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胃蛋白酶原PG简介

胃蛋白酶原PG简介

➢ 近年来,虽然城市人口胃癌的患病率有所下降,但农 村人口患胃癌的人数大幅增加。在过去十几年里,上 升了25%以上。
➢ 由此可见,胃癌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仍是危害人类的主 要恶性肿瘤
胃蛋白酶原PG简介
胃癌的早诊及早治
➢ 临床研究发现,始发阶段的小胃癌、微小胃癌10年存 活率可达100%,而晚期胃癌患者术后5年生存率仅为 20%。
PGI/II比值进行性降低与胃粘膜萎缩进展相关
胃蛋白酶原PG简介
不同胃炎中的PG I/II含量及原因
PGI PGII PGI/PGII
原因解释
浅表性胃炎
由于胃体胃窦炎症刺激、胃底腺PGI/II释放均增加
慢性轻-中度萎缩 性胃炎
正常
1. 虽然主细胞数量减少,但由于周围炎症刺激 ,主细胞持续释放PGI入血的量增加,故PGI 正常
胃癌的形成过程
正常的胃粘膜 浅表性胃炎 萎缩性胃炎
异型增生
胃螺旋杆菌感染
利用胃蛋白酶 原(PG)法进行 筛查
胃癌
胃蛋白酶原PG简介
胃癌的国内状况
中国胃癌死亡人数在所有癌症中居首位
-- 2006.12 卫生部主办的“中国健康激励计划”消息
胃蛋白酶原PG简介
胃癌的国内状况
➢ 据权威调查数据显示,中国是胃癌的高发区,患病率 和死亡率超过世界平均水平的两倍。
胃黏膜萎缩 炎症 纤维组织增生 肠化生
胃蛋白酶原PG简介
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胃镜所见
胃黏膜由正常的橘红色变为灰色或灰绿色 胃黏膜表面呈细颗粒状 黏膜下血管显露 黏膜皱襞变浅
胃蛋白酶原PG简介
慢性胃炎进一步发展
胃上皮或化生的胃粘膜上皮在再生的过程中发 生发育异常,可形成异型增生,表现为形态异型 性和腺体结构的紊乱 异型增生是胃癌的癌前病变
2. 由于胃窦炎症、幽门腺增生及肠化生,使 PGII产生增多
慢性重度萎缩性 胃炎
正常
由于胃底腺大量丧失,代之以假幽门腺化生 胃蛋白酶原PG简介
胃蛋白酶原 萎缩性胃炎
胃癌
胃蛋白酶原PG简介
慢性萎缩性胃炎
定义 当胃黏膜发生萎缩并伴有肠化生时,则称为
慢性萎缩性胃炎
胃蛋白酶原PG简介
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组织病理学
胃蛋白酶原PG简介
GastroPanel(胃四联)与组织活检的比较
征岛雅彦 等.综合临床2005,54(4);1425
胃蛋白酶原PG简介
PG法筛检胃癌
血清胃蛋白酶原是萎缩性胃炎的标志物 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肿瘤标志物,但由于萎缩 性胃炎是胃癌的癌前病变,所以把PG法阳性者 作为胃癌高危人群加以筛检这一方法,已被应 用于对胃癌的检诊。
征岛雅彦 等.综合临床2005,54(4);1425
定点值PGI≤70并且PGI/PGII ≤3.0
PG法
1745 399
17 4.2%
32 53.13%
胃蛋白酶原PG简介
PG法与X线检测的灵敏度比较
PG法
X线钡餐造影
GC(胃癌检出率)+ GC(胃癌检出率)灵敏度
29 9 76%
PG检测标准:PGⅠ≤70 并且 PGⅠ/Ⅱ≤3.0
15 23 39%
胃蛋白酶原PG简介
胃癌普查的初筛指标 PG法的优势
➢ 联合测定血清PGI和PGI/II比值是判定正常胃 底粘膜或慢性萎缩性胃炎/肠化乃至胃癌的合 适、可靠的无创性试验
➢ 优点①胃癌检出率高于X线检查者2倍以上②操 作简便③病人耐受好④费用低⑤快速等优点
胃蛋白酶原PG简介
利用血液检查进行胃癌筛查的好处
胃蛋白酶原PG简介
慢性萎缩性胃炎(CAG)的癌变率
大量流行病学、病理学和临床证据表明,慢性 萎缩性胃炎(CAG)患者的胃癌发病危险增高并 且其患病率又与胃癌死亡率强相关 萎缩性胃炎每年的癌变率约为0.5%-1%
胃蛋白酶原PG简介
血清胃蛋白酶原用以检测癌症高风险:根据10年 对无症状中年男性随访的结果
发病率/ 每年十万人中
萎缩阳性组
276
萎缩阴性组
70
PGⅠ/Ⅱ ≤ 3.0
216
更精确的阳性标准
424

Cancer Epidemiology Biomarkers & Prevention 17, 838, April 1, 2008
癌症流行病学生物标记及预防 17,838,2008年4月1日
胃蛋白酶原PG简介
➢ 因此,胃癌早期诊断,早期治疗非常重要。
胃蛋白酶原PG简介
胃癌筛查方法
(X射线)荧光屏图案摄影 内窥镜 血清胃蛋白酶原检测 幽门螺旋菌抗体检测
日临床肿瘤学杂志2008;38(4)
胃蛋白酶原PG简介
胃蛋白酶原法
定义 利用慢性萎缩性胃炎和胃癌间,以及胃蛋
白酶原值和慢性萎缩性胃炎间的相关关系,以 PGⅠ值及PGⅠ/Ⅱ比为指标,监测进展期萎缩 性胃炎这一胃癌高危人群,从而将其应用于对 胃癌的检诊,该方法即胃蛋白酶原法(PG法)。
血清胃蛋白酶原检测 可用于预报胃癌
北京九强
胃蛋白酶原PG简介
引言
胃蛋白酶原PG简介
胃蛋白酶原
胃蛋白酶原是胃蛋白酶的活性前体,在pH﹤5.0时活化 为胃蛋白酶。它可以反映出胃粘膜的型态及功能 可以依其生化和免疫化学特性分为胃蛋白酶原 I 和胃 蛋白酶原 II 胃蛋白酶原通常存在于消化道內,但是有1%会渗入血 液中
胃蛋白酶原PG简介
胃蛋白酶原I/II (PG I/II)分泌部位
胃蛋白酶原Ⅰ是胃底腺的主细胞和颈粘液细胞分泌 胃蛋白酶原Ⅱ除主细胞和颈粘液细胞分泌外,幽门腺和十二 指肠腺亦可产生
胃蛋白酶原PG简介
贲门
胃底
幽门
胃部结构图
食道
胃窦
环肌层
纵肌层 浆膜
胃小弯
十二指肠
内腔
黏膜皱襞
幽门括约肌
斜肌层
胃大弯
胃蛋白酶原PG简介
胃小凹 蜂巢胃
PGI&PGII
胃腺
黏膜
黏膜肌层
血管 斜肌层
黏膜下层
环肌层
肌层
纵肌层 结缔组织层 浆膜
内脏腹层
胃蛋白酶原I/II ( PG I/II)
PGI是检测胃泌酸腺(胃底腺)细胞功能的指针,胃酸 分泌增多PGI升高,胃酸分泌减少或胃粘膜腺体萎缩 PGI降低
PGII与胃底粘膜病变的相关性较大(相对于胃窦粘膜) 其升高与胃底腺管萎缩、肠上皮化生或假幽门腺化生 异型增生有关
ray
简便易行,容易增加到常规生化检查中 检查前,检查后无不良不适反应 因不使用X线,保证孕妇的安全
胃蛋白酶原PG简介
PG法与X线检测比较 -袁媛教授九五计划结果
受检总人数 筛出应胃镜检查者 符合胃癌诊断者 检出率 胃镜查出胃癌的例数 与胃镜符合率
X线钡餐造影
2693 2204
4 0.18%
30 13.3%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