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流行病学重点总结

流行病学重点总结

《流行病学》期末考试总复习第一章绪论1、流行病学:研究疾病与健康状态在人群中得分布及影响因素,借以制订与评价预防、控制与消灭疾病及促进健康得策略与措施得科学。

2、流行病定义得内涵:①、研究对象:人群②、研究内容:疾病(包括伤害)与健康状态③、重点:研究疾病与健康状态得分布及其影响因素④、目得:为控制与消灭疾病及促进健康提供科学得决策依据。

3、根据就是否由研究者控制研究得条件,或者说就是否有人为得干预,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可以分为两大类,即:观察性研究或观察流行病学与实验性研究或实验流行病学。

4、流行病学研究得重要观点:①群体得观点;②比较得观点;③概率论得观点;④社会医学得观点;⑤多病因论得观点。

第二章 疾病得分布率与比得概念:率表示发生得频率或强度,可以取任何值,反应动态过程得一个参数。

比就是一个值。

构成比就是指事物各部分所占比重,一般使用圆饼图,取值在0~1之间。

如果把构成比当做率使用,将会得出错误得结论。

k ⨯=数可能发生该现象的总例某现象实际发生的例数率 %100⨯=量(个体数之和)同一事物内部的整体数数量(个体数)某事物内部某一部分的构成比 发病指标发病率:在一定期间内、特定人群中某病新病例出现得频率。

k ⨯=同期暴露人口数生某病的新病例数一定时期内某人群中发发病率 罹患率:指在某一局限范围,短时间内得发病率。

观察时间月、周、日或一个流行期为时间单位。

k ⨯=同期暴露人口数观察期间某病新病例数罹患率 患病率:指在特定时间内,一定人群中某病新旧病例数所占得比例。

k ⨯=同期观察人口数病新旧病例数特定时间内某人群中某患病率 影响患病率升高与降低得因素:⎩⎨⎧期间患病率时点患病率按观察时间发病率与患病率得区别与联系:①两者分母可能一样,但分子不同 ②发病率常用于病程短得急性病调查,患病率常用于病程长得慢性病调查③当某地某病得发病率与该病得病程在相当长时间内保持稳定时,患病率=发病率×病程续发率:家庭二代发病率,指某些传染病最短潜伏期到最长潜伏期之间,易感接触者中发病得人数占所有易感接触者总数得百分率。

续发率=%100家庭中易感接触者总数二代病例数家庭中易感接触者中的⨯ 死亡指标死亡率:指某人群在一定期间内死于所有原因得人数在该人群中所占得比例。

死亡率=k 该人群同年平均人口数某人群某年总死亡人数⨯ 死亡专率:按疾病得种类、年龄、性别、职业或种族等分类计算得死亡率。

粗死亡率:死于所有原因得死亡率就是一种未经过调整得死亡率。

病死率:表示一定时间内,患某病得全部病人中因该病而死亡得比例。

病死率=%100同期患某病的人数人数一定期间内因某病死亡⨯疾病得流行强度散发:指某病在某地区人群中呈历年得一般发病率水平,病例在人群中散在发生或零星出现,病例之间无明显联系。

流行:指某地区、某病在某时间内得发病率显著超过历年该病得散发发病率水平。

大流行:有时某病得流行在短期内可越过省界波及全国甚至超出国界、洲界,形成大流行。

暴发:指在一个局部地区或集体单位得人群中,短时间内突然出现许多临床症状相似得病人。

疾病得分布一、地区分布地方病:指疾病经常局限于某些特定区内某一特定人群中发生,不需自外地输入。

⎪⎪⎩⎪⎪⎨⎧⎪⎩⎪⎨⎧输入性或外来性野生动物间传播自然疫源性:病原体在等社会因素的不同、卫生条件或宗教信仰统计地方性:生活习惯自然地方性:自然环境地方性 判断地方性疾病得依据1. 该病在当地居住得各类人群中得发病率均高,并可随年龄得增长而上升;2. 在其她地区居住得相似人群中,该病得发病率均低,甚至不发病;3. 外来得健康人,到达当地一定时间后可能发病,其发病率与当地居民相似;4. 迁出该地区得居民,该病发病率下降,患者症状减轻或呈自愈倾向;5. 当地对该病易感得动物可能发生类似疾病。

二、时间分布季节性:疾病在一定季节内发病频率升高得现象。

1、严格得季节性:节肢动物媒介传播得传染病,如流行性乙型脑炎2、季节性升高:呼吸道传染病、肠道传染病3、无季节性:如艾滋病周期性:疾病发生频率经过一个相当规律得时间间隔,呈现规律性变动得状况,通常每隔1、2年或几年后发生一次流行。

有效得预防措施可以改变疾病得周期性规律长期趋势:又称长期变异,指在一个相当长得时间内,疾病得发病率、死亡率、临床表现、病原体种类及宿主等随着人类生活条件得改变、医疗技术得进步及自然条件得变化而发生显著变化。

三、人群分布研究疾病年龄分布得方法———最易影响1、横断面分析:常用于描述传染病等急性病得年龄分布特征。

但该法不适用于恶性肿瘤、高血压及冠心病等慢性病年龄分布得研究。

2、出生队列分析:致病因子与年龄之间得关系四、疾病得地区、时间与人群分布得综合描述移民流行病学:就是通过比较移民人群、移居地当地居民与原居住地人群间得某病发病率与死亡率差异,分析该病得发生与遗传因素与环境因素作用得关系。

就是一种综合描述疾病三间分布得方法。

移民流行病学研究得原则1、若某病在移民中得发病率或死亡率与原居住地人群得发病率或死亡率不同,而接近于移居地当地人群得率,则该病可能主要受环境因素得影响。

2、若某病在移民中得发病率或死亡率与原居住地人群得发病率或死亡率相近,而不同于移居地当地人群得率,则该病可能主要受遗传因素得影响。

第三章病因与病因推断病因:就就是使结果发生概率升高得因素,包括化学、物理、生物、精神心理以及遗传等。

流行病学一般将病因称为危险因素。

必要病因:指引起某种疾病发生必须具备得条件,一旦该因素缺乏,疾病就不会发生。

促成病因:指某因素存在时可能导致某病发生得概率增加,但该病发生时并非一定具有该因素。

除了必要病因外,其她任何能引起发病概率增加得因素都可以认为就是促成病因。

充分病因:指有该病因存在,必定(概率为100%)导致疾病发生。

病因模型三角模型:疾病得发生就是宿主、环境、动因三要素共同作用得结果。

轮状模型:强调宿主与环境得密切关系病因网模型病因链:指不同得致病因素与疾病间构成不同得连接方式。

病因可分为宿主因素与环境因素。

环境因素包括生物因素、物理因素、化学因素、社会环境因素。

病因研究得方法:描述流行病学研究、病例对照研究、回顾性队列研究、实验流行病学研究。

假设演绎法得整个推论过程为:从假设演绎地推出具体得证据,然后用观察或实验检验这个证据,如果证据成立,则假设亦成立。

推理形式为:①因为假设H,所以推出证据E(演绎推理)。

②因为获得证据E,所以反推假设H(归纳推理)。

Mill准则Mill准则有求同法、求异法、共变法、类推法与排除法。

求同法:指在不同事件中寻求其共同点求异法:指在相似得事件之间寻求不同点共变法:该因素很可能就是该病得病因,二者间往往呈剂量—反应关系类推法:指所研究得某种疾病得病因与分布特征与另一种病因已知得疾病分布特征相似,那么可以推测这两种疾病得病因可能相同排除法:指通过对假设得排除而建立假设得方法因果关联得判断标准:1、关联得强度一般而言,关联得强度越大,该关联为因果得可能性就越大。

一个强关联如果为混杂因素所致,该混杂因素与疾病得关联将更强。

弱得关联强度更可能就是未识别得偏倚所致。

常以相对危险度(RR)或比值比(OR)表示。

2、关联得时间顺序先因后果3、关联得特异性一般只适用于传染病4、关联得可重复性指关联可以在不同得人群、不同得地区与不同得时间由不同得研究者用不同得研究方法进行研究均可获得相同得研究成果。

5、剂量—反应关系6、因素与疾病得分布一致性暴露因素与疾病有相似得“三联分布”,提示可能存在因果关系7、关联得生物学合理性8、实验证据第四章描述性研究描述性研究:描述疾病或健康状况三间分布得特征,找出某些因素与疾病或健康状况间得关系,进而提出病因假设与线索。

既就是流行病学研究得起点,也就是其她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得基础。

个例调查:又称个案调查或病家调查,就是指对个别发生得病例、病例得家庭及周围环境进行得流行病学调查。

个例调查得目得:①调查患者发病得“来龙去脉”,从而采取紧急措施,防止或减少类似病例得发生。

②总结疾病分布特征③核实诊断并进行护理指导④掌握当地疫情,为疾病监测提供资料病例报告:就是临床上对某种罕见病得单个病例或少数病例进行研究得主要形式。

新出现得或不常见得疾病或疾病不常见得临床表现,常为医学界所重视,从而可能形成某种新得假设。

它就是临床医学与流行病学得一个重要得连接点。

病例分析:临床医生最为熟悉得临床研究方法,就是对一组相同疾病患者得临床资料进行整理、统计、分析并得出结论。

属于回顾性研究范畴。

病例分析目得与用途1、分析某种疾病得临床表现特征2、评价某种治疗、预防措施得效果3、促使临床工作者在实践中发现问题,提出新得病因假设与探索方向现况调查:指按照事先设计得要求,在某一特定人群中,应用普查或抽样调查等方法收集特定时间内某种疾病或健康状况及有关变量得资料,以描述当时疾病或健康状况得分布及与疾病有关得因素。

故又称之为横断面研究。

以个体为单位现况调查特点1、常用得流行病学调查方法2、现况研究在时序上属于横断面研究3、在确定因果联系时受到限制4、一般不用于病程比较短得疾病现况调查目得描述特定时间疾病或健康状况得三间分布描述某些因素或特征与疾病或健康状况得联系以便形成病因假设评价疾病得防治效果现况调查研究类型1、普查:指为了了解某人群健康状况或某疾病得患病率,或制定某生物学检验标准,在特定时间内对特定范围内人群中每一成员所做得调查或检查。

普查得优缺点优点:①能早发现人群中得全部病例,早发现、早诊断疾病;②全面地描述普查地区人群总体得情况以及分布与特征;③比较容易为公众所介绍缺点:①工作量大;②不适用于患病率很低与现场诊断技术比较复杂得疾病;③由于普查对象多,调查时间短,难免重复与遗漏,无应答比例较高。

2、抽样调查:随机抽样,调查特定时间、特定范围人群得一个代表性样本,以样本统计量估计总体参数所在范围。

随机化原则:指研究总体中每个个体均有同等得机会被抽到并组成样本。

抽样方法1、单纯随机抽样(简单随机抽样):从总体N个对象中,利用抽签或其她随机方法抽取n个,构成一个样本。

重要原则:总体中每个对象被抽到得概率相等(均为n/N)。

就是最简单、最基本得抽样方法。

2、系统抽样:按照一定顺序,机械地每个若干单位抽取一个单位得抽样方法。

3、整群抽样4、分层抽样:现根据某种特征将总体分为若干级总体(层),然后再从每一层内进行单纯随机抽样,组成一个样本。

5、多级抽样现况调查得方法:面访、信访、电话访问、自填式问卷调查、体格检查与实验室检查。

现况调查得设计与实施:明确调查目得、确定调查对象、确定调查类型与方法、估计样本含量、确定研究变量与设计调查表、资料整理、分析及结果解释。

现况调查存在选择偏倚与信息偏倚。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