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课《色彩的对比》说课稿
课时:1课时
一、教材分析:
色彩的对比是一节色彩知识课,色彩具有多样性,当两种以上的色彩以空间或时间关系相比较,表现出差别,就产生了色彩的对比。
色彩的对比包括色相对比、明度对比、冷暖对比等。
有些色彩的对比给人感觉是强烈的、活跃的,有的色彩的对比则相对较为柔和。
本课教学的重点是让学生学习与感受色相之间产生的较为强烈的对比。
通过提供了色彩对比的摄影作品和绘画作品,让学生在欣赏的过程中感悟对比产生的强烈、跳跃的美感,以及对比色在生活中的广泛运用,这也为学生学习本课知识提供了必要的素材。
二、学情分析:
本课面对的群体是小学高年级阶段五年级的学生,随着年龄和经验的增长,五年级学生的身心都得到了很大的发展,思维形式由具体形象逐步向抽象思维发展,心理活动的随意性和自觉性也在增强,表现能力有所加强,并掌握了一些基础的手工技能以及对各种材料的综合运用,对造型及色彩搭配也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还能运用一些造型方式和美术表现技法,对自己的所观察到的对象进行审美分析和理性认识,还有的学生能对美术材料进一步拓展,寻求技法和表现方法的创新,课堂上能够大胆想像创造,作品内容丰富。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感受色彩对比的视觉体验,认识色彩对比的形式美感。
2.过程与方法:提高学生对色彩对比的审美能力,能够欣赏分析生活或者绘画中的色彩对比之美。
3.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够运用色彩对比对画面进行装饰和搭配,能够创作美丽的色彩对比作品。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1、感受色彩对比,培养学生对色彩美的表现力。
2、怎么把对比色用得舒服漂亮又活泼。
难点:1、色彩的微妙变化对画面的影响。
2、能够灵活运用对比色的搭配法则。
五、教法学法:
1、读图观察法:教师利用大量的视觉传达元素(PPT),让学生通过读图观察,从眼睛看的视觉刺激开始,激发学生感受对比色的美,体会课堂教学的趣味,认识以及对比色的配色特性,从而喜欢和愿意学习对比色的搭配方法。
2、合作交流法:在问答和作业部分,引导学生乐于表达观点,愿意交流想法,特别是分组讨论设计的时候,要激发学生尝试设定主题,尝试分工合作,尝试自主安排,体现小组团队之间协作能力。
六、教学策略:
1. 激发动机——讲授新课——运用巩固——检查效果。
七、教学准备:
1.教师:PPT课件、绘画材料、实例作品。
2.学生:绘画工具、手工工具。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引入课题(5分钟)
1、初步认识对比关系。
图1:高和矮
图2:胖和瘦
图3:大和小
通过运用具象的事物进行类比的方式,使学生先了解“对比”的概念,以方便对后面色彩对比的理解。
2、什么叫做对比?
概念:对比是把具有明显差异、矛盾和对立的双方安排在一起,进行对照比较的表现手法,这样的表现手法会使差异双方的矛盾更突出,特征更明显。
首先了解“对比”的概念,为后面的课堂定下了对比的标准,并使学生可以用对比的概念来指导自己认识和发现后面的学习知识点,从而不走歪路不走弯路。
3、看图找对比并导入课题。
4、出示课题《第一课色彩的对比》。
(板书)
三、新授阶段(10分钟)
1、以三原色为例,观察以下图像,它们哪一张颜色产生差异更明显呢?找到三组对比色。
a、红色—绿色(板书)
b、黄色—紫色
c、蓝色—橙色
其实是在复习三原色知识的同时,加深对三原色的认识,同时导出今天的主题内容——红黄蓝相对应的对比色。
2、通过看色环,发现对比色的关系特征。
本环节让学生通过观察连线,使学生了解对比色在色环上的位置,同时自己能够推理出其它的更多对比色。
3、颜色中的强对比和弱对比。
简略的了解,使学生大致懂得颜色微妙的变化,对视觉有相应的影响,对比色也可以在相对应的范围内进
行小范围的变化。
4、活动:一起在色环中找一找更多的对比色。
①黄绿—红紫
②蓝紫—黄橙
③蓝绿—红橙
在规律上继续探索,从而不局限于只有三组对比色,为后面作业部分学生能更丰富的上色打好铺垫。
5、感受生活中的色彩对比,欣赏色彩对比色的美。
①自然风景里的色彩对比。
②动物的色彩对比。
③绘画中的色彩对比。
④苗族服饰与蜡染艺术中的色彩对比。
欣赏的过程重在感受对比色的视觉体验,所以运用简短的评述或者一语带过,只在苗族服饰部分增加语言描述,促使学生多一些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了解,特别是对家乡的民族文化产生兴趣,并进一步了解苗族服饰。
学生进行简单的欣赏描述,表达自己的欣赏体验。
6、看图分析,得出对比色搭配的法则。
①改变其中一方色彩面积的大小。
②改变一方色彩的明度和纯度。
③运用金、银、黑白灰等色线分隔色块。
教科书上有具体的搭配法则,学生也可以很方便的看书了解,为作业做好准备。
四、学生作业并巡视指导(20分钟)
1、分组合作(分为绘画组和手工组)。
2、绘画组:运用对比色给线稿添加对比的颜色。
3、手工组:运用手工的方式,用对比色卡纸制作有趣的剪贴作业,可以绘画和剪贴相结合。
4、要求:色彩搭配亮丽,要运用对比的法则,要有配色的美感。
用图说的形式,简单演示制作的步骤和方法,让学生快速学习。
同时强调对比的概念,提示学生运用更多的对比,比如:点和线、线和面等。
五、作业评价(3分钟)
1、合作是否搭配默契。
2、颜色是否对比到位。
3、整体搭配是否漂亮。
4、评选出绘画组和手工组最优秀的作品。
重点检查学生是否正确认识和运用了对比色关系,是否能够搭配出亮丽的画面。
六、课堂拓展(1分钟)
1、对比色在生活上、服装上、装潢上等各方面的运用。
补充课堂教学上缺少更贴近生活内容的部分,让学生从身边观察,进一步认识到对比色无处不在。
七、总结(1分钟)
八、收拾与整理(1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