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8年高考天津卷作文解析及优秀作文

2018年高考天津卷作文解析及优秀作文

2018年高考天津卷作文解析及优秀作文高考天津卷作文试题解析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自己的体验和感悟,写一篇文章。

(60分)生活中有不同的“器”。

器能盛纳万物,美的形制与好的内容相得益彰;器能助人成事,有利器方成匠心之作;有一种“器”叫器量,兼容并包,彰显才识气度;有一种“器”叫国之重器,肩负荣光,成就梦想……要求:自选角度,自拟标题;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文体特征鲜明;不少于800字;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解析]思考人生成长,关注社会生活,是天津市高考作文命题的一贯主题。

以近三年为例,2015年的“范儿”,重在启发考生探讨什么是真正的“范儿”、如何塑造自己的“范儿”等与人的成长(修养)密切相关的问题;2016年的“青春阅读”、2017年的“重读长辈”,意在引导考生通过梳理阅读“有字书”与“无字书”,充实头脑、丰富心灵,既关乎个人成长,又关乎社会发展。

今年天津卷作文试题由人们熟悉的“器”入手,引导考生结合自身体验,探究“器”的丰富内涵,写出自己的思考与感悟。

天津招考资讯网认为:“天津卷作文题注重发掘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因子,紧扣‘立德树人’的育人使命,启迪考生对成才成器及国之重器的认识与思考。

作文题平实中见深刻,为考生提供了多向的思维路径,有利于考查观察、想象、审美和逻辑思维等能力,……不同层次的考生都能发现属于自己的写作空间。

”可谓中的之言。

试题材料对“器”的形制和内容、物质和精神、功能和象征等层面的内涵做了简洁而明确的表述,一方面告诉考生要以“器”的名词义(本义、引申义、比喻义等)作为立意的切入点,这是“限制”;另一方面对考生从四个方面做了提示,客观上降低了审题的难度。

省略号则暗示考生,还可以从与“器”的名词义有关的其他角度立意行文。

1.写实物的“器”。

围绕“美的形制与好的内容相得益彰”,或思考形制与内容的关系,或思索器与道之辨。

可以把“器”合理分类(如礼器、陈设装饰器、实用器等),就其“形制”与“内容”的关系具体展开,或从“道”(文化、哲学)的层面分析阐释;也可以具体介绍自己关注并研究过的某一种类的“器”(如鼎、钟、瓶等)的分类、历史、工艺、文化等方面的特点。

但说实话,这几种写法很容易出新得高分,但要求考生平时对此有过一定程度的涉猎与思考,还是有较大难度的。

2.写作为工具的“器”。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器”对个人成长、成就事业、社会进步起着重要的作用。

一般要谈出两个层面:选择什么样的“器”(或如何选择“器”);怎样用“器”(科学、适恰、效能最大化)。

但这种写法很容易“趋同”,要想得高分,应该尽量做到内容具体,尤其要注意结合时代特点及自己(青年人)的实际情况进行诠释和解说。

3.写器量、才识、气度。

这是由“器”“盛纳万物”这一特点引申出来的意义,这几点是一个人成长与修养的重要标志,所谓的“成器”也就是要在这些方面有所成就。

一般要阐明这个意义上“器”的重要性,更要说清如何才能成为一个有器量、有才识、有气度的人(即如何“成器”)。

可以针对青年人谈,也可以某些特定人群(如单位领导、教师、外交人员、公务人员等)来谈。

指向性明确了,也就能做到言之有物了。

4.写国之重器。

根据材料所示,这个“器”主要指担当大任、造福民生、保家卫国的国之栋梁,通过挖掘他们身上的担当意识、奋斗精神、家国情怀,指出其对于国家、民族发展的重大意义,最终的落脚点是每个公民要学习“国之重器”,做好分内之事,强化责任感,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尽自己的一份力。

当然,可以写高铁、天宫二号、“天眼”、歼20等“重器”,但写作的重心还是要落到创造这些“重器”的人。

这个角度很大气,但如何避免“背书”,如何写出自己的思考与特色,是想得高分的考生必须思考的重要课题。

另外,还可以从如何合理用“器”(比喻义)的角度,谈人才的使用问题;可以谈对“国家公器”的认识与思考;可以辩证分析“成器”与“不器”关系。

总之,在符合试题规定的前提下,只要言之成理、言之有据、言之有物,就能得到理想的分数。

例文1:“器”韵悠远一考生最早把“器”跟文化挂上钩,是在我读初一的时候。

历史书的同一页上有两张照片:一张是后母戊鼎,一张是四羊方尊。

当时觉得这两件东西很笨重,也不好看。

看课题是“商周文化”,不由疑窦顿生:“这和文化有什么关系?”“这两件是商代的礼器。

”老师很有学问,说后母戊鼎是商王祖庚或祖甲为祭祀其母而制作的,四羊方尊是用来祭神的,这两件是商周时期青铜文化的代表作。

老师还拿出放大了的图片,指指点点说这是雷纹、这是盘龙、这是饕餮、这是卷角羊、这是夔纹……但我当时一句也没听懂。

去年在国家博物馆看到了实物,为鼎的壮观、尊的精美所震撼。

上网查了很多资料,才多多少少对“文化”有了些皮毛的了解。

青铜铸造工艺与技术的层面之外,“器”上的纹饰实际上代表了先民们对祖先及神祇的虔诚礼敬之心。

“心诚则灵”,如此方可得到神灵的庇佑,江山永固乐享太平。

想到了“仪式感”这个词。

古人的“仪式感”是中外合一的,而今人的“仪式感”更多地成了形式。

一周前去叔叔家串门,发现他的书房里居然摆放着这两件“礼器”的缩仿品。

看我怀疑的目光,叔叔说,这两件可以称为“陈设器”,其中“礼”的意义淡化了,说白了就是摆设,就是装饰;陈设器,更多的是主人文化品位与心性趋向的外在反应,这两件与自己文化人的身份就比较“搭”。

叔叔家的客厅里有一对青花瓷瓶,跟我在天津博物馆里看到的明清青花瓷瓶很像。

叔叔说,这瓶其实也是摆设,是装饰。

为什么人们对青花瓷瓶这么青睐?因为这里面寄托着国家太平、生活平安的祈望。

巴金说过,我们不是光靠吃米活着。

有高雅的精神生活与追求,有对幸福快乐的向往,生活才有意义。

中午吃饭,发现叔叔家的盘子、碗碟居然也都是青花的。

“我明白了,这是实用器!”叔叔夸我聪明,说实用器其实也反映着主人的审美情趣及品位高下,吃饭、饮茶、赏玩……其中所蕴含的文化很广很深,有时需要用一生的时间去接近、了解、研究。

我彻悟。

“器”里乾坤大,我的心神被悠远的“器”韵环绕、包围,魂魄也随之摇荡、氤氲,渐至空灵迷幻!1.国之重器”赞一考生“国之重器”是什么?支撑一个国家存在或变强的物或人,就是“国之重器”。

前两天在报纸上读到题为《国之重器,人才为要》的评论,不由沉思:看我煌煌中华,可称“国之重器”者谁?想到了小个子巨人。

“贫穷不是社会主义!”震聋发聩的吼声过后,改革开放的大幕訇然中开,古老的中国开始了走进新时代的匀加速接力。

你看,科学发展,和谐发展,那握紧百姓的手紧紧握住的是江山锦绣;你看,两个一百年的构想,正谱写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序曲。

胸怀使命,热血担当,高瞻远瞩,东方巨轮在领航人的挥手中不断破浪乘风。

想到了那一张张智慧的面庞。

为寻找最合适的安放地,“天眼之父”南仁东带着300多幅卫星遥感图,跋涉在中国西南的大山里;为提取青蒿素,屠呦呦40年如一日,历经近200次的失败最终取得成功;黄大年以超负荷的付出,填补了我国在深部探测关键领域的技术空白。

超凡的智慧,置于为国争光的平台辅以执著的努力,才成就了张贴着国家符号的重器干城。

想到了那一个个正直的名字。

在身缚各种各样“绳索”的大环境下,顾准保持着头脑的清醒;在举国上下皆疯狂的时代,张志新坚持真理发出泣血的质疑与呐喊;在经济利益高于一切的大潮下,有固守良知正义、敢于向一切不合理挥刀的坚强女性王选,有媒体人白岩松、柴静,有“公知”代表崔永元……他们是这个民族的脊梁。

又想到了那一双双舞动的手。

地动山摇过后,洪水肆虐之时,绿色的方阵瞬时现身,他们用血肉之躯撑起倾斜的天柱,以紧密相连的手为百姓搭起安全的环岛;炎热的烈日下,凛冽的寒风中,有身着各色工装的身影,他们手中的铁钳、瓦刀、方向盘,像极了舞台上的各种形制的乐器;还有润物无声的教师、加班加点的医生、走街串巷的快递员、扮美城市的清洁工……每个人用各有所长的双手,推动着社会的优雅徐行。

领袖、智者、思想者、士兵、普通劳动者,每个人以自己特有的方式诠释着“国之重器”的具体内涵,丰富的这一词汇的色彩与蕴涵。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着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爱得深沉,所以竭力;爱得深沉,所以尽心。

竭力尽心,方成“国之重器”!评析:开篇设问解题,明确国之重器就是“支撑一个国家存在或变强的物或人”,然后借报纸上评论的题目,告诉读者自己要从“人”的角度切入。

习作主体部分从四个方面对可称“国之重器”者做了具体的展开与礼赞:领袖的高瞻远瞩、智者的创新、思想者的敢言、普通人的奉献,这些人“以自己的方式诠释着‘国之重器’的具体内涵”。

最后点明“竭力尽心”乃成为“国之重器”的基本条件,实际上是启发读者为国家社会的发展做出自己的努力。

全篇思路清晰,结构严谨,语言流畅大气,是一篇很有特点的考场习作。

2.“器”之断想一考生想起与“器”有关的几个成语。

一、怀才抱器有的书上也写作“怀材抱器”。

意思是既有好的思想品质,又有工作的才干和能力,换成今天的话就是德才兼备、又红又专。

这个成语出自唐赵璘的《因话录》:“德宗搜访怀才抱器、不求闻达者。

”实际上说的是皇帝用人的标准,这样天下的读书人就有了努力的方向。

当然,对“才”和“器”的解释,古今是有差别的。

古代的“才”“器”主要聚焦于治国理政及对指对朝廷的忠诚方面;今天的“才”与“器”内涵与外延要广大得多,概括来说,就是立身处世的能力本事和服务国家社会的精神。

现在有些人对“才”“器”的理解有些跑偏:不求问“才”之高低,只求多拿钞票;不问“器”之所指,只为一己炫耀。

典型的拜金主义、利己主义,如果任其膨胀,必将成为影响社会安定和谐的毒素。

当戒之慎之!二、不器之器“不器”,就是不象器物那样只有某一方面的作用;“不器之器”指具有全才的人,用今天的话说,就是有开阔的视野,精尖的修为;说得再直白些,就是“某一方面懂一切,一切方面懂一些”。

唐白居易《君子不器赋》有句云:“抱不器之器,成乎有用之用。

”其中的“有用”其实是“有大用”,起“重要作用”,这样的人才一旦有了合适的平台,就会如鱼得水、如鹏驭云、如蛟入海,换个说法,就是“国之重器”。

做“不器之器”应该成为每个有志之士努力的高标。

目标高远,才不会被狭隘的功利思想所裹挟,才能广泛涉猎,深入研究,为将来的“有用”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随才器使有趣的是这个成语出自《水浒传》第七十一回。

梁山泊英雄排座次,怎么排?一个根本的原则是“随才器使”。

“或奔驰,或偷骗,各有偏长,真是随才器使。

”根据各自的长处(包括“偷骗”),安排适当的工作。

这与“用人如器”的意义较为接近。

梁山要发展壮大,就要充分发挥每个人的特长。

如果宋江乱点鸳鸯譜,让阮小二作马军统领,让李逵当水军都督,宋清是自己的弟弟就坐二把交椅,看黄立别扭就让他靠边儿站,那样的话就不用等朝廷派兵,自己就先呼啦啦散摊子了。

如何做到“随才器使”?很简单,一要了解是哪方面的“才”与“器”,二要有以事业为重的胸怀。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