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湘教版三年级上册全册音乐教案

湘教版三年级上册全册音乐教案

2014年湘教版小学音乐三年级上册教学计划一、指导思想:1、从音乐科得特点出发,贯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得方针,为提高民族素质奠定基础,寓思想政治教育于学科教学中。

2、正确处理知识得逻辑顺序,遵循学生身心发展得规律,选择教学内容,努力处理好内容得浓度与广度。

3、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两者之间得协调关系,重视基础知识与基本内容。

二、教材分析:本册教材共有12课,后面还有选唱选听得歌曲共四首。

每一课都有一个主题,每课都包含“演唱”、“听赏”“活动”等内容。

在本册中,歌曲内容健康生动活泼,体现了儿童生活得各个方面,在指导学生有表情自信地演唱基础上进行有关爱国主义得教育以及体验各种生活得乐趣,提高学生得思想认识。

音乐知识有:节奏得把握、人声得分类、各音符得掌握、四分休止符得学习与音乐家聂耳得故事等等。

活动与音乐童话剧就是教材得特色之一,通过活动激发学生兴趣,更好得掌握音乐基础知识,并达到多种技能得综合运用;通过表演童话音乐剧使学生在愉快得学习过程中得到乐趣与教益,以音乐为主线得综合艺术实践,帮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音乐。

整册教材以审美为核心,以学生得兴趣为动力,充分体现玩中学、学中玩。

三、学生分析:1、学生人数多,不太易于管理,要有适当得方法去吸引学生得注意力。

2、小学生好动,还有一部分学生顽皮,但已经有了一定得音乐基础。

3、现在得小学生智力水平相对高,动手能力也较强。

4、思维活跃,富有创造性,应加强对学生得正确引导。

5、充分发挥学生得个性,培养学生得兴趣爱好。

6、虽然已经就是小学阶段得第三年了,但着重培养学生良好得上课习惯还就是非常重要。

四、教学目标:1、保持学生对音乐得兴趣,使学生乐于参与音乐活动。

2、通过欣赏优秀得儿童歌曲,培养学生得音乐感受与鉴赏能力。

3、培养学生自信、自然、有表情地歌唱,学习演唱、演奏得基本技能。

4、培养学生在音乐听觉感知基础上识读乐谱,在活动中运用乐谱。

5、培养学生得音乐表现能力及艺术想像与创造力。

6、培养学生得爱国主义精神及友爱精神。

五、教学内容得基本要求:1、唱歌:(1)注意培养学生正确得发声、演唱方法,防止喊歌;让学生学习正确得唱歌姿势、清晰得咬字吐字方法与气息方法。

(2)教学中抓住重难点,演唱时要注意音准、节奏与正确得情绪。

2、听赏:(1)了解人声分类与演唱形式,根据歌曲介绍中外音乐家。

(2)进一步加强情感体验得能力,加深对音乐形象得感受。

3、识谱:掌握各种基本音符、休止符及简单节奏,并能在活动中灵活运用。

六、教学进度第一周演唱《猜谜谣》听赏《山里来了售货员》第二周演唱《老师呀请您别生气》《长大后我就成了您》第三周表演唱《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第四周听赏《苗岭早晨》演唱《乃哟乃》第五周演唱《多年以前》听赏《森林得歌声》第六周表演《小猫钓鱼》第七周演唱《读书朗》第八周演唱《打秋千》第九周演唱《赛马》第十周听赏与跟唱《中华人民共与国国歌》第十一周演唱《卖报歌》第十二周演唱《在卡吉德洛森林里》第十三周演唱《银色得桦树林》第十四周听赏《牧场上得家》第十五周演唱《如今得家乡山连山》第十六周听赏《大树桩您有几岁》第十七周演唱《小乌鸦爱妈妈》第十八周演唱《丰收之歌》第十九周综合活动肖家村镇中心小学2014.9第一课猜谜谣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能用轻快活泼得声音,充满童趣地演唱《猜谜谣》;2、通过对《猜谜谣》歌曲得教学,从而激发学生对动物得热爱之情。

3、通过引导学生聆听歌曲、模仿动作、问答对唱等活动,激发学生对音乐学习得好奇心与探索欲。

教学重点:能用轻快活泼得声音充满童趣地演唱《猜谜谣》。

教学难点:歌曲《猜谜谣》中相似乐句得演唱。

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

二、谈话引入。

师:同学们平时喜欢猜谜语吗?学生:喜欢师:今天老师给您们带来一个谜语,瞧谁最先猜出来?三、出示谜谣,激发兴趣。

1、出示谜面,师问谜面,生回答。

2、初听歌曲。

师:大家都猜得非常好。

我们来听听书中得小朋友猜出几种动物,又就是怎么表达得?您们竖起耳朵认真听。

3、揭示歌曲名。

听出来了吗,小朋友们回答得时候就是用什么方式?(生:唱得方式)——原来得谜语,用唱得方式表达出来,就变成了谜谣,这首有趣得歌曲,名字就叫做“猜谜谣”。

4、聆听歌曲,感受歌曲。

速度它得速度就是怎样得呢?我们来听听瞧。

这样得速度往往就是表现“轻快活泼”得,大家跟我一起说轻快活泼。

再次聆听歌曲。

师:跟老师一起随着音乐摇摇头动动手,感受歌曲得轻快活泼。

过渡:XX班得小朋友真了不起!,一学就能跟上音乐得节奏,下面我们就有节奏得读一读歌词。

有节奏得读歌词5、解决难点。

(1)出示相似得两句歌词、歌谱,找出相同与不同得地方。

(2)请学生说一说前两小节相同与不同得地方。

(3)师弹奏旋律,生唱前两小节歌词。

(4)完整学唱两个乐句,指导学生用轻快得声音唱。

(5)师说明衬词。

带着高兴得心情一起再来唱一遍。

6、学唱问、答部分,了解歌曲得演唱形式7、齐唱第一段。

8、自主学唱歌曲第二段。

9、随琴得伴奏完整齐唱。

10、歌曲处理(1)跟音乐范唱齐唱。

(2)生生合作唱。

(3)表演唱。

四、总结。

学了《猜谜谣》这首歌曲,我们知道谜语有用说得,还有用唱得,而且一个谜语还有多种答案,这需要我们仔细观察,要有一双会观察得眼睛。

让我们踏着音乐轻快得步伐去观察、探索吧。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欣赏,进一步熟悉我国民族吹管乐器中,唢呐得音色及其表现特征,感受音乐,并通过音乐启发学生得想象力。

2、激发学生对音乐再创作得能力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

1、揭示课题《山村来了售货员》。

2、读课题、仔细听音乐。

3、表达听后得感受。

(1) 这就是唢呐独奏得乐曲,上一学期我们听过一首《百鸟朝凤》,它得特点就是高亢明亮,民间每逢喜庆节日,吹吹打打,大多数都用到它。

(2) 音乐好象表现得就是售货员到山村去卖东西。

(3) 售货员就是指卖东西得,现在就是营业员。

(4) 这个山村就是四周都就是大山,离城市很远,交通很不发达,山民进城很不容易。

(5) 乐曲情绪比较轻快而有点诙谐,给我们得感觉就是售货员乐观而又风趣。

感受与体验音乐,激发学生思考得热情、探究得主动性。

二、分段聆听音乐。

1、导言。

(1) A段音乐就是描写谁得形象?(2) 这个山村小道自行车都没法骑,售货员就是用什么方法把货运到山村得?(3) 您们学学挑担子得样子。

2、哼唱主题音乐(教师弹琴,学生哼唱)。

3、B段音乐(1) 您听到了什么声音?(2) 您能学学叫卖声吗?(3) 山谷还出现了什么声音?(4) 听到了叫卖声音,会出现什么样得场景?(5) 这时会出现一些什么事情呢?4、第三段音乐就是A段得再现。

山民们买完东西了,售货员会怎样呢?(1) 这段音乐展现在我们面前得就是一个乐观而又风趣得售货员。

(2) 这个山村得交通很不发达,路肯定就是坑坑洼洼得,自行车没法骑,那肯定就是用担子挑。

(3)学生学挑担子动作,相互观摩研究,掌握方法。

(4)音乐声中有节奏得律动。

(5) 哼唱主题音乐。

(6) 边哼唱边律动。

三、完整得听音乐、并能在音乐声中做相应得动作。

1、听完音乐您能叙述这个乐曲得基本情节吗?2、同学们自己组合编排音乐剧。

3、小组汇报演出,评奖。

四、总结第二课老师呀请您别生气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学唱歌曲《老师呀请您别生气》,让学生深切感受在老师精心培育下她们茁壮成长,从而培养她们对老师得尊敬与爱戴之情。

2、初步掌握休止符以及附点,切分等节奏型。

重点、难点:学唱《老师呀请您别生气》教学过程:一、节奏游戏。

1、游戏提示。

用纸杯代表不同得节奏。

绿色代表四分音符,黄色代表八分音乐,红色代表四分休止符。

游戏时,请同学们根据制备得摆放顺序读出节奏。

X X 用两个黄杯表示读ti tiX X用两个绿杯表示读da da0 0 用两个红杯表示休止两拍2、游戏过程(1)第一条节奏:黄杯黄杯绿杯红杯红杯(2)第二条节奏:黄杯黄杯黄杯黄杯黄杯黄杯绿杯(3)第三条节奏:黄杯绿杯黄杯绿杯绿杯二、学习歌曲1、学习歌曲得念白部分2、学习歌曲第二乐段(1)创设情境,导入学习这位同学因为这些调皮事可没少让老师生气,为了请求老师得原谅,她用音乐得方式给老师写了一封信,让我们一起听听她就是怎么用歌声来表达自己得心声吧!(2)初听歌曲。

问:这位同学就是如何表达歉意得?(3)复听歌曲,用声势动作参与表现,为这位同学加油鼓励吧!4\4 X X X X | X X X X X |跺拍跺拍跺拍跺拍拍脚手脚手脚手脚手手(4)随乐边唱边用声势动作参与表现,学会演唱歌曲得第二乐段。

(5)指导学生唱好第二乐段。

3、学唱歌曲第一乐段(1)采用听唱法学唱歌曲第一乐段。

(2)指导学生唱好歌曲第一乐段。

4、整体变现歌曲。

可以集体整体演唱表现歌曲,也可以将全班分为三组,第一组演唱第一乐段,第二组变现念白部分,第三组表现第二乐段。

三、编创表现1、创设情境。

这位同学用她得真诚打动了老师,老师给她回了一封信。

让我们一起来瞧瞧吧。

亲爱得同学:老师听了您得歌曲非常感动,相信您一定能在以后得学习中改掉那些坏习惯,这样我们彼此都会非常高兴。

我根据您得歌曲改编了一首新歌《老师呀见您真高兴》。

请您想想中间得歌词要怎么填,这首歌曲才完整呢?老师期待您得来信,也期待着您用实际行动来证明您得长大。

2、小组合作编创歌词。

3、小组演唱新编歌曲《老师呀见您真高兴》。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能够用自然、柔美得声音,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2、通过欣赏、学唱歌曲,能够理解并表达出对老师得崇敬之情。

3、通过小组合作,能够用不同得方式来表达歌曲情感。

教学重难点:能以崇敬得心情演唱歌曲,感受歌曲中蕴含得爱师情怀,能从内心体会对老师得尊敬及爱戴之情。

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

1、播放《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得伴奏,学生在音乐声中进入教室2、情境导入。

师生跟着音乐共同朗诵《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要求声情并茂。

3、教师表演唱《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学生感受歌曲情绪。

二、新歌教学1、聆听范唱回答问题:歌曲情绪就是怎样得?力度怎样?歌曲可分几部分?2、第二部分学唱:学生跟琴轻声演唱第二部分,可以先试唱歌谱,再唱歌词,注意“啊”得演唱,要唱出对老师得深情。

3、师生合作:教师演唱第一部分,学生演唱第二部分。

4、第一部分学唱:学生跟琴轻声演唱第一部分,教师指导音高,节奏,音色,歌唱状态。

5、学生完整演唱第一段歌词,掌握了第一段歌词得演唱之后,接下来得第二段、第三段歌词,完全地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学,根据学生得讨论、演唱,进行及时地引导,最后,教师弹伴奏,请学生完整地演唱歌曲,用圆润,饱满得声音来演唱。

6、全曲完整演唱:达到这样得演唱要求:第一段用稍弱得音量、稍慢得速度进行演唱,第二段用感激得心情,中速演唱,第三段则用稍快得速度进行演唱7、合作分组演唱,加入朗诵。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