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爬山虎的脚(第一课时)一、揭题导入新课:师生问好。
同学们真精神。
小眼睛亮起来。
1、看老师写:(爬山虎)拿出食指和老师一起写,生书空)一起叫叫它的名字。
问:你们知道爬山虎吗?预设:知道。
(生简单介绍(爬山虎是一种植物;爬山虎长在墙上;爬山虎长脚的;叶子排得很整齐的)不知道。
师介绍:它是一种植物,长在墙上。
2、有趣的是这种植物还长着脚呢。
板书:“的脚”;一起来读读作为题目,“爬山虎”与“爬山虎的脚”有什么区别呢?对呀,读文章的时候首先应该去关注题目,题目就是文章的眼睛。
3、这节课咱们就来学习叶圣陶爷爷写的这篇《爬山虎的脚》。
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至少要读一遍,读完一遍后站起来继续读第二遍。
二、字词教学。
1、学生按教师要求朗读课文。
2、检查字词出示第一组词:均匀重叠空隙(多音字天空)指名、齐读小结:像空隙、空地之类表示空出来的地方就念空出示第二组词:叶柄触角痕迹逐渐当小老师领着大家读。
指导书写“逐”学生在方格边上写3、检查课文朗读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就掌握了生字词,真厉害!听说三()班的同学朗读水平高,老师也想和大家一起读读。
师读第一自然段,引读第二自然段开头,指名往下读。
评价:真好听。
其实爬山虎爬墙也很有趣的,我们来读读第四自然段。
指名读评价: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就把课文读得那么正确、流利,真不愧是三()班同学了。
三、感知全文,理清文章脉络。
1、快速浏览课文,课文哪些部分是写脚的?除了写爬山虎的脚还写了什么?”(3-5自然段是写爬山虎的脚的,1段是写爬山虎生长的地方,2段写爬山虎的叶子。
)2、板书明确段落。
四、学习一、二自然段。
1、过渡导入。
“同学们读书很认真,一下子就把这篇课文理清楚了。
爬山虎到底长什么样子呢?老师把它请进来了。
出示图片(爬满墙的爬山虎)。
“一眼看去,是爬山虎的什么?”(叶子)“谁能用恰当的词语形容一下这些爬山虎的叶子?”(密密麻麻的叶子;郁郁葱葱的叶子;绿油油的叶子;整整齐齐的叶子)2、品悟课文。
“我们一起来看看作者是怎样来写爬山虎的叶子的?仔仔细细读课文第二自然段,边读边把这些文字转化成画面。
”过渡:你脑海中出现了怎样的画面?(引出叶子“美”的特点。
)A、颜色美。
嫩红、嫩绿、绿得新鲜。
(指导朗读相关句子)1、生:我看到爬山虎刚长出的叶子是嫩红的,过了几天就变成嫩绿的这样一幅画面。
师:叶子刚开始是嫩红的,不几天就变成了嫩绿的,真美呀!(板书:嫩红嫩绿)那种嫩嫩的颜色真让人喜欢,你能来读读吗?(你的朗读让我看到了嫩嫩的叶子)2、那长大了的叶子,又是什么颜色的呢?(绿得新鲜)“绿得新鲜”是怎样的绿?用自己积累的词汇描绘一下。
(碧绿碧绿、绿油油、油绿油绿、)小结:“绿得新鲜”是苍翠欲滴的绿,直逼你的眼,一直绿到你的心里。
小结:我们从颜色变化可以看出爬山虎叶子的美。
(板书:颜色)指导朗读:(1)爬山虎刚长出的叶子是——,不几天叶子长大,就——。
爬山虎的嫩叶不大引人注意,引人注意的是长大了的叶子。
那些叶子——(2)没长大的叶子请女生读,长大的叶子请男生读。
评价:你们的朗读让人听了真舒服。
把“没长大的叶子”和“长大的叶子”用这句话连接起来。
这样的句子叫过渡句。
B、排列美。
在你的脑海中出现了怎样的画面呢?随机板书:一顺儿朝下均匀这是排列的美,那么有意思!(板书:排列)同学们,你们一定很奇怪吧,爬山虎叶子的叶尖为什么一顺儿朝下?为什么“在墙上铺得那么均匀,没有重叠起来的”?等你们学了课文第四自然段就明白了。
这些叶子就像一个个乖宝宝,听从了大自然妈妈的指挥一样,不拥挤,不争先恐后,井然有序,多有趣呀!咱们一起来读读这句话。
C小结:这些都是对爬山虎叶子静态的描写。
更有趣的是在风姐姐的吹拂下,指名1人读:一墙的叶子就漾起波纹,好看得很。
闭上眼睛,你就站在这一墙的爬山虎面前,一阵风拂过,一墙的叶子就漾起波纹,好看得很。
想象说话:睁开眼睛,此时此刻,这一墙的爬山虎就像……(预设1:波浪粼粼的海面,那叶间飞舞的蝴蝶似乎是翱翔的海鸥……;)[通过联想,拓展学生的想象思维]预设2:就像跳动着的小精灵。
预设3:就像一个个绿孩子在跳集体舞。
预设4:看到了一堵堵绿色的屏障。
预设5:海上的波浪荡漾起一层层的波纹,好看得很预设6:蝴蝶在叶间飞舞,就像一件绿衬衫上,点缀着一朵朵小花。
评价:说得真形象、生动,这句话是作者对爬山虎的动态描写。
指导朗读:谁能把这种动态美读出来呢?指名读。
(读得那么动听,听着非常舒服)你们都是爬山虎的叶子,一阵风拂过,引读——课堂上最动听的就是你们的朗读声,听的我那么舒服,我还想听。
3、出示爬山虎的叶子的整个生长过程图片,引读第二段:看,这就是爬山虎刚长出来的叶子,它是——不几天叶子长大,就变成——这就是爬山虎的嫩叶,它不大引人注意,——引人注意的是——4、渗透写作方法。
作者先写了“刚长出来的,再写了——(不几天)、,然后写了长大了的叶子,按照这样的顺序写叶子的。
写的这么仔细、这么生动,都缘于他认真地观察,而且是长时间地观察。
我们也要像作者一样做生活的有心人。
5、设疑引读。
同学们,这篇课文的题目是《爬山虎的脚》,作者为什么要写爬山虎的叶子呢?这两者到底有什么关系呢?留着我们学了下文之后再来讨论。
板书设计:《爬山虎的脚》的教案教学目标:1.学习作者有顺序、深入细致的观察方法,培养观察能力。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作者是怎样围绕爬山虎的脚,把意思写清楚的。
3.朗读课文,能背诵第二至第四自然段。
教学重点:1.通过对词句的理解,了解爬山虎脚的特点。
2.学习作者抓住爬山虎的特点,把一个意思写清楚的方法。
教学过程:一.复习。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著名作家叶圣陶爷爷写的《爬山虎的脚》这篇课文,知道了爬山虎是一种攀援植物。
作者通过深观察,把满墙的爬山虎叶子写得很美。
2.那么,爬山虎的叶子有什么特点呢?课文第二节向我们作了介绍,下面请同学们用课文里的话为爬山虎叶子的画面配上(放录像:爬山虎叶子的画面。
学生齐背课文第二节)3.通过这一节课文的学习,我们知道(映示灯片)完成填空:作者围绕爬山虎的叶子这个意思,仔细观察了叶子的、、,还观察了叶子的和,写出了叶子的美。
4.齐读填空题。
二.讲读第三段。
1.导入:这节课,我们学习课文第三段,看看作者是怎样围绕爬山虎的脚这个意思把爬山虎脚的特点写具体、写清楚的2.这一段有三个小节,每一节说了什么呢?我们一节节来看。
(1) 默读课文第三节,看看有几句话?每句话说了什么?(2) 分析①指名六人读②第一句话说什么呢?(以前没注意过爬山虎的脚)是啊,以前没注意,所以不知道爬山虎有脚。
③第二句是说(今年,我注意到爬山虎有脚。
)(映示灯片)为什么我以前不知道爬山虎有脚,而今年我知道了呢?找这句话中的一个词语来说明。
(注意)小结:说明作者在写文章前,经过了仔细的观察。
用因为……所以……这个句式来练说这句话。
(因为今年我注意观察,所以知道了爬山虎是有脚的。
)④第三、四句话说了什么呢?自己轻声把这两句话读一遍。
交流板书:位、形。
位置在(板书:长在茎上)形状是(枝状的六七根细丝)为了具体地说明爬山虎脚的形状,课文中用了个比喻,一起来读比喻句。
(映示灯片)这句话,简单一点说就是……像……?(板书:细丝……像触角)你看见过哪些动物的触角?触角长在哪儿?是什么形状的?(学生交流。
)我们来看看,爬山虎的脚是不是真的像蜗牛的触角?(学生看录像。
)同学们看到了,爬山虎的脚的确像蜗牛的触角,这一比喻生动传神,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齐读比喻句)三、四两句话之间是什么关系?(先概括,后具体)⑤第五句话是说(爬山虎脚的颜色)它的颜色是(嫩红的)⑥齐读这就是爬山虎的脚。
第六句话对整节课文作了小结。
(3)那么在这六句话中,哪几句是具体介绍了爬山虎脚的位置、形状、颜色?(三至五句)齐读三至五句(4)你能集注这三句话的意思,用书上的话来说说爬山虎的脚是什么样的吗?(自己轻读课文,同桌练说)指名说,评议(5)请同学们再把第三节课文复习一遍,准备背诵。
试背课文第三节3.讲读第四节(1.)过渡:爬山虎的脚是什么样子的,长在什么地方,我们已经知道了。
呢么,看看第四节,作者围绕爬山虎的脚,又写内容呢?(2)指读思考回答:这一节主要讲了什么?(爬山虎的脚怎么爬)(3)课文中有一句话能表达这个意思,你能找出来吗?出事:爬山虎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
(齐读)这样指的是什么呢?爬山虎的脚到底怎么爬墙,我们一起来看录象。
(4)请同学们自己轻生读课文,完成天空:(映示灯片)①爬山虎的脚着墙的时候,六七根细丝的头上就变成小圆片,住墙。
②细丝原先是的,现在了,把爬山虎的嫩茎-------------------------一把,使它紧在墙上。
(5)实物淙,讲解板书:触、巴、拉、贴(6)如果仔细看那细小的脚,你会产生丰富的联想。
你想到什么呢?(蛟龙的爪子)齐读比喻句。
(7)作者是怎样围绕爬山虎的脚巴住墙向上爬这个意思把这一段写具体的?请同学们自己轻读课文,了解爬山虎的脚怎样4.讲读第五段。
(1)导入:从第四节我们可以知道,爬山虎的脚和墙有着密切的联系。
其实,爬山虎的脚触着和没触着墙,结果是不同的第五节。
(板书:触着没触着)(2)男同学读没触着墙的句子,女同学读触着墙的句子。
(映示灯片)思考填空:爬山虎的脚触着墙的,颜色变成,巴在墙上;没触着墙的,不几天就,后来连也没有了。
(3)什么叫萎了?(干枯,衰落)板书:(萎了灰色)(4)爬山虎的脚触着墙,变成灰色,巴在墙上相当牢固,这说明墙对爬山虎是多么(重要)(5)齐读课文。
1. 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课文三、四、五节,课文围绕爬山虎脚的特点从三个方面,进行了具体的叙述。
是哪三个方面2. 读三、四、五节,边读边想,完成天空:(映示灯片)《爬山虎的脚》这篇课文围绕爬山虎的脚这个意思,写了三个自然段:先讲了;再讲;最后讲。
这几个方面的内容联系紧密,写清楚了爬山虎脚的。
3.学生交流填空题,后齐读。
4.爬山虎的叶子固然是绿得新鲜,引人注目,但它的脚却是不大会引起我们注意的。
但叶圣陶陶爷爷无论是写爬山虎的叶它的脚,都是那么有条有理,叙述具体,这是什么原因呢?(观察细致)(板书:观察细致叙述具体)5.写爬山虎的脚,还有许多别的内容可写,作者为什么选取了课文中的三方面内容向我们介绍呢?(最能说明爬山虎的特那么课后,我们就学习这篇课文的写法来写片断。
四.课后练习。
细致观察一种植物,围绕这种植物的某一特点,选取几个方面的内容写一个片断,把这一特点写清楚。
长在茎上位、形细丝……像触角10 爬山虎的脚爬墙触巴拉贴没触萎了变化触着灰色观察细致叙述具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