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湾子小学
生态校园建设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加强学校管理,突出涵发展,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根据县教育局生态校园建设要求,结合学校实际,现就生态校园建设工作制定此方案。
一、总体目标
以“推进生态校园建设,突出涵发展、打造宜学宜教乐园”为目标,重点实施学校门脸绿化美化、四旁绿化、闲散地绿化、通道绿化, 建设园林景观小品,完善“三园”(花园、果园、菜园)建设、种植隔离植物墙、加强生态围墙建设等工程。
在现有建设基础上,进一步加大绿化、美化力度。
利用一年时间,全学乡各校平均绿化面积达50%以上,创建县级生态校园建设示校3所。
强化学生爱绿、植绿、护绿意识和习惯的培养。
二、实施原则
(一)规划先行的原则。
根据本校实际,编制绿化规划,制定实施方案和争创办法,并报学区中心校审定。
(二)重点推进的原则。
确定重点绿化区域,明确合理绿化节
点,科学制定分期规划,立足长远,着眼当前,积极稳步推进。
(三)适地适树的原则。
根据本单位的自然环境、地形地势,科学搭配绿化树种草皮,按照适地适树适草的原则,选用本地树种、灌木和草皮为主。
三、任务目标
学校要抓住时间节点,做好校园绿化的文章,学校绿化要整体设计、
合理布局。
树木选择高低错落、乔木灌木相得益彰,树种选择不要求洋、求贵,要以适合本地气候的树种为主,长寿树与速生树种搭配,适当选择长寿树种,多年后成为学校深厚文化底蕴的象征;面积小的学校也要因地制宜,见缝插绿、垂直排绿、隔墙透绿,争取做到无处不用、无处不美,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把校园建设成为绿树掩映、芳草凄凄、百花争艳的亮丽景观,展示学校生机勃勃、昂扬向上的精神,体现学校办学理念和办学品位。
四、方法途径
生态校园建设要结合学校建筑、地形、地貌等特点,充分体现校园文化特色和读书氛围,在有限的校园地域空间,以植物造景为主,设计必要的园林小品和文化艺术景观,尽量扩大绿地空间,使学校环境成为融生态、文化、观赏为一体的生态型园林景观。
(一)功能区的划分及设计思路。
1、道路系统
在校园的整个道路系统建设中,要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生态校园设计理念,可以采用传统的行道树列植法,也可以将树种按自然生态的方式设计,目的是让师生们在校园里行走时,仿佛置身于大自然的环境之中。
为了使校园的空间联系紧密,各功能区之间都能够方便学校师生们自由流动,可以在绿地空间里穿插园林型的步行道,使每个绿地与绿地之间、绿地与建筑物之间形成道路网,师生活动频繁的局部小广场要进行铺装设计。
在道路两侧可以栽植赏心悦目的花灌
木和起到遮荫作用的小乔木。
2、园林建筑小品
为了使校园生态景观容更加丰富,在师生休息区、生活区、教学区、运动区里,可以设计凉亭、绿廊、花架、曲桥、亲水平台、园桌凳、坐椅等园林建筑小品。
这些园林建筑小品的安排,既可满足师生们的学习和休息需要,又使学校景观园林化,对调节师生们的学习工作节奏,缓解师生们紧的学习工作情绪都起到积极的作用。
3、功能区园林文化设计
(1)校门区校门区是师生人流、车辆出入之处,具有交通集散功能和展示学校标志、校容校貌及形象的作用。
为了满足学生人流集散的需要,体现校前区的开敞,进校门的道路两侧可以设计树池,里面栽植高大的阔叶常绿树种,突出校园朴素大方、简洁明快、安静优美的特点,喻示着学校教学和管理的严谨态势,代表着学校的悠久历史和深邃的文化涵。
(2)教学区教学区是学校的中心区域,可以在教学楼周围,设计种植带,考虑到光线等因素,可以种植一些耐阴灌木,在树丛中点缀置石,形成自然野趣。
在绿地的小型空间里,安排圆桌凳,造成一个幽静的环境,供学生自习读书。
在教学楼外侧,可以设计悬挂式的种植箱,植悬垂植物,以扩大垂直绿化面积。
(3)休闲区其主要功能是为学校师生提供课间休息的场所和安静自习的环境。
可以用围廊、亲水平台、曲桥等园林建筑小品构成园林绿地景观,让桃红柳绿、柳浪闻莺的景色在校园展现。
(4)娱乐区为了体现艺术氛围,可以设计用环保型的彩色透水砖铺装地面,周围栽植一些花灌木,突出青春活泼的艺术氛围。
(5)生活区校园师生生活区是一个丰富多彩的活动区域,可以在
绿地中种植紫藤的花架,住宿楼前后设计坐椅,周围布置成庭院式休闲性绿地,给学生提供一个轻松休闲场地。
(6)运动区学校的体育运动区周围可以设计种植高大的吸声效果好的阔叶树种,形成隔声屏障。
(7 )防护林带在学校的围墙侧,主要种植树冠大的树种,与外界环境有所隔离,既可以降低粉尘,又可以减少噪声对附近居民的干扰或外界对学校的干扰。
(8)开展“三园”建设一是建设各种植物“花园”,形成草本木本相结合、大树小树相映衬的美丽花园;二是建设以樱桃树、杏树、子树、苹果树等为主的“果园”,形成象征着桃满园的丰硕果园;三是建设以栽种当地一些瓜果、蔬菜为主的经济“菜园”,通过师生的共同参与、共同管理,形成学校开展勤工俭学、打造循环经济的校园,让学生成为学校的主人。
“三园”建设要与学校文化活动相统一,做到设甬路,穿行自如,隔而不隔,界而未界,宜赏宜玩,避免高台深
院,无法涉足。
(9)围墙绿化学校围墙多为砖质或石质,可在围墙边种植具有吸附特性的藤蔓植物,攀缘其上;也可以种植能够观赏、并产生经济效益的多功能绿篱,增加绿化面积,节约经费开支。
五、实施步骤
(一)创建准备阶段(2016年2月一一3月)
学校要成立生态校园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该项工作的开展,呼吁师生、家长及社会积极参与支持学校创建工作。
精心编制本单位创建规
划,制定创建方案,分解任务,做好各项准备工作。
各学校要对本校的用地面积进行准确丈量测算,最大限度地扩大植树种草的面积,在规划过程中要把需要植树或种草的位置、面积、选用树种及株数等详细情况规划清楚,抓好落实。
(二)全面实施阶段(4月一一5月)
根据任务分工和规划要求,全面开展创建工作,积极扩大绿化面积,提高单位绿地覆盖率。
(三)巩固提高阶段(6月一一7月)
开展生态校园建设工作联查,全面巩固创建成果。
(四)迎接验收阶段(8月一一10月)
迎接学区、县教育局检查验收。
六、保障措施
生态校园建设是提升学校办学水平和涵发展的需要。
各学校要按照工作要求,提高认识,切实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强化领导,落实举措,确保实现目标任务。
(一)强化组织领导。
学区成立生态校园建设工作领导小组(附后)。
要成立相应组织,切实集中力量、集中时间、集中资源,加快推进,做到认识到位、责任到位、指导到位,效果明显。
(二)强化园林管护。
要建立校园绿地树木管护长效机制,明确
管养责任,做到林有其主,树有人管,管负其责。
要开发以“保护环境,珍爱绿色”为主题的校本课程,教师定期带领学生走出课堂,学习环境保护的知识,培养学生关爱大自然意识。
要挖掘课程涵,渗透环境教育。
充分发挥
学科教学主渠道的作用,有目的向学生传授环境科学知识和环境保护法规,使他们不断地加深对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环境以及环境恶化的现状及其后果的认识,不断地加深对环境保护、维护生态平衡以及提高生活质量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的理解。
逐渐培养学生爱护家园、保护地球、关爱生命、尊重自然的环境意识,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和生活习惯。
(三)强化督导考核。
山湾子小学园林式学校建设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初龙
副组长:王生孟凡玉
成员:各教学点负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