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课时作业25:专项突破练4 人口与城市练习题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课时作业25:专项突破练4 人口与城市练习题

专项突破练4 人口与城市(2019·安徽六校联考)读“某国妇女生育率变化图”,回答1~2题。

1.根据图中曲线变化,可以推测()A.社会劳动力充裕,就业困难B.代与代之间年龄差呈现增大趋势C.自然增长率呈现上升趋势D.该国妇女寿命逐渐增加2.育龄妇女生育高峰年龄变化的原因主要有()①社会保障制度的逐步完善②“重男轻女”思想的影响③人口基数大,政策支持④妇女文化素质的提高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2020·长沙雅礼中学模拟)读“重庆巫溪县望坪村人口现状统计表”和“该村人口迁往地区统计图”,完成3~4题。

人口总数(人) 常住人口(人)0~14岁14 1115~59岁49 760岁及以上16 14合计79 323.导致该村人口迁移的最主要因素是()A.自然灾害B.经济发展C.政府政策D.宗教信仰4.人口迁移可能对该村产生的影响是()A.生态环境问题加剧B.城市化加快C.公共设施负担增加D.留守儿童增多(2019·齐齐哈尔模拟)下图为“台湾人口金字塔图”(含预测)。

读图回答5~6题。

5.由图可知()A.1983年台湾少儿人口比重较低B.2011年台湾人口数量最多的年龄段出生于1983年前后C.1983年40~50岁年龄段人口即2060年相同年龄段人口D.2060年台湾劳动力数量达到最高峰6.台湾目前应当()A.逐步调整人口性别比例B.推动人口外迁C.大力发展劳动力导向型产业D.发展科技,提高劳动效率(2020·本溪模拟)再城市化是指城市因发生逆城市化而衰败的城市中心区再度城市化的过程。

下图显示四个国家的城市化平均增长速度。

据此完成7~8题。

7.图中1984~1989年处于再城市化阶段的国家有()A.1个B.2个C.3个D.4个8.促进西欧部分国家再城市化产生的因素有()①传统工业的复苏②第三产业的发展③农业生态环境的恶化④城市环境质量的改善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2019·河南八市测评)近些年,随着我国城市化的发展,城市绿化也快速推进。

因为影响市容,野草、野花在园林绿化中成为被消灭的对象。

现在城市绿化多以园林花卉或者人工草坪为主。

人工草坪在实际养护中,不仅耗水量大,还需要定期除杂草,喷农药。

近些年许多欧美国家纷纷“告别”人工草坪,让野草、野花回归城市。

据此完成9~11题。

9.城市绿化的社会效益有()①创造城市景观②调节气候③提供休憩场所④吸烟滞尘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10.人工草坪成为现代城市绿化主角的原因是()A.其更富自然美B.使植被类型多样C.其整洁美观D.其适应性强11.近些年许多欧美国家纷纷“告别”人工草坪,让野草、野花回归城市绿化的原因是() ①生态系统稳定②绿化成本低③景致多样,富于变化④增加绿地面积A.①②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2019·江西赣州期末)下图是“我国某大城市已建地铁线和新建机场的分布示意图”。

据此完成12~13题。

12.据甲、乙、丙、丁四个地铁站点位置推测其所处的功能区,正确的是() A.乙—低级住宅区B.甲—高级住宅区C.丙—科技产业园D.丁—中心商务区13.该城市的空间形态将最可能向哪个方向发展()A.东南B.东北C.西南D.西北(2019·四川遂宁一诊)城市地标建筑(如图)多由城市中独具特色的建筑构成,一般具备五大要素:外形、地段、技术、规模以及公众性。

第一,建筑本身的形象鲜明突出,富有本土文化特点和内涵,有良好的视觉效果;第二,其所在位置必须是城市中的显赫地段、稀缺地段;第三,要代表当时最高的建筑技术和水平;第四,城市地标建筑应该是具有完备的城市功能的群落,因此要具有一定的规模;第五,这样的建筑群落应有极强的包容性、公众性,市民可以随时融入其中、参与其中。

阅读图文材料,据此完成14~15题。

14.地标建筑一般具有的功能是()A.商务、行政、休闲B.商务、文化、旅游C.住宅、教育、行政D.旅游、商务、住宅15.地标建筑一般不会分布在下列地点中的()A.山麓B.水畔C.广场D.路口下图为“我国某平原大城市不同用地规模的圈层结构变化图”。

读图,回答16~17题。

16.推测该城市一环内居住用地比例下降的原因可能是()A.公共服务设施落后B.商业用地比例增加C.工业用地面积增加D.保护城市古建筑物17.导致该城市1996年~2007年三环外居住用地面积的比例变化的直接原因是() A.城市产业结构优化B.三环外空气质量改善C.经济重心向郊区转移D.城市基础设施的完善18.(2020·长治模拟)读下列两幅图,完成下列问题。

图1中a、b、c三条曲线分别表示出生率、死亡率和人口自然增长率;图2中15~64岁年龄段的人口为劳动适龄人口,15岁以下为少年儿童人口,65岁及以上为老年人口。

(1)根据图1预测2015~2030年期间我国人口数量的变化特点。

(2)根据图2,说明我国今后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趋势。

19.(2020·山东潍坊模拟)图Ⅰ为“某城市功能区分布图”,图Ⅱ为“该城市计划建设的海绵城市示意图”。

海绵城市是新一代城市雨洪管理概念,是指城市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雨水带来的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也可称之为“水弹性城市”。

据此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该城市拟在图Ⅰ铁路南部阴影地区新建重工业区,试分析其布局的合理性。

(2)简述该城市建设海绵城市带来的效益。

(3)西欧对海绵城市研究较早,但推广速度较慢。

从地理学角度分析其原因。

20.根据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下图为“北欧地区略图”,下表是“A、B两城市的气候资料图”。

表A、B两城市各月均温(℃)1月2月3月4月5月6月A 1.5 1.6 3.3 5.9 10.5 13.5B -2.8 -3 0.1 4.6 10.7 15.67月8月9月10月11月12月A 14.5 14.4 11.5 8.7 4.7 2.6B 17.2 16.2 11.9 7.5 2.6 -1材料二甲国的海洋渔业十分发达,在国内、国际占有重要地位。

是世界上第一个成立专门的渔业部的国家,渔业的管理、捕捞、加工和销售都形成了配套的体系,其渔业产品的90%都销往世界各地。

(1)简述乙国城市分布特点,并分析其主要自然区位因素。

(2)与B相比,简述A城市的气温特征,并分析原因。

(3)分析在甲国沿岸发展渔产品加工业的区位优势。

——★参考答案★——『答案』 1.B 2.C『答案』 3.B 4.D『解析』第3题,根据图表可知,该村迁出人口年龄最多的在15~59岁之间,即青壮年人口,而这部分迁出人口,主要迁入珠三角、重庆等经济发达的地区。

故导致该地区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是经济因素。

排除A、C、D,故选B。

第4题,人口的迁出使该地生态环境问题有所缓解,城市化速度减慢,公共设施负担减轻,A、B、C错误。

青壮年人口的迁出使当地留守儿童增多,D正确。

故选D。

『答案』 5.B 6.D『解析』第5题,读图可知,1983年台湾少儿人口数量较多,比重较高,故A错误。

2011年台湾30岁左右的人口数量最多,该年龄段人口出生在约30年前,即1983年前后,故B 正确。

1983年40岁至50岁年龄段人口数量与2060年同年龄段人口数量相当,但是不可能是同一群人,故C错误。

2060年劳动力数量少于2011年,故D错误。

选B。

第6题,台湾男女人口数量差别不大,故A错误。

台湾人口出生率已经开始下降,劳动力数量也在减少,故B、C错误。

鉴于劳动力减少,台湾需要发展科技,提高劳动效率。

选D。

『答案』7.B8.C『解析』第7题,图中奥地利、比利时、瑞士三个国家城市化增长速度在1980~1984年为负值,说明这三个国家出现逆城市化问题。

瑞士在1984~1989年仍是逆城市化状态,奥地利、比利时在1984~1989年的城市化增长速度为正值,是再城市化现象。

第8题,西欧国家主要是发达国家,工业主要是高新技术产业,而传统工业产值小,污染重,很难再复苏,①错。

经济发展水平越高,第三产业所占比重越大,所以再城市化的原因可能是第三产业的发展,②对。

再城市化是城市发展的后期表现,人与环境协调发展,生态环境不再恶化,城市环境质量改善,③错、④对。

『答案』9.C10.C11.B『解析』第9题,城市绿化的社会效益有创造城市景观、提供休憩场所等,而调节气候、吸烟滞尘属于生态效益。

第10题,人工草坪因其整洁美观,受城市绿化欢迎,因而成为现代城市的绿化主角。

第11题,由于野花、野草适应性强,用野花、野草绿化城市可以防止生物入侵,有助于保持生态系统稳定;将野草、野花作为绿化植被有绿化成本低,景致多样、富于变化等优势。

由材料可知,许多欧美国家用野草、野花代替人工草坪,不一定会增加绿地面积。

『答案』12.C13.B『解析』第12题,甲站点有多条地铁线交会,大致位于市中心,交通通达度最高,人流量大,地租最高,应地处中心商务区,B错误;丁站点没有位于市中心,该区域不是中心商务区,D错误;乙站点是1号线和4号线换乘站,交通便利,而且距离湖泊较近,环境优美,在城市外缘,应地处高级住宅区,A错误;丙站点位于城市外缘,环境优美,污染小,且有2号线与之相连,且离机场专线较近,应地处科技产业园,C正确。

第13题,该城市新建机场位于城市几何中心的东北部郊区,其机场专线联系了多条地铁线,交通更加便利;另外机场附近利于该地区的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同时住宅区未来也会在附近布局,故该城市的空间形态将最可能向东北发展,B正确。

『答案』14.B15.A『解析』第14题,城市地标建筑一般位于城市中的显赫地段、稀缺地段,最主要的功能是商务功能,据此可排除行政和休闲功能,A错误;城市地标建筑富有本土文化特点和内涵,具有一定的文化功能,市民可以随时融入其中,因此具有旅游功能,B正确;教育和住宅功能主要出现在低层建筑区,不适宜布局在城市地标建筑内,C、D错误。

第15题,城市地标建筑一般不会分布在山麓,受山脉阻挡,视觉效果差,故A正确;分布在水畔、广场、路口,视觉效果好,故B、C、D错误。

『答案』16.B17.D『解析』第16题,读图,随着城市化进程,商业用地比例增加,城市用地取决于地租和付租水平,商业用地付租水平高于居住用地,导致城市一环内居住用地比例下降,B对。

一环内为城市中心区,公共服务设施完善,A错。

工业用地面积大,而一环以内地租昂贵且布局工业会对城区环境产生很大影响,C错。

城市古建筑不一定分布在一环以内,D错。

故选B。

第17题,读图,该城市1996年~2007年三环外居住用地面积的比例不断增大,导致该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城市1996年~2007年三环外居住用地面积的比例变化的直接原因是城市化的发展,郊区交通等基础设施的完善,而三环外土地价格相对低廉,所以居住用地比例增大,故选D。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