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四首
尾联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来到边关看见骑兵, 来到边关看见骑兵,骑兵说将领还 在前线。 在前线。 写诗人到达边塞所见情景) (写诗人到达边塞所见情景)
思想内容:《使至塞上》 使至塞上》
这首诗, 这首诗,通过作者叙述出使边 塞的经历和沿途风光, 塞的经历和沿途风光,抒发了 作者内心的激愤和抑郁。 作者内心的激愤和抑郁。
归园田居(其三) 归园田居(其三)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荒秽(huì):杂草丛生。带月:顶着 :杂草丛生。带月 顶着 荒秽 月亮。 月亮。 荷(hè)锄:扛着锄头。 锄 扛着锄头。 道狭( ) 道窄。 道狭(xiá):道窄。 草木长:草木丛生。 草木长:草木丛生。 沾(zhān):沾湿。 ) 沾湿。 但使:只要让。 但使:只要让。 愿无违( 不违反自己的意愿。 愿无违(wéi):不违反自己的意愿。 ) 不违反自己的意愿
作 者: 陶 渊 明
陶渊明少时颇有壮志,博学能文, 陶渊明少时颇有壮志,博学能文,任性 少时颇有壮志 不羁。当时社会动乱不安,他有志不得展。 不羁。当时社会动乱不安,他有志不得展。 他做过小官,由于不满官场的丑恶, 他做过小官,由于不满官场的丑恶,弃官回 这时他四十一岁,从此过着“躬耕自资” 乡,这时他四十一岁,从此过着“躬耕自资” 的隐居生活。忧愤、饥寒、劳累、 的隐居生活。忧愤、饥寒、劳累、疾病一起 折磨着他,六十三岁去世。后称靖节先生。 折磨着他,六十三岁去世。后称靖节先生。 陶渊明的诗文,内容多描写农村生活, 陶渊明的诗文,内容多描写农村生活, 的诗文 表现了优美的自然风光, 表现了优美的自然风光,抒发他热爱田园 生活、乐于和农民来往和不愿与统治者同 生活、 流合污的高尚感情;但也包含了乐天知命、 流合污的高尚感情;但也包含了乐天知命、 消极遁世的因素。 消极遁世的因素。
莫笑农家腊酒浑, 莫笑农家腊酒浑, 丰年留客足鸡豚。 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 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 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 箫鼓追随春社近, 衣冠简朴古风存。 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 从今若许闲乘月, 拄杖无时夜叩门。 拄杖无时夜叩门。
作者: 作者:陆游
李白(701-762),字太白,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 ),字太白 居士。李白的诗歌现存九百九十多首,豪迈奔放, 居士。李白的诗歌现存九百九十多首,豪迈奔放, 别具一格。像著名的组诗《古风》 批判朝政弊端, 别具一格。像著名的组诗《古风》,批判朝政弊端, 感慨有志之士不能展抱负;乐府《行路难》,《梁 感慨有志之士不能展抱负;乐府《行路难》 是抒发怀才不遇的悲愤; 甫吟》 将进酒》 甫吟》,《将进酒》等,是抒发怀才不遇的悲愤; 秋登宣城谢朓北楼》 望庐山瀑布》 《秋登宣城谢朓北楼》、《望庐山瀑布》、《梦游 天姥吟留别》等诗篇, 天姥吟留别》等诗篇,以充满想象的神奇之笔描绘 祖国的壮丽山河。 祖国的壮丽山河。尽管李白有的诗歌也隐含着人生 如梦、纵酒狂欢的颓丧情绪,但不满于社会和政治 如梦、纵酒狂欢的颓丧情绪, 的黑暗, 的黑暗,追求心身自由和解放的昂扬向上的精神是 他诗篇的主旋律。 他诗篇的主旋律。 李白是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诗人之一, 李白是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诗人之一,与 杜甫并称“李杜” 杜甫并称“李杜”,对后代的诗歌创作产生过深远 的影响 。
饮 酒(其五)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 马喧。问君何能尔, 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 南山。山气日夕佳, 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 忘言。
作 者 王 维 : :
王维(701—761),字摩诘,他的 ,字摩诘, 王维 诗写得好,看他的诗,就像看画; 诗写得好,看他的诗,就像看画;他 的画也画得好,欣赏他的画, 的画也画得好,欣赏他的画,就像读 所以称赞他的诗画是“诗中有画, 诗。所以称赞他的诗画是“诗中有画, 画中有诗” 画中有诗”。
渡荆门送别
渡远荆门外, 渡远荆门外, 山随平野尽, 山随平野尽, 月下飞天镜, 月下飞天镜, 仍怜故乡水, 仍怜故乡水, 来从楚国游. 来从楚国游. 江入大荒流. 江入大荒流. 云生结海楼. 云生结海楼. 万里送行舟. 万里送行舟.
李白青少年时期是在蜀中度过的, 李白青少年时期是在蜀中度过的, 把蜀地当作自己的故乡, 把蜀地当作自己的故乡,所以他有不少 诗篇反映出对蜀中生活的怀念之情。 诗篇反映出对蜀中生活的怀念之情。 这一次从三峡出蜀, 这一次从三峡出蜀,面 对江汉平原,眼界大开, 对江汉平原,眼界大开, 心旷神怡, 心旷神怡,不由得即景抒 情,写下了这首广为传 诵的五言律诗 五言律诗。 诵的五言律诗。
颔联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征蓬出汉塞,归雁人胡天”,诗人以 征蓬出汉塞,归雁人胡天” 自比, “蓬”、“雁”自比,说自己像随风而去的 蓬草一样出临“汉塞”,像振翮北飞的“归 蓬草一样出临“汉塞” 像振翮北飞的“ 一样进入“胡天” 雁”一样进入“胡天”。古诗中多用飞蓬比 喻漂流在外的游子, 喻漂流在外的游子,这里却是比喻一个负有 朝廷使命的大臣, 朝廷使命的大臣,正是暗写诗人内心的激愤 和抑郁。与首句的“单车”相呼应。 和抑郁。与首句的“单车”相呼应。万里行 程只用了十个字轻轻带过。 程只用了十个字轻轻带过。 自比暗写内心郁愤) (以“蓬” “雁”自比暗写内心郁愤)
边疆沙漠,浩瀚无边,所以用了“大漠” 边疆沙漠,浩瀚无边,所以用了“大漠”的“大” 字。边塞荒凉,没有什么奇观异景,烽火台燃起的 边塞荒凉,没有什么奇观异景, 那一股浓烟就显得格外醒目,因此称作“孤烟” 那一股浓烟就显得格外醒目,因此称作“孤烟”。 一个“ 字写出了景物的单调。紧接一个“ 一个“孤”字写出了景物的单调。紧接一个“直” 却又表现了它的劲拔、坚毅之美。 字,却又表现了它的劲拔、坚毅之美。沙漠上没有 山峦林木,那横贯其间的黄河,就非用一个“ 山峦林木,那横贯其间的黄河,就非用一个“长” 字不能表达诗人的感觉。落日,本来容易给人以感 字不能表达诗人的感觉。落日, 伤的印象,这里用一“ 伤的印象,这里用一“圆”字,却给人以亲切温暖 而又苍茫的感觉。一个“ 一个“ 而又苍茫的感觉。一个“圆”字,一个“直”字, 不仅准确地描绘了沙漠的景象, 不仅准确地描绘了沙漠的景象,而且表现了作者的 深切的感受。 深切的感受。诗人把自己的孤寂情绪巧妙地溶化在 广阔的自然景象的描绘中。 广阔的自然景象的描绘中。
《归园田居》表现了作 归园田居》 者弃官回家后垦荒耕种 的生活, 的生活,充满了对田园 生活细致传神的体味和 对隐居生活的恬然自适 .
诗歌的末句“ 诗歌的末句“但使愿无 违”的“愿”具体指什 么?
归园田居(其一)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巅。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被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王国维赞叹为“千古壮观” 王国维赞叹为“千古壮观”的名 谈谈你对此的认识。 句,谈谈你对此的认识。
颈联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名句)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名句)
抓住沙漠中的典型景物进行刻画, 抓住沙漠中的典型景物进行刻画,写进 入边塞后所看到的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 入边塞后所看到的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 画面开阔,意境雄浑.一个“ 画面开阔,意境雄浑.一个“圆”字,一个 不仅准确地描绘沙漠的景象, “直”字,不仅准确地描绘沙漠的景象, 而且表现了作者的深切感受, 而且表现了作者的深切感受,叙事写景 入画中,幽微难言内心情. 入画中,幽微难言内心情. 描绘沙漠中的典型景物“孤烟” (描绘沙漠中的典型景物“孤烟” 落日” “落日”)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赏析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大漠孤烟直 这两句诗充分体现了诗中有画的特色, 这两句诗充分体现了诗中有画的特色,非常讲究景 物的画面感。首先,它有画一样的构图, 物的画面感。首先,它有画一样的构图,从天边的落日到 空中的烽烟到地下的河流, 空中的烽烟到地下的河流,从近处的烽烟到远处的夕阳到 绵延无边的大漠,画面上的景物虽不多,但是空间阔大, 绵延无边的大漠,画面上的景物虽不多,但是空间阔大, 层次很丰富。其次,它有画一样讲究的线条, 层次很丰富。其次,它有画一样讲究的线条,一望无际的 大漠上,纵的是烟,横的是河,圆的是落日,寥寥几笔, 大漠上,纵的是烟,横的是河,圆的是落日,寥寥几笔, 就用简约的线条勾勒出景物的基本形态,概括性极强, 就用简约的线条勾勒出景物的基本形态,概括性极强,仿 佛抽象派的作品。第三,这两句在色彩上也很丰富, 佛抽象派的作品。第三,这两句在色彩上也很丰富,广阔 无垠的大漠黄沙漫漫,黄昏橘红色的夕阳收敛了光辉,静 无垠的大漠黄沙漫漫,黄昏橘红色的夕阳收敛了光辉, 静地居于天际,辉映着波澜不惊的闪着白光的河水, 静地居于天际,辉映着波澜不惊的闪着白光的河水,沙漠 上升起一缕白色的烽烟,直上高空, 上升起一缕白色的烽烟,直上高空,雄浑寥廓的边塞风光 如在目前。 如在目前。
陆游 (1125一1210), 一 , 字务观,号放翁,南 字务观,号放翁, 宋爱国诗人, 宋爱国诗人,平生作 诗近万首, 诗近万首,是古代诗 人中创作作品最多的, 人中创作作品最多的, 其作品多强烈抒发自 己的政治抱负和炽热 的爱国热情, 的爱国热情,同时鞭 挞投降派, 挞投降派,同情人民 疾苦,思想性很游山西村》,八句却无 、题目为《游山西村》 一个“ 而处处切“ 一个“游”字,而处处切“游”, 游兴十足,游意不尽,请结合诗句 游兴十足,游意不尽, 作一番分析。 作一番分析。 2、诗歌三四句,有人认为是回忆来 、诗歌三四句, 村的经历, 村的经历,有人认为是入村后所见 到的景致, 到的景致,你觉得哪种说法更切合 语境? 语境? 3、诗人为什么结尾写道:“从今若 、诗人为什么结尾写道: 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是 什么使诗人如此留恋? 什么使诗人如此留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