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营造技术 第1页,共4页森林营造技术第2页,共4页《森林营造技术》试卷八答案一、名词解释:10%1、造林:在无林地、无立木林地、疏林地、灌木林地和有林地上通过人工措施而形成、恢复和改善森林、林木、灌木林的过程,是在造林地上进行的播种造林、植苗造林和分殖造林的总称。
2、森林立地:指某一森林地段上的植被与其环境的总和,包括地质、地貌、气候、土壤、植被等。
3、生态公益林:维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保护生态平衡,保护生物多样性等满足人类社会的生态、社会需求和可持续发展为主体功能,主要提供公益性、社会性产品或服务的森林、林木、林地。
4、造林技术档案:是造林施工的历史记录,一般以小班为单位建立。
是掌握情况、积累资料、总结经验、改进技术和经营工作的可靠依据。
5、天然林资源保护:狭义地说,天然林保护是保护天然林林分不被破坏,维持其林分的结构与生产力,并使其资源得以发展。
广义地讲,是对天然林与可以恢复天然林的地段进行科学经营,使现有天然林具有更完善的生态结构,生态环境得到改善,生产力与生物多样性得以提高,使迹地得以天然更新或按适地适树原则建立较好的天然或人工群落。
二、填空题20%(每空0.5分)1、人工林中商品林指 用材林 、 经济林 、 薪炭林 ,生态公益林指 防护林 、 特用林 。
2、林业两大体系指 比较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 、 比较完备的林业生态体系 。
3、行状配置有 长方形 、 正方形 、 正三角形 、 品字形 配置四种类型。
4、防护林适地适树的一般标准是 成活 、 成林 、 具有防护效益 、 具有一定稳定性 。
5、人工林建设的程序是 项目的确立、 方案决策 、 总体规划设计、年度施工设计 和 工程管理。
6、造林地的立地因子有 气候 、 地形、 土壤 、 水文 、 植被 和 人为因子 。
7、混交方法有 株间混交 、 行间混交 、 带状混交 、 块状混交 、 星状混交 。
8、四旁地指的是路旁 、 村旁 、 宅旁 、 水旁 。
9、竹子的地下茎可分为 单轴散生型 、 合轴丛生型 、 混生型 等三种类型。
10、当生态公益林混交林比例在__30%___(不含)以下时,综合造林合格率为零。
三、选择题15%(每题1分,把正确答案代码填写在横线上) 1.水源涵养林属 b 。
a 、用材林b 、防护林c 、经济林d 、特用林 2.自然保护区的森林属于 d 。
a 、用材林b 、防护林c 、经济林d 、特用林3、在林分生长过程中,对五大生活因子起再分配作用的立地因子是 d 。
a. 降水量 b. 土壤理化性质 c. 地质地貌 d. 地形4、判定地位级的方法是 d 。
a.分析土壤肥力b.比较林木粗度c.比较蓄积量d.比较林木高度 5、在江河上游集水区,以涵养水源为主要目的营造的森林称 b 。
a.水土保持林 b.水源涵养林 c.防风固沙林 d.农田防护林 6、在山地划分立地类型所采用的方法是 a 。
a 、主导因子法 b 、生活因子法7、下列混交类型中,抗火灾能力最强的是 b 。
a 、针针混交b 、阔阔混交c 、针叶落叶阔叶混交d 、针叶常绿阔叶混交 8、适地适树的主要途径是 a 。
a 、选地适树或选树适地b 、改地适权树c 、改树适地d 、a +b +c 9、植苗造林一般不宜太深,其栽植深度小苗应比原土印深多少厘米 _。
a.1-3 b.3-10 c.10-15 d.15-20 10、在干旱瘠薄的造林地上水是影响林木生长的 d _。
a.因素之一b.次要因素c.较重要的因素d.决定因素11、在人工林的培育过程中,对处于幼林郁闭前阶段的林分应采用____ d_____管理措施。
a.促进栽植苗木的成活 b.抚育采伐 c.施肥及松土除草 d.以上a 、b 、c12、造林采用样地法检查成活率,成片造林面积为10公顷,样地面积应占造林面积___ b _____。
a.4% b.3% c.2% d.1% 13、植苗造林成活的关键是___ c_ ____。
a 、整地质量b 、造林季节的选择c 、苗木体内水分平衡d 、抚育管理 14、为提高造林成活率,要做到随取随运随栽,其道理 b 。
a.减少成本 b.保持水分平衡 c.不误时间15、人工幼林的土壤管理措施中,_____a__ _ 是最主要的一项工作。
a.松土除草 b.灌溉与排水 c.施肥 d.林农间作 四、判断题10%[在题后()对的打“√”,错的打“×”]1. 选择造林树种时,首先应考虑社会需求。
( × )2.林业区划规划的林种是一个大范围的林种框架,允许在一定范围内发展与主要林种相配合的其他林种。
( √ )森林营造技术第3页,共4页森林营造技术第4页,共4页3、选地适树或选树适地是适地适树的主要途径。
( √ )4、我国森林的现实生产力水平较高。
( × )5、春季造林的成活率检查验收应在当年秋季或第二年春季进行。
( √ )6、造林地一切自然因子的综合称为立地条件。
( × )7、带状混交和块状混交适用于种间矛盾比较尖锐的树种混交。
( √ )8、薪炭林与煤炭石油相比,是一种污染少、无限量、能再生的能源。
单位 ( √ )9、为了抵抗不良的立地环境,保持水土和进行林粮间作,宜采用群状配置形式。
( √ )10、单纯林比混交林能充分利用林地的立地条件。
( × )五、思考题31%1、简述提高人工林生产力的途径与措施。
8%答:提高人工林生产力的途径包括下面三个方面:应使其个体遗传基础优良;设计并调控人工林的合理群体结构;创造人工林生长适宜的外界环境。
提高人工林生产力的措施有以下六个方面:良种壮苗、适地适树、合理结构、细致整地、认真种植、抚育保护。
2、以穴植法为例,分析植苗造林过程和技术要点。
8%答:⑴按苗木规格挖好栽植穴,做到底平、壁直不呈锅底状,心表土分开放,草根石块捡净。
⑵选调本地或优良产区优良品种的Ⅰ、Ⅱ级壮苗,据不同造林目的选择合适的苗龄,并做好苗木保护处理。
⑶栽植上做到“三埋两踩一提苗”,确保穴大根舒、深浅适度、根土密接、方向正确。
⑹据不同地区、不同树种做到适时栽植。
3、以造林作业设计实习为例,叙述怎样正确选择设计造林树种?8%答:造林树种选择应遵循林学、生态学、生物学、可行性的基本原则。
因此应在立地条件划分的基础之上,进行对比分析,判断不同立地上的适生树种;其次比较培育目标,确定主要造林树种;再次根据种苗来源,栽培技术等因素,最后确定造林树种;最后对同一地区,在选出主要造林树种的同时,还要选出次要造林树种。
并做到重点与一般相结合、择优选用、因树因地制宜、考虑经营目的科学选择造林树种。
4、简述人工林幼林抚育管理的意义及主要措施?7%答:人工幼林抚育管理的措施有松土除草、水肥管理、幼林管理、幼林保护、幼林补植、造林检查验收、造林技术建档等。
其中主要措施有:⑴松土除草:包含松土和除草两方面,是幼林土壤管理最重要的措施,应科学确定其时间、次数、方法、深度等;⑵水肥管理:指幼林浇灌、排水和施肥,浇灌和排水可据具体情况选用;幼林施肥是幼林管理重要的措施,应遵循施肥基本原则,依据树种特性、幼树生长发育规律、林地环境条件等科学确定施肥时间、肥料种类、方法、施肥量;⑶幼林除蘖、修枝等工作;⑷预防火灾、防治病虫鸟兽等幼林保护工作;⑸造林补植和检查验收等。
六、论述题14%论述造林实践中怎样做到适地适树。
答:适地适树是造林树种选择的最基本原则,在造林实践中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做到适地适树。
⑴充分了解造林地特性:要做到适地适树必须先了解造林地的特性,生产中可通过立地分类,将造林地划分成若干种反映当地实际环境条件的立地条件类型,分立地类型归纳、描述各立地类型的地形特点、土壤特点、植被特点,了解、掌握造林地的特性。
⑵了解造林树种特性:树种特性包括生物学特性和生态学特性,适地适树考虑的是树种的生态学特性。
自然界树种千千万万,不同树种的生态特性是不一样的, 适应范围也不相同,因此,了解树种生态学特性很重要,可用文献法和调查分析法了解造林树种的生态特性。
⑶还应分析地和树关系,从而确定正确的适生树种。
首先,分析树种对气候因子的要求;其次,分析树种对土壤因子的要求;再次,分析树种对地形因子的要求。
⑷最后确定适地适树方案:通过地树分析,在一个经营单位内,同一种立地条件可能有几个适宜树种,同一个树种也可能适用于几种立地条件,不同树种的适应性大小和经济价值、生态价值也有较大差异,应将造林目的与适地适树的要求结合起来综合考虑,确定适地适树的方案,即确定哪些是主要造林树种,哪些是次要造林树种,并确定发展的比例。
主要造林树种应是最适生、最高产、经济价值又最大的树种;而次要造林树种则是哪些经济价值很高但要求条件过于苛刻,或适应性很强但经济价值稍低的树种,或是其它能适应特殊立地条件的树种。
每个经营单位根据经营方针、林种比例及立地条件特点,选定为主要造林树种的只是少数几个最适合树种。
但是必须注意,在一个经营单位内,树种不能太单调,要把速生树种和珍贵树种、针叶树种和阔叶树种、对立地条件要求严格的树种和广域性树种适当地搭配起来,确定各树种适宜的发展比例,使树种选择方案既能发挥多种立地条件的综合生产潜力,又能满足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多方面的要求,并发挥良好的生态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