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2015
学年度第一学期
13级林业技术、野生植物开发与利用专业
《森林营造技术》期末考试试卷(B)
(考试时间:90分钟)
出题人:许哲审题人:吴世义
一、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10分)
1、人工林
2、林种
3、适地适树
4、混交林
5、植苗造林
二、填空题:(每空0.5分,共15分)
1、根据森林的起源不同,将森林分为()和()。
2、根据《森林法》将森林划分为5大类,即()、()、
()、()和()。
3、种植点行状配置主要有()、()、()、
()。
4、常见的块状整地的方法有()、()、()
和()。
5、造林地的立地因子有()、()、()、()、()
和()。
6、()是营造速生丰产林必须遵守的基本原则。
7、薪炭林的作业方式主要有()、()、
()、()。
8、一般两次灌溉间隔期以保持土壤含水量在最大田间持水量的()
以上为宜。
9、树种选择的基础是()、()、()。
三、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
1、速生的树种()丰产树种。
A.一定是
B.不一定是
C.肯定不是
D.也是
2、划分立地类型的主要依据是()。
A.地形、土壤、植被
B.气候、地形、土壤
C.气候、地形、植被
D.地形、土壤
3、确定造林密度时()。
A.耐阴树种宜稀
B.喜光树种宜稀
C.慢生树种宜稀
4、混交林中主要树种比例应()。
A.大于伴生树种
B.小于伴生树种
C.等于伴生树种
5、我国植苗造林最常用的季节是()。
A.春季
B.雨季
C.秋季
D.冬季
6、()适用于条件较好的造林地。
A.穴状整地
B.块状整地
C.鱼鳞坑整地
D.高台整地
7、红松为幼年阶段(),成年阶段为中性的树种。
A.耐阴
B.喜光
C.中性
D.喜阴
8、植苗造林成活的关键是()。
A.苗木体内水分平衡
B.整地质量
C.造林季节选择
D.抚育管理
9、针叶林下多为酸性土壤,可适当施()肥。
A.氮
B. 磷
C. 钾
D. 钙
10、造林采用样地法检查成活率,成片造林面积为30公顷,样地面积应占造林面积()。
A.4%
B.2 %
C.3 %
D.1%
11、采用株行距为2×3米的正方形配置每公顷植苗数为()。
A.167株
B.1667株
C.2300株
D.3300株
12、下列树种适用于我国北方速生丰产的树种是()。
A. 桉树
B.红松
C.杨树
D.柳树
13、下列方法不能预防不利种间关系发生的是()。
A.混交树种
B. 混交方法
C. 混交比例
D. 整地方法
14、在栽植前对苗木处理不正确的做法是()。
A. 五不离水
B.截干
C.减去苗干高度的1/3—1/2
D.修根
15、关于植苗造林,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先填心土,后表土
B.栽植深度一般比原土印深2-3厘米
C.植苗造林中,填心土
D.栽植深度一般比原土印深1-3厘米
16、下列不属于播种造林的方法是()。
A.块播 B.条播 C.穴播 D.沟播17、在保证主要树种占多数的前提下,如主要树种竞争力强,混交树种的比例可适当()。
A.增大
B.减少
C. 增大或减少均可
18、防止主要害风的主带要与主要害风方向()。
A.平行
B.垂直
C.相交
19、不属于北方三大珍贵硬阔的是()。
A.胡桃楸
B.黄菠萝
C.水曲柳
D.蒙古栎
20、北方常用的造林树种是()。
A.兴安落叶松
B.马尾松
C.杉木
D.桉树
四、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
1、造林地清理方法有全面清理、割除清理、烧除清理、堆积清理。
()
2、营造混交林最关键的是选好混交比例。
()
3、在山地划分立地类型所采用的方法是主导因子法。
()
4、根据造林检查,成活率不足50%时重造。
()
5、林班是进行森林经营、组织木材生产的最小单位,也是调查设计的基本单位。
()
6、在宜林的荒山、荒地及其他无林地上人工栽培林木,称为人工更新。
()
7、草坪草浇灌时间应该以傍晚为宜。
()
8、造林区划是林业区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在林业区划的基础上进行的,可以通过统一的林业区划表达出来。
()
9、合理的人工林结构应是既能充分地利用造林地的环境条件,又保证每株树木都得到充足的生长空间。
()
10、适地适树的主要途径是选树适地。
()
五、简答题:(共15分)
1、提高人工林生产力的措施有哪些? (6分)
2、树种选择的原则有哪些?(4分)
3、穴植法栽植的主要步骤及注意事项有哪些?(5分)六、论述题:(共10分)论述红松栽植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