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事件课件
省级人民政府
1h
国务院卫生行 政主管部门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
(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通报 全国通报、向邻省通报、向邻国通报
(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发布 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 授权省级卫生行政部门。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
五、应急处理
1、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的启动
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应当组织专家对突发事件进行综 合评估,初步判断突发事件的类型,提出是否启动突
Ⅱ级:重大, Ⅲ级:较大, Ⅳ级:一般,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
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理方针和原则 应急处理方针——预防为主
处理原则:
1、统一领导、统一指挥
突发事件发生后,由国务院设立全国突发事 件应急处理指挥部,负责对全国突发事件应急 处理的统一领导、统一指挥。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
三、预防与应急准备 1、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的制定 应急预案:经一定程序制定的处置突发事件的 事先方案。 原 则: 分类指导,快速反应。
国务院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制定全国突 负责机构: 发事件应急预案,报请国务院批准。
省级人民政府制定本辖区的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 应急预案的主要内容: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
6)人员和疫区的控制
根据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的需要,突发事件应 急处理指挥部有权紧急调集人员、储备的物资、 交通工具以及相关设施、设备;必要时,对人员 进行疏散或者隔离,并可以依法对传染病疫区实 行封锁。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
四、报告与信息发布 国家建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报告制度。 (一)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报告 1、报告主体 任何单位和个人。 责任报告单位; 责任报告人。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
2、应报告的情形
1)发生或者可能发生传染病暴发、流行的; 2)发生或者发现不明原因的群体性疾病的; 3)发生传染病菌种、毒种丢失的;
交通工具上发现需采取应急控制措施的传染病病人、 疑似传染病病人,其负责人应当以最快的方式通知前方 停靠点,并向交通工具的营运单位报告。 营运单位应当立即向交通工具营运单位行政主管部 门和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报告。 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接到报告后,应当立即组织有关 人员采取相应的医学处置措施。
发事件应急预案的建议。
在全国范围内或者跨省、自治区、直辖市范围内启动 全国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由国务院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报 国务院批准后实施。 省、自治区、直辖市启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由省、 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决定,并向国务院报告。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
2、应急处理措施 1)突发事件调查、确证、处置、控制和评价
严重性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 3、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分级
Ⅰ级:特别重大
1)肺鼠疫、肺炭疽在大中城市发生并有扩散趋势,
或波及两省;2)非典、人禽流感;3)波及多个省份
的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4)新传染病或我国未发生
制传染病,或我国已消灭传染病;5)发生烈性病菌 株、毒株或致病因子丢失事件;6)… …7)… ...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 背景:
2003年突如其来的非典型肺炎敲醒了中国 大地疫病预防的警钟。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
于2003年5月9日
签署国务院第376号令,
公布施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
目的: 为了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消除突发公共卫生 事件的危害,保障公众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维 护正常的社会秩序。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
一、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概念
1、定义与范围: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
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
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
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
幻灯片 28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
2、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特征 突发性 公共卫生属性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
2、突发事件预防控制体系
1)突发事件应急知识教育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做好传染病预防和其他公共卫生 工作,防范突发事件的发生。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和其 他有关部门,应当对公众开展突发事件应急知识的专 门教育,增强全社会对突发事件的防范意识和应对能 力。
2)监测和预警
3)物资储备
4)医疗急救服务网络——健全组织,提高技能
国务院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和其他 有关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做好 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的有关工作。 2、分级负责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在各自的 职责范围内做好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的有关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 具体负责组织突发事件的调查、控制和医疗救治 工作。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 3、反应及时,措施果断 政府有关部门部门应及时作出反应,搜集 报告疫情及有关部门情况,立即组织调查、组 织医疗队伍,积极开展救治。并向政府出言建 策,采取果断措施控制事态发展。 4、依靠科学,加强合作 力争做到:消除危险源, 减轻危害后果, 及时救治患者,避免重复发生。
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第一、二类)幻灯片 30
4)发生或者可能发生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事件的。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 3、报 告 的 时 限
监测机构 医疗卫生机构 有关单位
2h
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
2h
本级人 民政府 上级人民政府卫 生行政主管部门 国务院卫生行 政主管部门
国务院
立即
2h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1)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指挥部的组成和相关部门的职责;
2)突发事件的监测与预警;
3)突发事件信息的收集、分析、报告、通报制度; 4)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技术和监测机构及其任务;
5)突发事件的分级和应急处理工作方案;
6)突发事件预防、现场控制,应急设施、设备、救治 药品和医疗器械以及其他物资和技术的储备与调度; 7)突发事件应急处理专业队伍的建设和培训。
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负责
2)法定传染病的宣布
国务院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对新发现的突发传染病, 根据危害程度、流行强度,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
染病防治法》的规定及时宣布为法定传染病;宣布为
甲类传染病的,由国务院决定。乙类、丙类传染病病 种,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决定。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
3)应急物资的生产、供应和运输 4)人员和物资的调集 5)交通工具上传染病人的处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