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割及其叠放的固体压强计算复习教学目标 切割及其叠放的固体压强计算教学重难点 数学技巧的应用知识点: 题型一:切割前后压力关系或压强关系交代清楚,通过变化量使得一个切,另一个不切,看一下结果会很简单。
答案2秒内估计就能写出来。
1.如图所示,质量相同的实心均匀正方体甲、乙分别放置在水平地面上。
若沿水平方向切去某一厚度,使甲、乙对地面的压力相同,则此时它们对地面的压强p 甲 、p 乙和切去的厚度h 甲、h乙的关系是 ( )A p 甲>p 乙,h 甲=h 乙。
B p 甲<p 乙,h 甲>h 乙。
C p 甲<p 乙,h 甲=h 乙。
D p 甲<p 乙,h 甲<h 乙2.如图所示,甲、乙两个均匀实心正方体放在水平地面上,已知它们对地面的压强相等.若沿水平方向切去某一厚度,使甲、乙对地面的压力相同,则此时它们对地面的压强p 甲、p 乙和切去的厚度△h 甲、△h 乙的关系是( ) A .p 甲>p 乙,△h 甲=△h 乙 B .p 甲<p 乙,△h 甲>△h 乙 C .p 甲<p 乙,△h 甲=△h 乙 D .p 甲<p 乙,△h 甲<△h 乙题型二:计算型要把相应的公式表达出来,加上数学解题技巧。
公式应用特点:1.横切特点:是受力面积S 是不变的; 切相同质量m 时:用P=F/S;切相同体积V 时:把它转化为m ,用P=F/S;也可以把它转化为h ,用P=gh ρ切相同厚度d 时,用P=gh ρ2.横切互相叠放:底面积是不变的,最好用公式P=F/S 来解,把相应的压力表示出来最重要。
其中切相同质量时,由于总压力不变,受力面积也不变,所以此时总压强是不变的。
3.竖切:对于规则柱状体P=gh ρ,所以压强不变。
竖切要紧扣这点做题。
4.竖切互相叠放:当两物体以前压强相等时,根据竖切不变,'A B A S G P ∆=∆,'BAB S G P ∆=∆ABA.切相同质量时,)l (l 2'A A A A A B A l m mg S G P ρ∆-∆=∆=∆; )l (l 2'B B B B BA B l m mgS G P ρ∆-∆=∆=∆ B.切相同体积时,)l (l 2'A A A B A B A l V Vg S G P ∆-∆=∆=∆ρ; )l (l 2'BB B A B A B l V VgS G P ∆-∆=∆=∆ρ C.切相同厚度时,)l (l h 2'h gl S G P A A B B A B A ∆-∆=∆=∆ρ; )l (l 'h hg S S G P B B A A B A B ∆-∆=∆=∆ρ解题技巧:遇到同大或同小比或大小乘,而比不出来答案时,可以用一方法压力相等时:乙甲G G =,密度关系,压强关系,边长关系,322311l l ρρ=正方体是,长方体是h s h s 2211ρρ=,利用分子分母同乘法,构造这些等式。
压强相等时:21p p =,密度关系,压力关系,边长关系,等式为2211l l ρρ=,利用拆分法构造这些等式。
小技巧:有多种可能性的要一一算的选项,应从结果导入得出结论,再通过选项进行筛选。
1.甲、乙、丙三个实心正方体放在水平地面上,它们对地面的压强关系是P 甲>P 乙>P 丙.若在三个正方体的上部,沿水平方向分别截去相同高度后,剩余部分对水平地面的压强关系是P 甲=P乙=P 丙,则三个实心正方体的密度大小关系是( )A .ρ甲>ρ乙>ρ丙B .ρ乙>ρ甲>ρ丙C .ρ丙>ρ乙>ρ甲D .ρ甲>ρ丙>ρ乙2.如图所示,甲、乙两个实心均匀正方体分别放在水平地面上,它们对地面的压强相等。
若在两个正方体的上部,沿水平方向分别截去相同高度的部分,则甲、乙对地面压力的变化量为△F 甲、△F 乙,对地面压强变化量为△P 甲、△P 乙,剩余部分对地面的压力为F 甲、F 乙,剩余部分对地面压强为P 甲、P 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F 甲可能大于F 乙B. P 甲可能小于P 乙C. △F 甲一定大于△F 乙D. △P 甲可能小于△P 乙(一题两图)甲乙3.如图所示,甲、乙两个均匀实心长方体物块放置在水平地面上。
现各自沿水平方向切去部分,且将切去部分叠放到对方上面,此时甲、乙对地面的压强分别为p 甲、p 乙。
则下列做法中,符合实际的是( )A 如果它们原来的压力相等,切去相等质量后,p 甲一定大于p 乙B 如果它们原来的压力相等,切去相等厚度后,p 甲一定小于p 乙C 如果它们原来的压强相等,切去相等质量后,p 甲可能大于p 乙D 如果它们原来的压强相等,切去相等厚度后,p 甲一定大于p 乙(4-5题:先利用h 用公式把结论写出来,再利用另一个物理条件s ,进行排查,速度很快。
不用一个选项一个选项的看)4.甲、乙两个圆柱体(ρ甲>ρ乙)分别放置水平面上,它们的底面积分别为S 甲和S 乙,高度分别为h 甲和h 乙.若均沿水平方向,将两圆柱体截去相等的质量,使甲剩余部分对水平面压强小于乙剩余部分对水平面压强,则甲、乙两个圆柱体被截去前的情况可能是图中的( )A .S 甲=S 乙,h 甲=h 乙 B .S 甲>S 乙,h 甲=h 乙C . S 甲<S 乙,h 甲>h 乙D .S 甲>S 乙,h 甲>h 乙5.甲、乙两个圆柱体(ρ甲<ρ乙)分别放置在水平面上,底面积分别为S 甲和S 乙,高度分别为h 甲和h 乙.若均沿水平方向,将两圆柱体截去相同的质量,使甲剩余部分对水平面压强大于乙剩余部分对水平面压强,则甲、乙被截去前的情况可能是图中的( )A .S 甲=S 乙,h 甲=h 乙B .S 甲>S 乙,h 甲=h 乙C .S 甲=S 乙,h 甲<h 乙D .S 甲<S 乙,h 甲<h 乙6. 如图所示,均匀圆柱体甲和乙放置在水平地面上,现使甲沿竖直虚线切去一半、乙沿水平虚线切去一半.若此时甲、乙的剩余部分对地面的压强相等,则甲、乙原先对地面的压强P 甲、P 乙甲S 甲>S 乙 h 甲<h 乙 乙 甲 乙和压力F 甲、F 乙的关系是( ) A .P P <甲乙,F F >甲乙 B .P P <甲乙,F F <甲乙 C .P P >甲乙,F F >甲乙 D .P P >甲乙,F F <甲乙7.如图所示,由同种材料制成的均匀实心正方体甲、乙放在水平地面上,下列各项中不可能使甲、乙对水平地面的压强相等的措施是( )A .将甲、乙分别沿竖直方向切去相同质量,并将切去部分放在对方上面B .将甲、乙分别沿水平方向切去相同质量,并将切去部分放在对方上面C .将甲、乙分别沿竖直方向切去相同厚度,并将切去部分放在对方上面D .将甲、乙分别沿水平方向切去相同厚度,并将切去部分放在对方上面8.如图所示,甲、乙两个实心正方体放置在水平桌面上,它们对水平地面的压强相等.若沿水平方向分别切去体积为V 的部分,然后将切去部分交换叠放在剩余部分上,这时它们对水平地面的压强分别为P 甲和P 乙,则( ) A .P 甲=P 乙 B .P 甲>P 乙 C .P 甲<P 乙 D .都有可能9.均匀实心正方体甲和乙放置在水平地面上,甲的边长小于乙的边长,甲、乙各自对水平地面的压力相等。
现分别在两物体上沿竖直方向截去质量相同的部分并分别放在对方剩余部分的上方, 此时甲、乙剩余部分对地面的压强分别为p 甲′、p 乙′,则p 甲′:p 乙′的值( )A .一定大于1B .一定小于1C .可能等于1D .可能小于110.如图所示,实心均匀正方体甲、乙对水平地面的压强相同。
现沿竖直方向切去相同质量,并将切去部分放置在对方剩余部分的上表面,若此时它们对地面的压强为p 甲 、p 乙,则 ( )A.一定大于1B .一定小于1C .可能等于1D .可能小于1(两种解法)11.如图所示,两个均匀的实心正方体甲和乙放置在水平地面上,甲的边长小于乙的边长。
甲的质量为5千克,边长为0.1米。
① 求甲的密度ρ。
甲乙切割及叠放的固体压强计算复习② 求甲对水平地面的压力F 和压强p 。
③ 若甲、乙各自对水平地面的压强相等,现分别在两物体上沿竖直方向截去体积相同的部分并分别放在对方剩余部分的上方, 此时甲、乙剩余部分对地面的压强分别为p 甲′、p 乙′,则p 甲′:p 乙′_____________1(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作业1.如图所示,放在水平地面上的物体A 、B 高度相等,A 对地面的压力小于B 对地面的压力。
若在两物体上部沿水平方向切去一定的厚度,使剩余部分的质量相等,则剩余部分的厚度h A ′、h B ′及剩余部分对地面压强p A ′、p B ′的关系是( )A .h A ′>hB ′,p A ′<p B ′ B .h A ′>h B ′,p A ′>p B ′C .h A ′<h B ′,p A ′>p B ′D .h A ′<h B ′,p A ′<p B ′2.如图所示,甲、乙两个圆柱体(ρ甲>ρ乙)分别放置水平面上,它们的底面积分别为S 甲和S 乙,高度分别为h 甲和h 乙.若在两圆柱体上放置相等的质量物体,使两个圆柱体对水平面的压强相等,则甲、乙两个圆柱体放置情况可能的是( )A .S 甲=S 乙,h 甲=h 乙 B .S 甲=S 乙,h 甲>h 乙C .S 甲>S B ,h 甲>h 乙 D .S 甲<S 乙,h 甲>h 乙3.如图所示,实心均匀正方体甲、乙对水平地面的压强相同。
现沿竖直方向切去相同厚度,并将切去部分放置在对方剩余部分的上表面,若此时它们对地面的压强为p 甲 、p 乙,则 ( )A .p 甲一定大于p 乙B .p 甲可能小于p 乙C .p 甲一定等于p 乙D .p 甲可能等于p 乙易错题:1.在图所示“验证阿基米德原理”的实验中,主要是验证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的浮力与_______之间的关系,量筒中两次示数差(V 2-V 1)表A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