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铁路XX标段信号工程编号:室内机柜配线作业指导书单位:编制:审核:批准:年月日发布年月日实施**铁路**标段信号工程室内机柜配线作业指导书1.适用范围适用于**铁路**标段信号工程室内机柜配线的施工。
2.作业准备2.1内业技术准备在开工前组织现场技术及作业人员认真学习技术标准规范。
制定施工安全保证措施,对作业人员进行技术交底,使作业人员熟练掌握本项目的施工工艺、操作要点及质量标准。
对参加施工人员进行上岗前技术培训。
2.2外业技术准备根据设计文件复核机柜位置及组合位置,线缆及附属材料准备完毕。
3.技术要求3.1室内设备布线应满足下列要求:3.1.1室内架(柜)、设备之间及内部的配线,其规格、型号应符合设计规定。
3.1.2各种布线全部采用阻燃型。
所有与数据通信线共槽的线缆均应采用阻燃屏蔽线。
线条不得有中间接头和绝缘破损现象。
3.1.3室内所有线缆布线禁止出现环状;布放线条时,应留有适当的作头备用量,配线、电缆应排列整齐。
3.1.4电缆引出端应有标明去向的铭牌。
3.1.5走线槽内应用格栅分别将电源、发送、接收、散线、电缆分开布线。
3.1.6室内轨道电路发送、接收传输通道成对使用对绞屏蔽阻燃塑料软线。
3.1.7剖切电缆时,不得损伤芯线外层绝缘。
3.1.8机架(柜)内部组合侧面,应采用竖向线槽布线方式,组合侧面线槽引出的线把应用塑料线带绑扎,线把应间隔均匀、整齐美观。
3.2室内设备配线应符合下列要求:3.2.1配线的规格、型号符合设计规定。
3.2.2接线端子安装应牢固、紧凑,端子外壳无污渍、开裂及变形,导流条和弹簧夹无锈蚀。
3.2.3当配线采用截面积小于1mm²的多股芯线时,应先用专用工具将冷压端帽与多股芯线压接牢固后,再与弹簧接线端子连接。
每个接线端子应一孔一线,配线自然全部插入,不应加焊锡。
3.2.4采用压接工艺配线时,压接端子应无污渍、锈蚀、开裂及变形,应选用与配线截面积相适应的端子和压接钳,应严格按照操作工艺进行施工,对压接后的端子是否连接牢固进行检验。
3.2.5采用焊接配线时,焊接时严禁使用带有腐蚀性的焊剂,可使用酒精松香做焊剂,焊接牢固,焊点光滑、饱满,无毛刺、假焊、虚焊现象。
3.2.6配线端子应套有塑料软管保护,套管长度应均匀一致,套管上有去向标识。
3.3电缆分线柜应符合下列要求:3.3.1盘面上的端子应安装牢固、排列整齐。
3.3.2电缆铠装钢带、铝护套、内屏蔽层环连,与分线柜接地汇流排连接。
3.4屏蔽线与电缆接地应符合下列规定:3.4.1屏蔽线应采用单端接地,屏蔽层应横向出线处剖开,同架屏蔽线间采用截面积不小于0.75mm²的多股铜塑线环接后接至零层接地端子,每架零层接地端子分别与接地汇集线单独连接。
3.4.2接地汇集线应就近与综合接地端子相连接,连接线应采用截面积不小于6mm²的多股铜塑线。
4.施工程序及工艺流程4.1 施工程序施工准备→布线→绑把→配线→导通4.2 工艺流程5、施工要求5.1施工准备根据设计文件复核机柜位置及组合位置,线缆及附属材料准备完毕。
5.2布线5.2.1布线时分别将走线槽道内的电源、发送、接收、散线、电缆线分开。
5.2.2对接收、发送传输通道的对绞屏蔽阻燃塑料软线成对使用。
5.2.3电源线布放时选择最短径路,同回路两根电源线扭绞使用。
5.3绑把槽道内的配线不宜紧密绑扎;组合侧面线槽引出的线把用塑料线带绑扎,绑把间隔均匀、整齐美观。
考虑到联锁试验工作未进行,设计的局部修改随时会有改动配线的可能,所以机架配线的绑把要分两步进行:粗绑;细绑。
粗绑是在配线经核对根数无误后进行,一般方法是:各架线把粗绑是从本架走线槽引入孔引出部开始,理把时先将直通最下层侧面线理出来,用废电缆芯线松捆成一束,放在大竖把的正面外层。
将去零层的线条也理成数把,依层相叠。
合把理线时,大竖把表面层线条必须排列整齐,避免交叉,自上而下直线贯通。
细绑采用彩色塑料绑线或尼龙扎带,竖把绑扎各道间距离一般为40mm。
各道间距要均匀,绑线不能交叉,要牢固。
5.4配线5.4.1现场配线在配线前,将每个组合侧面挂上配线板,每放一条线应在图上作好标记。
1)组合柜本柜配线由下至上进行本层配线,再进行本柜层与层之间配线。
每配一条线看图人在配线图上作标记,避免重复配线。
2)组合柜之间布线时,应从第一排第一架开始。
配线的长度要求所有配线线把弯曲度近似相同(具体配线尺寸附后)。
5.4.2集中预配(机柜本架)1)利用配线样板进行集中预配,粗绑线把,在组合安装完毕后,一次安装到本机柜上去。
2)用配线样板配线,预配的线把上架后与架间线还需合把,故只须粗绑,不必细绑。
使用废电缆芯线,在各分支线把处两圈收紧。
竖把也相隔一定距离扎两圈收紧,侧面所穿线依次用细塑料绑线扎号,从样板上取下后吊上位置铭牌待用。
5.4.3截面积1mm²以下的软线采用插针,用专用压接工具压接,且使用专用工具插线。
5.5导通配线完毕进行逐根导通,保证配线确认正确无误,端子要插接牢固。
附:具体配线尺寸1、规定侧面端子底部为0点。
2、在考虑预留5次做头量、两配线端子间的空隙,并保持配线美观大方后,制定配线长度: 18号端子到13号端子每个端子递增0.9cm,18号端子长度为5.5cm,17号端子长度为6.4cm……13号端子长度为10cm;12号端子到7号端子每个端子递增1cm,12号端子长度为11cm,11号端子长度为12cm,……7号端子长度为16cm,6号端子到1号端子每个端子递增1.1cm,6号端子长度为17.1cm,5号端子长度为18.2cm……1号端子长度为为22.6cm。
3、侧面端子上为双线时,以该端子指定长度为基准,把两根线的长度稍错开一些,一根稍长,另一根稍短一些即可。
5.1.4室外电缆引入(1)电缆引入室内的储备量应布放在电缆井或集装箱基础检查层内。
储备量按“U”或“Ω”型布放,相互之间不交叉,严禁盘成环状。
(2)电缆井的室外电缆引入孔端部应用麻袋片封闭,分线柜下部电缆引入口处应采用防火堵料密封。
(3)箱式机械室的电缆成端应放在防雷分线柜与集装箱基础夹层内;多楼层的电缆成端,应放在防雷分线柜下部的防静电地板夹层内。
(4)电缆井至各楼层间的电缆,应整齐的固定在方木或固定架上;电缆在防雷分线柜下部应采用固定夹固定。
(5)防雷分线柜下部的每根电缆应有去向标识。
(6)电缆在夹墙中排列整齐,从下到上每隔1.5m固定一次。
5.1.5电缆采用Ω型卡具或木方固定(1)Ω型卡具用1mm厚镀锌钢板制作,卡具宽度为15mm,耳朵长15mm,圆弧半径根据电缆直径加工。
(2)木方固定宜采用厚140×宽70mm,长度适量的木方。
根据电缆的条数和外径在木方140mm面中心线上均匀分布钻孔,从140mm面的各孔中心线将木方锯成两半后将电缆顺序排列在各槽孔中,用M10×100mm螺栓从木方70mm面的孔中穿过与墙面定在一起。
5.1.6防雷分线柜电缆配线固定电缆时,按号把配置在最上层的电缆排列在分线柜电缆架的两侧,然后按由上往下配线的顺序想中间配排列。
其配线方法是:将电缆塑料护套上面一段竖把绑扎,芯线分散捋直,分出备用芯线,其他芯线对号分线。
芯线根据走线方法形成横把。
对准各自端子分出芯线,芯线穿过端子板(或酚醛玻璃布板)留适当余量制环上端子或插接。
6、劳动组织施工人员应结合确定的施工方案、施工机械、人员组合、工期要求等进行合理配置。
每个车站作业人员配置表7、材料要求室内配线全部采用阻燃型,绝缘软线不得有破损、老化、中间接头现象。
8、设备机具配置每个车站主要施工机械设备配置表机具配置数量根据各车站工作量适当配置。
9 质量控制及检验9.1质量控制9.1.1线缆布放不得挤压、扭曲,按配线图连接设备;9.1.2线缆在槽道内按不同路由分开布放;配线按机架顺序顺直、平直排列,无扭绞、交叉或溢出线槽,不得接头;电缆弯曲半径不得小于其外径的10倍。
9.1.3各种线缆应绑扎固定,编扎电缆芯线时保持电缆芯线的扭绞。
9.1.4敷设完毕的线缆两端应明显标识,标明型号、长度及起止设备名称等,保持标识完好。
9.1.5电缆终接的方式包括:焊接、卡接、绕接、压接等方式;电缆终接上端子时采用专用的剥线工具。
9.1.6采用焊接时,电缆芯线焊接要端正、牢固,焊点光滑,无假焊、短路;芯线绝缘无烫伤、开裂及回缩现象。
9.2质量检验9.2.1室内布线全部采用阻燃型,所有与数据通信线共槽的线缆均采用阻燃屏蔽线,线条不得有中间接头和绝缘破损现象。
9.2.2室内所有线缆布线不应出现环状,不同电压等级的电线路宜分开敷设,需要交叉时应垂直交叉,线缆应排列整齐。
9.2.3剖切电缆时,不得损伤芯线外层绝缘。
9.2.4室内布线原则上走预留电缆槽和走线槽,亦可走防静电地板下,当光纤尾纤走防静电地板下时应防护。
9.2.5电缆引出端应具有标明去向的铭牌。
9.2.6所有设备机柜的配线端子、组合侧面、零层以及分线柜端子宜采用插接或压接方式;当采用插接时应严格按照工艺标准要求配线;当采用压接方式时,应选用与芯线相配套的压接端子,且压接牢固;当配线与端子的连接采用焊接方式时,不得使用带有腐蚀性的焊剂,焊接牢固,焊点应光滑,无毛刺、假焊、虚焊现象。
9.2.7压接线环及焊接端子片均应套有塑料软管保护,套管与线环或端子间松紧适度,套管长度均匀一致。
9.2.8当线把采用绑扎方式时,绑扎应整齐、间隔均匀,表面线条和出线部位应顺直、美观。
检查方法:观察检查。
10 安全及环保要求10.1安全要求1、施工人员进入施工现场前,首先要接受安全教育培训工作以及安全技术交底工作。
了解施工作业地段的现场、地形情况,特殊地段做好详细记录。
2、施工时应有专人负责,配备足够的人力,组织得力、分工明确、听从指挥。
10.2环保要求对施工场地工程废料及时处理,并将废料及垃圾运至指定地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