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儿童社会性发展与教育1-40 (38)
儿童社会性发展与教育1-40 (38)
到了青春期以后,朋友的数量不再增加,但 是交往的深度,友谊的质量却在提高。
3、儿童如何看待友谊
不同年龄段的孩子对“什么是朋友”的回答 会有不同。 幼儿期会从表面来回答,学龄期判断的标准 已经变成是否具有共同的价值观、兴趣爱好和互惠
的关系,12岁以后就变成了相互交流秘密、情感与
思想,互相帮助解决问题来判断了。
一般用最好朋友限制提名法,有三种确立标准: (1)宽松标准,不考虑是否互选,将被试得到 的最好朋友提名数,定为拥有的朋友数; (2)较宽松标准,将3个之内互选的朋友都作为 最好朋友; (3)严格标准,只将首位互选的朋友认定为最 好朋友。
2、友谊质量的测查
常用问卷法。 弗曼等人编制的友谊关系问卷,包含三个因 素:热情/亲密、冲突和关系的排他性。 阿舍和帕克认为友谊质量应当包括: (1)友谊在多大程度上为儿童提供了游戏、 陪伴和娱乐的机会; (2)朋友间亲密袒露与交流的程度; (3)与朋友分享,帮助、指导对方; (4)肯定和增进个人价值。
的意识和相互适应为特征,但友谊关系仍局限于
当时的游戏,约处于6-12岁。 阶段3:亲密和相互分享关系。以对持续友谊 关系的意识和感情联系为特征,约处于9-15岁。 阶段4:自主的相互依赖的友谊。以双方互相
提供心理支持和精神力量,互相获得自我的身份
为特征,约处于12岁以后。
互惠是各个年龄段对友谊特征的基础,只不
尽管不同的研究者对友谊的考察程度不一样, 但是他们都承认,友谊中存在冲突,友谊质量高
的朋友间,出现冲突时可以迅速而友好的解决冲
突,而不是回避冲突。
3、测量阶段
(1)确定他们是否有友谊,用提名法来确认; (2)再看有几对友谊关系,确定朋友的数量;
(3)确定朋友的质量,不同质量朋友之间的
行为不同。
三、友谊关系的功能
第三节
儿童的友谊关系
1、友谊的特征
友谊是两个个体之间的一种相互作用的双向 关系,而非简单的喜爱或依恋的关系; 友谊是一种较为持久的稳定性关系; 友谊是以信任为基础,幼儿园的的第二年,就对游戏伙伴表 现出明显的偏好,可以持续一年;
上学以后,朋友的数量就明显增多;
始把朋友看作是有共同兴趣、希望互相了解、互
相透露个人的小秘密的人。青少年期是移情的扩 展,但是因该有情感联系。
(二)塞尔曼对友谊概念发展阶段的划分
阶段0:即时性游戏。以相似或相近为特征,
约处于3-7岁。 阶段1:单方面帮助。以朋友帮助和喜欢为特
征,约4-9岁。
阶段2:公平气氛的合作。以对相互之间关系
一、儿童关于友谊的概念 (一)毕格洛对儿童友谊概念发展阶段的
划分
1、得失阶段。出现在小学二三年级。朋友是
住得近,有好玩的玩具、喜欢与自己一起玩、玩自 己喜欢的游戏的同伴。
2、常规阶段。出现在小学四五年级。朋友 应该是互相支持、互相忠诚的人,还应该彼此共
享一切,互相帮助、合作,彼此不打架。
3、移情阶段。开始于小学五年级。儿童开
1、友谊为儿童提供情感支持。
( 1)消除儿童的孤独感,如果儿童有亲密的
朋友,即便不被群体所接受,也会消除孤独感,满
足情感的需要。
( 2 )有朋友在场可使儿童在陌生场合或受 到潜在威胁压力的情况下感受到情感支持。 ( 3 )有利于培养儿童同性之间的敏感性和 共同性,对成人期的恋爱关系产生影响。
2、友谊为儿童提供更多的玩耍、交往和娱
调节自己的行为。
4、友谊为儿童提供社会支持和可靠的同盟,
特别是儿童处在危险状况或者受到排斥的时候,
这种同盟的作用特别明显。友谊中的朋友间可以 体验到忠诚,学会将朋友的需要置于个人的欲望
之上。
5、友谊为儿童提供获得基本的社会技能的 机会。友谊之间需要有表达自我,表露自己的情 感体验等去自我中心的需要,就让儿童学会了解 他人的感受、观点和态度,提高观点采择的能力。 6、提高儿童的自尊。友谊之中,朋友之间 是互相肯定的,尤其是对人格核心特质的肯定,
就有利于提高儿童的自豪感。
乐的机会,表现为在和朋友玩耍的时候会有更多
的乐趣。有研究表明,和朋友在一起,会有更多 的微笑和大笑,相互的注视也会更多,这是由于 朋友之间的经历比较相似,可以有更多一致的看 法,有更多的乐趣。
3、友谊为儿童双方提供参照的榜样,因为 儿童之间会有相互学习、相互比较的过程,这样
有利于儿童的相互学习,改变自己的行为习惯,
过不同年龄段对互惠的理解有差别:6-8岁对互
惠的理解比较具体;9-11岁强调的是合作,青 少年期互惠的含义就变成了互相获得自我。
二、友谊关系的测量
对友谊的测量包括对友谊范围即朋友数量的 确定和对友谊质量的评定。
朋友之间提供的支持程度、陪伴程度、两人
之间的冲突水平,都可以说明两人之间的友谊质量。
1、朋友数量的测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