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补体参与的反应及补体测定Complement Mediated Reactions andAssays of Complement第一部分目的要求和教学内容一、目的要求掌握:免疫溶血试验及CH,。
测定的原理及意义;熟悉:补体参与的反应试验类型、补体依赖的细胞毒试验的原理、旁路途径溶血活性测定;了解:补体结合试验和免疫黏附试验的原理、C4和B因子活性测定的原理。
二、教学内容1.补体参与的反应:免疫溶血试验,补体结合试验,补体依赖的细胞毒试验,免疫黏附试验。
2.补体的测定:补体活性的测定,补体含量的测定,补体测定的临床意义。
第二部分测试题一、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A型题)1.溶血素效价滴定判定的温度和时间是A.37℃、30minB.4℃、30minC.37℃、15minD.40℃、30minE.56℃、30min2.在补体连锁反应中最终形成的攻膜复合体是A.C5b6789B.C4b2a3bC.C4b2bD.C3bBbE.C3b4b3. 下列哪项试验没有补体参加A.CH试验B.CDC试验C.溶血空斑试验D.ADCC试验E.Raji细胞试验4.补体结合试验中所用补体是哪种动物血清A.马血清B.绵羊新鲜血清C.豚鼠新鲜血清D.大白鼠新鲜血清E.山羊新鲜血清5.下列哪项试验不能用于补体缺陷的过筛诊断A.CDC式验B.CH50试验C.血清C3含量测定D.血清Cl含量测定E.C4溶血活性试验6.B因子溶血活性测定中,在缓冲液中加.),.EGTA是为了螯合反应体系中的A.Mg2+离子B.Ca2+离子C.zn2+离子D.Fe3+离子E.P3+离子7.在单个补体成分溶血活性测定中,用氨水处理是为了去除哪个补体成分A.C1B.C2C.C4D.C5E.C38.检测免疫小鼠脾细胞分泌到细胞外的抗SRBC抗体的试验是A.CH50试验B. CFTC,APH50测定D.B因子活性测定E.溶血空斑试验9.利用溶血反应作为指示系统,判断抗原抗体是否相对应的试验是A.CHs50试验B.CFT C.APH50测定D.B因子活性测定E.抗补体试验10.补体经典途径的最重要激活物是A.特异性抗原B.特异性抗体C.抗原抗体复合物D.细菌脂多糖E、酵母多糖11.正常血清中,补体含量最低的是A.C1qB. C5aRC. C1rRD.DfE.C1INH12.正常血清中,补体含量最高的是A.C1B.C2C.C3D.C4E.C513.补体激活的经典途径的始动分子是A.C1sB.C1rC. C1qD.DfE.C5aR14.补体激活的替代途径的始动分子是A.C1qB.C1rC.C1sD.C3bE.C3d15.在CH50 试验中,溶血程度与补体含量的关系为A.直线B.抛物线C.双曲线D.S形曲线E.正态分布16.CH50试验是以什么作为终点指标A. 100%溶血B. 80%溶血C.75%溶血D. 50%溶血E. 25%溶血17.SRBC悬液浓度一般为A.1~2%B.2~5%C.5~6%D.7~9%E.10%18.溶血素即A.SRBCB. 抗原C.补体D.ICE.抗SRBC抗体19.经典途径激活血清补体作用最强的IgG 是A.IgG1B.IgG2C.IgG3D.IgG4E.IgM20.补体系统经典激活途径与旁路激活途径的汇合点是A. C5B. C4C.C3D. C2E. C121.C3a 和C5a的生物学作用有A.杀菌作用B.过敏毒素作用C.中和病毒作用D.调理作用E.吞噬功能22.能使补体而不使抗体灭活的温度和作用时间是A.37℃,1hB. 45℃,30minC. 56℃,30minD. 60℃,30minE.80℃,30min23.C3b的抑制因子是A.I、H 因子B. H 因子, 过敏毒素灭活素C.过敏毒素灭活素,S蛋白D.H 因子,S蛋白E. I因子,过敏毒素灭活素24.补体占总蛋白的含量为A. 25%±B. 15%±C.10%±D. 1%±E. 0.5%±25.C4的激活剂是A.C1qB.C1rC.C1sD.C1qrsE.C526.识别抗原抗体复合物的补体是A .C1sB.C1rC. C1qD.C2E.C1qrs27.当抗体与相应的抗原结合后,在何种情况下方能激活补体A.CH1的补体结合点暴露B.CH2的补体结合点暴露C.CH3的补体结合点暴露D.借助抗原作桥梁E.直接同补体结合28.IgA、IgD 和IgE 之所以不能与C1q 结合,是因为A.分子结构简单B. VH 无补体结合点C.Fab段结构与补体相差甚远D. Fc段无补体结合点E.VL无补体结合点29.常规的补体滴定法是以什么来定“实用单位”A.以发生全溶的补体最少用量B.以发生全溶的补体最高稀释度C.以发生全不溶的补体最高稀释度D. 以微不溶的补体最低用量E. 以发生全溶的补体最低稀释度30.补体滴定时,若1:60的0.12ml补体为1 个“实用单位”,则0.2ml2 个“实用单位”为A. 1:60B. 1:50C.1:40D. 1:30E. 1:2531.CFT前的抗原抗体方阵滴定的目的在于A.选择抗原抗体最适比例B.避免抗原抗体复合物太多C.使抗原抗体复合物结合补体的量最多D.使抗原抗体复合物形成最少E.选择前带现象32.CFT检测系统中血清作56℃30 分钟处理,目的在于A. 破坏血清中的抗羊红细胞成分B.增强血清中抗体同抗原结合的能力C.破坏补体,去除一些非特异反应D. 提高血清中抗体的激活状态E.增加补体活性33.溶血反应的检测试剂中加入少量的钙、镁离子的目的是A. 有助于补体的激活B.维持合适的pHC.抑制细菌的生长D.抑制溶血反应E. 保持溶液的等渗压34.在补体参与的溶血试验中,应使用A.一个单位的溶血素B.二个单位的溶血素C.三个单位的溶血素D.四个单位的溶血素E.五个单位的溶血素35.在溶血素滴定时,(二)多项选择题(x型题)1.补体参与的反应包括A.免疫溶血试验B.补体结合试验c.补体依赖的细胞毒试验D.免疫黏附试验E.白细胞趋化试验2.补体含量的检测方法有A.单向免疫扩散法B.火箭免疫电泳C.免疫比浊法D.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放射免疫分析法3.检测补体经典激活途径常用的指标有A.CH50试验B.C4活性测定C.APH50测定D.B因子活性测定E.溶血空斑试验4.检测补体旁路激活途径常用的指标有A.CH50试验B.CFTC. APH50测定D.B因子活性测定E.溶血空斑试验5.通过补体受体进行的试验有A.免疫黏附试验B.CH50试验C.ADCC一效应D.凝集试验E.Raij细胞试验6.下列哪些试验和补体系统无关A.免疫黏附试验B.CH50试验c.ADCC效应D.凝集试验E.CDC试验7.参与免疫溶血试验的成分有A.溶血素B.绵羊红细胞C.补体D.人红细胞E.抗人红细胞抗体(三).配伍题问题1~2A.HfB. CR2C.S蛋白D. IfE.CR51.能使C5b~7失去膜结合活性的是2.能结合液相反应物,清除IC的是二、填空题1.补体参与的反应试验类型包括( )、( )、( )和( ).2.参与补体结合试验的试剂可分为( )和( )两个系统。
3.Ⅲ型变态反应疾病患者的血清中补体水平( )。
4.补体的最佳保存温度是( )。
5.CH50试验中有( )、( )和( )参与反应。
三、名词解释1.免疫溶血试验(immunohemolysis test) 。
2.补体结合试验(complement fixation test,CFT) ,3.血清总补体溶血活性测定(complement hemolysis 50%assay,CHso assay,CHso试验)4.旁路途径溶血活性测定(alternative pathway hemolysis 50%assay,APHso assay,APH50试验)5.致敏红细胞(sensitized red cell)四、简答题1.免疫溶血试验的原理和用途。
2.补体结合试验的影响因素是什么,如何控制?3.如何进行补体单个成分的测定?4.补体结合试验和抗补体试验有何不同?5.补体依赖细胞毒试验的原理。
6.免疫黏附试验的原理。
7.补体测定有何临床意义?五、论述题1.试比较两种补体激活途径。
2.试述CFT的原理及结果解释。
参考答案与题解一、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A型题)1.A 2.A 3.D 4.C 5.A 6.B 7.C 8.E 9.B 1 0.C 11.D 12.C 13.C 14.D 15.D 16.D 17.B 18.E 19.C 20.C 21.B 22.C 23.A 24.C 25.C 26.E 27.B 28.D 29.A 30.B31.A 32.C 33.A 34.B35.A(二)多项选择题【X型题)1.ABCD 2.ABCDE 3.AB 4.CD 5.AE 6.CD7.ABC(三).配伍题1.C2.E二、填空题1.免疫溶血试验补体结合试验补体依赖的细胞毒试验免疫黏附试验2.指示系统反应系统3.降低4.一20℃以下5.绵羊红细胞溶血素人血清三、名词解释1.免疫溶血试验:补体能使已被抗体致敏了的红细胞发生溶血,实验时将三者混合,置37 CC 30min,如条件适合溶血即可发生。
2.补体结合试验:抗原抗体复合物可结合补体,而游离的抗原或抗体则不能,以溶血素和绵羊红细胞作为指示系统,指示补体是否被结合,从而可判断抗原抗体是否相对应。
它可用已知抗原检测未知抗体,也可用已知抗体检测未知抗原。
3.50%补体溶血试验:用于血清总补体溶血活性测定,根据免疫溶血试验原理设计。
当红细胞与溶血素的量一定时,溶血程度与补体的量及活性正相关,因50%溶血作为反应终点比以1 oo%溶血作为终点更敏感,故以50%溶血作为反应终点。
4.50%旁路途径补体溶血活性测定:正常情况下,涎酸可抑制B因子活性。
家兔红细胞所含涎酸量低于其他动物的红细胞,可以激活血清中的B因子,引起旁路途径活化,导致兔红细胞溶解。
在红细胞量一定时,溶血程度与血清中参与旁路活化的补体量及活性呈正相关。
5.致敏红细胞:指与溶血素结合的绵羊红细胞。
四、简答题1.原理是补体能使已被抗体致敏了的红细胞发生溶血。
免疫溶血试验所参与的成分有补体,抗原(SRBC)及抗体(溶血素),这三种成分中如有两种是已知的就可测知第三个成分,稀释该成分可测定其效价或含量。
如溶血素的滴定,溶血空斑试验,CH50试验,补体结合试验,抗补体试验等。
2.补体结合试验有五种成分参与,每一成分的变更均可影响结果。
如某些游离的抗原或抗体能结合补体具有抗补体能力,补体不能过多或过少,否则将影响溶血素和绵羊红细胞的溶血,故补体结合试验的成分应加以滴定并设立多种对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