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消费主义_人的生存悖论及其扬弃_郭太铭

消费主义_人的生存悖论及其扬弃_郭太铭

第23卷 第3期 山西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Vol.23 No.3 2010年8月Journal of Shanxi Colle ge for Youth Administrators Aug.,2010=哲学#社会#文化>收稿日期:2010-04-18作者简介:郭太铭(1971)),男,山东临朐人,山东女子学院教师,哲学硕士。

消费主义:人的生存悖论及其扬弃郭太铭(山东女子学院,山东济南250300)摘 要:消费主义的盛行,在一定意义上促进了生产的迅猛发展,带来社会物质财富的巨大增长,提高了人的生活质量,但也使人自身由于追求无止境的满足感而深陷生存焦虑和压力,即/人为物所役0;无止境的消费欲求在推动生产发展的同时,也恶化了人的生存环境,从而造成了人生存的悖论。

在消费问题上,作为个体的人只有从/类意识0出发,理性消费,以促进人的全面自由发展为目的,才能够扬弃生存悖论,创造和谐美好的生活。

关键词:消费主义;异化;扬弃;生存悖论中图分类号:C91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8997(2010)03-0065-03 任何社会的人类生活都有其特定的生存方式。

自近代工业文明以来,物质财富的巨大增长,使人类的思想与行为方式发生了与以前截然不同的变化。

消费主义的价值观和生活取向产生于20世纪初的美国,并且在二次世界大战后成为主流价值取向,同时借助于全球一体化的力量迅速推及到西欧、日本等世界各地,消费主义几乎成为引领人类潮流的生活方式。

一、消费主义的生成与扩张消费主义是一种以追求消费至上、满足人无限欲望为目的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

诚如法国社会学家波德里亚在5消费社会6一书中的阐述,消费主义中所指的/消费0,其目的不是为了满足人的实际需要,而是追求和满足不断被制造出来或被刺激起来的欲望。

也就是说,在消费主义语境中,人们消费的目的主要不在于商品和服务的使用价值,而是它们的/符号象征意义0。

人们为了显示其社会身份或经济地位,甚至不惜通过超出其消费能力和范围的方式,去消费作为/符号载体0的奢华和高档商品,通过占有物品来寻找自己的身份认同,从而满足自己的欲望。

消费主义的产生有其深刻的历史根源,它是在近代机器大工业的基础上,随着自由市场经济的发展而生成的。

到20世纪30年代,建立在近代资本主义机器工业基础上的、以大规模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为基本内容的自由市场经济的发展,为社会提供了日益丰富的商品,但是有效需求的不足,使得商品不能及时交换和消费,从而制约了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引发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严重的经济危机。

各资本主义国家试图通过实施宏观政策干预市场、刺激消费来解决这一危机,即建立一种/通过大力刺激人们多赚钱、多消费,来促进资本的快速周转,加速从生产到消费的周期循环,推动扩大再生产,从而形成一种通过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来促进经济增长的机制0[1]。

这一方案的实施,极大地缓解了供需矛盾,大量的消费避免了生产的过剩,缓解了经济压力。

这种消费主义经济政策随之也受到西方各国政府的普遍重视,并且作为西方国家促进经济增长的法宝在实践中加以推行。

此后,消费主义在官方倡导下发展为一种普遍性的文化浪潮,逐渐成为大众认可的一种有主导性的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并随着全球化的浪潮推向世界各地。

消费作为人类本源性的一种存在方式和经济活动的一个中间环节,无论是在发展生产还是在扩大就业、提高人们生活水平方面都起着重要作用,是人类生命得以存在和社会历史得以延续的重要基础。

而近现代资本主义为延缓经济危机,力图歪曲/满足需要0的本质,从而导致了异化消费。

在资本主义社会经济活动的舞台上,生产者与商家为了实现商品的价值,通过各种媒体极力宣传产品,通过信用消费等手段,改变人们的消费观念,使人的正常需要逐渐变为膨胀的/欲求0,千方百计使消费者掏光或透支自己的腰包,从而使自己一直处于驾驭者的位置。

而对于自己本身的需要已经受到外界支配的人们来说,面对越来越精致化的诱惑,面对自己日益放纵、奢侈的需要,并且为了满足它,不惜抛弃/光、空气等等,甚至动物的最简单的爱清洁0[2]122。

这样的需要,不仅不能促进自身的发展,甚至如马克思所言,/只是再生出相反意义上的自身0[2]121;这样的需要,不仅使人生存的正常需要被剥夺,同时,他的需要的满足,/实际上使他失去了人的正常的、健康的需要,而成为财富的奴隶。

这种异化的需要使人自身成为失去人性的人0[3],这种需要其实并不是个人现实生活中真实的需要,而是法兰克福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马尔库塞在5单向度的人6中所描述的/虚假的需要0,实际上也就是一种/异化的需要0。

在异化的需要基础上所进行的消费,也就是一种/异化消费0。

当人们抱着展示自己社会身份心态而进行消费的时候,商品的实际使用价值其实已经降低到了次要的地位,相对来说,人们热衷的是消费它的品牌、包装、社会认同度等/符号象征0,通过对商品/符号0的消费,从而满足其心理上的欲望,获得某种需要的认同,以寻求内心的满足和宁静,消费也就变成了违背消费者真实意图的、受外界影响和支配的异化消费活动。

这样,在国家政策和商家的鼓动影响下,随着个人/需要0的异化,导致/异化消费0,并最终导致消费主义的产生。

在消费主义的发展过程中,消费文化无疑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人作为一种物质性的存在,同时也是一种精神、文化的存在。

正如哲学人类学家蓝德曼所说,/我们不仅创造了文化,文化也创造了我们。

个体永远不能从自身来理解,他只能从支持他并渗透于他的文化的先定性中获得理解0[4]。

人与文化的关系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人被文化所塑造,文化的力量在人类的实践中隐性或显性地塑造和创造着人自身。

消费文化是以享乐和快感为特征的文化现象,/遵循享乐主义,追逐眼前的快感,培养自我表现的生活方式,发展自恋和自私的人格类型,这一切,都是消费文化所强调的内容0[5]。

在消费社会,人们所注重的/符号0消费,其实已经使消费深深地打上了/文化0的意味,因为它已经超越了传统的、单纯的/使用价值消费0,更加看重商品的象征意义。

消费文化的形成有其一定的经济基础,这就是商品流通方式的发展和商品的巨大丰富。

随着电视机的普及、各种报刊、杂志在市面上的流行,商品广告和信用消费给人们带来了新的生活方式和新的价值观,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消费观念。

媒体也把这种信息传递给每一个人:消费吧,这样你就会幸福!于是,人的消费欲望在这种消费文化的渲染下极度膨胀。

于是在现实生活中,在这种铺天盖地的/文化氛围0影响下,/人0被潜移默化地改造成了/消费人0,不仅生活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生存理念也发生了重大变化:人的生存就是为了消费,只有在消费中,人才能够感受到自己本真的存在。

/当一种严肃的文化被消费文化所取代而成为一种社会时尚的时候,也就同时意味着理性、禁欲主义等被非理性、纵欲主义所取代0[6],意味着传统的勤俭消费观逐渐被消费文化观所取代,意味着新的文化意识形态是消费而不是节俭。

当人类被一种消费文化所包围时,消费主义便在这样一种文化背景的支撑中在全球迅速扩张蔓延。

二、消费主义造成人的生存悖论人类的消费活动,本来为了是满足自己生存的需要,使人在现实的社会中生存得更美好。

同时,通过消费,也能够使生产各环节保持有机的联系,从而促进社会发展。

弗洛姆认为,消费过程应该是一种有意义的、有人性的、有创造性的体验。

但是,在消费主义逻辑下,消费成为支配整个文化、人际关系直至身体的幻想与冲动,人们的一切需求,商品的一切功能,都成为利益追逐的奴隶。

因而,当满足消费的需要变成人类最高的追求,当这种追求变为一种时尚,成为统治人的一种形式,把人变为/物欲的奴隶0,从而把人引向成为一种只知道物质消费的/动物0时,人的生存也进入了一种悖论状态。

首先,消费主义在使人获得物质满足的同时造成了人精神上的空虚,从而使人陷入生存焦虑。

现代经济生活完全是建立在最大消费的原则基础之上的,在功能完备的消费机制与商家的外在影响下,促使人无限追求物质方面的需求和欲望,从而把一个个的人变成了被动的消费者。

除了更多地占有物质财富,人类的活动似乎不再具有其他任何意义。

人同产品的关系也发生了变化,产品不是为了满足人的需要而生产,而是人为使产品得到消费而存在。

消费主义使人把人的尊严和价值都置于金钱之下,不顾社会责任,放弃生活目的,关注的只是个人物质享受,从而否定了人之为人的内在价值。

精神文化需要正在蜕变为物质需要的形式,它的一切内涵也都通过金钱来衡量,这就意味着人把物作为自己的灵魂,人的需要中的精神因素也就慢慢消失,因而造成了现代人的精神危机。

消费主义实际上是与资本主义追求最大利润的无止境贪欲相配合的文化价值观,/生活就是消费和享乐0是它的终极追求。

它把人的一切需求都构筑在物质层面上,直接破坏了人的精神文化方面的需求。

人在无限追逐物质消费的同时,在精神上获得的却是永不满足感。

斯坦福大学经济学家蒂博尔#斯克托夫斯基说过: /消费是上瘾的;每一件奢侈品很快就变成必需品,并且又要发现一个新的奢侈品。

0[7]在无限追求消费的过程中,购买商品的消费过程实质上就变为一种对商品和消费的崇拜,成为人们一味追逐的欲望。

人的欲望是永远无法得到完全满足的,因而,人只能是今天感到了富足,明天又陷入对更高奢求的新的焦虑之中,精神家园遭到破坏,人陷入无限的精神空虚之中。

其次,消费主义在满足人的物质需求,不断扩展和提升人的自由的同时,/人为物所役0,主体缺失,使人陷入新的不自由之中。

人是一种自由的存在物,自由对人的存在来说,具有最高的价值。

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自由就在于根据对自然界的必然性的认识来支配我们自己和外部自然0[8]。

一般来说,人的需求与消费的增长有利于人类走向自由。

生产的扩大和消费水平的提高,表征着人的实践能力的增强,人在实践中通过对客观世界的改造,改变着自然界和物质世界,也彰显着人的自由度的扩大。

但在消费主义生活方式下,异化的消费造成了过度生产,过度生产又使人与自然处于/战争状态0,造成了对环境的巨大破坏,从而也造成了全球性的生态危机。

我们生存的地球上的自然资源是有限的,当人类对自然界的消费超出了自然界的自我修复能力限度时,就会造成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平衡的破坏,从而使人类失去正常生存环境。

我们之所以说/生态问题绝不是一个单纯的自然问题,而是一个深刻而全面的发展问题0,原因就在于此。

人类在提高改造自然的能力和提升自由空间的同时,也在破坏人,毁灭人类本身,使人陷入新的不自由之中。

三、扬弃消费主义,创造人类美好的生活消费主义所造成人的生存悖论,使我们不得不重新思考人类生存方式的合理性问题。

特别是在经济全球化快速发展、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我们每一种不合理的生存方式,都有可能给人类带来致命的打击,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