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基本知识点三】建设项目财务分析基础数据测算

【基本知识点三】建设项目财务分析基础数据测算

【基本知识点三】建设项目财务分析基础数据测算
一、务分析
财务分析是根据国家现行财税制度和价格体系,在财务效益与费用的估算以及编制财务辅助报表的基础上,分析、计算项目直接发生的财务效益和费用,编制财务报表,计算财务分析指标,考察项目盈利能力、以及清偿能力等财务状况,据以判别项目的可行性。

包括盈利能力分析、偿债能力分析、财务生存能力分析、不确定性分析和风险分析。

二、财务分析步骤
(1)选取财务分析的基础数据与参数;
(2)估算各期现金流量;
(3)编制基本财务报表;
(4)计算财务分析指标,进行盈利能力,偿债能力分析,财务生存能力分析;
(5)进行不确定性分析;
(6)得出评价结论。

三、财务基础数据测算
1、财务效益与财务费用
◆ 财务效益与财务费用是指项目运营期内企业获得的收入和支出。

主要包括营业收入、成本费用和有关税金。

某些项目可能得到的补贴收入也应计入财务效益。

◆ 财务效益和财务费用估算应遵循“有无对比”的原则,正确识别和估算“有项目”和“无项目”状态的财务效益与财务费用。

◆ 财务效益系指项目实施后所获得的营业收入。

对于适用于增值税的经营性项目,除营业收入外,其可得到的增值税返还也应作为补贴收入计入财务效益;对于非经营性项目,财务效益应包括可获得的各种补贴收入。

项目所支出的费用包括投资、成本费用和税金等。

◆ 在财务效益与财务费用估算中,要分融资前分析还是融资后分析。

通常可首先估算营业收入或建设投资,以下依次是经营成本和流动资金。

计算项目现金流量表,判断是否可行。

当需要继续进行融资后分析时,可在初步融资方案的基础上再进行建设期利息估算,最后完成总成本费用的估算。

2、营业收入及税金的估算
(1)营业收入的估算
营业收入=产品或服务数量量×单位价格
注意:1、年生产量即为年销售量,不考虑库存;
2、主副产品(或不同等级产品)的销售收入应全部计入营业收入;
3、其他行业提供的不同类型服务收入也应同时计入营业收入。

(2)相关税金的估算
A.增值税
注意当采用含增值税价格计算销售收入和原材料、燃料动力成本时,利润和利润分配表以及现金流量表中应单列增值税科目;采用不含增值税价格计算时,利润表和利润分配表以及现金流量表中不包括增值税科目。

注意:考试一般不涉及增值税,如果涉及会有明确说明。

B. 营业税金及附加
营业税金及附加是指包含在营业收入之内的营业税、消费税、资源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等内容。

注意:考试时一般会直接告诉税率,计算方法见基本知识点一。

(3)补贴收入
补贴收入应根据财政、税务部门的规定,分别计入或不计入应税收入。

注意:考试中很少涉及补贴收入,如涉及,则会说明是否记取所得税。

补贴收入应在项目财务分析中单列一个财务效益科目,称为“补贴收入”,同营业收入一样,应列入利润与利润分配表、财务计划现金流量表和项目投资现金流量表与项目资本金现金流量表。

3、成本与费用的估算
(1)总成本费用估算
总成本费用的构成和估算通常采用以下两种方法。

A.生产成本加期间费用估算法
总成本费用=生产成本+期间费用
生产成本=直接材料费+直接燃料和动力费+直接工资+其他直接支出+制造费用
期间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营业费用
总成本费用估算表(生产成本加期间费用法)见计控教材P140表3.3.2.
注意表中的利息支出和经营成本两项
B.生产要素估算法
总成本费用=外购原材料、燃料及动力费+人工工资及福利费+折旧费
+摊销费+修理费+利息支出+其他费用
式中其他费用包括其他制造费用、其他管理费用和其他营业费用这三项费用,是指由制造费用、管理费用和营业费用中分别扣除工资或薪酬、折旧费、摊销费和修理费等以后的其余部分。

注意图中经营成本项目构成
总成本费用估算表(生产要素法)
人民币单位:万元
注意表中的经营成本项的构成。

(2)经营成本
经营成本是财务分析的现金流量分析中所使用的特定概念,作为项目现金流量表中运营期现金流出的主体部分。

经营成本与融资方案无关。

经营成本的构成可用下式表示:
经营成本=外购原材料费+外购燃料及动力费+工资及福利费+修理费+其他费用
经营成本与总成本费用的关系如下:
经营成本=总成本费用-折旧费-摊销费-利息支出
(3)固定成本与可变成本估算
◆ 为了进行盈亏平衡分析和不确定性分析,需将总成本费用分解为固定成本和可变成本。

◆ 固定成本指成本总额不随产品产量变化的各项成本费用,主要包括工资或薪酬(计件工资出外)、折旧费、摊销费、修理费和其他费用等。

◆ 可变成本指成本总额随产品产量变化而发生同方向变化的各项费用,主要包括原材料、燃料、动力消耗、包装费和计件工资等。

◆ 长期借款利息应视为固定成本,流动资金借款和短期借款为简化计算,也可视为固定成本。

4、投资借款还本付息估算
利息支出的估算包括长期借款利息,流动资金借款利息和短期借款利息三部分,其中长期借款利息通常是由于建设投资借款引起的。

(1)建设投资借款还本付息估算
A.还本付息的资金来源
贷款还本的资金来源主要包括:可用于归还借款的利润、固定资产折旧、无形资产、其他资产摊销费和其他还款资金来源。

◆ 利润一般是经过利润分配程序后的未分配利润。

◆ 可以用处于闲置状态的折旧作为偿还贷款的来源,最终所有被用于归还贷款的折旧,应由未分配利润归还贷款后的余额垫回。

◆ 摊销是计入总成本费用,但财务制度中提取摊销后没有具体的用途规定,具有“沉淀”性质,可以用来归还贷款。

◆ 其他还款资金考试一般不会涉及。

B.还本付息额的计算
建设投资借款的年度还本付息额计算,可分别采用等额还本付息,或等额还本、利息照付两种还款方法来计算。

1)等额还本付息。

这种方法是指在还款期内,每年偿付的本金利息之和是相等的,但每年支付的本金数和利息数均不相等。

计算步骤如下:
① 计算建设期末的累计借款本金与资本化利息之和I c。

② 根据等值计算原理,采用资金回收系数计算每年等值的还本付息额度A。

③ 计算每年应付的利息。

每年应支付的利息=年初借款余额×年利率
其中:年初借款余额= I c-本年之前各年偿还的本金累计
④ 计算每年偿还的本金。

本年偿还本金=A-每年支付利息
2)等额还本、利息照付
这种方法是指在还款期内每年等额偿还本金,而利息按年初借款余额和利息率的乘积计算,利息不等,而且每年偿还的本利和不等。

计算步骤如下:
① 计算建设期末的累计借款本金和未付的资本化利息之和I c。

② 计算在指定偿还期内,每年应偿还的本金A
A= I c/n
其中n为贷款的偿还期(不包括建设期)。

③ 计算每年应付的利息额。

年应付利息=年初借款余额×年利率
④ 计算每年的还本付息额总额。

年还本付息总额=A+年应付利息
借款还本付息计划表见计控教材P145表3.3.6.
(2)流动资金借款还本付息估算
流动资金借款在生产经营期内只计算每年所支付的利息,本金通常是在项目寿命期最后一年一次性偿还。

利息计算公式为:
年流动资金借款利息=年初流动资金借款余额×流动资金借款年利率
(3)短期借款还本付息估算
项目财务评价中的短期借款系指运营期间由于资金的临时需要而发生的短期借款,短期借款的数额应在财务计划现金流量表中得到反映,其利息应计入总成本费用表的利息支出中。

短期借款利息的计算与流动资金借款利息相同,短期借款本金的偿还按照随借随还的原则处理,即当年借款尽可能于下年偿还。

注意:考试一般不会涉及。

5、折旧的概念和计算
(1)固定资产原值
固定资产原值是指项目投产时(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按规定由投资形成固定资产的部
① 年限平均法
年折旧额=固定资产原值×年折旧率
注意:考试多为此方法。

②工作量法
工作量法又分两种,一是按照行驶里程计算折旧,二是按照工作小时计算折旧:
按照行驶里程计算折旧的公式:
年折旧额=单位里程折旧额×年行驶里程按照工作小时计算折旧的公式:
年折旧额=每工作小时折旧额×年工作小时③双倍余额递减法
年折旧额=年初固定资产净值×年折旧率
年初固定资产净值=固定资产原值-以前各年累计折旧
实行双倍余额递减法的,应在折旧年限到期前两年内,将固定资产净值扣除净残值后的净额平均摊销。

④年数总和法
年折旧额=(固定资产原值-预计净残值)×年折旧率
6、无形资产摊销费
按照有关规定,无形资产从开始使用之日起,在有效使用期限内平均摊入成本。

不计残值。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