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雷雨》教案新部编本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雷雨》教案新部编本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xx市实验学校《雷雨》教案课题:《雷雨》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写作背景、话剧相关文学常识。

2、明确人物关系,了解戏剧冲突。

3、通过品味富有个性化、动作性的人物语言,把握人物在特定情境下的特殊心态及其个性特点。

4、品味戏剧台词的丰富的内涵,透析它们的言外之意;5、概括戏剧中揭示的思想主题。

教学重点:学会揣摩戏剧语言,初步了解人物复杂个性。

教学难点:认识资产阶级伪善、冷酷、凶狠的阶级本性及其腐朽家庭生活,从而认识旧社度的黑暗和罪恶。

课程类型:新授课教具准备:导学案、多媒体课时安排:3课时教学方法:自主探究、小组讨论、精讲点拨、归纳小结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导语:雷雨是最激烈的天气现象,它以其迅雷不及掩耳的凌厉声势,以其席卷一起阴霾、冲刷所有郁闷的强悍威力,铺天盖地、霹雳摇滚而来。

高尔基在《海燕》中曾纵情呐喊“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现代戏剧家曹禺的一鸣惊人之作就是《雷雨》,让我们一起走进《雷雨》,去探究那个金钱主宰、虚伪修饰、罪恶积聚的世界中的不同人物的命运吧。

一、自主学习:(学案和课本)1.戏剧知识介绍戏剧是一种在舞台上表演的综合艺术。

它借助文学、音乐、舞蹈、美术等艺术手段来塑造人物形象,揭示社会矛盾,反映社会生活。

与小说、诗歌、散文并列的戏剧文学,指的是供舞台表演使用的文学剧本。

戏剧的要素主要包括:戏剧冲突、戏剧语言(包括人物语言和舞台说明)、人物形象。

中国的戏剧,古代与现代差别迥异。

古代戏剧称为“戏曲“,主要包括南戏、杂剧、传奇以及各种地方戏。

现代戏剧主要指的是20世纪以来从西方传入的话剧、歌剧和舞剧等,其主体是话剧。

戏剧按表现形式分为话剧、歌剧、舞剧等;按内容形式分为:悲剧、喜剧、正剧等;按题材分为现代剧、历史剧、儿童剧等;按篇幅分为多幕剧、独幕剧。

2.走近作者曹禺(1910—1996),原名万家宝。

中国现当代剧作家。

生于天津一个官僚家庭,祖籍湖北省潜江市。

1930年入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学习。

1933年大学行将毕业时,写出震惊文坛的处女作《雷雨》。

1935年夏,又创作出以都市生活为背景的四幕悲剧《日出》。

两部作品的相继问世,奠定了曹禺在中国话剧史上的地位。

以后,他又陆续创作了《原野》《蜕变》《北京人》《明朗的天》《胆剑篇》(与人合写)《王昭君》等有名的剧本,并改编了巴金的小说《家》。

2.背景资料曹禺出生于一个没落的封建家庭。

青少年时代就目睹了半封建半殖民地中国社会的黑暗现实,产生了强烈的反抗情绪,经过几年酝酿、构思,1933年在清华大学四年级时,完成了他的处女作《雷雨》。

作者在谈到写作意图时说,《雷雨》是在“没有太阳的日子里的产物”,“那个时候,我是想反抗的。

因陷于旧社会的昏暗、腐恶,我不甘模棱地活下去,所以我才拿起笔。

《雷雨》是我的第一声呻吟,或许是一声呼喊。

”(《曹禺选集·后记》)3.有关《雷雨》戏从封建资本家某煤矿公司董事长周朴园的大儿子周萍和后母蘩漪的乱伦关系面临破裂开始。

这罪恶的根源却要追溯到三十年前。

三十年前周朴园还是个大少爷,诱骗了女仆侍萍并为他生了两个儿子,后来为了和一个门当户对的阔小姐结婚,将遭受他凌辱的侍萍,在大年三十晚上赶出家门。

大儿子被保留下来,这就是周府大少爷周萍;二儿子(后来的鲁大海)才生下三天,病得奄奄一息,周朴园只好让侍萍抱走了。

侍萍走投无路,跳河自杀,幸而被救,从此流落他乡。

后来,侍萍带着儿子嫁给鲁贵,又生了女儿四凤。

侍萍被赶出周家后,在济南某校当女佣,四凤做了周家的使女,鲁大海也在周家矿上当了工人。

周朴园后来又娶了第三任太太蘩漪,蘩漪当时只有十七岁,他的冷酷和专横,使蘩漪如同生活在枯井中,在周公馆感到被压抑的苦闷,与周朴园的大儿子周萍发生了暧昧关系。

怯懦、自私的周萍渐渐厌恶了这种关系,又勾引了四凤。

出于嫉妒,蘩漪通知四凤的母亲侍萍把她领走。

当侍萍找到周公馆,才发觉女儿的主人就是周朴园。

此时,鲁大海代表工人也到周家找周朴园谈判。

课文就是从这里开始的。

侍萍带走四凤后,逼她起誓永远不见周家的人,四凤非常害怕。

这时周萍又跑到四凤家与她纠缠,外面雷雨大作。

鲁大海发现了周萍,但在母亲的压力下又将他放走。

四凤出走。

侍萍和鲁大海寻四凤到了周家,侍萍痛苦万分,要周萍和四凤远走高飞,永不相见。

而一直在死死缠住周萍并暗中窥知这一切的蘩漪,欲愤难捺,孤注一掷。

她令人锁上大门,从楼上叫下周朴园,当众揭开这一切。

四凤和周萍才知道他们原是同母异父的兄妹。

于是一场悲剧发生了:四凤触电而死,繁漪的儿子周冲为救四凤不幸送命,周萍开枪自杀,善良的侍萍痴呆了,绝望的蘩漪疯狂了,倔强的鲁大海出走了……这个罪恶的家庭终于崩溃了。

【基础知识积累】1.字音汗涔涔(céncén) 谛听(dì) 雪茄(jiā) 离间(jiàn) 江堤(dī)见地(dì) 昧心(mèi) 缜密(zhěn) 亲戚(qì) 惊愕(è)沉吟(yín) 混账(hùnzhàng) 规矩(guīju) 勾当(gòudàng)伺候(cìhòu) 咀嚼(jǔjué) 繁漪(fányī) 打量(dǎliang)纺绸(fǎngchóu)2.字形谛真谛谛听赚赚钱有赚头啼啼叫啼鸣歉歉疚道歉缔缔造缔结盟约谦谦恭谦让3.词义①释义纺绸:一种平纹丝织品,用生丝织成,质地细软轻薄,适宜做夏季服装。

樟木:樟树的木材,致密,适宜制家具和手工艺品,有香气,可以防虫蛀。

贤慧:同“贤惠”,指妇女心地善良,通情达理,对人和蔼。

规矩:(行为)端正老实;合乎标准或常理。

清白:纯洁,没有污点;<方)清楚,明白。

意气:指由于主观或偏激而产生的情绪。

门当户对:指结亲的男女双方家庭的社会地位和经济状况相当。

奄奄一息:形容气息微弱,接近死亡。

痛不欲生:形容悲痛到了极点,不愿再活下去了。

一帆风顺:船挂满帆,顺风行驶。

比喻非常顺利,毫无挫折或阻碍。

昧心:违背良心(做坏事)。

②辨义怨愤:怨恨愤怒。

怨恨:对人或事强烈地不满或仇恨。

昧心:主观上愿意做违背良心的事,一般是指做坏事。

违心:不得不违背自己的意愿干事,不一定是干坏事。

拜望:拜访,看望。

探望:有看望的意思,还有试图发现情况的意思。

倾听;多指认真细心地听取意见。

谛听:仔细听,注意听不易听清的声音。

见地;见解,见证,多指具有一定水平的。

见解:不表示认识水平的高低,是中性词。

惊愕:吃惊而发愣。

惊奇:吃惊,感到奇怪。

二、讨论交流:在各类文学作品中,戏剧的矛盾冲突最为集中。

本剧的悲剧人物主要是哪几个?理清人物关系并归纳这些悲剧人物构成了哪几组矛盾冲突,主要的冲突是哪两组?课文结构如何?明确:第二幕周、鲁两家的冲突。

第一场:周朴园同鲁侍萍的冲突第一层:周朴园认出侍萍的经过(相遇述旧怨)第二层:周朴园认出侍萍后的态度(相认生新恨)第二场:周朴园同鲁大海的冲突(《雷雨》中的人物关系图:三、小结:课文中不但人物关系复杂,彼此都有关联而且还有乱伦的关系。

课文一共有两场戏,地点都是周公馆的客厅。

第一场写三十多年后周朴园与鲁侍萍再次相见。

意外相见,如在梦中,二人之间展开了紧张激烈的矛盾冲突。

第二场写周朴园与鲁大海、侍萍与周萍相见。

父与子相见,却是誓不两立的仇人;母与子相见,却无法相认。

全文情节紧凑集中,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冲突紧张激烈,你愤我怒,互不相让。

布置作业:仔细研读课文,品味语言。

第二课时一、自主学习学生自读开头至“哦,侍萍!(低声)是你?”。

※周、鲁两人的谈话是随机而谈的,有两处差点谈不下去。

找出来,加以分析。

①周:那你走错屋子了。

→鲁:哦。

――老爷没有事了?②周:好,你先下去吧。

→鲁:老爷,没有事了?(望着朴园,泪要涌出。

)侍萍的问话,使谈话得以继续下去,这反映了侍萍什么心态?明确:鲁侍萍的两次回答,固然表现了下人对老爷尊敬,但作者用问语,别有用心。

此时的侍萍,内心无比辛酸、悲恨交加。

同时,她希望周朴园认出她。

这样,故事的情节才得以延续。

文中侍萍既有意识地隐藏身份,又在语言动作中不断地表露身份,这正是剧中人物复杂内心活动的外在表现。

试加以具体分析。

在这一层中,周朴园的感情态度上有多次变化:开始是漫不经心地用对待下人的态度谈起雨衣和关窗的事;忽然从侍萍的关窗动作上看到了似曾相识之处,感到奇怪,认真地询问“你-你贵姓?”气氛趋于紧张,情节出现波澜,而侍萍平谈的回答,又使气氛稍有缓和;周朴园就口音把话题引身无锡,转弯抹角有意识地询问30年前发生的“一件很有名的事”,侍萍在周朴园的连连追问下,仍然保持语调的平缓,但听到周朴园在有意撒谎遮盖罪行,于是悲愤地诉说了自己30多年的悲惨遭遇,使周朴园惊恐紧张的情绪不断增长;时而“痛苦”,“汗涔涔地发出‘哦’的叹声”,时而惊愕地问:“你是谁?”当侍萍巧妙地表露出自己的身份时,周朴园已经惊恐语不成声。

(注:在这一过程中,解决两个问题:周朴园的感情发生了哪些变化?侍萍的内心是怎样的?”)板书:周朴园为了掩饰自己,极力美化侍萍。

当得知侍萍还活着,就在眼前时,他的态度陡变。

他为此有何行?采取了什么手段?同时侍萍有何反映?试加以分析。

板书:周朴园认出侍萍后的情态书:侍萍被认出后的反映问:周朴园对死去的鲁侍萍和对眼前的鲁侍萍,态度判若两人,为什么会这样呢?明确:一个人对初恋总是难以忘怀的,何况侍萍还为他生过两个孩子,后又侍萍因他遗弃而投河自尽,他心中难忘一种罪恶感。

再加上他以后的婚姻并不美满(第二个应当是一个门当户对的旧式小姐;周朴园和她结婚,两个人很不幸福;这个人身体不大好,加上周朴园不爱她,结婚不久,大约是在周去留学的时候,就病死了。

第三个应当是繁漪,她很傲慢的,不听他,不吃他那一套,),这更加深了他对侍萍的怀念。

他美化死去的侍萍,正是为了求得心理安慰。

当他发现侍萍就在眼前时,他“惊愕”“惶恐”,他意识到侍萍的出现,将威胁到他的名誉、地位、家庭,他以前的种种罪恶将昭然于天下。

他本以为搬了家,离开了无锡,从前的罪恶便无人得知,侍萍的出现给他以精神的打击。

他的这种善变正是他虚伪性格的表现。

这正是他资本家本质的表现。

分析人物性格:周朴园:对过去的侍萍:始乱终弃――自私残忍。

对“死去”的侍萍:“于心不忍”,供起“遣照”来“纪念”――虚伪。

对面前的侍萍:凶相毕露,软硬兼施,彻底决绝――阴险狡猾、冷酷无情。

鲁侍萍:过去的侍萍:上当受骗,听天由命――善良软弱,听天由命。

现在的侍萍:控拆罪行,蔑视金钱,憎恨丑恶――清醒、自尊、坚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