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二次配线作业指导书1.目的规二次配线,保证二次配线正确、科学、整齐、美观,以确保各种被控设备动作的准确性、可靠性。
2.围本要求适用于本公司生产的直流屏,中低压配电盘,控制箱等产品的二次配线。
3.准备工作3.1接受图纸。
3.1.1接受人必须具有相应资格(班组长以上)。
3.1.2查看图纸的清晰度。
3.1.3查看图纸合同号是否正确。
3.1.4查看图纸数量是否齐全。
3.1.5接受图纸必须办理好交接手续。
3.2对合同的质量要求及制作要求详细理解。
3.3无质量计划,无特殊制作要求的合同按公司常规规制作。
3.4生产前必须看清质量计划和制作要求及图纸的签字是否齐全,组织讨论,方可生产。
4.方案确定4.1选择材料4.1.1导线选择4.1.1.1 一般情况下,柜导线釆用黑色,有特殊要求的按质量计划(图纸)中的颜色要求选择。
4.1.1.2 一般情况下,根据图纸要求选择相应型号的导线。
4.1.1.3计量柜中电流回路采用4mm2BV分色导线,电压回路活动线束采用2.5mm2导线,其余回路(控制回路、信号回路、照明回路)釆用0.75或1.5 mm2导线。
4.1.1.4航空插座及某些专用接插件不宜用导线。
4.1.2管4.1.2.1根据所下二次图的线号,用管打印机打印出所需管,以便放线时使用。
4.1.2.2管径为3~5mm,分别用于1.5~4mm2导线。
4.1.2.3管打印后字迹必须工整,清晰,且无涂改现象。
4.1.2.4无特殊要求的打印原理号,有特殊要求的根据要求打印。
4.1.3护线套4.1.3.1线束穿入金属板孔时,金属板孔上必须有保护层(护线套、橡皮圈)。
4.1.3.2根据金属孔的周长把护线套量好后下料。
4.1.3.3护线套嵌好后,接缝处应处于下方。
4.1.4保护扣套4.1.4.1根据线束大小选择相应规格的保护口套。
4.1.4.2包扎时先将线束整理整齐,导线应拉直,不允许参差不齐。
4.1.4.3保护扣套衔接处应可靠衔接。
4.1.5 线鼻子4.1.5.1用于多股导线的接头,压接后便于固定。
4.1.5.2线鼻子是根据导线截面和接线桩头的螺丝外径选择的。
4.1.5.3 TVR系列(“0”型)线鼻子规格如下:1.25-3 1.25-4 1.25-5 2-3 2-5 2-6 2-82-10 3.5-4 3.5-5 3.5-6 5.5-4 5.5-5 5.5-64.1.5.4 针形线鼻子的规格有:HE1510、HE2510、HE4012。
其他型号的规格有:FDD250、MPD1025-156、FRD1.25-1564.1.5.5 使用“U”型开口线鼻压接时注意螺钉必须牢固压实。
4.1.6线夹子4.1.6.1线夹子用于固定线束的。
4.1.6.2线夹子安装后,线束不应存在滑动现象,应用扎带扎紧。
4.1.7扎带4.1.7.1扎带用于线束的绑扎和固定。
4.1.7.2 二次配线过程中采用根据线束大小选择相应规格的扎带。
4.1.7.3扎带使用时,先将扎带放于线束外围,有齿的面向线束,光滑的面朝外,把扎带的尾端插入扎带头部用力拉一实,使线束在扎带没有滑动现象再将扎带尾端伸出头部的多余部分剪去。
4.1.8螺丝4.1.8.1螺丝的规格要保持一致。
4.1.8.2如接点已攻丝,紧固时需用相应规格的半元或六角螺丝和相应规格的弹垫和平垫,紧固后弹垫必须压平。
4.1.8.3如接点未攻丝,紧固时需用相应规格的半元或六角螺丝和相应规格的双平垫,一弹垫,一螺母,紧固程度必须达到要求,紧固后螺杆伸出螺母2-3牙,最多不超过5牙。
4.2选择工具4.2.1快口钳:主要用于0.5mm2〜6mm2导线的断料。
4.2.2剥线钳:主要用于剥0.5mm2〜2.5mm2铜芯线的绝缘层,注意不同截面的导线应放在剥线钳相应的位置上剥线皮(剥线钳剥线位置分:0.25,0.5,1,1.5,2.5)。
4.2.3尖嘴钳:主要用于羊眼圈的制作和标准型GCS二次触头-鼻子插接。
4.2.4斜口钳:主要用于铜编织带的断料。
4.2.5平口起子:主要用于各种规格平口螺丝的紧固。
4.2.6开花起子:主要用于各种规格开花螺丝的紧固。
4.2.7冷压钳:主要用于4mm2及以下铜芯接头的压接。
4.2.8电烙铁:主要用于线头的焊接,烫锡。
4.2.9扳手:用于紧固各种规格的六角螺丝。
4.2.10管打印机:主要用于管的打印及二次标签的打印。
4.2.11记号笔:主要用于仪表门板排版时记号标记。
5.配线程序5.1确定走线方案5.1.1召集主操作共同商讨,掌握质量计划中相关容,看清图样上元器件符号是否与实物相符。
5.1.2根据过门线,固定线夹的安装位置,确定导线总走向,导线在盘元件的分列应考虑盘布线的整体美观和标号头的排列方式。
5.1.3要考虑到节约材料,必须整体统一。
5.2领料5.2.1根据技术部制定的有关材料清单计算所需辅料的数量(铜芯线,扎带,线鼻子,保护扣套等)。
5.2.2制定领料单进行领料。
5.2.3辅料领出后,根据领料单核实,发放到各作业点。
5.3粘贴元件标签5.3.1根据二次图,制造规和一次方案粘贴元件标签。
5.3.2元件标签必须贴在醒目的位置,陆用一般贴在元件接线面的左上角,先用尺和铅笔在元件的左上角画一道直线,然后根据所画直线贴元件标签,贴好后擦去余留铅笔印。
船用贴在元件下方1cm处。
5.3.3如果空间有限,也可贴在元件附近,但应照顾到整齐美观和不致引起混淆。
5.3.4元件标签必须打印清晰。
5.4放线5.4.1测量根据二次接线图,先量出面板元件到端子、柜元件的长度(过门线):然后测量柜元件到端子、其它元件的长度(柜连线最后测量面板元件之间的长度(面板连线);弱电路线不可同强电路捆扎在一个线束中,要分束排布。
5.4.2落料5.4.2.1根据质量计划中的要求选择硬软导线及导线的颜色:5.4.2.2再根据测量的长度下料,一头根据实际需要(留一弹性弯),另一头留100-150mm余量,尽量利用零短线头,以免浪费。
5.4.2.3 二次线不允许有中间接头,强力拉伸及其绝缘层破坏的情况出现。
5.4.3穿管‘5.4.3.1管字迹要清晰,必须经线号机打印方可使用。
5.4.3.2导线所贯穿筒的编号必须与二次接线图上打印的数字编号一致。
5.4.3.3每根导线两端的应对应,方向应与下图所示方向一致。
(见图一)(a)陆用及船用端子管方向:(b)船用管方向:5.5排线5.5.1 绑扎5.5.1.1根据二次接线图分出每路支线束,然后再放所需连线。
5.5.1.2布线时每根导线要拉直,导线排列尽量减少弯曲和交叉,行线做到横平竖直,接线牢固,式样美观。
5.5.1.3活动线束多于10根时,允许分束捆扎,但线束在最大最小极限围活动时,不允许出现线束松动,拉伸和损坏导线绝缘情况。
5.5.2 固定5.5.2.1用来固定线束的材料有线夹子和抽带。
5.5.2.2固定点的间距是水平(左右)不得大于200mm;垂直(上下)不得大于300mm。
5.5.2.3线束固定处,线夹子和线束之间必须有保护层;可以采用保护扣套,保护导线绝缘层不致被损坏。
5.5.2.4线束的活动部位在两端固定时,应考虑尽量减少活动线束的弯曲程度。
5.5.2.5面板固定点与柜固定点的垂直距离根据导线的数量决定,一般情况下是150〜200mm(见图二).固定点图二5.5.2.6线束在通过有动臂的部分时,线束应尽量远离可动部位,必须把线束固定在线夹上,防止线束与动臂碰撞或摩擦。
5.6断线5.6.1将各元件所需导线,根据二次接线图和元件接点位置分配到位。
5.6.2根据导线筒的长短和元件接点桩头,来确定长短适宜的接线圆弧。
5.6.3如果接线图上需接多组接点,则先断最近的一组,然后依次渐渐加长一点再断线。
〔加长的长度是两组接点的间距)5.7剥线5.7.1 二次导线用剥线钳确定预留尺寸,剥去绝缘层。
5.7.2预留尺寸是根据导线的线径和规格以及接点来确定的。
5.7.2.1当导线是多股线,接点是螺丝连接则需采用系列线鼻冷压,那么所需剥去绝缘长度为4mm。
5.7.2.2当导线是多股线,接点是直接插入式,则需采用针型鼻冷压,那么所需剥去绝缘长度为8mm。
5.7.2.3当导线是独股线,接点是螺丝连接,则需弯羊眼圈,那么所剥去绝缘长度应根据螺丝外径来决定。
M3剥11mm,M4剥14mm,M5剥17mm,M6剥20mm。
5.7.2.4当导线是独股线,接点是压接式端子直接插入,则所需剥去绝缘长度为5mm。
5.7.3使用剥线钳时,要根据吊线截面的大小放在剥线钳相应的位置上剥线。
5.7.4剥线结束后,检查铜芯线是否出现损坏,少股现象,如果出现,需重新返工,确保合格。
5.8压接1多股导线采用冷压接头压接。
2根据导线截面大小和接线桩头选择相应规格的冷压接头(线鼻)。
5.8.3穿线时将多股线拧成一股,穿入线鼻后,线鼻套管到导线绝缘层间应没有裸露现象。
5.8.4将线鼻子的反面放在手钳相应的底模中心,使上模对准鼻子的正面中心处用力下压,到手钳达到限位即可松开。
5.8.5线鼻子压接应牢固,无松动现象。
5.8.6导线穿入线鼻子后,当接头是“0”,“U”形线鼻时,导线伸出线鼻子长度为1.0~2.0mm,当接头是针形线鼻时,导线应与线鼻平齐。
5.9导线的连接5.9.1按二次接线图,找出该元件所需导线,并将导线拉直。
5.9.2根据元件接点将导线弯成大小适宜的弧状,导线按顺序排列,保持整齐美观。
5.9.3管应同元件安装平面平行,距接线端子距离为1.0~2.0mm的位置,且字迹清晰,视读方向应符合国家制图标准,从左到右,从下向上。
5.9.4每个接点上最多不超过2根,当需要连接2根以上的导线时,应采用过度端子,以确保连接可靠性。
5.9.5当接线端子为压接式时5.9.5.1接线采用相应规格的“0”,“U”形线鼻冷压接。
5.9.5.2先拆下接线端子螺丝或螺母,套上线鼻再用起子或扳手紧固。
5.9.5.3如连接两个线鼻子时,两个线鼻应反面叠在一起进行紧固。
5.9.5.4当接线端子为插接式a)独股线直接插入。
b)多股线采用针形鼻子冷压后直接插入。
c)插入时按顺时针方向,紧固后导线伸出端子压板1.0-2.0mm。
d)粗细不等的两根针形线鼻子,禁止插入同一个接线端子。
5.9.5.5当接线端子为螺丝连接时a)多股导线必须采用相应规格的冷压接头。
b)连接时拆下接线端子螺丝,套上线鼻子,再用起子或扳手紧固。
5.9.5.6 二次线与母线相接时a)在母排上钻φ6.5孔,用螺丝,螺母和平垫,弹垫紧固,紧固后螺丝伸出螺母长度为2〜3牙,最多不超过5牙。
b)也可在母排连接紧固时,螺栓上加适宜的电流线连接小排,将压接后的电流线线鼻与电源小排相连,接触应牢固。
5.9.5.7接线需焊锡时,焊点要牢固不得有虚焊,残留焊剂和焊渣,焊缝应饱满,表面要光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