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日本海上保安厅监视船一览

日本海上保安厅监视船一览

日本海上保安厅监视船一览“宗谷”号载机型巡视船本船是作为南极观测船而闻名的第一代“宗谷”号(原“地领丸”号,1955年船种由灯塔补给船变更为巡视船)的替代船,是在新海洋秩序背景下建造的日本海上保安厅第一艘搭载直升机型巡视船。

由于本船是破冰巡视船,因此,除能够连续以3节航速破除1米厚的冰层外,还通过缩小长宽比,确保了巡视船必要的速度。

此外,为了使用直升机,船上设置有减摇水舱和收放式减摇鳍,这种基本配置被以后的直升机型巡视船所延续。

公称船型为搭载1架直升机型巡视船。

由于本船的船龄超过30年,因此,实施了现代化改装工程,在2010年10月重新回到第一线。

本级巡视船共1艘:“宗谷”号总吨数满载排水量船体材料全长最大宽度型深主机/轴数功率航速续航距离武器装备直升机最大搭载舰员69名宗谷soYa PLH一01 1977年度计划,l 978年11月22日竣工。

津轻级载机型巡视船随着新海洋秩序时代的到来,日本海上保安厅负责的海域较过去扩大了50倍(包括渔业专管水域在内)。

为此,海上保安厅开始装备航海性能优越的大型巡视船和航速较快的飞机,同时,着手装备兼具两者功能的搭载直升机型巡视船,继“宗谷”号之后建造的搭载直升机型巡视船正是本级船。

由于计划年度跨时较长,因此,后期建造的搭载直升机型巡视船逐渐进行了一些改进,特别是“琉球”号、“大山”号两艘巡视船事实上已成为新型船。

本级船公称船型为搭载1架直升机型巡视船。

第1—6艘曾考虑继“宗谷”号之后进行改装,但由于所搭载直升机的后继机问题而被推迟。

目前利用多艘带直升机甲板的巡视船也能够实施接力式远程搜寻活动。

本级巡视船共9艘:津轻号;大隅号;隼人号;藏王号;筑前号;摄津号;越后号;琉球号;大山号尺寸:105.4×15×8米排水量:3221/4037吨柴油机×2/15600马力双轴航速:22节续航力:6000海里武装:博福斯40mm Mk3×1JM61六管20mm机炮×1搭载机:Bell 212直升机×1最大搭载舰员69名津轻号:1977年计划1979年04月17日竣工大隅号:1978年计划1979年10月18日竣工隼人号:1978年计划1980年03月05日竣工藏王号:1980年计划1982年03月19日竣工筑前号:1981年计划1983年09月28日竣工摄津号:1982年计划1984年09月27日竣工越后号:1987年计划1990年02月28日竣工琉球号:1997年计划2000年03月31日竣工大山号:1998年计划2001年10月01日竣工瑞穗级载机型巡视船联合国于1979年通过了《海上搜救公约》(SAR条约),日本1985年加入。

为此,日本海上保安厅从1982年开始建立“广域巡逻体制”,本级巡视船是这一体制的中坚力量。

本型船根据“津轻”级巡视船的运用经验,扩大了OIC室,增加了直升机的搭载数量,并加倍增加了紧急时能够乘船的人数(由过去的约400名增加到约900名),结果本级船成为总吨数超过5000吨的大型巡视船。

此外,第二艘“屋岛”号在1992年生效的《国际海上人命安全公约》(SOLAS公约)修正案之前服役,除更改了防火构造和救生等设备外,将20毫米多管机炮换装成“琉球”号等巡视船搭载的遥控型RFS(Remote Firng System)。

本级船公称船型为搭载2架直升机型巡视船。

本级巡视船共2艘:瑞穗号;屋岛号尺寸:130×15.5×8.8米排水量:5259/5317吨柴油机×2/18200马力双轴航速:23节续航力:8500海里武装:厄利孔KD 单管35mm机炮×1JM61六管20mm机炮×1搭载机:Bell 212直升机×2最大搭载舰员130名瑞穗号:1983年计划1986年03月19日竣工屋岛号:1986年计划1988年12月01日竣工敷岛级载机型巡视船为护卫从法国运输核废料钚的船只(1992年11月至次年1月),日本政府要求海上保安厅建造具备远程续航能力、不进行补给就能够在日本与欧洲之间往返航行的、能够通过自身装备力量应对恐怖分子袭击的巡视船。

海上保安厅按此要求建造出的本级船成为日本巡视船史上空前巨大的巡视船。

目前,日本海上保安厅利用本级船的远程活动能才,将其重用于广域巡逻和向东南亚各国的派遣任务等。

此外,本级船作为日本海上保安厅唯一能够派遣至索马里海域的巡视船而备受瞩目。

为此,日本海上保安厅已经在2010年开工建造第二艘本级船。

本级船公称船型为搭载2架直升机型巡视船。

“敷岛”号当初并未装备对空雷达,后来基于美方的要求紧急追加了对空雷达装备。

本级巡视船共2艘:敷岛号;——号(在建)尺寸:150×17×10米排水量:6500/7175吨柴油机×4双轴航速:25节续航力:20000海里武装:厄利孔KD 双管35mm机炮×1JM61六管20mm机炮×2搭载机:AS-332L超级美洲豹/Bell 212直升机×2敷岛号:1989年计划1992年04月08日竣工——号:2010年计划2013年08月00日竣工隐岐号巡视船日本海上保安厅以新海洋秩序为契机,不仅大量装备了巡视船艇,而且还曾着力装备直升机,但一直没太考虑两者的联合运用。

因此,日本海上保安厅开始探索能够更有效地运用直升机的未来巡视船,本级船作为样本船仅建造了1艘。

除在船体后部设置直升机起降甲板和燃料补给装置外,本船还装备了由带有水下摄像与照像机的ROV(水下机器人)和船壳声呐构成的水下搜索救难系统,OIC室邻近操舵室。

此外本船搭载7.5米型潜水支援艇和7米型高速警备救难艇各1艘。

本船公称船型为1000吨型。

船上的直升机甲板当时被称为救难甲板,海上保安厅曾声称本船“不能起降直升机”,为此引起众多议论。

该船新造时的船名是“野岛”号,1997年随着配属地的变更(横滨海上保安部——境海上保安部),船名政为“隐岐”号。

本级巡视船共1艘:隐岐号尺寸:87×10.5×5.5米排水量:993/1500吨柴油机×2/7000马力双轴航速:20节续航力:4400海里武装:JM61六管20mm机炮×1最大搭载舰员39名隐岐号:1987年计划1989年09月21日竣工襟堂号巡视船本级船是日本广泛采纳在“隐岐”号上尝试的新技术、进行批量生产的大型巡视船。

在并列的烟囱之间设有ROV室和潜水作业器材准备室,后部设有与强化甲板在同一平面的直升机甲板,船型更加美观。

本级船也被称为“强化救难型”巡视船。

自第二艘本级船以后,船上除20毫米机炮外,在前甲板上还装备了35毫米单管机炮,并汲取“纳霍德卡”号事件等海上漏油事故的教训,增加了日后在远海也能使用“弗拉姻. 特兰斯莱克250”型油回收装置的运用能力,可执行多种任务。

本级船公称船型为1000吨型。

第一艘“襟堂”号虽然在直升机甲板下设置了5.5米型高速警备救难艇的回收装置,但由于难以在恶劣海况下使用,因此,从第二艘起将其改为救难器材仓库。

本级巡视船共7艘:襟堂号;久高号;弥彦号;出岛号;栗驹号;萨摩号;土佐号尺寸:91.5×11×6.4米排水量:1268/2006吨柴油机×2/7000马力双轴航速:20节续航力:3044海里武装:厄利孔KD 单管35mm机炮×1JM61六管20mm机炮×1最大搭载舰员34名襟堂号:1989年计划1991年10月31日竣工久高号:1992年计划1994年10月25日竣工弥彦号:1993年计划1995年10月26日竣工出岛号:1996年计划1998年11月26日竣工栗驹号:1997年计划1999年10月29日竣工萨摩号:1997年计划1999年10月29日竣工土佐号:1998年计划2000年10月31日竣工“鹿岛”号巡视船本级船是日本海上保安厅大学练习船兼作巡视船。

船上除设有供60名实习生居住的区域、演习室、实施远洋航海时接待VIP访者的贵宾室外,还装备有各种警备救难业务器材以及7米型高速警备救难艇和6米型作业艇各1艘、全天候型救生艇两艘。

但本船自建成服役以来已有17年,即使是从教育效果的观点来考虑,船上的装备器材也需要进行更新(正在逐步追加与《国际海上人命安全公约》(SOLAS公约)修正案相关的器材装备)。

本船后部的训练甲板也可作为直升机的起降甲板使用。

本船公称船型为3000吨型。

日本海上保安厅大学练习船可追溯到在该校创立(1951年)时被指定为练习船的“栗桥”号(旧日本海军救难拖船,728吨),本船是日本海上保安厅第4代练习船。

本级巡视船共1艘:“鹿岛”号尺寸:115.2×14×7.3米排水量:3136吨柴油机×2/8000马力双轴航速:18节续航力:7000海里乘员118(学员60名)武装:厄利孔KD 单管35mm机炮×1JM61六管20mm机炮×112.7mm机枪×1鹿岛号:1990年计划1993年03月11日竣工“三浦”号巡视船本级船是日本海上保安厅大学练习船兼作巡视船。

由于没有宽大的OIC室、超过定员人数的供餐设备、完善的医疗仪器等,因此,本船也被称为“应对灾害型巡视船”。

本船以“鹿岛”号为蓝本,并根据“鹿岛”号的运用情况,添加了减摇鳍,设置了减摇舱。

本船公称船型为3000吨型。

日本海上保安厅在建造巡视船时充分考虑到灾情及难民运送回题,因此船上的最大搭乘能力超过正常业务所需的定员人数,特别是本船和“鹿岛”号在紧急情况时能够搭乘1000余人(限定于沿海,航程在3小时以内),超过了“瑞穗”型直升机巡视船的搭乘能力。

本级巡视船共1艘:“三浦”号尺寸:115.2×14×7.3米排水量:3136吨柴油机×2/8000马力双轴航速:18节航速:7000海里武装:JM61六管20mm机炮×1乘员:三浦号:1996年计划1998年10月28日竣工“伊豆”号巡视船在阪神大地震中,日本第5管区海上保安本部自身也遭受了灾害。

为汲取这一教训,日本海上保安厅意识到需要建造配备先进通讯器材、在灾害发生时能够担负现场指挥所职能的“应对灾害型”巡视船,最终建造了本船。

船上在邻接OIC室处设置了配备专用通信器材的指挥所,另有配备手术台和X光透视装置的医务室、供医生和救援队员等临时乘船者共120人的居住设备以及与此配套的供餐设备。

除此以外,本船还具备能够搭载约360吨救援物资的空间。

本船公称船型为3500吨型。

此外,由于本船被指定为日本第3管区的强化救难巡视船,船上还装备有潜水员支援器材和ROV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