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人教版-语文-高二必修四《雷雨》教学设计29
人教版-语文-高二必修四《雷雨》教学设计29
“你——你贵姓?”
(抬起头来)“你姓什么?”
(忽然立起)“你是谁?”
(徐徐立起)“哦,你,你,你是——”
2.下面对话表现了周朴园的什么心理和性格?
周朴园哦,侍萍!(低声)是你?
……
周朴园(冷冷地)三十年的工夫你还是找到这儿来了。
通过品读、思考、讨论,明确:
1.这四问,语言高度个性化,从开始极力显示自己的贵族风度到最后的失态表演,步步深入,一层一层地揭去了周朴园的伪装,深刻揭露了他的虚伪性。
3.点评
1.分组分题讨论交流后明确:周朴园由封建地主转化而成的资本家,残忍、冷酷、自私、贪婪而又虚伪;鲁侍萍旧中国劳动妇女形象,善良、正直,备受欺辱和压迫,刚毅、顽强;鲁大海斗争经验不足,鲁莽幼稚,但表现出了工人阶级大公无私和英勇顽强的反抗精神,表现了中国无产阶级斗争到底的决心。
2.汇报、分享成果。
1.阅读相关剧情,思考三个问题;
2.分题分组讨论;
3.汇报结果,深入讨论,分享成果。
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剧情、把握人物形象;理性感知周、鲁两家之间的阶级矛盾,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第
二
课
时
一、品味戏剧语言:①品味个性化的人物语言
设计以下问题,让学生思考、讨论:
1.周朴园对侍萍的身份有四次发问,说说它们表现了周朴园的什么心理和性格?
2.提出表演要求:感情投入,声情并茂,表情丰富。
3.指导学生排练(课外)。
4.点评。
1.课代表选好演员。
2.课前排练,作好准备。
3.表演、观看。
4.讨论、点评
此环节重在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语文实践能力,又可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三、观看电影《雷雨》
1. 播放电影《雷雨》(课文节选部分)。
2.提出问题:电影对原作有那些改动?这样改好不好?为什么?
第
四
课
时
一、小品创作
指导小品创作技巧:
1. 时间、地点高度集中;
2. 情节简单,矛盾冲突尖锐集中;
3. 语言、动作、神态要简洁、个性化;
4. 有必要的舞台说明;
5.有时代感和生活气息。
1.每个学生创作一个小品。
2.讨论、交流,修改完善。
3.选出优秀作品。
4.组织排练。
此环节重在读写结合,联系生活实际,学以致用,培养合作能力,提高学生的文艺素养和语文实践能力,将语文素质教育落到实处。
1.观看电影,比较电影与同学们表演的差异。
2.思考、讨论老师提出的问题。
此环节重在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戏剧的魅力,提高文学素养,提高学生素质。
四、课堂练习
巡视、答疑
随堂完成《导与练》上的相关习题。
此环节是质量跟踪,重在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巩固所学知识,体现讲练结合的思想。
五、课外作业
布置、检查、帮助
以动态的语文活动为辅,通过小品创作、剧情表演深化学生对戏剧的理解,发展学生的演艺
教学
资源
教材《雷雨》文本、CAI课件、多媒体投影仪、多媒体网络教室,电影《雷雨》、央视09春晚小品《不差钱》的录像片,语文《读本》、《导与练》
教学过程预设(分课时写)
课时
环节
教师活动
(教学内容的呈现)
学生活动
(学习活动的设计)
设计意图
第
一
课
时
一、导入新课
播放电影《雷雨》第一幕让学生欣赏,提出问题:后面的故事是如何变化发展的呢?周朴圆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呢?作者写这本戏剧要表现什么呢?
观看《雷雨》第一幕,思考:后面的故事是如何变化发展的呢?周朴圆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呢?作者写这本戏剧要表现什么呢?
以此创设情境,酿造悬念,抓住学生的心,让学生进入角色、溶入课堂,引发对课题的兴趣。
2.周朴园自私、冷酷的性格和慌恐的心理,决定了他的语言。
围绕单元教学目标,品读人物语言,培养学生通过人物语言、神态理性认识认为心理、性格的能力。
二、分析戏剧语言的潜台词
设计以下问题,适时点拨:
分析下面鲁侍萍的话语中所隐含的潜台词:
周朴园(向仆人们)把他拉下去!
鲁侍萍(大哭)这真是一群强盗!(走至周萍面前)你是萍,……凭——凭什么打我的儿子?
能力目标:
1.了解时间、场景、人物和矛盾冲突的集中是剧本的基本特征;
2.把握周朴园、鲁侍萍的个性特点;
3.了解戏剧中人物语言的个性化、动作性特点;
4.通过剧情表演及小品创作,培养和展示学生的才情才艺;
5.了解“舞台说明”在剧中的作用。
情感目标:认识具有典型意义的剥削阶级家庭的罪恶历史,认清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罪恶以及它必然灭亡的趋势。
二、解题
课件介绍:1.戏剧知识:⑴戏剧是一门怎样的艺术。⑵戏剧欣赏的要点:
2.作者
3.《雷雨》的有关剧情。
1.思考交流:何为戏剧?其欣赏要点有那些?
2.说说“我”所了解的曹禺
1.本课是戏剧单元中唯一的中国现代戏剧,介一些戏剧知识,为学生以后学习引好路。2、学生自说以促进其主动学习,活跃气氛。
三、分角色朗读课文,熟悉节选部分的剧情
3.讨论、交流,完善答案;
4.汇报结果,交流分享。
培养学生整体感知课文,鉴赏戏剧情节的能力。
第
一
课
时
五、分析戏剧冲突
准备三个问题:1、30年前周朴园与鲁侍萍的婚恋情形如何?侍萍因何遭遗弃于大年三十的晚上投河?2、周朴园对“死去”和活着的鲁侍萍的态度有何变化?这反映了怎样的阶级矛盾?3、默读周朴园与鲁大海相见的场面,思考父子因何反目成仇?
指导朗读技巧:
①注意重音,如下列语句重音应放在加点的词语上:
“你是新来的下人?”
“不是的,我找我的女儿来的。”
“你的女儿?”
“四凤/是我的女儿。”
②注意语气、语调
⑴周朴园与鲁侍萍相认前。鲁侍萍在镇静叙述旧事时,声音要低沉、短促,平稳中略带颤抖,以表现她强忍悲痛、强作的心情;在驳斥周朴园的鬼话时,则要语带讥讽。
二、小品表演(此环节移至自习或活动课)
1. 课外组织排练。
2. 安排时间和场地。
3.组织表演,现场指导,提供帮助。
1. 表演
2. 观看
3. 组织
Hale Waihona Puke 4. 交流、分享周萍你是谁?
鲁侍萍我是你的——你打的这个人的妈。
通过品读、思考、讨论,明确:这里鲁侍萍的语言有言外之意,有未尽之言。这里三个“píng”字各有其含义,“萍”是母亲的呼唤,亲情的体现,其含义是:你是我的亲儿子,大海的亲哥哥啊……但这时侍萍很快意识到,不能说破他们的骨肉关系,也分明感受到了阶级对立的尖锐,于是抑制住痛苦感情,用谐音字来掩饰。“我是你的——你打的这个人的妈”,这句话同样一语双关。这些潜台词,充分表达了鲁侍萍当时的痛苦、失望和愤恨的爱憎交织的复杂思想感情。
教
学
重
点
1.鉴赏剧中人物个性化的语言。
2.学习起伏跌宕的戏剧情节,紧凑的戏剧冲突和周朴园、鲁侍萍的性格刻画。
3.分角色朗读课文,表演剧情
教学
思路
了解戏剧理论——把握戏剧情节——分析戏剧人物--品味戏剧语言--训练写作、表演能力
主要
教学
方法
以朗读法、分析点拨法、论辩法、探究法为主,同时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精讲深化、分析综合、图文结合、直观教学。
掌握分析、把握戏剧人物的方法,培养学生分析戏剧人物形象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戏剧鉴赏水平。
第
三
课
时
一、深入探究,突破难点
1.设计以下讨论题:①周朴园是否爱鲁侍萍?
②剧本以《雷雨》为题有何用意?
③为了使作品反映的生活更加深广,作者主要是以什么手法精心安排故事情节的?
2.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
3.组织学生讨论,与学生互动。
⑵周、鲁相认时:开始周朴园是冷酷、粗暴、声色俱厉的;当他想用谎话稳住侍萍时,语调是低三下四的;当鲁侍萍被迫表明身份时,语气是嘲讽的;当周朴园哄骗她时,她的回答时而嘲讽时而愤怒,最后的答语则是斩钉截铁的。
1.熟悉朗读技巧;
2.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出重音、语气语调;讨论交流朗读心得;
3.初步感知戏剧人物思想性格。
2.必要的“舞台说明”(舞台提示)是为了更完美地塑造人物,更深刻地表达主题思想,收到更好的艺术效果。有的揭示人物心理的,有的提示舞台效果的,有的推动剧情发展的。
了解舞台说明的作用,进一步把握戏剧的语言和结构特点。
四、分析人物形象
1.提出问题让学生讨论:
分析、讨论周朴园、鲁侍萍、鲁大海的性格特点。
2.点拨方法:依据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来分析、把握戏剧人物的思想性格。
人教必修四《雷雨》教学设计
授课教师:蒋庆荣地区:永州 学校(通信地址):永州市第一中学邮编425006电子邮件:jiangqr2008@
学 科
语文
教材名称
高中语文必修4
教材出版社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 题
雷雨-新课程培训 yw0746068
年级
高一
学期
下期
学段
第1学段
教
学
目
标
知识目标:了解有关的戏剧常识及戏剧作品的特点。
1.阅读《读本》中现当代剧本及电影脚本。
此环节重在拓展学生视野,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2.上网查找《雷雨》有关资料,全面认识周朴园。
此环节重在培养学生搜集、筛选、处理信息的能力,动脑、动手的能力,利用英特网资源的能力,使语文与信息技术整合起来
3.观看09春晚《不差钱》等小品
了解戏剧在当代的发展;把握小品的特点。
这一环节要突出教师的学法指导,这是本文教学需突破的难点之一,如果任凭学生乱读,则收不到预期效果
四、梳理两场戏的情节,整体感知剧情
1.方法点拨:依据故事的发生、发展、高潮、结局这一过程来为第一场戏要点、第二场戏分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