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脑损伤病人护理
颅脑损伤病人的护理
30
学习内容
• 表现与诊断:
– ①原发性脑损伤轻者:受伤当时有短暂的 意识障碍,随即清醒或好转,继之因颅内 出血而急性颅内压增高并进行性加重,出 现再次昏迷。两次昏迷之间的时间称为 “中间清醒期”,一般不超过24h;②原发 性脑损伤较重者:无中间清醒期,有进行 性加重的意识障碍;③无原发性脑损伤或 挫裂伤局限者:出现脑疝才有意识障碍。
• 一般表现为意识障碍程度进行性加重。
• CT检查有助于确诊。
• 一经确诊尽早手术(颅骨钻孔冲洗引流术)。
颅脑损伤病人的护理
33
学习内容
临床特点 着力点
脑挫裂伤 颅骨骨折 原发性意识障碍 中间意识好转
蛛网膜下腔出血
急性硬脑膜外血肿 在着力同侧
轻
急性硬脑膜下血肿
在着力对侧较多, 同侧少
重
绝大多数均有 多较轻
斜向暴力撕裂导血管,因帽状腱膜下层 疏松,血肿易扩展蔓延全头,血肿范围 广,张力低,波动感明显(波动帽子)。 易休克,小儿贫血。
血肿不超过颅缝,张力高,常伴有颅骨 骨折。
颅脑损伤病人的护理
6
学习内容
皮下血肿示意图
颅脑损伤病人的护理
7
学习内容
• 处理原则
– 小血肿→1~2周自行吸收。 – 较大的血肿→穿刺抽血加压迫包扎。 – 穿刺无效,血肿不消或增大→切开清除血肿
合并症。 合并脑脊液漏时,给予抗生素,预防颅内感染。
颅脑损伤病人的护理
20
学习内容
脑损伤
• 概念:脑损伤是指由暴力作用使脑膜、 脑组织、脑血管以及脑神经的损伤。
颅脑损伤病人的护理
21
学习内容
病因与分类 • 根据伤后脑组织与外界是否相通,分开放
性和闭合性两类
– 开放性脑损伤多由锐器和火器直接造成,伴有 头皮破裂、颅骨骨折和硬脑膜破裂,有脑脊液 漏;
继发性脑损伤的重要依据。 2、瞳孔 3、生命体征:生命体征紊乱为脑干损伤征象 4、神经系统症状 5、其他
颅脑损伤病人的护理
39
学习内容
(二)对症处理 1、脑脊液漏病人的护理 • 头高位维持到脑脊液漏停止后3日 • 每日清洁消毒鼻腔、外耳道和口腔,避免液体逆流入
颅内 • 避免用力打喷嚏、咳嗽和擤鼻涕。禁忌挖耳、抠鼻、
• 按颅腔是否与外界相通分
– 开放性:易合并颅内感染 – 闭合性
颅脑损伤病人的护理
14
学习内容
颅盖骨折
1. 线性骨折:发生率高、局 部压痛、肿胀,应警惕脑 损 伤 及 颅 内 出 血 ,X 线 或 CT 可以确诊。
2. 凹陷性骨折:局部可扪及
局限性下陷区,如凹陷部
位在脑功能区可出现相应
颅脑损伤病人的护理
颅脑损伤病人的护理
37
学习内容
• 护理诊断及合作性问题
1、清理呼吸道无效
2、意识障碍
3、自理缺陷
4、语言沟通障碍
5、中枢性高热
6、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
7、潜在并发症
颅脑损伤病人的护理
38
学习内容
•护理措施
(一)病情观察 1、意识: • 意识障碍的程度可反应脑损伤的轻重 • 意识障碍出现的迟早和有无继续加重,是区别原发性和
• 颅高压症状:如头痛、喷射性呕吐。蛛网膜 下腔出血引起脑膜刺激征。
• 局灶症状体征:如失语、锥体束征、技体抽 搐、偏瘫。
• 脑疝:意识障碍、偏瘫、瞳孔散大、锥体束
颅脑损征伤病阳人性的护。理
26
学习内容
• 非手术为主
– 一般治疗:静卧、休息,头高15-30°侧卧。 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气管切开。营养支 持。抗感染。对症。严密观察病情:意识、 瞳孔、生命体征。
并止血。 – 早期冷敷,24-48h后热敷,以促进血肿吸收。
颅脑损伤病人的护理
8
学习内容 头皮裂伤
• 多由锐器或钝器伤所致,裂口大小、深浅不一。
• 头皮血供丰富,出血较多,容易引起失血性休 克。
• 治疗为压迫止血、清创缝合
• 如发现脑脊液或脑组织外溢,须按开放性脑损 伤处理。
颅脑损伤病人的护理
9
学习内容
检查无阳性发现,脑脊液无改变,头部CT无阳性发现。
颅脑损伤病人的护理
24
学习内容
脑挫裂伤
• 软脑膜保持完整为脑挫伤。 • 软脑膜、血管、脑组织同时破裂为脑裂伤。 • 同时存在为脑挫裂伤。 • 主要病理改变为继发性脑水肿。 • 是成为外伤性癫痫的原因之一
颅脑损伤病人的护理
25
临床表现
学习内容
• 绝大多数意识障碍>30分钟,严重者持续 长期昏迷。
头皮裂伤(钝器伤)
颅脑损伤病人的护理
头皮裂伤(锐器伤)
10
学习内容
头皮撕脱伤
• 多因发辨卷入转动的机器中,使头皮部分 或整块自帽状腱膜下层或骨膜下撕脱,剧 烈疼痛及大量出血,易发生休克。
颅脑损伤病人的护理
11
学习内容
• 处理:
– 急救:无菌敷料覆盖创面,加压包扎止血、 抗休克、保留撕脱头皮。
– 争取6-8小时内清创缝合。整块撕脱可行头 皮再植。小块撕脱可转移皮瓣或自体植皮。
颅脑损伤病人护理
1
学习内容
颅脑 损伤
头皮 损伤
颅骨 骨折
脑 损伤
头皮 头皮 头皮 颅盖 颅底 脑 脑挫 颅内 血肿 裂伤 撕脱伤 骨折 骨折 震荡 裂伤 血肿
2
颅脑损伤病人的护理
学习内容
头皮解剖结构
颅脑损伤病人的护理
3
学习内容
• 头皮特点
–血运丰富,抗感染及愈合能力较强 –血管固定,不能回缩,故出血较多
约半数 多较重
较多,常能完全清 较少,不易完全清
醒
醒
较少、较轻
范围广
34
颅脑损伤病人的护理
学习内容 脑内血肿
• 浅部血肿出血来自脑挫裂伤灶,伴颅骨凹 陷性骨折;深部血肿者脑的表面无明显挫 伤。
• 进行性意识障碍加重,可有脑功能区受压 病征。
• 一般手术清除血肿。
颅脑损伤病人的护理
35
学习内容
病理
上②有急性颅内压增 脑幕裂孔疝出现昏迷,
高,瞳孔变化
中间清醒期为其特征,
按脑部不同区域损伤,同侧瞳孔散大,对光反
可有相对症状和体征 应消失或迟钝,对侧肢
体瘫痪
减轻脑水肿,预防并 立即手术,清除血肿 发症
36
颅脑损伤病人的护理
学习内容
护理
•护理评估 (一) 健康史:了解受伤过程及病人现场情况 (二) 身体状况:评估损伤后症状与体征 (三) 心理和社会支持情况
堵塞、冲洗耳鼻腔和从耳鼻腔滴药 • 勿从鼻腔吸痰或插胃管 • 忌作腰椎穿刺 • 每日测体温4次至脑脊液漏停止后3日。
颅脑损伤病人的护理
40
学习内容
2、昏迷病人的护理 • 保持呼吸通畅 • 保持正确体位:头部抬高15-30度,深昏
迷病人取侧卧位。 • 保证营养 • 加强昏迷病人的基础护理
颅脑损伤病人的护理
乳突部
可能累及的脑 神经
嗅、视神经
面听神经
少见
17
学习内容
颅前窝骨折的“熊猫眼”征
颅脑损伤病人的护理
18
学习内容
乳突部皮下瘀血斑
19
颅脑损伤病人的护理
学习内容
处理原则
➢颅盖骨折: 1.线性骨折: 无需特殊处理,仅需休息、对症治疗。 2.凹陷性骨折: 如位于脑功能区或大片凹陷骨折需手术治疗。
➢颅底骨折: 重点观察有无脑损伤及处理脑脊液漏、脑神经损伤等
颅脑损伤病人的护理
31
学习内容
– 幕上血肿>20ml、幕下>10ml→颅高压→脑疝 – 表现:颅内压增高、瞳孔改变 – 进行性血压升高、心率减慢或体温升高。
颅脑损伤病人的护理
32
学习内容
硬膜下血肿
• 指出血积聚于硬脑膜下腔。 • 颅内血肿中最常见 • 血肿多位于额颞部,继发于对冲性脑挫裂
伤,出血来源为挫裂的脑实质血管。
– 骨膜撕脱不能再植,可外板钻孔达板障,待 肉芽生长后再植皮。
颅脑损伤病人的护理
12
学习内容 颅骨骨折
• 颅骨骨折:颅骨受暴力作用致颅骨结构改 变。临床意义不在于骨折本身,而在于骨 折所引起的脑膜、脑血管和神经损伤,可 合并脑脊液漏、颅内血肿及颅内感染。
颅脑损伤病人的护理
13
学习内容
颅骨骨折分类 • 按骨折部位分:颅盖骨折、颅底骨折 • 按骨折形态分:线性骨折、凹陷性骨折
头皮损伤 • 分类
–头皮血肿 –头皮裂伤 –头皮撕脱伤
4
颅脑损伤病人的护理
学习内容
头皮血肿
• 多因钝器伤所致。 • 血肿类型:
– 皮下血肿 – 帽状腱膜下血肿 – 骨膜下血肿
颅脑损伤病人的护理
5
学习内容
血肿类型 皮下血肿
帽状腱膜下 血肿
骨膜下血肿
临床特点
产伤、碰伤。因皮下组织连接紧密,血 肿范围局限,张力高,压痛明显。位于 损伤中央,中心硬,周围软,无波动感。
– 硬膜外血肿、硬膜下血肿、脑内血肿
– 急性(3天内)、亚急性(3日-3周)、慢性(3周以上)
颅脑损伤病人的护理
28
学习内容
硬脑膜外血肿
硬脑膜下血肿
颅脑损伤病人的护理
脑内血肿
29
学习内容
硬膜外血肿
• 暴力作用部位,颅盖骨折(90%)所致。 • 指出血积聚于颅骨与硬脑膜之间。 • 常导致颅内压增高
脑震荡
头部受暴力打击后 出现短暂的大脑功 能障碍,无明显器 质性损害
脑挫裂伤 继发性脑水肿
颅内血肿
血肿可发生在硬脑外硬 脑膜下和脑内,而以硬 脑膜外血肿最多见,也 最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