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5年《统计学》第十章 时间序列分析习题及满分答案

2015年《统计学》第十章 时间序列分析习题及满分答案

2015年《统计学》第十章时间序列分析习题及满分答案
一、单项选择:
1.时间数列中,每项指标数值可以相加的是(B )
A.绝对数时间数列 B. 时期数列
C. 时点数列
D.相对数或平均数时间数列
2. 下列属于时点数列的是(D)
A. 某厂各年工业产值
B.某厂各年劳动生产率
C.某厂各年生产工人占全部职工的比重
D.某厂各年年初职工人数
3.发展速度与增长速度的关系是( B )
A. 环比增长速度等于定基发展速度-1
B. 环比增长速度等于环比发展速度-1
C. 定基增长速度的连乘积等于定基发展速度
D.
环比增长速度的连乘积等于环比发展速度
4.年距增长速度是(C) A. 报告期水平/基期水平 B. (报告期水平—
基期水平)/基期水平 C. 年距增长量/去年同期发展水平 D.
环比增长量/前一时期水平
5.几何平均法平均发展速度数值的大小(C)
A. 不受最初水平和最末水平的影响
B. 只受中间各期发展水平的影响
C.
只受最初水平和最末水平的影响,不受中间各期发展水平的影响 D.
既受最初水平和最末水平的影响,也受中间各期发展水平的影响
6.某厂第一季度三个月某种产品的实际产量分别为500件、612件、832件、分别超计划0%、2%和4%,则该厂第一季度平均超额完成计划的百分数为( C )A. 102% B. 2% C. 2.3% D. 102.3%
7.时期数列中的每个指标数值是(B)。

A、每隔一定时间统计一次
B、连续不断统计而取得
C、间隔一月统计一次
D、定期统计一次
8.一般平均数与序时平均数的共同之处是(A)。

A、两者都是反映现象的一般水平
B、都是反映同一总体的一般水平
C、共同反映同质总体在不同时间上的一般水平
D、都可以消除现象波动的影响
9.某企业1997年产值比1990年增长了1倍,比1995年增长了0.5倍,则1995年比1990年增长了( A )。

A、0.33 B、0.5 C、0.75 D、1
10.假设有如下资料:则该企业一季度平均完成计划为(B)。

一月二月三月某产品实际完成数
500
612
832
完成计划的% 100 102 104
A、102%
B、102.3%
C、97.3%
D、103%
11.某企业一、二、三、四月份各月的平均职工人数分别为190人、214人、220人和232人,则该企业第一季度平均职工人数为( B )。

A、215人
B、208人
C、222人
D、214人
12.某企业工业总产值1996年至2000年的环比增长速度分别为6.5%、7%、7.3%、7.5%、7.7%,则其平均增长速度为(A)。

A、7.2%
B、107.09
C、7.09%
D、107.3%
13.时间数列中的平均发展速度(D)。

A、是各时期定基发展速度的序时平均数
B、是各时期环比发展速度的算术平均数
C、是各时期的环比发展速度的调和平均数
D、是各时期的环比发展速度的几何平均数
14.已知某厂产品产量的环比发展速度,1996年为103.5%;1997年为104%;199 9年为105%。

1999年的定基发展速度为116.4%,则该厂1998年的环比发展速度为( D )。

A、110.9%
B、113%
C、101%
D、103%
15.应用几何平均数计算平均发展速度主要是因为(B)。

A、各时期环比发展速度之和等于总速度
B、各时期环比发展速度之积等于总速度
C、几何平均法计算简便
D、是因为它和社会现象平均速度形成的客观过程一致
16.用累计法推算平均发展速度,可使(C)。

A、推算的期末水平等于实际期末水平;
B、推算的各期水平等于各期实际水平;
C、推算的各期水平之和等于实际各期水平之和;
D、推算的累计增长量等于实际的累计增长量
17.如果某企业在“九五”计划期间规定最末一年总产值要达到某一水平,则对于该种经济现象计算平均发展速度宜采用( B )。

A、方程法
B、几何平均法
C、算术平均法
D、方程法和几何平均法均可
18.已知同一指标不同年度的数值顺序排列,欲求季节比率,则(D)。

A、用按月(季)平均法
B、用移动平均趋势剔除法
C、上述两种方法都可以
D、上述两种方法都不能
二、多选题
1.时点指标所形成的时间数列中(BC )
A. 指标的各个数值可以相加
B. 指标的各个数值不能相加
C. 数列中各个数值加总起来没有实际意义
D.
数列中的资料是通过连续登记取得的 E. 各指标数值大小与“间隔”有直接关系
2. 下面属于时期数列的有(BD)
A. 各年末人口数
B. 各年出生的婴儿数
C. 各月商品库存量
D.各月商品销售额
3. 根据掌握的资料不同,计算平均发展速度可选用的公式是(ACD )
4.下面哪些数列可采用公式计算其序时平均数( AC )
A.时期数列
B.时点数列
C.间隔相等的连续时点数列
D.间隔不等的连续时点数列
E.间隔相等的间断时点数列
5.时间数列中按其数列中所排列的指标性质的不同,可以分为(
CDE )。

A、时点数列
B、时期数列
C、绝对数时间数列
D、平均数时间数列
E、相对数时间数列
6.相对数时间数列可以是( ABCDE )。

A、两个时期数列之比
B、两个时点数列之比
C、一个时期数列和一个时点数列之比
D、结构相对数构造的相对数时间数列
E、强度相对数时间数列
7.编制时间数列应遵循的原则有(ABCD)。

A、时期长短应该相等
B、总体范围应该一致
C、指标经济内容应该相同
D、指标的计算方法、计算价格和计量单位应该一致
E、数列中的各个指标值具有可比性
8.设有某企业月末库存材料:
月数一月二月三月四月五月产品库存数
10 11 13 12 10
则该时间数列如下特点( BDE )
A、数列中的各项指标数值可以相加
B、数列中的各项指标数值不能相加
C、数列中的每一指标数值大小与计算间隔长短存在直接关系
D、数列中的每一指标数值大小与计算间隔长短不存在直接关系
E、数列中的每一指标数值是间隔一定时间登记一次
9.时间数列的速度指标主要有(ABE)。

A、定基发展速度和环比发展速度
B、定基增长速度和环比增长速度
C、各环比发展速度的序时平均数
D、各环比增长速度的序时平均数
E、平均增长速度
10.时间数列中发展水平包括(BCD)
A、报告期水平和基期水平
B、中间水平
C、最初水平
D、最末水平
E、平均水平
11.定基发展速度和环比发展速度之间的数量关系是( DE )。

A、对比的基础时期不同
B、所反映的经济内容不同
C、两者都属于速度指标
D、定基发展速度等于各环比发展速度之积
E、两相邻定基发展速度之比等于相应的环比发展速度
三、计算题
1.某企业职工人数及非生产人员数资料如下:
1月1日 2月1日 3月1日 4月1日职工人数非生产人员数
2000
326
2020 358
2025 341
2040 347
计算非生产人员的平均比重。

2.某管理所属两个企业元月份产值及每日在册工人数资料如下:
企业总产值(万元)
每日在册工人数
1–15日 16–21日 22–31日甲乙
31.5 35.2
230 232
212 214
245 228
分别求两个企业元月份的劳动生产率。

解:甲企业元月份的劳动生产率
3. 某商品在甲乙两个集市的价格资料如下:
1月1日 2月1日 3月1日 4月1日甲乙
0.80 0.85
0.85 0.90
0.85 0.85
0.90 0.86
分别求甲、乙两个集市商品一季度的平均价格。

解:甲集市第一季度的平均价格
1118.00 130
1197.45 135
1207.50 138
1122.50 125
试计算该企业年度计划平均完成程度指标。

解:计划平均完成程度指标。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