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蛋白酶原检测的临床意义
四、临床意义
日本研究:10年随访健康体检的胃癌检出率
分组 幽门螺杆菌抗体 萎缩性胃炎(PG法) 胃癌检出率
n= 1,143
A
B
C
0% (0/260)
+ 1.40% (8/571)
+或+
4.17% (13/312)*
*: P<0.01, 与A ,B组相比
Inoue K, et al. Journal of Japanese Association for Cancer Detection and Diagnosis. 2008; 15:148152.
三、胃蛋白酶原检测
检测方法
• 放射免疫测定法(RIA):有放射性 • 酶免疫测定法( EIA): 需样少, 较高特异性和灵 敏度 • 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法( TRFIA):灵敏、简便, 对提高PGR参数检测准确性具有突出的优势 • 乳胶增强免疫比浊法:较高灵敏度及特异度,方便, 更适合大规模筛查。
三、胃蛋白酶原检测
酶免疫测定法
反应底物 反应产物 酶标抗体
酶标抗体 检测抗原 包被抗体 酶标板
三、胃蛋白酶原检测
乳胶免疫测定法(LIA法)
• 以血清或血浆为样本,利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对 样本的乳胶凝集反应所导致的吸光度变化进行检 测。 • 将抗PG I(II)抗体与乳胶颗粒表面结合制成乳胶 试剂,与试验样本中的PG I(II)反应,使乳胶颗 粒产生凝集。在确定的波长下测定该反应的浊度 变化,其变化量会随着检测样本中PG I(II)的浓 度而成比例增加。根据已知浓度的PG I(II)标准 液制备标准曲线,求出样本中PGI(II)的浓度。
介绍内容
一、胃癌概况 二、胃蛋白酶原简介 三、胃蛋白酶原检测 四、临床意义
四、临床意义
主要临床意义
A.胃癌早期筛查 B.胃溃疡、萎缩性胃炎、HP感染的筛查 C.幽门螺杆菌(HP)治疗效果的评价 D.消化性溃疡复发、治愈的判断标准 E.胃癌切除术后复发的判定指标 F.个人胃黏膜功能的动态检测
四、临床意义
四、临床意义
PG检测与胃镜检测
• 无创、无痛苦、检出率高、费用低,胃病最佳筛查方法
四、临床意义
• 芬兰Vails检测22436例50~69岁的男性吸 烟者PGⅠ。发现有2196例(9.8%)< 25ng/ml。其中1344例胃镜活检诊断为萎 缩性胃炎者占78%,4.7%癌或癌前病变, 11例癌中有7例属于可根治性早期癌。而 对照组136人,萎缩性胃炎者仅占2.2%, 未发现癌患者。 • 认为:以PG 作为第一筛,再将血清PGI降 低者做胃镜检查,是一个可行的、在可根 治阶段检出早期胃癌的方案。
China, Shanghai Japan, Miyagi
China, Hong Kong Japan, Osaka
China, Shanghai Japan, Miyagi
China, Hong Kong Japan, Osaka
Jpn J Clin Oncol 2009;39(1):71-2
一、胃癌概况
四、临床意义
• 日本的胃癌筛查标准指南 • 在20世纪60年代,钡餐法被作为胃癌普查的 检测项目 • 90年代后,已经接受胃蛋白酶原检测,在日 本是普及检测
• PGⅠ≥70ng/ml(μg/L) • PGR:PGⅠ/ PGⅡ≥7
目前已有收费标准 • 编码N20000004 胃蛋白酶原Ⅰ 100元 • 编码N20000005 胃蛋白酶原Ⅱ 100元
三、胃蛋白酶原检测
影响血清PG检测结果的因素
1. 前一周刺激性食物或酗酒会使PG偏高 2. 对胃粘膜有刺激或损伤药物会偏高或偏低 3. 重度溶血需要重新抽血 4. 脂血样本需要离心去除血脂 5. 其他:样本中的类风湿因子(RF)和嗜异 性抗体等可能会使PG偏高
一、胃癌概况
• 2010年2月25日,由中国医师协会主办“全 民胃部重大疾病普查行动”中,普查方法: 应用血清学生物标志物-胃蛋白酶原检测作 为筛查,进一步以胃镜检查及活检病理确 诊。
一、胃癌概况
胃癌形成过程
正 常 胃 粘 膜
HP感染
浅 表 性 胃 炎
萎 缩 性 胃 炎
肠 上 皮 化
胃 癌
一、胃癌概况
• 他们研究发现,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能够引起胃炎、 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消化不良、胃癌等器质性胃部 疾病。
四、临床意义
PG检测与HP抗体检测
• 世界卫生组织(WHO)已经将HP列为人类胃 癌的肯定致癌原。 • 在HP感染→萎缩性胃炎→胃癌这一发展过 程中, 均伴随着PG的变化, PG已经成为HP 感染、萎缩性胃炎和胃癌的良好诊断指标 及其治疗和预防过程中的检测指标。
一、胃癌概况
• 诊断胃癌“金标准”:胃镜。早期诊断价 值有限,尚不能作为普查手段。 • 早期胃癌缺乏特异性表现, 当出现明显消 化道症状时, 病情往往已属中、晚期。 • 希望能有一种非介入性、简便、快速、便 于动态监测、重复性好等优点的检查方法, 筛选高危人群,能对胃癌作出早期诊断。
一、胃癌概况
一、胃癌概况
中国及日本的胃癌发病率变化趋势
100 男性 50
女性
不 同 年 龄 发 病 率 (/100,000)
80
60
不 同 年 龄 发 病 率 (/100,000)
40
30
40
20
20
10
0 1973-77 1978-82 1983-87 1988-92 1993-97 1998-02
0 1973-77 1978-82 1983-87 1988-92 1993-97 1998-02
各国胃癌早期诊断差别
• 早期胃癌的发现率相差很大:美国约为3 %~6%,欧洲为8.8%,中国为7.5%,而 日本报道高达30%~50%。而早期胃癌术 后生存率约为90%。因此,早期诊断和治疗 成为提高胃癌患者生活质量、降低死亡率 的唯一途径。
一、胃癌概况
我国胃癌诊断的现状
一、胃癌概况
我国目前临床诊断检查方式
胃蛋白酶原检测的临床意义
介绍内容
一、胃癌概况 二、胃蛋白酶原简介 三、胃蛋白酶原检测 四、临床意义
一、胃癌概况
胃癌流行病学癌的五年生存率
70 60 50 40 30 20 10 0 J apa n C hina India U SA France UK Denm arkG erma ny
三、胃蛋白酶原检测
乳胶免疫测定法(LIA法)
+
乳胶颗粒 抗体 抗原 凝集产生浊度
三、胃蛋白酶原检测
采血要求
• 静脉采血2-3mL于普通管中(不能使用含 EDTA、枸橼盐酸试管),离心分离出血清。 • 2-8℃条件下,样本可保存7天,-20℃可长 期保存。避免样本反复冻融。
三、胃蛋白酶原检测
参考范围
胃癌高危人群
• • • • • • • • • • 感染过幽门螺杆菌 男性,尤其是超过标准20~25kg 50岁~80岁 常吃加盐、腌制蔬菜、烟熏肉和鱼 吸烟 接受过胃部手术、胃息肉的老胃病 家族肿瘤疾病、家族胃癌史 恶性贫血 A型血 长期工作在含有大量烟尘、石棉和镍环境
四、临床意义
胃蛋白酶原与胃癌的关系
三、胃蛋白酶原检测
PG检测的优势
1. 2. 3. 4. 5. 6. 7. 定量准确,高灵敏度,少假阴性 检查简单易行,可在短时间内出检测结果 胃癌普查初筛指标,发现率高,早期占90% 可查出X线难以发现的癌症 可了解胃粘膜萎缩程度,“血清学活检” 非侵入无痛苦,适用人群广泛 临床试验数据充足,与其他检测方法相关性良好
四、临床意义
胃癌发生率
Group 幽门螺杆菌抗体 萎缩性胃炎(PG法) 个体数(比例) 胃癌总例数 胃癌检出率% A B + C + + D +
967 2341 1316 31 (20.8%) (50.3%) (28.3%) (0.6%) 0 0 19 0.81 24 1.82 2 6.45
Ohata H, Ichinose M, et al. Int J Cancer 2004, 109:138-143.
检测手段
胃镜 钡餐 造影 肿瘤相关 标记物 C13尿素酶 呼吸试验 胃蛋白 酶原检测
金标准
优点
缺点
痛苦, 受医生水平影响大,费用高 不适合普查 射线,费用高,不能明确疾病性质 依赖经验,受检人群混杂及阳性患 者难以随访等问题。对早期胃癌判 定无力 对胃癌检测的特异性低,对早期胃 部疾病的诊断无参考价值。
一、胃癌概况
《中国癌症筛查及早诊早治技术方案》
(1) (2)
CAG:慢性萎缩性胃炎
IM: 肠上皮化生
阴性 PG随访 每3年1次
阳性 胃 镜 检 查
Dys:非典型增生
阴 性
重度CAG 重度IM 轻度Dys 胃镜随访 每年1次
重度Dys 早期胃癌
中、晚期 胃癌
PG随访 每年1次
胃镜下 治疗
手术及 其他治疗
胃癌早期筛查的血清学检测
• 日本是普查筛选早期胃癌最成功的国家,据统计有47.6% 的早期胃癌患者是在无任何症状的情况下检出的。
一、胃癌概况
胃癌预防亚太地区共识与指南
• 本次共识会议由亚太胃肠病学会发起。于2006 年11月11~12日在泰国曼谷召开。共有38条公 示条文被提出评估 第15条:低血清PG I水平和低PG I/II比例反 映了胃萎缩 低血清PG可作为萎缩性胃炎的一个替代标志物
• Ⅰ/Ⅱ的比值越低胃癌的发现率越高。
I/II的比值与胃癌的发现率
四、临床意义
以胃镜和病理诊断作为金标准 判断PG法的准确性
日本厚生劳动省研究委员会用血清胃蛋白酶原法作为胃癌 筛查系统研究的1998年年度报告(主席:Kazumasa Mik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