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贵州省黔东南州剑河县第四中学2019-2020年第一学期八年级道德与法治期中检测试卷无答案

贵州省黔东南州剑河县第四中学2019-2020年第一学期八年级道德与法治期中检测试卷无答案

2019-2020年第一学期八年级道德与法治期中检测试卷(本试卷共31个题,总分100,考试时间90分钟)
一、选择题(本题共 20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60 分)
1.马克思说:“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关系的总和。

”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①每个人都是社会的一员②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③人们需要走进社会、融入社会④个人可以脱离社会而生存和发展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2.小婷每天除了上课、睡觉外,其他时间都在玩手机,最喜欢的是看直播和玩游戏。

最近小婷总是说自己脖子痛、头晕,于是父亲带她去医院检查。

检查结果显示:小婷的颈椎生理曲变。

出现了严重的颈椎变形。

下列给小婷的建议不恰当的是()
A.提高媒介素养,利用互联网完善自我
B.学会“信息节食”,不可沉迷于网络
C.让遥言止于智者,自觉抵制不良信息
D.合理利用网络,享受健康的网络生活
3.吴凡性格内向,很少与人交往,但在网上很活跃,特别是与“月朦胧”很谈得来。

不久,“月朦胧”在网上提出要和他见面,并询问他家住址及电话号码。

吴凡应()
A. 以诚相待,详细告诉“月朦陇”
B. 将住址、电话告诉对方,但不答应见面
C. 委婉拒绝,学会自我保护
D. 答应见面,但不告诉对方家庭住址及电话
4.“风声雨声不吱声,了此一生;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不关心!”从中我们可以看出这副对联的作者( )
①不求上进,缺乏社会责任感②具有忧患意识,担心自己的前途和命运③安于现状,不关注国家的前途和命运④缺乏回报社会的意识和亲社会行为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D.①②③④
5.有人说:“网络一半是天使,一半是恶魔。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①正确使用网络可以使我们增长知识,促进交流②网络中存在不良信息,我们要拒绝使用网络③网络犹如双刃剑,我们要善于分辨,发挥其优势④沉迷于网络影响学习、工作和生活,疏离人际关系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6.网络问政,指公民以网民的身份通过互联网行使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

网络问政说明()
A、互联网是我们生活的全部
B、网络促进经济的发展
C、网络促进民主政治的进步
D、网络为文化传播和科技创新搭建平台
7.从不同的角度,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将社会关系分为不同的类型。

从社会关系建立的基础可分为()①血缘关系②地缘关系③业缘关系④师生关系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8.亲社会行为是指一些积极的社会行为。

下列不属于亲社会行为的是( )
A爱心捐助 B无偿献血 C完成家庭作业 D关心帮助孤寡老人
9.既是处理纠纷和应对侵害最正规、最权威的手段,又是维护合法权益的最后屏障的是:()
A.民告官 B.诉讼 C.非诉讼 D.罚金
10.判断一种行为是否是犯罪,要看这种行为是否()
①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②触犯刑法③要承担法律责任④应当受到刑罚处罚
A.①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④
D.①②③
11.观察右图,下列说法中关于违法与犯罪的关系表述正确
的是()
A.犯罪一定违法
B.犯罪行为不一定是违法行为(犯罪)
C.违法行为一定是犯罪行为
D.违法与犯罪之间没有关系
12.中学生王某因打架斗殴被公安机关依据《治安管理处罚条例》予以拘留。

王某的行为属于()
A.犯罪行为
B.行政违法行为
C.只应受老师批评教育行为
D.违反校规,只受学校处分的行为
13.《游客不文明行为记录管理暂行办法》施行后,首批全国游客不文明行为记录于2015年5月7日公布,名列记录档案第一、二位的是大闹亚航事件中,谩骂、恐吓和威胁空服人员的安徽人张艳和江苏人王声。

这启示我们()
①不文明行为会上升为社会主要矛盾②不文明行为影响人际关系的质量
③对人有礼貌是与人友好交往必备的素养④文明礼貌是尊重他人的具体表现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③④
14.《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为青少年文明健康上网提供了行为道德规范。

下列行为中,有违《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的是()
A. 在网络聊天室里语言文明,不辱骂他人
B. 与网友交流真诚友好,不欺诈他人
C. 在虚拟的网络世界里不受约束、为所欲为
D. 在网络交往过程中遵守法律,不制造、不传插病毒
15.“良好的秩序是一切美好事物的基础”,伯克的这句话告诉我们( )
①秩序保证公共生活顺利的实现②秩序为我们每一个人平等地参与社会提供稳定的环境③只有形成良好的社会秩序,我们才能正常地与别人交往,相互扶持、相互帮助④只有形成良好的社会秩序,才能促进社会生活的和谐幸福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16.被告人袁某向工地食堂、夜排档大量销售“地沟油”,其行为构成了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和销售伪劣产品罪,被依法判处有期徒刑15年,并处罚金人民币43万元。

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A.罚金人民币43万属于主刑 B.对袁某量刑的国家机关是公安机关
C.一般来说违法行为就是犯罪 D.袁某的行为是犯罪,受到了刑罚处罚
17.“礼到人心暖,无礼讨人嫌”。

对这句话的理解错误()
A.讲文明、有礼貌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B.礼是人们在日常交往中应当共同遵守的道德准则
C.对不讲礼貌的人,我们没有必要以礼相待
D.文明有礼是人立身处世的前提
18.咸宁市人民法院对刘某等36人一审公开宣判,其中判决刘某犯骗取贷款、票据承兑、金融票证罪,判处有期徒刑四年,并处罚金人民币一千万元;犯组织、领导黑社会性质组织罪,判处有期徒刑十五年,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犯故意杀人罪,判处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

判决中属于主刑的有()
A.有期徒刑、死刑 B.死刑、罚金、剥夺政治权利
C.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没收财产
D.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
19.据有关部门统计,100名违法犯罪的青少年中,在学校纪律差、无心向学的90人,由于好奇而吸毒走上犯罪道路的32人,由于沉迷网吧、浏览色情网页而
犯罪的32人。

这启示我们()
①如果在青少年时期有不良行为,必定会在未来走向违法犯罪②青少年要增强社会责任意识,养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及时纠正不良行为③青少年要防微杜渐,自觉抵制各种不良诱惑④在学校纪律差、无心向学的青少年比较容易被不良行为所诱惑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20.陈某在互联网上编造、传播虚假信息,骗人钱财,严重扰乱了社会公共秩序,被人民法院判处有期徒刑三年,并处罚金5000元。

陈某的行为()
①属于民事违法行为,承担的是民事责任②触犯了刑法,受到的是刑罚处罚③属于行政违法行为,受到的是行政处罚④陈某所受的处罚中,有期徒刑属于主刑,罚金属于附加刑
A.①④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二、连线题(共6分)
21.社会秩序 A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22.犯罪 B驱逐出境
23.诚信 C严重社会危害性、触犯了刑法、应当受到刑罚处罚行为
24.附加刑 D自由有界
25.网络无限 E一个人内在修养的外在体现
26.尊重他人 F社会生活的一种有序化状态
三、判断题(对的“√”错的“×”,每题3分、共6分)
27.“网络无限”作为小网民的我们可以在互联网上随意发布任何信息和言论。

判断()
理由:
28.同违法犯罪作斗争,是包括我们青少年在内的全体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

所以,看到有人犯罪我们一定要勇敢的与之搏斗。

判断()
理由:
四、简答题(共18分)
29.欣赏名言,回答问题。

礼貌经常可以替代最高责的感情。

━━梅里美
礼貌是最容易做到的事,也是最珍贵的东西。

━━网察尔
(1)对人有礼貌表现在哪些方面?(3分)
(2)文明有礼是一个人立身处世的前提,作为中学生我们怎样做才能成为一个文明有礼的人?(6分)
30.随着微信、微博、论坛、博客的兴起,网络成为人们阐述思想、表达诉求的重要平台,更为我们的生活、学习提供了方便。

但是,众多虚假信息鱼目混珠,不少低俗、恶俗的信息充斥其中。

网友被忽悠、青少年被毒害、是非被扭曲的事时有发生,网络大环境亦被污染。

(1)阅读上述材料,网络的利弊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3分)
(2)过渡沉迷于网络会对中学生造成哪些不良影响?(6分)
五、实践探究题(共10分)
31.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新时代,尊法守法是我们的共同追求和自觉行动。

现邀请你一起探究下列案例:
凯里市某校学生张某,因父母工作忙,疏于管教,平时在校不认真学习,七年级时经常旷课逃学,屡教不改。

升入八年级后,又沉迷于网络,为了去网吧上网,他由偷家里的钱发展到偷别人的苹果手机,结果被行政拘留。

出来后不悔改,常与社会上的闲散青年交往,沉迷网络游戏。

为了获得上网的费用,张某在茶庄附近多次对路人持刀抢劫。

该市人民法院依法判处张某有期徒刑三年,缓刑三年,并处罚金5000元。

结合所学知识,请你回答:
(1)张某对路人持刀抢劫行为属于哪一种性质的行为?请结合材料写出你的判断理由(2分)
(2)张某一步步走向违法犯罪道路,给我们中学生有什么启示?(不少于两点,4分)
(3)为避免类似案件的发生,请你分别向学校和同龄人各提两点建议。

(4分)。

相关主题