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国际商务

国际商务

国际商务1.国际商务的四种风险(政治、文化、金融、贸易):1.商业风险(贸易)2.货币风险(金融)3.国家风险(政治)4.跨文化风险(文化)2.市场全球化的维度1.国家经济的相互依存2.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的兴起3.生产的全球化4.全球投资和金融流动的增长5.购买者生活方式和偏好的趋同6.服务的全球化3.核心企业进军国际战略1).基于交易:全球采购或进口、出口、对待贸易2)所有者权益、版权、对外直接投资(FDI )、合作、经营企业3)基于契约关系:许可证贸易、特许经营4.国际贸易理论、六点要素:1)重商主义学说:鼓励出口、限制进口、追求贸易顺差以及由此带来的货币流入、货币是财富的唯一表现形式和国家富强的象征2)绝对优势理论:各国都有自己的绝对优势,分工与绝对优势,自由贸易有效。

3)比较优势理论:比较优势是分工和贸易的依据, 即使那些不具备绝对优势的国家也可以参加国际贸易,“两优取其重,丙劣取其轻”。

4)要素禀赋理论:各国的生产要素禀赋不同,价格的相对差异,国际贸易的发生5)新贸易理论:人才资本说,需求相似说、规模经济理念、技术差距理论、“干中学”与技术创新。

6)国际产品生命周期理论:生产技术要经历三个演化时期:推介期、成熟期、标准化时期5.国家产业政策(钻石模型)6.国际产品生命周期理论三个阶段的表现、特征、怎么变化?1)三个阶段分别为推介期、成熟期、标准化时期2)推介期:一个新产品往往生产于一个经济发达的国家。

例如美国等国家掌握百分百的资金和先进的研发能力,这是新产品开发所需要的核心要素。

同时,发达的经济也向企业提供了意志购买昂贵新产品的需求,在产品的推介期,新产品在一国内生产,该国暂时享有垄断地位。

(新产品、经济发达、垄断)成熟期:生产商大量生产该商品,并且没法向其他经济发达的国家出口。

但是逐渐这种产品的生产变得更加常规也变得外国厂商开始,从而终结了发明者的垄断地位。

在这一时期,随着竞争的逐渐加剧,出口门单将越来越多地来自于低收入国家,生产国将只能赚取微薄的利润。

(大量生产、出口、变得常规、终结垄断、低收入国家)标准化时期:产品的生产已经广泛传播,生产制造也变得简单。

在产品发展初期,生产需求研发领域内和生产制造的专门人员,一旦标准化后,主要工作就变成了用便宜的原材料和低成本的劳动力进行大量生产结果。

这种产品的生产将逐渐转移到那些成本竞争优势的国家,从而能够经济有效地通过出口市场服务全球。

渐渐地,该 产品的发明国却成为了净进口国,包括发明国的其他经济的需求,由于进口发展中国家产品面达到饱和。

事实上,这种产品的出口将会引起其潜在技术的广泛传播,并使其生产在全球得以标准化 要素概况企业策略、结构和竞争环境相关支持产业需求状况3)怎么变化:一国的生产优势是动态的,不是一成不变的,全球的企业在创造着新产品,另一些企业在模拟,产品周期也在不断地开始、结束。

**的理论今天不再有效,如今的新产品在全球范围内扩展地埸快,产品生命周期越来越短。

7.由东道主的法律环境引起的国家风险:1).外国投资法2)对经营形式和经营行为的控制3)营销和销售法律4)关于收入记回本国的法律5)环境法6)合同法7)残联风和电子商务法规8)不充分或不完善的法律体制8.政府干预的根本原因(带来收入、安全和福利、增加就业、带来利益):1). 主要原因:a).关税等政府干预措施可以为政府带来可观的收入b).自认干预可以确保一国国民安全和福利c).通过一些增加就业机会,促进经济增长的政策,一国可以达到其经济、政治或社会目标。

d).政府干预可以为本国企业和产业带来利益。

2)具体原因:a). 保护国家经济;b). 保护幼稚经济防御性原因:c).保护国家安全d).保护国家文化与特性攻击性原因:a). 国家策略,b).增加就业9.对外直接投资动机1) 市场需求型动机:抓住进入新市场的机遇,追随重要客户,与主要竞争对手在其母国市场展开竞争2) 资源或资产追求型:获取原材料,获取知识或其他资产,在重要市场获取技术管理专长3)效率追求型动机:减少采购、生产成本、使产地接近消费者,利用政府的激励政策,避开贸易壁垒。

10. 保护知识产权的指导方针:1)许多国家的知识产权保护法约束力很弱2)在企业开展业务的每一个国家注册知识产权3)重要的国际公约包括:保护知识产权的巴黎公约、保护文学和艺术作品的尼泊尔公约、保护表演和广播组织罗马公约4)世界贸易组织出台了《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5)了解当地的知识产权法律和强制水平6)避开知识产权保护法国家7)确保协议对知识产权的监督8)向法庭起诉知识产权侵权行为9)监控蹭商和发展伙伴的侵权行为10)发展与合作伙伴亲密、信任的关系11)给合作伙伴提供优越的资源支持12)对雇员进行培训以保护资产1.国际商务与国内商务的差异:国际商务在国与国之间进行,使用不同的商务策略,包括文化,语言,政治系统,法律系统,经济环境,基础设施等都有差异,和国内商务相比,企业不仅处于陌生的环境当中,而且会遇到公司很多无法控制的因素,而导致企业新的或更大的风险。

2.国际商务的四种风险:1).跨文化风险:因文化误解使得某些人的利益濒临险境,由于语言,生活方式、思维模式、习俗、家教差异引起的文化差异,谈判模式、决策风格、道德实践不同。

2)国家风险:政治风险,指国外政治、法律和经济环境的变化对企业经营和盈利模式造成的潜在影响,包括外国政府对企业商业活动进行的潜在干预,政府干预,保护主义、贸易和投资壁垒;官僚主义,拖拉作风行政延迟和腐败缺乏对知识产权的法律保护,对外国企业不得的方法,经济失败与管理不当,社会和政治动荡和缺乏稳定。

3)货币风险:金融风险,不利的货币汇率波动所引起的风险,资产评估、外国税收刻度,通货膨胀性定价与转移定价。

4)商业风险:企业因战略、策略和方式的潜在损失或挫败合作伙伴实力薄弱,经营总是市场进入时机,竞争强度,战略实施不利。

3.市场全球化的维度(6个):1)国际经济的融洽和相互依存:企业促进这一融洽的方式是政府降低国际贸易和投资的壁垒,企业开展共同的国际活动2)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的兴起:例如欧盟(EU),北美自由贸易协定(NAFA)和拉丁美洲的南方共同市场。

自由贸易组织由两个或更多的国家组成,以减少或消除贸易投资壁垒。

3)全球投资和金融流动的增长:与对外直接投资,货币多易和全球资本市场相联系。

4)购买者生活方式和偏好的趋同:全球媒体助长欧美及其他地方的生活方式;企业产品。

5)生产的全球化:为降低成本,企业在劳动力成本低的地区进行生产,如墨西哥在和东欧;企业还在海外进行采购6)服务的全球化:银行业、,零售业和其他服务行业都在快速的开展国际化,企业正将价值链中的商业流程和其他服务外包给外国的企业,还有一个较新的趋势是许多人出国去寻找低廉的服务。

4.核心企业进军国际战略:进入的形成不仅取决于商务内容的性质,还取决于核心企业及其产品和目标和性质国际交易性质:产品交易,服务成无形产品的合同性交换,在外企业的股权。

1)全球进口或采购:从国外采购产品和服务的战略2)出口:将一国境内生产的产品或服务出售,分销给其他国消费者的战略3)对等贸易:全部或部分贷款以实物而非现金支付的国际贸易活动4)许可证贸易:公司授权某国外合作者使用其知识产权,进而换取技术使用5)特许经营:在零售业非常普遍,麦当劳、康思都乐,21世纪不动产企业都通过特许经营向国外服务者提供服务6)对外直接投资(FDI):通过在国外市场进行投资并因此获得某个工厂,子公司或其他设施的所有权,从而在国外市场建立起一个根据地7)合作经营企业:包括合资企业,公司也是在国外类似股权似投资,只不过要与另一家公司形成合股关系。

5.为何国家要进行贸易?通过专业化,贸易能够使国家更有效地利用其资源,贸易提高了本产业和工人和生产力,也可以帮助一国居民达到更高的生活水平,并且降低生活花销。

6.解释国际贸易的六个基本理论(重商、两个优势、禀赋、生命周期、新贸易):1)重商主义:主张鼓励出口、限制进口,追求贸易顺着以及由此带来的贸易流入(有退步作用,但片面性很大)代表人们在国际贸易早期对其有了必要性理解,积极发展本国工业,鼓励出口等有指导意义。

2)绝对优势理论:各国都有各国自己的优势,分工与绝对优势,自由贸易优势,关于分工能提高劳动生产率,参与国际分工与国际贸易对现在仍有重要意义,但只能解释具有绝对优势的国家如何参与国际分工与国际贸易。

3)比较优势理论:是分工和贸易的优势,即使那些不具备绝对优势的国家也可以参加国际贸易,两优取其重,两劣取其轻,更加全面的提示了国际贸易发生的原因,为世界各国尤其是经济实力满后的国家,与国际分工与国际贸易提供了理论依据,但没有涉及更深层次的问题(国际贸易)4)要素禀赋理论:本国稀缺生产要素的产品进口,出口本国丰裕生产的要素的产品,用生产要素禀赋的差异寻求冲释国际贸易发展和商品结构的原因,以及国际贸易要素价格的影响,但缺乏现实基础,理论与现实差距很大。

5)国际产品生命周期理论:6)新贸易理论:随着生产量的上升,在规模经济的条件下,规模报酬对于在国际市场上的更好表现有重要作用,比如企业做商用飞机,成本很高,只有对它进行地专门化生产,生产力提高,单位成本下降,大量的生产才能产生利润,当地的经济才能有好的收益,但是,国内市场小,无法销售*为产品而达到规模经济,所以只能出口去解决问题,所以新贸易理论有篮球只能生产很少各类产品的国家。

7.由东道主国的法律环境引起的国家风险1)外国投资法:影响着公司选择体积市场进入战场,影响着它们的经营和业绩,许多国家对外国直接投资流入进行限制。

2)对经营形式和经营行为的控制:政府强迫公司遵守涉及关于在该国境内公司应当如何生产营销,分销活动的内容的法律法规,但可能会降低公司的效率,可能或两者都降低,通俗的讲就是将其复杂化。

3)营销和销售说:确定了在广告、推销、分销时可以采取那些做法。

EG:芬兰、法国不能播香烟电视广告。

4)关于收入回本国的法律:在某些国家,政府会制定法律限制资金转移,叫保护硬通胀。

Eg:日元、欧元、美元,这种限制对外国直接投资注入产生不利影响,但在缺乏硬通货的国家这是不常见的。

5)环境法:保护自然资源、减少污染、阻止滥用空气、土地、水资源等行为,eg:德国遵守回收法律。

6)合同法:使合同各方拥有权利、义务、责任7)互联网和电子商务法规:是法律体系的前沿,有待改进。

8)不不完善的法律体制:以企业、国家有风险,改进。

8.政府干预的主要原因:1)防御性原因:a)保护国家经济:支持者设置贸易壁垒,降低廉价商品的进口数额;反对者,外国也会设置贸易壁垒,出口商品的降低。

b)保护幼稚产业:一些新兴产业、缺乏经验,先进的知识技术,也缺乏与国外同类产业竞争者所具备的成熟的规模,所以要保护,以防备竞争,通过对外国进口企业采用短期贸易壁垒,可以保证其获得国内市场一定的份额,同时也帮助发展了国家的现代产业部门,但很难取消,则逐渐降低效率,消费者则得用更高的价钱去买企业产品,c)保护国家安全:对与一国防与安全有关系产品。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