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分析课程建设自评报告数学分析课是大学数学专业最重要的一门基础课。
在原张家口三年制师专数学教育专业,该门课程开设时间长达两年之久,总学时316学时。
四年制数学及应用数学专业开设时间一年半,总学时312学时,它的内容全、理论深、应用广、计算多、方法杂,确实像一棵主干粗大、枝杈丛生的大树。
在知识结构上,它既与中学数学有着密切的联系,又是大学阶段后继课必不缺少的基础知识。
这门课程教学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对后继课的学习与毕业后的工作,尤其是从1992年开始加快了建设步伐,每年重点完成一项或两项建设任务,1997年被评为首批优秀课程,是当时全校四门优秀课程之一。
之后每两年验收一次,仍然是优秀课程。
2002年数学分析课程被原张家口师专确定为参加河北省的课程建设评估。
现将本课程建设的基本情况进行自评,以供专家评估验收。
一、师资队伍建设(一)师资结构1、学历(学位)教师比例现担任数学分析课程的教师共有八名,徐永春,学士,毕业于河北师范大学数学系;张玉俊,大普北师大助教进修班结业;张峰,学士,毕业于河北师范大学数学系,现正在攻读硕士;关金玉,学士,毕业于内蒙古大学数学系基地班;唐妍霞,学士,毕业于河北师范大学数学系,现正在攻读硕士;祁建芳,学士,毕业于河北师范大学数学系,现正在攻读硕士;李博,学士,毕业于延边大学数学系。
2、高级职称教师比例现任数学分析课程的教师七名教师中有两名教师具有高级职称,徐永春,正教授;张玉俊,副教授。
高级职称教师占总人数的%。
自评为B级,得分分。
3、高级职称教师平均年龄徐永春,46岁;张玉俊,53岁。
两名教师平均年龄岁。
自评为B 级,得分分。
4、中青年教师培养近几年,数学分析教研室教师情况变化很大,高职称教师平均年龄大,新教师增多,且教学任务重。
面对这个现状,我们把培养青年教师作为工作重点,制定了培训计划,配备了导师。
青年教师关金玉是2000年内蒙古大学毕业到数学分析教研室,张玉俊老师作为他的导师,严格要求,认真指导和帮助,关金玉老师成长很快,近两年担任着繁重的教学任务,几次系里教学检查中都受到系领导的好评,每年年终学生问卷调查成绩为优,2004年获院级青年基本功大赛理科组二等奖。
2005年评为讲师。
青年教师唐妍霞是2000年河北师范大学毕业到数学分析教研室,徐永春老师作为她的导师,在爱岗敬业上言传身教,在业务上耐心帮助和指导,唐老师虚心学习,进步很快。
荣获2001年青年基本功大赛理科组二等奖,唐妍霞老师今年申报评定讲师。
青年教师祁建芳,李博在导师徐永春教授的帮助和指导下,迅速成长,今年祁建芳老师申报评定讲师。
自评为A级,得分2分。
(二)学术水平1、教师水平与风范课程负责人徐永春老师这几年一直给本科生讲授数学分析,在与师大联合办学的三年中,数学分析几乎每学期都是统考,每次考试成绩在全省名列前茅。
徐永春老师这两年虽然承担着繁重的教学任务,但始终没有放松科研工作,近两年先后在《河北大学学报》,《高师理科学刊》,《计算机科学论文集》,《河北北方学院学报》发表论文十几篇,其中核心期刊5篇。
张玉俊老师为与师大联办的99级、2000级讲数学分析,考试成绩在全省名列前茅。
近四年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两篇。
其余主讲教师兢兢业业、刻苦努力,对教学工作认真负责。
治学态度严谨是我教研室的优良传统。
自评为A级得分4分。
2、高级职称的授课率具有高级职称两名教师每年都承担着繁重的教学任务,工作量都超过了额定的216学时,也就是说授课率是100%>95%,自评为A级得分5分.3、指导研究生教师比例因为学校刚升格为本科院校,所以到目前为止还没有教师指导研究生。
自评为C级得分分4、科研立项和成果本教研室教师始终明确科研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的地位,认为科研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着高校教师的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
研究方向和研究目标明确。
以徐永春为课题负责人,主要从事泛函分析的研究,《现代信息技术在数学实验中的应用》是河北省教育厅自然科学研究指导项目,该研究获学校教学成果二等奖。
发表的教学研究及教学研究成果和学术论文有:KOCH雪花曲线的制作及其重要结论.长春师范学院学报. 2003年第1期.教学研究成果有1、与赵喜清、秦奋涛、赵德才、杨晓红合作的《试题库系统的研究与软件开发》获原张家口师专2003年度教学成果二等奖。
2、徐永春、秦奋涛、赵喜清、唐妍霞、关金玉的《数学分析实验的研究与软件开发》获原张家口师专2003年度教学成果二等奖。
发表的学术论文曲Banach空间微分中值定理及其应用.河北师范大学学报. 第一作者.2002年第2期.拟BANACH空间与K-凸集上的MINKOWSKI泛函.河北大学学报. .第一作者. 2004年第4期张玉俊老师从事模糊数学和球面调和逼近的研究,先后在《河北大学学报》和论文集上发表论文4篇,另外参编教材一部,承担编写两万字的编写工作。
近几年发表论文有:Fourier-Laplace级数点态收敛的Jordan判别法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第一作者2003.6;Fourier-Laplace级数Cesaro平均的收敛速度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第二作者2003.6;获得河北省第十届数学会学术论文评比一等奖2004.75、学术活动情况为了活跃学术气氛,提高科研能力,校内每年至少请一名专家来我校奖学,每年至少送出一名教师参加国内学术会议。
我们曾经请专家讲过《ORLICZ空间几何理论》(历时两周),《模糊数学》(历时两周),《组合论》(历时四周),《泛函分析》(历时两周),《图论》(历时两周),《数理方程》(历时两周)。
张玉俊和徐永春曾参加过北京师范大学承办的数学分析研讨班。
张玉俊参加了99年首都师范大学举办的全国高师数学教育教学研讨班,2001年云南师大举办的全国数学分析高等代数研讨班。
曾集体进修国豪斯道夫的《集论》,熊金城的《点集拓扑》,夏道行等编的《泛函分析第二教程》等。
自评为B级得分分二、教学内容(一).课程内容课程内容设计针对教材与学生特点,适当介绍与本内容相关的新知识和新方法,对于拓广学生视野,培养学生兴趣,发展智力大有裨益。
在学校,教师向学生传授的知识主要源于所选用的教材但有些内容陈旧,方法繁杂,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教师必须加强学习涉猎各方面的知识,不断充实自己,并结合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的穿插到教学中,这样能够拓广知识视野,发展思维,开发智力。
如:数学分析中讲完正项级数后,在课外又向学生介绍“P级数敛散性的一个简单记法”(数学通报82年5期Cohen and Knigt).数学分析是与其他课程的联系最广泛的课程,其中实变函数中要用到的知识我们都要强调。
比如在数学分析课上讲上、下确界的概念时,我们要告诉学生们实变函数中总要用到这些概念,提醒学生们要重视;讲定积分时出现的积分和,告诉学生们是黎曼积分和,以后在实变函数中要讲勒贝格积分和等。
自评结果为A,得分5分。
(二)、教学内容组织与安排教学内容安排学校要培养创造型的人才,在教学中应加强基础培养能力,发展智力,提高学生的数学修养和素质,这是当前进行数学教学改革所遵循的基本精神。
几年来的教学实践使我们体会到,知识与能力是辩证统一的,获得知识与培养能力、发展智力是互为条件,互为结果的统一过程。
只重视知识不重视能力,充其量只能把学生当作一个知识袋,这样的知识是死知识,没有生机和活力;如果忽视知识,无知必然无能,根本谈不上能力的形成和发展。
所以我们认识到作为教师,应该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培养能力、发展智力,具体做法见“讲课质量”。
自评为A级,得分2分。
(三)实践教学实践教学内容与方法数学分析是数学系一门非常重要的基础课,传统的教学方法是一教师讲授为主,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
枯燥的定理、定义讲解,繁琐的例题、习题计算,让部分学生失去了学习数学的兴趣。
为了改变现状,我们设计了数学实验内容,自己编写试验讲义,并在计算机上用MATLAB进行了软件实现。
这样,学生可以通过实验得出结论,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发现,使学生牢牢地、饶有兴趣地掌握了以往认为是晦涩难懂的概念和枯燥无聊的计算方法。
我们曾经结合课程内容在本科班2000级、2001级重点作了函数、导数、极限、积分等方面的试验,取得了非常好的教学效果。
让学生自己当了一回牛顿,当了一回莱布尼兹,亲身体验了数学发现的乐趣。
例如:我们在讲授“光滑曲线可以求长,连续曲线不一定可以求长”这一部分内容时学生无论如何也接受不了“连续曲线不一定可以求长”这一事实。
针对这一问题,我们在计算机上给学生演示KOCH雪花曲线的制作及其重要结论,KOCH 雪花曲线是一条连续的,无处可微的无限长的曲线围成了一个有限的面积,结果让学生感到惊讶,引起学生极大的兴趣。
同时让学生接触到了分形-----一门现代新型的学科,部分学生甚至到图书馆找了有关的分形的参考书来看。
自评结果为A级,得分2分。
(四).教学改革1、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在课程建设中,我们对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进行了不断的改革和完善,特别是随着教育改革深入发展,高校招生的不断扩大,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我们对数学分析的体系作了进一步的调整。
如:新生入学的第一学期讲到第四章时先告诉学生结论,让学生有感性认识,详细讲解放到最后和实数理论一起讲,使学生认识到第四章所讲的六个定理是等价的,它们从不同侧面反映了实数的连续性。
实践证明这样调整学生易于接受,从内容上讲安排紧凑,一气呵成。
另外,前面提到的数学实验课的开设也是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
自评结果为A,得分5分。
2、教学环节和方法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我们得教学过程中各个环节都非常重视。
就拿习题课来说吧,它是正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加强学生对新概念的理解,培养推理、论证能力和计算技巧的训练都起着均定型的作用。
过去习题课老师讲题偏多,不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现在我们坚持习题课以学生为主,而让学生真正动起来,并非易事。
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1)把平时批改作业和答疑时发现的问题作详细记录,进行分析、归纳,最典型的问题拿到习题课上交给学生分析讨论。
由于问题来自学生,针对性强,学生的积极性很高。
实践证明,这是强化概念澄清模糊认识的有力措施。
(2)讲练结合,安排好课堂练习,并在学生练习时给予必要的引导和启发。
(3)每堂课有小结,并提出进一步的思考问题。
实践证明,习题课只有让学生手、脑齐动起来,反复练习,用心揣摩,能力才会得以提高。
又如隐函数定理,过去我们对此定理总是作详细的讲解和严格的证明,结果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几乎是口干舌燥、殚精竭虑,而效果并不理想。
所以,从93级以后,我们把重点放在了对定理条件和结论作详细的说明,和如何利用这个定理解决实际问题上,而把证明过程留给学生课下阅读。
事实证明,这样做效果更好。
自评结果为A,得分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