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质量建设自评报告
一、师资结构。
(一)师资力量。
共13人,其中专职教师7名,兼职教师6名,中级职称8名,高级职称5名,研究生学历的教师占教师总数的84.6%。
达A级标准(4分)(二)教学水平。
公认课堂教学水平高,课堂教学、实践指导满足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教学效果好,学生满意度达90%以上。
有校级教改科研项目两项。
达A级标准 (5分)
(三)学术水平。
教师具有一定的教学改革和科研能力,申请西安市规划课题2项,省级课题1项。
达B级标准(4分)
(四)教风建设。
教风良好,坚持教书育人,受到学生好评。
教研室工作制度健全,活动定期正常开展,每学期教研活动10次,并有活动记载。
坚持集体备课、相互听课,每人每学期听课平均达10节以上。
注意收集学生对教学的反馈信息,不断改进教学。
近三年来本课程组无教学事故。
达A级标准(4分)二、教学条件。
(一)教学大纲。
符合培养目标和教学计划的基本要求,大纲项目完整,目的要求明确,学科体系完整,能反映与该课有关的科研新成果,精、粗讲层次清晰,难点、重点突出。
教学过程当中能严格执行大纲。
达A级标准 (6分) (二)教材参考。
选用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2013修订版)”作为教材,符合教学大纲、培养目标和学生情况,适合教学使用,效果好,且比较成熟、使用相对稳定。
达A级标准(6分)(三)课堂教学管理及教学文件。
有较丰富的与本学科有关的教学参考资料。
有较完整的教学日历、教学总结、论文及课程设置所依据的各种教学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教社政〔2005〕5号)”)。
达A级标准(5分) (四)教学设备和手段。
注意利用现有条件,大力开展多媒体教学。
达B 级标准(4分)
三、网站建设。
(一)网站内容。
内容单一,教学资源不丰富。
达C级标准(3分)
(二)网站运行。
更新不及时,达C级标准(1分)
四、考核。
(一)考试说明。
教学大纲里有关于考试的说明,作为考试命题的依据。
达A级标准(3分)
(二)题库建设。
积累了相当数量和质量较高的试题,正在进行题库建设。
达B级标准(3分)
(三)命题与评分。
由教研室组织命题。
有评分标准,并采取措施,有效地控制评分误差。
达A级标准(4分)
(四)试卷分析。
经过分析,试题内容体现教学大纲的基本要求,既考知识又考能力,试题难度适中,有一定的信度和较高的区分度。
成绩分布合理。
达A级标准(4分)
五、教学改革。
(一)教学改革方案。
有切实可行的教学改革计划,并开展了一些实践活动。
达B级标准(4分)
(二)教学改革效果。
在参与式教学方面进行了改革实践,有所总结,但改革成果一般。
达B级标准(5分)
六、教学效果。
(一)讲课质量。
根据思政部听课及评价意见,认为总体水平较好。
达A级标准(9分)
(二)课外指导。
对学生课外学习无明确要求。
很少有课外辅导、答疑,偶尔有质疑。
达B级标准(3分)
(三)教学获奖情况。
近三年获校级各种教学评优奖的人数1人,占课程组人数比例为14%。
达B级标准(3分)
(四)学习质量。
在命题科学、试题质量较好、考试组织严谨、评分严格的情况下,学生考试成绩一般。
达B级标准(3分)
总评结果,二级评估指标20个,其中10项达A级标准,8项达B级标准,2项达C级标准,总得分83分,属于精品课程。
思修教研室
2015年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