罪十条”。其犯此十者,不在八议论赎之限。
《问刑条例》明孝宗
《大明会典》明英宗,仿照《唐六典》
清2008-综-38
详译明律,参以国制

《大清律例》:乾隆;七篇。最后一部封建成文法典,集大成者
则例
创造。办事规程而制定的基本规则。
会典
源自《唐六典》、续《大明会典》、得《大清会典》
注意:皆为行政法典。《康熙》、《雍正》、《乾隆》、《嘉庆》、《光绪》
“约法三章”;加《户》、《兴》、《厩》;《九章律》;汉律60篇。律、令、科、比
文景帝废肉刑
“缇萦”上书,导致文帝废肉刑:a.黥刑改为髡钳城旦舂;b.劓刑改为笞300;c.斩左趾改为笞500;d.斩右趾改为死刑。景帝:劓刑笞300改为笞200;斩左趾笞500改为笞300,颁布《箠令》,规定笞杖尺寸,且行刑不得换人。

婚姻
1、义绝新解。
2、教令权和主婚权

废除匠籍
1、贱籍豁免为良
2、明确典、卖。
3、独子兼祧
4、法家
1、“一断于法”。2、刑无等级。3、轻罪重刑。4、法布于众。
秦代
“缘法而治”
云梦秦简
律、令、法律答问、封诊式、为吏之道等。廷行事。是司法机关判案的成例(判例),可作为司法实践中同类案件判决的依据。
两汉2008-综-44,2009-综-42,2009-综-61,2012-综-61
“约法省刑”到“德主刑辅、礼刑并用”
少数民族
《蒙古律》、《回律》、《番律条款》、《苗律》、《西宁番子治罪条例》、《西藏禁约十二事》
二、古代刑事制度和司法原则
朝代
中国古代特色制度
西周2009-综-37
1、五过。法官责任:①惟官②惟反③惟内④惟货⑤惟来。
注意:凡以此五者出入人罪,皆以其罪罪之,即以同罪处断。
2、三刺。一刺群臣、二刺官吏、三刺国民。明德慎罚。
《宋刑统》:第一部刊印颁行的封建法典。213门,律令合编。
注意:《刑统》源于唐大中,敕令格式附于后。
1.敕:是皇帝对特定的人和事所颁发的诏令,不具有普遍的法律效力;
2、编敕:编敕起始于宋太祖《建隆编敕》。神宗时设有“编敕所”。宋仁宗之前,基本上“律敕并行”,神宗以后“以敕破律”、“以敕代律”。
3、条法事类。《淳熙条法事类》;《庆元条法事类》残本。
不动产:“先问亲邻”,“输钱印契”,“过割赋税”,“原主离业”。
典卖契约。宋代典卖又称“活卖”,保留回赎权和优先购买权。
继承
1、诸子均分。遗腹子、在室女
2、南宋绝户继承:继子、在室女(未嫁女)、出嫁女均有继承权。
注意:只有在室女的,在室女享3/4,继子1/4,无在室女,出嫁女1/3,继子1/3,官府1/3。
8、朝审。清代秋审、朝审皆渊源于此
9、大审,宪宗,由太监主持会同三法司审案的制度,每5年一次。
10、热审
对发生在京师的笞杖刑案件重审的制度,因举办于热季,故称“热审”

1、发遣
比充军重。
2、文字狱
比照“谋大逆”判罪
3、秋审
各省上报的斩监候、绞监候案件。《秋审条款》
注意:情实;缓决;可矜;可疑;留养承祀。
2.刑:刑法和刑罚;奴隶制五刑:墨、劓、刖、宫、大辟
3.礼刑关系:“出礼入刑”;“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
注意:“刑不上大夫”强调贵族官僚适用刑罚上有特权,而不是不适用刑罚。
4.宗法制度:“封邦建国”。分封制。
春秋战国
“礼崩乐坏”转“严酷法治”
1.公布成文法
①郑国子产“铸刑书”:历史上首次公布成文法
注意:北有北魏南有陈,官当制度律中明,北齐跟晋有五服。
《麟趾格》东魏,格,源于汉代的科,北魏始以格代科,作为律的补充。
《大统式》西魏。式,源于汉代的品式章程。最早。

《开皇律》
封建制五刑(笞、杖、徒、流、死)、十恶。
注意:十恶比“十条”,去“降”多“不睦”,开篇强调“谋”。
唐2011-综-63,2012-综-63
9、保辜。
10、法官回避:《唐六典》第一次以法典的形式规定
11、死刑复奏制:①北魏太武帝②“慎刑”唐太宗实行“三复奏”、“五复奏”。08-57
宋2007-综-61,2009-综-32,2010-综-33
1、折杖法。宋太祖。除死刑外,其他笞、杖、徒、流四刑均折换成臀杖和脊杖。
2、刺配。
3、凌迟。始于五代。《庆元》法定,《清现行刑律》废除
一、古代法制思想与立法概况
朝代
立法思想
立法成果
夏商
天罚神判
1、禹刑。
2、汤刑。
3、“誓”、“诰”、“命”
西周2011-综-35,2012-综-32,2012-综-60
以德配天,明德慎罚
1.礼:周公制礼①“五礼”吉;凶;军;宾;嘉;②“亲亲、尊尊”为精神;③规范性、国家意志性、国家强制性;④社会调控手段之一
4、重法地法。《窝藏重法》哲宗废除。
5、鞫谳分司制。审、判分离。
6、翻异别勘。人犯否认口供,由另一法官或另一司法机关重审。
7、务限法。二月初一到九月三十日止在“务限”期内,停止民事诉讼审判。
8、南宋宋慈《洗冤集录》。世界最早的法医学著作。

烧埋银。接受刑罚之外,还须赔给死者家属一定数额的丧葬费。刑事附带民事。
注意:“文帝废肉刑,外有轻刑之名,内实杀人”。
亲亲得相首匿
汉宣帝,对卑幼亲属首匿尊长亲属的犯罪行为,不追究刑事责任。尊长亲属首匿卑幼亲属,罪应处死的,可上请皇帝宽贷。
“上请”
奏请皇帝裁决,减免刑罚的特权
主要罪名
阿党附益罪;“左官”罪;漏泄省中语;左道;群饮酒;通行饮食
魏晋南北朝2007-综-39,2011-综-37,2011-综-43
继承
嫡长子继承制(主要是王、贵族政治身份的继承,土地、财产的继承是其次)

专卖
盐铁酒专卖
对外
“丝绸之路”;互市。

契约
民间习惯法。“借”和“贷。“出举”“负债”
婚姻
主婚权;恶疾及奸是绝对去;“义绝”
继承
宗祧继承和财产继承;遗嘱优先;在室女有嫁妆
专卖
盐茶酒专卖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