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实验4 补体结合反应、血清总补体活性测定(CH50法)
实验4 补体结合反应、血清总补体活性测定(CH50法)
实验内容
补体结合反应:结果观察 血清总补体活性测定(CH50法):每人操作
补体参与的反应
补体参与的反应
溶血反应 补体结合反应 血清总补体活性测定(CH50法)
溶血反应
RBC
+
抗RBC抗体 (溶血素) 新鲜血清
溶血
补体结合试验
(complement fixation test,CFT)
CH50法原理
被检血清及各种试剂稀释法
管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pH7.4 巴比妥缓冲
液(ml)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病人血清(ml)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弃 0.2
血清稀释度
取上述混悬液0.1毫升加pH7.4巴比妥缓冲液 0.5毫升,与标本同置37℃ 30min。
结果判断及意义
将50%溶血标准管与各稀释度试管用肉眼比色, 颜色与标准管相同者即为终点。
此管的稀释度乘以5即是标本的每毫升补体含 量。
血清总补体量的正常值为80-160单位/毫升。 正常人血清中的总补体量保持一定范围,补体
补体结合试验原理:
是根据抗原和抗体反应所形成的复合物吸附并激活 补体的原理所设计的一种血清学反应。
有5种成分参与,分属于3个系统: ①反应系统,即已知的抗原(或抗体)与待测的抗 体(或抗原) ②补体系统 ③指示系统,即SRBC与相应溶血素。
补体结合试验原理
受检系统
指示系统
1、仅有抗原或抗体
红
细
补
胞
抗原/抗体
体
溶血素
溶血反应 阳性
2、抗原抗体反应
抗原 补 体
抗体
红细胞 溶血素
阴性
补体结合试验 阴性
阳性
补体结合试验原理
补体 待检系统
指示系统
补体结合试验原理(结果阳性)
补体消耗
待检系统
指示系统(不溶血)
补体结合试验原理(结果阴性)
补体未消耗
待检系统
指示系统(溶血)
•液体混浊呈浅红色为不溶血,液体透明呈红色为溶血。 •第2、3、4管为对照管应溶血,第5管为SRBC对照不应溶血。 •凡第1管红细胞发生溶血者为补体结合反应阴性,而不溶血 者为阳性。
量的变化可为某些变态反应性疾病与补体缺陷 病的诊断与预后提供依据。
实验报告要求
补体结合实验 原理、结果观察、结论
CH50(ml)
0.1 0.1 0.1 0.1 0.1 0.1 0.1 0.1 0.1 0.1
5%SRBC(ml)
0.1 0.1 0.1 0.1 0.1 0.1 0.1 0.1 0.1 0.1
置37℃水浴, 30min
50%溶血标准管的配制:
取5%羊红细胞1毫升,1000转/分离心10分钟, 弃去上清,加入蒸馏水0.5毫升溶解后加入 1.8%NaCl 0.5毫升,充分混匀后再加5%羊红细 胞悬液1毫升,充分混匀。
1∶1 1∶2 1∶4 1∶8 1∶16 1∶32 1∶64 1∶128 1∶256 1∶512
pH7.4 巴比妥缓冲
液(ml)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血清最后稀释度 1∶2 1∶4 1∶8 1∶16 1∶32 1∶64 1∶128 1∶256 1∶512 1∶1024
血清总补体活性测定 (CH50法)
掌握50%补体溶血试验的原理、方 法、结果判定及临床意义。熟悉 血清补体含量的计算。
CH50法原理
绵羊红细胞与溶血素,在新鲜血清中补体的 作用下,绵羊红细胞可被溶解,产生溶血现 象。
溶血程度与血清中补体量相关,呈一弧形曲 线,但在50%溶血(CH50)附近时,溶血度 与补体量之间呈线性关系,故以50%溶血作 为终点观察指数最为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