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湘教版高中音乐第三单元《蒙古族、藏族》教案

湘教版高中音乐第三单元《蒙古族、藏族》教案

第三单元音乐与民族
——蒙古族、藏族音乐
执教:王文君
【教学对象】:高中一年级学生
【课程类型】:以欣赏为主的音乐欣赏课
【教学目标】:
1.乐于欣赏本课的少数民族作品。

2.能通过旋律、节奏、调式等音乐要素来分析民族音乐风格,并能够进行辨别。

【教学重点和难点】:
1.学会从音乐的基本要素上来分析不同民族音乐的风格特点,并进
行区分。

2.能够辨别蒙古族民歌中的长调音乐和短调音乐。

【课前准备】:
1.多媒体教学设备及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欣赏歌曲《爱我中华》,提问:这首歌曲的名字?表达了什么情感?学生答:《爱我中华》;热爱祖国,各民族团结一心。

演唱这首歌曲片段。

从今天开始我们就进入本书第三单元音乐与民族的学习,首先先来了解中国少数民族音乐。

二. 蒙古族音乐:
1.简单介绍一下内蒙古的风土人情及习俗。

(蒙古包、服饰、运动)
2.学生听辨区分长调音乐和短调音乐。

总结:介绍蒙古的民歌,从体裁上可以分为长调和短调。

长调歌曲:
节奏:自由旋律:舒展悠长词曲结合:一字多音短调歌曲:
节奏:规整旋律:紧凑、短词曲结合:一字一音长调音乐一般是牧民们在辽阔的大草原上放牧时,为了排解寂寥而演唱的歌曲,节奏较为自由具有浓厚的抒咏特色和草原气息。

短调音乐则一般是在宴请或者集会上所演唱的歌曲,节奏规整具有叙述性特征。

3欣赏歌曲《辽阔的草原》分析这首歌曲在节奏、词曲结合、旋律上的特点?演唱风格上的特点?
(属于长调;演唱带有装饰性的特点。


4欣赏以及学唱歌曲《嘎达梅林》,简单介绍蒙古族这位英雄的故事。

提问:音乐上有什么特点?属于什么类型的蒙古族民歌?
(属于短调;中国五声音阶调式-羽调式)
歌曲表达了对嘎达梅林的怀念和崇敬,带有感情的演唱。

6介绍蒙古族特有的演唱方法-呼麦
特有的乐器-马头琴
(蒙古族民间拉弦乐器。

琴杆上端以雕刻的马头为装饰,故名。

)
舞蹈-盅碗舞(手持酒盅,头顶5只精美的碗)
7 欣赏今年春节联欢晚会上蒙古族的表演。

提问其中出现了哪些特有的表演形式?(呼麦的演唱;马头琴的演奏;盅碗舞;长调;短调)
三. 藏族音乐:
1.听赏藏族民歌《酒歌》片段。

提问是哪个地区的音乐?从哪个方面判断出来的?答:西藏;歌唱者的嗓音质朴
2.简单介绍以及完整欣赏《酒歌》,并分析其音乐特点?
中国五声音阶调式-宫调式;装饰音的运用;衬词的运用;特殊的“藏音”唱腔。

3.西藏素有“歌舞的海洋”之称。

欣赏藏族民族舞蹈《热巴舞》
从着装上看有何特点?舞者手中拿了什么?
(着装特点:水袖;手持特色乐器:根卡、手鼓)
5.介绍藏族的乐器——铜钦、达玛等。

三.课堂评价:
1.区分具有蒙古族或藏族音乐特点的歌曲:
蒙古族民歌的元素:《牧歌》;《盗马姑娘》;《天堂》—请学生表演
藏族民歌的元素:《北京的金山上》;《万物生》;《青藏高原》—请学生表演
四.总结:
音乐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不同民族的音乐作品,往往具有不同的音乐风格。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