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色彩的协调、对比

色彩的协调、对比

色彩的协调、对比本节内容简介本节介绍了色彩的协调及色彩的对比,常见色彩协调与对比的类型及特点,正确处理好对比调和的关系等,通过上述内容的学习,加强学生对画面色彩的整合能力。

1.色彩的协调2.色彩的对比学习目标要求知识目标:1. 运用色彩对比理论对色彩之间存在的矛盾进行整合。

2. 掌握常见色彩对比类型及特点。

3. 理解调和的方法,正确处理好对比与调和的关系。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提高对色彩的认识力及对美的感知能力。

本节重点难点简介教学重点:色彩强对比的调和方法及色相对比、明度对比、纯度对比。

教学难点:对色彩之间存在的矛盾进行整合;各种色彩对比类型。

色彩的协调学习要求:1. 运用色彩对比理论对色彩之间存在的矛盾进行整合。

2. 理解调和的方法,正确处理好对比调和的关系。

3.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提高对美的感知能力,对色彩的认识力。

知识点主要内容:协调和对比是绘画中常常运用的处理色彩的手法。

协调会给人以和谐统一的心理感受;对比则给人以强烈刺激的心理感受。

协调和对比之间的关系既对立又统一,在一幅画中有时强调协调,有时强调对比,强调对比时需注意协调,强调协调时需注意对比。

一、色彩的协调1. 色彩的协调指的是色与色之间所产生的统一协调关系,指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颜色的色彩互相分配,而达到一种有序、统一、和谐的、具有美感的视觉色感。

欣赏画面:一幅对比强烈,刺激感强(图1)一幅对比、调和适中(图2)(图1)(图2)以上画面效果由学生分析比较,得出结论:画面即要有对比的刺激,又要有适当的调和来抑制过份的对比。

2. 衡量色彩是否调和的因素:(1)色彩本身的搭配。

(2)视觉的舒适感。

(3)文化层次、审美的不同。

3. 不和谐组合的情况:(1)几种色相无内在联系而组合在一起。

(2)色彩饱和度差,色相不明确。

(3)色相过多无主次。

二、调和的方法:1. 混入同一色调和混入同一色,就是将两种或者多种没有联系的色彩混入另一种色,达到调和的目的如黄、紫两色同时加入红色,得到橙黄、红橙(调色现场演示)。

(图3)(图4)2. 纯色加入黑、白、灰调和都加入黑、白、灰,或一部分用纯色一部分加入黑、白、灰。

(图5)3. 秩序调和构成同一要素有规律的反复,或两种要素有规律地交替出现,采用色相、明度、纯度级差递增、递减的形成。

秩序是色彩美构成的最基本的也是较重要的形式,而渐变构成又是秩序中最典型的形式。

4. 主色调调和构成在多构成中掌握各色的倾向性,按照明确的主色调进行构成。

主色调指色彩形成的气氛和总的倾向性,具体有淡色调、浓色调、蓝色调、红色调、黄色调、绿色调、灰色调等等。

如图(图6)以褐色、黄色为主调,并在蓝色和绿色中加入褐色,这样在多色构成中混入了同一色素,相互间都削弱了个性,增加了共性,各色彩具有了内在的联系。

(图6)(图7)5. 比例调和构成面积(比例)调和构成是通过面积比例关系的调节从而达到调和的方法。

(图7)通过对画面的分割,比例的大小,面积的大小对比,协调色彩的主从关系达到色彩的和谐。

6. 隔离调和构成各对比色插入无彩的黑、白、灰或金、银或作底色或用作勾勒外形轮廓。

(图8)(图8)色彩的对比学习要求:1. 掌握常见色彩对比类型及特点。

2. 正确处理好对比调和的关系。

3.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提高对美的感知能力,对色彩的认识力。

主要内容:色彩的对比:是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色彩放在一起,相互作用而显示的各自属性的色彩对比。

色彩的对比,就是色彩之间存在的矛盾。

各种色彩在构图中的面积、形状、位置和色相、纯度、明度以及心理刺激的差别构成了色彩对比。

色彩对比作用在色彩构图中是客观存在的,只不过在表现形式上有强弱之分而已。

一、色相对比色相对比:利用各色相的差别而形成的对比,即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并列的不同色相的差异性所形成的对比效果。

色相对比的强弱取决于色相环上的距离和角度,以24色相环为例,任选一色作为基色,可以把色相对比分为邻近色、类似色、中差色、对比色、互补色等。

并分成调和对比和强对比两大类。

(图9)调和对比:1. 邻近色对比:色相环上15°左右,色相差很小,对比非常弱。

2. 类似色对比:色相环上45°左右,属于色相较弱对比。

3. 中差色相对比:色相环上90°左右,如黄与绿,红与黄,红与青紫,属于色相中对比。

特点:明快、活泼、饱和。

强烈对比:1. 对比色相对比:色相环上间隔120°左右的三色对比,如黄绿-蓝紫-橙红橙-绿-青紫对比特点:鲜明、强烈、饱和、华丽、活跃。

2. 互补色对比:色相环上180°左右的色组对比,是最强的色相对比。

按学生举例:如红与蓝绿、黄与蓝紫、绿与红紫、蓝与橙黄,并展示范画,小组讨论补色对比特点。

特点:强烈、鲜明、充实,但也易产生不协调,过分刺激、生硬等缺点。

教师补充:互补色相配,能使色彩达到最大的鲜艳程度,强烈刺激感官。

在运用同类色、邻近色或类似色配色时如果色调平淡无味,缺乏生气,那么恰当运用补色将得到改善(参看附图)。

红与绿明度对比接近黄与紫明度对比最强橙与蓝冷暖对比最强(图10)阳光下金黄色麦垛的阴影呈蓝紫色同一灰色在红、绿、橙、紫、蓝、黄上的色彩变化(图11)结论:无彩色(黑、白、灰)在有彩色中全呈现出补色色光的残留。

在色彩应用中,补色关系处理得当与否会影响到形象的外观效果。

二、明度对比明度对比:两种以上色彩组合后,由于明度不同而形成的色彩对比效果。

图A只明度对比微弱图B在图B基础上适当改变明度差图A:图案轮廓不清晰图B:图案轮廓清晰、分明明度对比在色彩构成中起主导作用,是决定色彩感觉明快、清晰、沉闷、强烈、朦胧与否的关键。

以上图A、图B以图例来说明,然后改变明度的效果。

每一种颜色都有自己的明度特征,将它们放在一起对比时,除去分辨它们色相的不同,还会明显地感觉到它们之间明暗的差异。

如黄与紫,淡绿与深蓝根据明度色标,如果将明度分为十级,一度为最低,十度为最高。

明度在一至三度的色彩称为低调色,四至六度的色彩称为中调色,七至十度的色彩称为高调色。

(电脑动态演示)(图12)色彩间明度差别的大小,决定明度对比的强弱。

三度差以内的对比——短调对比(明度弱对比)三至五度差的对比——中调对比(明度中对比)五度差以上的对比——长调对比(明度强对比)在明度对比中,如果其中面积大,作用也大的色彩或色组属于高调色,另外的色彩对比属于长调对比,那么整组的对比就称为高长调。

用这种方法可以明度对比大致划分为以下九种,其视觉作用和情感效果也各不相同。

(图13)三、纯度对比纯度:色彩的鲜浊程度,如一个蓝色与一个含灰的蓝色比较,能比较它们的纯度差别。

学生举例一对有纯度差的色彩:如大红与土红降低一个饱和色相纯度的方法•混入无彩色——黑、白、灰,如蓝+黑•混入该色的补色,如黄+紫纯度对比:指因纯度差别而形成的色彩对比。

纯度对比是决定色调感觉华丽、高雅、古朴、粗俗、含蓄与否的关键。

对比强弱程度取决于色彩在纯度等差色标上的距离,距离长对比强。

纯度对比的基本类型纯度对比同样可采用分级方法加以分类。

将纯色加以同明度的灰色,按比例混合成九级色标。

1—3的色彩称为低纯度基调:含灰感强而色相感朦胧、平淡、乏力4—6的色彩称为中纯度基调:柔软、静谧、温和7—9的色彩称为高纯度基调:鲜明、活泼、外向(图14)高彩对比:占主体的色和其他色均属高纯度色,强烈、华丽、鲜明、易疲劳。

中彩对比:画面占主体的色和其他色均属中纯度色,为中彩对比,温和、柔软、典雅、含蓄、有亲和力、调和、温稳、浑厚。

低彩对比:画面占主体的色和其他色均属低纯度色,整个调子含蓄、朦胧而暖味,或淡雅,或忧郁,具有神秘感。

艳灰对比:画面占主体的色是最艳的高纯度色,其他色组由接近黑白灰的无彩色组成,灰色与艳色相互衬托,生动活泼。

(图15)(在讲解的同时展示以上四幅不同效果的画面,先由学生分析组成画面的主色并比较不同的画面效果,教师补充,详图见后)纯度对比过强会出现生硬、杂乱、刺激、眩目之感,此时,若用低纯度灰色调和则相得益彰;纯度对比不足易造成含混、单调、肮脏、贫弱之感,此时,若增加少量鲜明色块则相映生辉在色彩应用中,单纯的纯度对比很少出现,大多是以纯度对比为主,其中包含着明对比和色相对比。

不同纯度对比的画面:(图16)四、冷暖对比暖色系:红、橙、黄有阳光感、干燥感、刺激感前进感冷色系:蓝、绿、紫阴影感、空气感、透明感后退感冷暖对比:由于冷暖色调差别而形成的色彩对比从色光照物角度去认识,当物体的受光部为暖色光,一般情况下背光部分为冷色光。

冷暖的感受是相对而言的心理判断。

改变一个暖色的纯度,其暖的程度会减弱,改变一个冷色的纯度,其冷的程度会减弱。

如①红+白变冷②蓝+白变暖色彩的冷暖程度是相对而言的,如同为暖色系的黄橙与红橙相比,红橙比黄橙更暖些。

淡蓝与深蓝相比,深蓝更冷些。

冷色与暖色一起配合时,最好使其中一色面积较大,另一色作为点缀,点缀色的纯度可降低为弱色。

在孟塞尔色环中,把最暖色橙色定为暖极,把最冷色蓝色定为冷极。

(图17)(图18)本节总结展示不同效果的画面,归纳各调和方法;色相对比、明度对比、纯度对比、冷暖对比。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