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学生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

小学生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

小学生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
培养小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是当今社会对儿童终生发展的要求。

儿童喜欢自由自在,随意行事,嬉戏打闹,并且充满了个性。

现在,农村夫妇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养双子女的家长很少,又大多外出打工,绝大部分学生是祖辈或亲友照管。

祖辈大多缺乏文化,溺爱孩子,孩子缺乏意志磨练和独立生活能力;托管在亲友处的孩子,大都性格抑郁、缺乏自信。

学校教育正是弥补家庭教育缺陷的有效形式。

每天放学,我都会看到这样的一些事情:奶奶为自己的孙子、孙女背书包。

生怕沉重的书包压断了孩子们纤瘦的腰骨。

这很大程度上制造了孩子依赖的心理。

在任教的过程中,我发现低年级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较差,随着年龄的增长,其生活自理能力逐渐增强。

培养学生的生活能力,要对不同年龄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

例如,教育低年级学生生活上的事情,如:收拾书包,学会扫地,要去学着做,不要依赖他人帮你完成。

并在具体生活中,让他们大胆尝试,储备一些经验,逐步在老师和家长的指导下,独立地完成这些日常琐事。

其次,我也会教给学生正确的生活自理的方法。

在生活中自理,在自理中生活,培养学生在生活中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获得如何生活、如何自理的方法,如何教给学生正确的生活自理方法呢?班主任老师需要多说、多做。

一年级孩子刚入学的时候,很多东西需要适应。

打扫卫生的任务还应让他们自己来做。

观察了一段时间,我制定了班级的值日细化表。

根据每个人的来校离校时间,我对每个人的值日任务做了详细的说明。

可是,怎样扫地,怎样擦桌子,要达到什么要求,这不是他们一天两天能做到的。

首先,先在全班说明了任务内容、要求,等到他们值日的当天对他们进行提醒,帮助他们养成习惯。

学生因为没有扫地的经验,要让他们学会扫地,教师必须手把手地教,让孩子们看老师怎么扫。

边扫边讲:要从教室前面开始扫,两手握住扫把的上部,身体站在侧面,弯腰依次前进,边扫边观察废纸和灰尘。

对于扫帚拿错的小朋友给予及时纠正。

经过一个阶段的培养,学生的自理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这离不开老师的细心指导和耐心教育。

我会一直做下去,努力提高学生独立生活的能力,让他们成为一个自立自强的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